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亞實履帶
擴展閱讀
688065股票行情 2025-09-23 09:33:47
股票買賣檔掛到怎麼看 2025-09-23 09:33:07
checkpoint軟體的股票價格 2025-09-23 09:27:47

亞實履帶

發布時間: 2025-09-23 07:56:04

⑴ 塘沽的退費情況那麼慢

有3個電話,來回打,最好下午2點到3點打,有人接的幾率還算高,但不一定絕對有人接,他那電話有毛病.如果說你被扣了押金的話,那不是服裝押金,是他們怕你到了單位幹不了幾天就跑了,找個借口要的押金,大多數廠子都不會找員工要押金的,既然是通過泰達人才去的,那這300塊錢應該是能要回來的,要麼哪天有空自己跑一趟

⑵ 近年來倉庫易燃品爆炸火災案例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調查報告
………………………………
8月18日,依據《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務院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調查組(以下簡稱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由楊煥寧同志(時任公安部常務副部長,現任安全監管總局局長)任組長,公安部、安全監管總局、監察部、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部、全國總工會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為成員單位,全面負責事故調查工作。同時,邀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派員參加,並聘請爆炸、消防、刑偵、化工、環保等方面的專家參與事故調查工作。
………………………………
調查認定,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火災爆炸事故是一起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一、事故基本情況
(一)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2015年8月12日22時51分46秒,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吉運二道95號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北緯39°02′22.98″,東經117 °44′11.64″。地理方位示意圖見圖1)運抵區(「待申報裝船出口貨物運抵區」的簡稱,屬於海關監管場所,用金屬柵欄與外界隔離。由經營企業申請設立,海關批准,主要用於出口集裝箱貨物的運抵和報關監管)最先起火,23時34分06秒發生第一次爆炸,23時34分37秒發生第二次更劇烈的爆炸。事故現場形成6處大火點及數十個小火點,8月14日16時40分,現場明火被撲滅。
(二)事故現場情況。
事故現場按受損程度,分為事故中心區(航拍圖見圖2、示意圖見圖3)、爆炸沖擊波波及區(示意圖見圖4)。事故中心區為此次事故中受損最嚴重區域,該區域東至躍進路、西至海濱高速、南至順安倉儲有限公司、北至吉運三道,面積約為54萬平方米。兩次爆炸分別形成一個直徑15米、深1.1米的月牙形小爆坑和一個直徑97米、深2.7米的圓形大爆坑。以大爆坑為爆炸中心,150米范圍內的建築被摧毀,東側的瑞海公司綜合樓和南側的中聯建通公司辦公樓只剩下鋼筋混凝土框架;堆場內大量普通集裝箱和罐式集裝箱被掀翻、解體、炸飛,形成由南至北的3座巨大堆垛,一個罐式集裝箱被拋進中聯建通公司辦公樓4層房間內,多個集裝箱被拋到該建築樓頂;參與救援的消防車、警車和位於爆炸中心南側的吉運一道和北側吉運三道附近的順安倉儲有限公司、安邦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儲存的7641輛商品汽車和現場滅火的30輛消防車在事故中全部損毀,鄰近中心區的貴龍實業、新東物流、港灣物流等公司的4787輛汽車受損。
……………………………………
