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煙台歷史上發生過大地震嗎
發生過。
半島內陸最大的一次地震發生在1939年乳山,震級為5.5級。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大的了。海域地震要比陸地地震大一些,威海北部,長島附近,整個渤海海域,7級以上的有5次。1969年萊州灣發生過7.4級地震。雖然離陸地比較近,但並沒有造成很大的破壞。
在時間分布上,半島及鄰近海域現代地震活動呈現出相對明顯的「平靜—活躍—平靜」的規律,其中3級以上地震的平靜期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在1—2年之間),活躍期持續時間較長。而且半島北部海域還存在3級地震「叢集」(較短時間內地震集中發生)的特點。
在空間分布上,現代地震活動(1970年至今)延續了歷史地震的分布特點,主要分布在半島北部及鄰近海域(沿兩條大斷裂帶方向展布)和半島內陸幾條活動斷裂帶上。從行政區域來講,主要分布在長島及附近海域、牟平東北海域、棲霞與牟平、乳山交界地區。
(1)煙台長島地震擴展閱讀:
「煙台由於地質構造的特點,地震發生的頻次比較多,1970年有地震記錄以來,2級地震年平均是30.5次,3級以上是5次,其中三分之二是在海域。」市地震局台網中心主任孟強說。
孟強說,煙台歷史上地震雖然較多,但大部分是在海里,陸地上相對較少。煙台地震活動有三個特點:震級比較小、頻次比較高、震源比較淺。
「自1970年有記錄以來,半島及周邊地區共發生2級以上地震2200多次,其中4級以上地震有50多次。6級以上的地震都是發生在海域,煙台周邊海域大地震相對比較多,主要活動范圍在渤海地區。
比如,1548年,渤海海峽發生過一次7.0級的地震,最近一次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969年,在萊州灣發生了7.4級地震。」
海域比較強的地震通常會引起海嘯,煙台周圍海域地震較多,會不會造成海嘯呢?孟強表示沒有必要為此擔憂。「海嘯形成的最基本條件之一是海水深度達到1000米,而渤海地區平均水深是18米左右,北黃海較深的地方在40米左右,海水深度不足以引起地震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