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兵法書籍都有什麼啊說的多的加分哈!
八陣合變圖說,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劉伯溫兵書,吳子兵法,六韜五略,三十六計 ,兵謀,兵經百言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諸葛亮兵法 ,司馬法,鬼穀子,黃帝陰符經 ,唐李問對,衛公兵法,紀效新書,蔚繚子,武經總要
❷ 中國兵法有哪些
《風後八陣兵法圖》由黃帝與其大將風後研創。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春秋末年。
《吳子》又稱吳起兵法,是一部與《孫子兵法》齊名的古代著名兵書,據說是戰國時著名兵家吳起所作。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系與《孫子兵法》區別之故。
《六韜》戰國晚期至秦漢之間的作品。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相傳是姜子牙所寫,但到了戰國時已經散失。
《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舊題黃石公撰,傳與漢初張良得以問世。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頗有影響的一部著作。對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孟德新書》是曹操總結半生軍事生涯、在前人基礎上總結並創新軍事理論的成果。
《李衛公問對》》,又稱《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李靖問對》,或簡稱《唐李問對》、《問對》,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撰。
《衛公兵法》是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所撰。
《武經七書》是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它由《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匯編而成。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而問世。
《紀效新林》明戚繼光
《戊笈談兵》是中國清朝有關兵書精要圖籍的匯輯和評論。
----------------------------------------------------------
中國古代兵法書目
西周:
《六韜》..........呂尚
《太公陰謀》........呂尚
《太公金匱》........呂尚
《太公兵法》........呂尚
《群書治要六韜》.......呂尚
《太公兵法》佚文附錄.....呂尚
春秋:
《吳子》....吳起
《鬼穀子》......王詡
《鶡冠子》......鶡冠子
《司馬法》......司馬穰苴
《司馬法》逸文.....司馬穰苴
《尉繚子》......尉繚
《范子計然》....范蠡
《孫臏兵法》.....孫臏
《孫子兵法》....孫武
《水戰兵法》輯佚....伍子胥
漢:
《潛夫論》.....王符
《言兵事書》.....晁錯
《三略》.......黃石公
《素書》.......黃石公
三國:
《將苑》......諸葛亮
《陰符經》.....諸葛亮
《武侯八陣兵法輯略》.....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諸葛亮
《孫子略解》........曹操
晉、南北朝:
《戰略》.....司馬彪
《劉子》.....劉晝
《握奇經》.....馬隆
《八陣總述》.....馬隆
《古今刀劍錄》......陶弘景
唐朝:
《策林》......白居易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李靖
《衛公兵法輯本》......李靖
《黃帝問玄女兵法》.....佚名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王真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李筌
宋朝:
《權書》.......蘇洵
《幾策》.......蘇洵
《守城錄》......陳規、湯璹
《歷代兵制》.....陳傅良
《美芹十論》.....辛棄疾
《何博士備論》.....何去非
《武經總要》.......曾公亮、丁度
明朝:
《百戰奇略》......劉基
《練兵實紀》......戚繼光
