A. 鴟夷子皮是什麼意思
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商人,他經商時給自己取了「鴟夷子皮」這一號。這一號來源於古代用來盛酒的牛皮囊,因此「鴟夷子皮」也被解釋為「酒囊皮子」。
范蠡以其卓越的謀略和才能而聞名,曾擔任越王勾踐的大臣。他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還被民間尊為財神,受到人們的敬仰和膜拜。
范蠡善於理財,他通過經營陶器、鹽業等產業積累了巨額財富。在越國滅亡後,他選擇功成身退,帶著大量財富和妻子西施泛舟五湖,過著隱居的生活。
「鴟夷子皮」這個稱號不僅體現了范蠡的身份和地位,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價值觀。他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選擇在事業巔峰時隱退,享受寧靜的生活。
范蠡的故事和精神激勵著後人追求智慧、勤奮和高尚的品質,成為了古代智慧和道德的典範。他的故事被廣泛傳頌,成為了後人學習和借鑒的寶貴財富。
在古代,商人往往受到人們的尊敬和重視。范蠡不僅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還在政治、軍事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的智慧和勇氣令人欽佩。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更要在道德和精神上保持高尚的品質。范蠡的人生哲學和價值觀對後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人們學習的典範。
B. 范蠡為什麼叫鴟夷子皮
因為范蠡自以為罪同子胥,所以用鴟夷子皮自稱。司馬貞認為,以吳王夫差殺子胥而盛以鴟夷,今范蠡自以為有罪,故為號也。就是說范蠡自以為罪同子胥,所以用鴟夷子皮自稱。他認為鴟夷子皮雖然只是普通的酒囊皮子,但伸縮自如,能屈能伸,蘊含了很深的道理,范蠡以此為名,其實是為了體現他開闊的胸襟。
鴟夷子說明
三國時的韋昭說: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就是說,鴟夷是馬皮或牛皮做的袋子。這種袋子主要是用來裝酒的。是古代民間普遍使用的一種酒囊。用時可以盛酒,不用時可以收起疊好,隨身攜帶。這種東西直到宋朝還有人使用,蘇軾曾在詩中寫道:不持兩鴟酒,肯借一車書,伍子胥死後就是裝在這樣的袋子里,被扔進江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