爆炸沖擊波波及區分為嚴重受損區、中度受損區。嚴重受損區是指建築結構、外牆、吊頂受損的區域,受損建築部分主體承重構件(柱、梁、樓板)的鋼筋外露,失去承重能力,不再滿足安全使用條件。中度受損區是指建築幕牆及門、窗受損的區域,受損建築局部幕牆及部分門、窗變形、破裂。
嚴重受損區在不同方向距爆炸中心最遠距離為:東3公里(亞實履帶天津有限公司),西3.6公里(聯通公司辦公樓),南2.5公里(天津振華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北2.8公里(天津豐田通商鋼業公司)。中度受損區在不同方向距爆炸中心最遠距離為:東3.42公里(國際物流驗放中心二場),西5.4公里(中國檢驗檢疫集團辦公樓),南5公里(天津港物流大廈),北5.4公里(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受地形地貌、建築位置和結構等因素影響,同等距離范圍內的建築受損程度並不一致。
爆炸沖擊波波及區以外的部分建築,雖沒有受到爆炸沖擊波直接作用,但由於爆炸產生地面震動,造成建築物接近地面部位的門、窗玻璃受損,東側最遠達8.5公里(東疆港賓館),西側最遠達8.3公里(正德里居民樓),南側最遠達8公里(和麗苑居民小區),北側最遠達13.3公里(海濱大道永定新河收費站)。
(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
事故造成165人遇難(參與救援處置的公安現役消防人員24人、天津港消防人員75人、公安民警11人,事故企業、周邊企業員工和周邊居民55人),8人失蹤(天津港消防人員5人,周邊企業員工、天津港消防人員家屬3人),798人受傷住院治療(傷情重及較重的傷員58人、輕傷員740人);304幢建築物(其中辦公樓宇、廠房及倉庫等單位建築73幢,居民1類住宅91幢、2類住宅129幢、居民公寓11幢)、12428輛商品汽車、7533個集裝箱受損。
截至2015年12月10日,事故調查組依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准》(GB6721-1986)等標准和規定統計,已核定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人民幣,其他損失尚需最終核定。
(四)環境污染情況。
通過分析事發時瑞海公司儲存的111種危險貨物的化學組分,確定至少有129種化學物質發生爆炸燃燒或泄漏擴散,其中,氫氧化鈉、硝酸鉀、硝酸銨、氰化鈉、金屬鎂和硫化鈉這6種物質的重量佔到總重量的50%。同時,爆炸還引燃了周邊建築物以及大量汽車、焦炭等普通貨物。本次事故殘留的化學品與產生的二次污染物逾百種,對局部區域的大氣環境、水環境和土壤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1.大氣環境污染情況。事故發生3小時後,環保部門開始在事故中心區外距爆炸中心3-5公里范圍內開展大氣環境監測。8月20日以後,在事故中心區外距爆炸中心0.25-3公里范圍內增設了流動監測點。經現場檢測與專家研判確定,本次事故關注的大氣環境特徵污染物為氰化氫、硫化氫、氨氣和三氯甲烷、甲苯等揮發性有機物。
監測分析表明,本次事故對事故中心區大氣環境造成較嚴重的污染。事故發生後至9月12日之前,事故中心區檢出的二氧化硫、氰化氫、硫化氫、氨氣超過《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7)中規定的標准值1-4倍;9月12日以後,檢出的特徵污染物達到相關標准要求。
事故中心區外檢出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氰化氫、硫化氫、氨氣、三氯甲烷、苯、甲苯等,污染物濃度超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GB16297-1996)和《天津市惡臭污染物排放標准》(DB12/059-95)等規定的標准值0.5-4倍,最遠的污染物超標點出現在距爆炸中心5公里處。8月25日以後,大氣中的特徵污染物穩定達標,9月4日以後達到事故發生前環境背景值水平。