《乾坤大略》......王余佑
清朝:
《曾胡治兵語錄》.....蔡鍔
其他
《三十六計》
《孫子算經》
《兵制》
《軍政、軍志輯佚》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岑仲勉
------------------------------------------------------------
《孫子兵法》:孫武
《吳子兵法》:吳起
《司馬法》:田和
《孫臏兵法》:孫臏
《尉繚子》:尉繚
《六韜》:姜尚
《風後握奇經》:軒轅臣 風後 撰
《三略》:黃石公
《言兵事書》:晁錯
《魏武帝集》:曹操
《諸葛亮集》:諸葛亮
《唐李問對》:阮逸撰
《衛公兵法》:李靖
《太白陰經》:李筌撰
《武經總要》兩部:宋朝編纂
《翠微先生北征錄》:宋·陳傅良
《虎鈴經》:南燕慕容家
《何博士備論》:北宋何去非
《兵籌類要》:余壹
《素書》:黃石公(一傳張良)
《權書》:蘇洵 撰
《美芹十論》:辛棄疾
《守城錄》:陳規、湯璹
《陰符經》:相傳此書出自軒轅黃帝
《歷代兵制》:陳傅良
《宋本十一家注孫子》:(春秋)孫武撰;(三國)曹操等注
《三十六計》:無真正作者(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三十六計實為今人匯集編撰)
《紀效新書》:自戚繼光軍營傳出(真實作者無從考證,一說戚繼光)
《火龍神器陣法》:明朝兵部
《練兵實紀》:戚繼光
《籌海圖編》:明·胡宗憲
《武經七書》: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叢書,收錄從先秦到唐宋間七部重要兵書,即《孫子》、《吳子》、《司馬法》、《李衛公問對》、《尉繚子》、《三略》、《六韜》。
《兵學新書》:近代,徐建寅
===========================================
其他零碎的兵書還有:
劉基 《百戰奇略》
《兵法心要》
劉寅 《武經七書直解》
焦玉 《火龍神器陣法》
趙本學 《續武經總要》
《孫子書校解引類》
唐順之 《武編》
鄭若曾 《江南經略》
《海防圖論》
《籌海圖編》
戚繼光 《紀效新書》
《練兵實紀》
何良臣 《陣紀》
李贄 《孫子參同》
程宗猷 《耕餘剩技》
王鳴鶴 《登壇必究》
《兵法百戰經》
王守仁 《兵符節制》
無名氏 《草廬經略》
唐萬齡 《閑暇清論》
王瓊 《北虜事跡》
《西番事跡》
萬表 《海寇議》
卜大同 《備倭記》
郭光復 《倭情考略》
尹耕 《塞語》
《鄉約》
胡獻忠 《武略神機》
趙士禎 《神器譜》
《車銃圖議》
鄭璧 《經世宏籌》
胡宗憲 《戰略》
呂坤 《安民實務》
《救命書》 提要
徐光啟 《兵機要訣》
《黃帝御夷界法》
何汝賓 《兵錄》
西湖逸士 《投筆膚談》
侯繼高 《全浙兵制》
盛萬年 《嶺西水陸兵紀》
茅元儀 《武備志》
《督師紀略》
孫承宗、鹿繼善、茅元儀 《車營百八扣答合編》
葉夢熊 《運籌綱目》
李盤 《武德全書》
周鑒撰、李盤增訂 《金湯借箸十二籌》
吳惟順、吳鳴球、吳若禮 《兵鏡吳子》
何東序撰、劉敏寬刪定 《武庫益智錄》
尹賓商 《白毫子兵壘》 提要
馮夢龍 《智謀總覽》
於謙 《歷代經武要略》
周承邦 《兵家要領》
龍正 《八陣合變圖說》 提要
施永圖 《武備秘書》
宋徵璧 《左氏兵法測要》
錢旃 《城守籌略》
庄應會 《經武要略》
顧炎武 《懼謀錄》
魏禧 《兵跡》
《左氏兵謀》
《兵法》
陳禹謨 《左氏兵略》
曾益 《左略》
王餘佑 《乾坤大略》
鄧子龍 《陣法直指》
惠麓酒民 《汧澼百金方》
李材 《將將紀》
馮時寧 《古今將略》
黃道周注斷、陳元素纂 《廣名將傳》
何喬新 《十七史百將傳續編》
李呂芬 《射經》
楊明喬 《馬政記》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
郭增光 《緯韜》
吳可參 《武學經史大成》
程輔圖 《騎射》
馮嘉會 《萬勝真韜》
張龍翼 《兵機類纂》
陳璠 《師律提綱》
范景文 《師律》
洪承疇 《明將平定略》
顏季亨 《經世急切時務九十九籌》
董承詔 《重訂批點類輯練兵諸書》
❸ 中國兵法類古書。
菜 根 譚
《菜根譚》妙語
經文概述
作者簡介:老 子
道 德 經
道教簡介
作者簡介:鬼穀子
鬼穀子卷上
鬼穀子卷中
鬼穀子卷下
鬼谷四友
《黃帝內經》概述
作者簡介:黃帝
黃帝內經:靈樞
黃帝內經:素問
作者簡介:李宗吾
厚 黑 學
怕老婆的哲學
河圖洛書概述
河圖洛書
河洛研究
中華百家姓
中華百家姓起源
論 語
棋經十三篇
千 字 文
三 字 經
圍爐夜話
古訓《增廣賢文》
朱子治家格言
《奇門遁甲》概述
奇門遁甲研究
奇門遁甲基礎理論
北 山 經
東 山 經
西 山 經
中 山 經
南 山 經
大荒北經
大荒東經
大荒南經
大荒西經
海 內 經
海內北經
海內東經
海內南經
海內西經
海外北經
海外東經
海外南經
海外西經
山海經研究
《孫子兵法》概述
作者簡介:孫武
孫子兵法
《易經》概述
作者簡介:周文王
周易 六十四卦
❹ 中國兵法《孫子兵法》為何被外國人頻頻使用
因為孫子兵法講述的都是實用的。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漢代版《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於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孫子兵法》是現存最早的兵書,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孫子曰」開頭,按專題論說,有中心,有層次,邏輯嚴謹,語言簡練,文風質朴,善用排比鋪陳敘說,比喻生動具體,如寫軍隊的行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軍爭篇》),既貼切又形象,且音韻鏗鏘,氣勢不凡,故劉勰稱「孫武兵經,辭如珠玉」(《文心雕龍·程器》)。想來以作戰的縝密思維為文章謀篇布局,對孫武而言如烹小鮮矣。
❺ 中國古代兵法,有哪些
《風後八陣兵法圖》由黃帝與其大將風後研創。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春秋末年。
《吳子》又稱吳起兵法,是一部與《孫子兵法》齊名的古代著名兵書,據說是戰國時著名兵家吳起所作。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系與《孫子兵法》區別之故。
《六韜》戰國晚期至秦漢之間的作品。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相傳是姜子牙所寫,但到了戰國時已經散失。
《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舊題黃石公撰,傳與漢初張良得以問世。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頗有影響的一部著作。對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孟德新書》是曹操總結半生軍事生涯、在前人基礎上總結並創新軍事理論的成果。
《李衛公問對》》,又稱《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李靖問對》,或簡稱《唐李問對》、《問對》,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撰。
《衛公兵法》是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所撰。
《武經七書》是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它由《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匯編而成。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而問世。
《紀效新林》明戚繼光
《戊笈談兵》是中國清朝有關兵書精要圖籍的匯輯和評論。
❻ 中國兵法真是博大精深,如什麼之巧妙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❼ 中國的兵法書有哪些
1.就兵家之書而言,據西漢初年統計,達一百八十家以上.但著名的流傳至今 的,也就是《武經七書》中收錄的數種,除《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外,尚有《吳子兵法》 , 《六韜》《司馬法》《尉繚子》等.
2.《孫子》,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兵書。孫武著。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以兵法見吳王闔廬,闔廬知其能用兵。任以為將,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名顯諸侯。
《孫臏兵法》,傳說為孫臏所著,它已失傳了二千多年,而今重現於世,極大 地豐富了我國古代兵書的寶庫. 孫臏,戰國中期齊國人,據說他的祖先就是大軍事家孫武.
這兩個既然是一家,我就把他們倆放一起了。
3.《吳子兵法》,這部兵書是衛國人吳起寫的,吳起生於公元前四四○ 年,卒於公元前三八一年.
4.《六韜》傳為西周姜子牙所作,是一部以文王,武王與姜尚對話的形式講述 兵法的書.書中有許多用騎兵作戰和陰陽五行的內容.騎兵作戰始於戰國,陰陽 五行是戰國時興起的,所以成書年代不早於戰國,但也絕非後人偽作.銀雀山西 漢墓竹簡有《六韜》 ,因此斷定是戰國中晚期的兵家假託姜尚所作的兵書.