採用大氣擴散軌跡模型、氣象場模型與煙團擴散數值模型疊加的空氣質量模型模擬表明,事故發生後,在事故中心區上空約500米處形成污染煙團,煙團在爆炸動力與浮力抬升效應以及西南和正西主導風向的作用下向渤海方向漂移,13-18小時後逐步消散。這一模擬結果與衛星雲圖顯示的污染煙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吻合。對天津主城區和可能受事故污染煙團影響的地區(北京、河北唐山、遼寧葫蘆島、山東濱州等區域)事故發生後3天內6項大氣常規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並模擬了事故發生後18小時內污染煙團擴散對上述區域近地面大氣環境的影響,均顯示污染煙團基本未對上述區域的大氣環境造成影響。
本次事故對事故中心區外近地面大氣環境污染較快消散的主要原因是:事故發生地位於渤海灣天津市東疆港東岸線的西南側,與海岸線直線距離僅6.1公里;在事故發生後污染煙團擴散的24小時內,91.2%的時間為西南和正西風向,在以後的9天內,71.3%的時間為西南和正西風向。事故發生地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氣象條件有利於污染物快速飄散。
2.水環境污染情況。本次事故主要對距爆炸中心周邊約2.3公里范圍內的水體(東側北段起吉運東路、中段起北港東三路、南段起北港路南段,西至海濱高速;南起京門大道、北港路、新港六號路一線,北至東排明渠北段)造成污染,主要污染物為氰化物。事故現場兩個爆坑內的積水嚴重污染;散落的化學品和爆炸產生的二次污染物隨消防用水、洗消水和雨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匯至地表積水區,大部分進入周邊地下管網,對相關水體形成污染;爆炸濺落的化學品造成部分明渠河段和毗鄰小區內積水坑存水污染。8月17日對爆坑積水的檢測結果表明,呈強鹼性,氰化物濃度高達421毫克/升。
天津市及有關部門對受污染水體採取了有效的控制和處置措施,經處理達標後通過天津港北港池排入渤海灣。截至10月31日,已排放處理達標污水76.6萬噸,削減氰化物64.2-68.4噸,摺合121-129噸氰化鈉。目前,由於雨雪水和地下水的補給,爆坑內仍有少量污水,正在採用抽取外運及工程隔離措施開展處置。
由於海水容量大,事故處置過程中採取的措施得當,並從嚴執行排放標准,本次事故對天津渤海灣海洋環境基本未造成影響。在臨近事故現場的天津港北港池海域、天津東疆港區外海、北塘口海域約30公里范圍內開展的海洋環境應急監測結果顯示,海水中氰化物平均濃度為0.00086毫克/升,遠低於海水水質I類標准值0.005毫克/升。此外,與歷史同期監測數據相比,揮發酚、有機碳、多環芳烴等污染物濃度未見異常,浮游生物的種類、密度與生物量未見變化。
事故發生後,在事故中心區外5公里范圍內新建了27口地下水監測井,監測結果顯示:24口監測井氰化物濃度滿足地下水III類水質標准;3口監測井(2口位於爆炸中心北側753米處,1口位於爆炸中心南側964米處)氰化物超過地下水III類水質標准,同時檢出硫酸鹽、三氯甲烷、苯等本次事故的相關污染物。近期超標地下水監測井的監測結果表明,污染濃度有逐步下降的趨勢。初步分析,事故中心區外局部30米以上地下水受到污染,地表污染水體下滲、地下管網優勢通道滲流是地下水受污染的主要原因。事故中心區及其附近地下水的污染范圍與成因仍在進一步勘查確認中。
3.土壤環境污染情況。本次事故對事故中心區土壤造成污染,部分點位氰化物和砷濃度分別超過《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價篩選值》(DB11/T 798-2011)中公園與綠地篩選值的0.01-31.0倍和0.05-23.5倍,苯酚、多環芳烴、二甲基亞碸、氯甲基硫氰酸酯等有檢出,目前仍在對事故中心區的土壤進行監測。事故對事故中心區外土壤環境影響較小,事故發生一周後,有部分點位檢出氰化物。一個月後,未再檢出氰化物和揮發性、半揮發性有機物,雖檢出重金屬,但未超過《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價篩選值》中公園與綠地的篩選值;下風向東北區域檢測結果表明,二惡英類毒性當量低於美國環保局推薦的居住用地二惡英類致癌風險篩選值,苯並[a]芘濃度低於《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價篩選值》中公園與綠地的篩選值。