5.《尉繚子》 也是戰國時期的一部著名的兵書. 關於此書的作者歷來就有爭議, 因為戰國後期有兩個尉繚,一個是魏惠王時期的尉繚,一個是秦始皇時期被封為 國尉的尉繚,兩人相隔近百年.從《尉繚子》以梁惠王問,尉繚回答的行文方式 和多處闡論耕戰,明令賞罰等情況分析, 《尉繚子》的作者當是魏惠王時的尉繚
6.戰國時期的兵書還有《司馬法》五篇,這也是一部有爭議的兵書.春秋時齊 國出了一個名將,姓田,叫穰苴,曾大敗燕晉,收復了齊國失地,官封大司馬. 死後,齊威王派諸大夫追論古代《司馬兵法》 ,並把穰苴的著述也收了進去.
7.戰國時期,除兵家專書外,還有一些儒家,法家,縱橫家的著述中也保存了 古代兵略戰策內容,如《韓非子》《墨子》等
8.除以上幾本外,著名的還有《黃帝陰符經》,簡稱《陰符經》,關於其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有爭議,今人陳攖寧認為是戰國時代作品,王明認為,作者是北朝一個久經世的隱者。書中繼承發揚老莊哲學思想,闡發了天人相盜的盜機論以及道教神仙長生學說。「陰符」的含義為暗合天道,天人合一。書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不僅在道教思想史,而且在中國哲學史上都有一定地位。歷代注本繁多,見解不一。著名者有唐道士李筌、張果的《陰符經注》,宋朱熹的《陰符經考異》。
9.再附一個中國兵法大全,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再看一下。
素書》《吳子》《將苑》《六韜》《兵跡》《武編》《兵錄》《陣紀》《戰略》《尉繚子》《司馬法》《陰符經》《握奇經》《救命書》《守城錄》《火龍經》《手臂錄 《灰畫集》《百將傳》《虎鈐經》《武備志》《知古錄》《孫子兵法》《兵經百篇》《平海心籌》《城守籌略》《百戰奇法》《孫臏兵法》《乾坤大略》《三十六計》《讀史兵略》《閑暇清論》《紀效新書》《安民實務》《兵機要訣》《草廬經略》《投筆膚談》《兵學新書》《登壇必究》《兵機類纂》《防守集成》《歷代兵制》 《軍需則例》《太平條規》《太平軍目》《練勇芻言》《鄉兵管見》《經武要略》《兵鏡類編》《火攻挈要》《醫時六言》《籌海圖編》《海防圖論》《江南經略》《武經七書》《耕余剩技》《海國圖志》《洋防說略》《兵籌類要》《將鑒論斷》《古今將略》《廣名將傳》《太白陰經》《行軍須知》《武經總要》《約兵指南》《戊笈談兵》《洴澼百金方》《李衛公問對》《兵法百戰經》《何博士備論》《黃石公三略》《續武經總要》《兵謀與兵法》《兵法史略學》《火龍神器陣法》《運籌決勝綱目》 《八陣總述》 《美芹十論》 《太公兵法》 《百戰奇略》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 《太公兵法》佚文附錄 《便宜十六策》 《乾坤大略》 《太公金匱》 《兵制》 《潛夫論》 《太公陰謀》 《策林》 《權書》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 《群書治要六韜》 《尉繚子》 《范子計然》 《三略》 《衛公兵法輯本》 《古今刀劍錄》 《三十六計》 《握奇經》 《鬼穀子》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吳子》 《何博士備》論 《守城錄》 《武侯八陣兵法輯略》 《黃帝問玄女兵法》 《水戰兵法》輯佚 《武經總要》(後集上) 《幾策》 《司馬法》 《武經總要》(後集下) 《將苑》 《司馬法》逸文 《言兵事書》 《軍政、軍志輯佚》 《素書》 《陰符經》 《歷代兵制》 《孫子兵法》 《曾胡治兵語錄》 《練兵實紀》 《孫子略解》 《戰略》 《劉子》 《孫子算經》 《鶡冠子》 《六韜》 《孫臏兵法》 《治平勝算全書》《讀史方輿紀要》《施氏七書講義》《汪氏兵學三書》 《十一家注孫子》《武備三大秘書》《孫子書校解引類》
均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❽ 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中國兵法總是窮出不盡
西方打仗,以耍陰謀詭計為恥,如果誰靠陰人贏得戰爭勝利,甚至自己國民都會鄙視,根本無法立足的。
中國打仗,「兵者詭道也」,一耍手段為榮。
❾ 中國十大兵法名著有哪些:Top10
中國古代十大兵書指的是《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太白陰經》、《虎鈐經》、《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
NO.1、最早的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亦稱《孫子》、《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為春秋末孫武所作,共三卷。孫武,字長卿,齊國人,後歸吳,與伍員助吳攻楚,創下以少勝多的戰例。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傳世。卷上: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卷中:勢篇、虛實篇、軍爭篇、雜變篇、行軍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一共7000餘字。作者在唯物論戰爭觀基礎上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應用戰爭規律,承認戰爭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採取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以逸待勞,以飽待飢」等論斷,成為兩千多年軍事指導思想。《孫子兵法》號稱「兵學聖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公元7世紀傳到日本,18世紀後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譯本。