4.特徵污染物的環境影響。事故造成320.6噸氰化鈉未得到回收。經測算,約39%在水體中得到有效處置或降解,58%在爆炸中分解或在大氣、土壤環境中氣化、氧化分解、降解。事故發生後,現場噴灑大量雙氧水等氧化劑,極大地促進了氰化鈉的快速氧化分解。但是,截至10月31日,事故中心區土壤中仍殘留約3%不同形態的氰化鈉,以及少量不易降解、具有生物蓄積性和慢性毒性的化學品與二次污染物。
5.事故對人的健康影響。本次事故未見因環境污染導致的人員中毒與死亡的情況,住院病例中雖有17人出現因吸入粉塵和污染物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症狀,但無實質損傷,預後良好;距爆炸中心周邊約3公里范圍外的人群,短時間暴露於大氣環境污染造成不可逆或嚴重健康影響的風險極低;未採取完善防護措施進入事故中心區的暴露人群健康可能會受到影響。
6.需要開展中長期環境風險評估。由於事故殘留的化學品與產生的污染物復雜多樣,需要繼續開展事故中心區環境調查與區域環境風險評估,制定、實施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介質的風險管控目標,以及相應的污染防控與環境修復方案和措施。同時,開展長期環境健康風險調查與研究,重點對事故中心區工作人員與住院人員開展健康體檢和疾病篩查,監測、判斷本次事故對人群健康的潛在風險與損害。
二、事故直接原因
(一)最初起火部位認定。
通過調查詢問事發當晚現場作業員工、調取分析位於瑞海公司北側的環發訊通公司的監控視頻、提取對比現場痕跡物證、分析集裝箱毀壞和位移特徵,認定事故最初起火部位為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運抵區南側集裝箱區的中部。
(二)起火原因分析認定。
1.排除人為破壞因素、雷擊因素和來自集裝箱外部引火源。公安部派員指導天津市公安機關對全市重點人員和各種矛盾的情況以及瑞海公司員工、外協單位人員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對事發時在現場的所有人員逐人定時定位,結合事故現場勘查和相關視頻資料分析等工作,可以排除恐怖犯罪、刑事犯罪等人為破壞因素。
現場勘驗表明,起火部位無電氣設備,電纜為直埋敷設且完好,附近的燈塔、視頻監控設施在起火時還正常工作,可以排除電氣線路及設備因素引發火災的可能。
同時,運抵區為物理隔離的封閉區域,起火當天氣象資料顯示無雷電天氣,監控視頻及證人證言證實起火時運抵區內無車輛作業,可以排除遺留火種、雷擊、車輛起火等外部因素。
2. 篩查最初著火物質。事故調查組通過調取天津海關H2010通關管理系統數據等,查明事發當日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運抵區儲存的危險貨物包括第2、3、4、5、6、8類及無危險性分類數據的物質,共72種。對上述物質採用理化性質分析、實驗驗證、視頻比對、現場物證分析等方法,逐類逐種進行了篩查:第2類氣體2種,均為不燃氣體;第3類易燃液體10種,均無自燃或自熱特性,且其中著火可能性最高的一甲基三氯硅烷燃燒時火焰較小,與監控視頻中猛烈燃燒的特徵不符;第5類氧化性物質5種,均無自燃或自熱特性;第6類毒性物質12種、第8類腐蝕性物質8種、無危險性分類數據物質27種,均無自燃或自熱特性;第4類易燃固體、易於自燃的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8種,除硝化棉外,均不自燃或自熱。實驗表明,在硝化棉燃燒過程中伴有固體顆粒燃燒物飄落,同時產生大量氣體,形成向上的熱浮力。經與事故現場監控視頻比對,事故最初的燃燒火焰特徵與硝化棉的燃燒火焰特徵相吻合(見圖5、圖6)。同時查明,事發當天運抵區內共有硝化棉及硝基漆片32.97噸。因此,認定最初著火物質為硝化棉。
…………………………………………。

⑶ 美國卡特彼勒收購徐工集團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製造商與卡特彼勒簽署技術轉讓協議,開始生產卡特彼勒許可產品,這其中以裝載機、推土機技術轉讓為主,國內目前的龍頭企業柳工、廈工、宣工、彭浦等從中受益。從90年代開始,卡特彼勒加快在華業務拓展,不斷與中國企業談判接觸,希望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 。1994年卡特彼勒與上柴股份組建成立發動機公司,但隨後連續三年虧損最後以清算收場;1995年,卡特彼勒與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徐工合資興建了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生產液壓挖掘機和築路機械,然而最終徐工在2008年底被迫退出;隨後在徐工集團尋求海外投資合作夥伴過程中,卡特彼勒一度成為熱門對象,最終未能如願;2005年,卡特彼勒僅用200萬元成功收購山東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40%股份,2008年年初實現全資收購控股,但被行業人士認為涉嫌廉價收購;隨後,業內一度傳聞卡特彼勒曾與廈工等企業洽談合作。卡特彼勒盡管一方面大張旗鼓地宣揚並購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的計劃,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眾多大型國有企業談判合作,試圖兼並收購這些國有企業;但另一方面,卡特彼勒卻按部就班悄無聲息地在中國各地設立獨資公司,招兵買馬。 如今,卡特彼勒在中國已經擁有了11個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1個物流中心、1個培訓中心、1家融資租賃公司、5家代理商組成的營銷網路、1家面向東南亞的培訓展示中心以及新開設的10餘家租賃店(目標為100家),同時還有80餘家中國優秀的配套件企業進入了卡特彼勒全球產品供應鏈。 以上機構涉及產品主要包括製造液壓挖掘機、壓實機、柴油發動機、履帶行走裝置、鑄件、動力平地機、履帶式推土機、輪式裝載機、再造的工程機械零部件以及電力發電機組。此外,由5個代理商組成的經銷服務網路為各行各業提供適用的機器和設備,並給予綜合性售後服務,使用戶在作業中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一個完整的卡特彼勒「帝國」在中國已經雛形初現。 卡特彼勒(Caterpillar)中國機構分布情況 融資租賃: 卡特彼勒(中國)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2004.4 北京 該公司為卡特彼勒機器、發動機、燃氣輪機等提供廣泛的融資選擇,為全國的客戶和代理商提供融資服務。 整機生產基地: 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 1994 江蘇徐州 生產300系列液壓挖掘機和履帶式推土機 卡特彼勒路面機械(徐州)有限公司 2005 江蘇徐州 平地機,瀝青養護機械產品、路面冷銑刨機及雙鋼輪振動壓路機,瀝青攤鋪機和單鋼輪振動壓路機 卡特彼勒(蘇州)有限公司 2009 江蘇蘇州 中型輪式裝載機和平地機 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 1958 山東青州 裝載機 零部件生產基地: 卡特彼勒(中國)機械部件有限公司 江蘇無錫 系列部件主要用於卡特彼勒機械設備,並銷售給優秀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 亞新科國際鑄造(山西)有限公司 1997 山西侯馬 生產發動機氣缸體和氣缸蓋的鑄件,包括半成品粗加工鑄件、半組裝件以及特殊需求的鑄件 發動機生產基地: 無錫珀金斯芝浦發動機有限公司 2008 江蘇無錫 珀金斯400系列發動機 無錫珀金斯動力系統科技有限公司 2009 江蘇無錫 珀金斯1100系列發動機 亞實動力系統(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保稅區 生產10-750千瓦發電機組 卡特彼勒發動機(廣東)有限公司 1994 廣州珠江口岸 提供與美國、德國、比利時和英國卡特彼勒製造公司同樣卓越的產品和服務 卡特彼勒船用柴油機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2004.11 上海 負責在中國市場銷售卡特彼勒MaK發動機,同時提供產品支持服務 行走裝置基地: 亞實履帶(天津)有限公司 1997 天津 為卡特彼勒挖掘機生產履帶行走裝置,也為其他零部件工廠提供世界級的履帶行走裝置零部件 