NO.2、堪稱《孫子兵法》第二——《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亦稱《齊孫子》,為戰國時齊國孫臏所作。孫臏系孫武裔孫,大約與商鞅、孟軻同時。其書原98篇,圖4卷,失傳1000餘年。1972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中發現,經整理得11000餘字,30篇。
上篇有: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選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選、殺士、延氣、官一、強兵等15篇;下篇有:十陣、十問、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將義、將德、將敗、將失、雄牝城、五度九奪、積疏、奇正等15篇。
《孫臏兵法》是在《孫子兵法》和《吳子》等兵書的基礎上,對先秦軍事思想有所發展。如「戰勝而強立」、「事備而後動」、「勝不可一」等主張,對後世軍事家影響甚大。
NO.3、戰國時期吳起的著作——《吳子》
戰國吳起(?—前381年)撰,計二卷。吳起是衛國人,曾以曾參為師,善用兵,起初在魯國為官,後赴魏、趙、楚等國,被楚貴族謀殺。吳起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務在強兵。
據傳,《吳子》漢初時尚有48篇,今僅存6篇18條,計3000餘字。6篇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尚禮義,明教訓是其書主要內容。《吳子》是研究吳起和戰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吳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相傳戰國初期吳起所著,戰國末年即已流傳。《漢書.藝文志》稱「吳起四十八篇」,《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載為一卷。今有《續古逸叢書》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分上下兩卷。《吳子》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份珍貴的遺產,該書所論及的一些軍事理論和方法,對戰國以後的歷代軍事家均有較深的影響,至今仍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NO.4、傳說中姜太公的著作——《六韜》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此書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
傳說《六韜》為西周呂望所撰,計六卷。呂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籍貫不祥,多謀善斷,長於用兵,他曾助周滅商,封於齊,官至太師,俗稱姜太公。後經研究,認定《六韜》一書乃戰國時人托其名而輯成!「韜」即用兵之謀略,「六韜」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
《六韜》共60篇2萬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王翼、論將、選將、立將、將威、礪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征、農器、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糧、略地、火戰、虛壘、林戰、突戰、敵強、敵武、烏雲山兵、烏雲澤兵、少眾、分險、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
凡是先秦軍隊編制、管理、訓練、行軍、布陣、攻守、戰具、兵器及其軍事理論,幾乎無所不包。以問答形式進行論述,並有夾注,語言生動,說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軍事專著。
NO.5、秦國軍事家尉繚的著作——《尉繚子》
戰國尉繚撰,計五卷。尉繚的身世說法不一。一說是秦國大臣,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游說入秦,受秦王政重用,任為國尉,因此稱尉繚;一說是魏惠王時人,善於軍事韜略。