技術研發中心: 卡特彼勒技術研發(中國)有限公司 2005 青島、無錫、天津和北京 提供研發及知識產權的管理,支持卡特彼勒的供應基地和生產設施,充分利用區域工程技術人才 卡特彼勒(徐州)設計中心有限公司 2003.7 江蘇徐州 為CCI及其在華子公司及關聯公司提供技術、設計、咨詢和培訓服務,改進成本控制、提高產品質量和製造能力 物流服務公司: 卡特彼勒物流服務(中國)有限公司 2006 上海 為中國、韓國和內蒙的代理商提供物流配送服務 融資租賃店: 代理商: 信昌機器工程有限公司 1928 香港元朗 香港、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澳門、新疆 利星行機械有限公司 1994.10 江蘇崑山 江蘇、浙江、湖北、安徽、河南、山東、上海 威斯特中國有限公司 2001 北京 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山西 易初明通投資有限公司 1995 雲南昆明 雲南、四川、重慶、貴州、西藏、甘肅、陝西、寧夏、青海 中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台灣 台灣 通過以上表格內容,我們了解到一個比較清晰的卡特彼勒中國市場分布狀況,回顧30年來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模式,其中最多的是通過並購、合資等策略來達到最終的目標,其次是通過卡特彼勒自有資金和技術平台建立的分支機構,布局產品線涉及工程機械各大整機、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均實現了內部環節上的流通和資源共享。 應該說,卡特彼勒在遭遇到合資並購等困局時,其另闢蹊徑的策略改變更值得為人稱道。 </FONT></ font>步步為營 亮點頻現 擁有80多年發展歷史的卡特彼勒,自從踏入中國市場的那一刻起,其目標是在中國建設完成的卡特彼勒全球業務模式,這已經註定了其旗幟鮮明的市場地位,特別是卡特彼勒先進的營銷理念和市場拓展策略,為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樹立了標桿的作用。 首先是卡特彼勒的技術轉讓。1985年,由原國家計委立項,機械工業部組織12家國有企業。1986年,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正式與我國簽訂了技術轉讓合同,其中柳工、廈工等引進卡特彼勒公司裝載機技術;由宣工、鞍工引進卡特彼勒推土機技術,此外,包含發動機技術、變矩器技術、動力換擋變速箱技術、密封履帶技術等均實現技術引進。業內專家認為,雖然這次聯合引進,卡特彼勒沒有把最先進的技術轉讓過來,但這次技術引進使中國的工程機械產品水平前進了一大步。 其次是卡特彼勒的融資租賃店模式。據了解,卡特比勒全球銷售額的60%以上是以融資租賃方式實現的,當前在全球擁有大約1600家,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專業租賃網路。卡特彼勒於2006年CONEXPO亞洲展會向中國客戶正式推出其成功的租賃店理念,依靠其國內代理商業務范圍的拓展,2006年向中國客戶正式推出其全球頗具優勢的租賃店理念,此舉是其為現有及潛在的中國客戶提高服務水平以及擴大產品供應計劃的組成部分,最重目標是達到100家的規模。藉助這種理念,包含中聯重科、徐工集團、三一重工、廣西柳工等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已經小有成就。從2005年並購山工的那刻開始,卡特彼勒正式開始在中國布局「全球業務模式」;期間通過與徐工合作的途徑建立起徐州金山橋開發區產業集群,包括各種工程機械整機都逐漸拓展開來;隨後在無錫建成珀金斯發動機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最重通過合資或獨資形式推出中國區域五大代理商。此外,之前傳言的卡特彼勒與濰柴之間的合作並未成為現實,相反在12月12日,卡特彼勒與廣西玉柴宣布將組建一家再製造企業,為玉柴柴油發動機和零部件以及部分卡特彼勒柴油發動機和零部件提供再製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