《尉繚子》5卷22篇:卷一天官、兵談、制談,戰威;卷二攻權、守權、十二陵、武議、將理;卷三原官、治本、戰權、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經卒令、勒卒令、將令、踵軍令;卷五兵教、兵令。共4400餘字。
前12篇為政治觀、戰爭觀,後10篇論述軍令和軍制。如「往世不可及,來世不可等待,求已者也」的「求已」政治觀,主張實行「誅暴亂禁不義」的戰爭原則,「權敵審將而後舉兵」的作戰思想等,含樸素的辯證唯物思想。
NO.6、齊威王時期的著作——《司馬法》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大約成書於戰國初期。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漢代對《司馬法》評價很高。武帝時,「置尚武之官,以《司馬兵法》選,位秩比博士」。當時司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僅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
春秋時司馬穰苴撰,計三卷。穰苴姓田,齊景公時尊為大司馬而改氏。《司馬法》為齊威王時諸臣追輯而成,稱為《司馬兵法》。
該書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餘字。5篇為: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言大抵據道、依德、本仁、組義,糅合儒、道兩家思想,闡述戰爭目的在於安民止戰,並以夏、商、周三代議例設天子統帥軍隊、軍隊內部制訂爵位階級、嚴肅軍紀、善於用眾。《司馬法》主講軍事理論。
NO.7、唐代著名的兵書——《太白陰經》
《太白陰經》的全稱是《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唐代李筌所撰。共10卷。全書分為人謀、雜儀、戰攻具、預備、陣圖、祭文、捷書、葯方、雜占、雜式10門。這部兵書本於君王昌明,國家富強,內外兼修之旨,論次軍事攻守戰取之法,頗含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因素。
全名《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國古代重要兵書。唐代宗時河東節度使都虞侯李筌撰。李里籍未詳,《集仙傳》道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書10卷。現存《墨海金壺》、平津館影宋抄本等。
NO.8、論述實際用兵的問題的兵書——《虎鈐經》
《虎鈐經》為宋代許洞所撰寫,全書20卷,共120篇。它的內容主要是發揮《孫子兵法》和《太白陰經》的觀點。前10卷主要論述實際用兵的問題。
中國宋代著名兵書。北宋吳郡(今江蘇吳縣)人許洞,歷四年於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論210個問題。許洞曾任雄武軍推官、 均州參軍等職。該書現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庫全書》等刊刻本。《虎鈐經》以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為主旨,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護等內容。許洞認為天、地、人三者的關系應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虎鈐經》,明刊本,下同),重視人(主要是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
NO.9、戚繼光的著作——《紀效新書》
《紀效新書》是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練兵和治軍經驗的總結。他在《自序)中說:「數年間,予承乏浙東,乃知孫武之法,綱領精微莫加矣。第於下手詳細節目,則無一及焉。猶禪家所謂上乘之教也,下學者何由以措。於是乃集所練士卒條目,自選*畝民丁以至號令、戰法、行營、武藝、守哨、水戰,間擇其實用有效者,分別教練,先後次第之,各為一卷,以海諸三軍俾習焉。顧苦於繕寫之難也,愛授粹人。客為題曰:《紀效新書》。
《紀效新書》亦稱《紀效》,是明代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寇時撰寫,共18卷,每篇都各附圖說。卷首有「申請」、「訓練」、「公移」和「或問」,其中「或問」一篇最為重要。正文分束伍、操令、陣令、諭兵、法禁、比較、行營、操練、出征、長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經、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18篇。此書注重實踐,注意總結經驗教訓,是研究明代軍事史的必備書。
NO.10、戚繼光練兵時的著作——《練兵實紀》
《練兵實紀》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
《練兵實紀》 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撰寫。此書正集9卷,附雜集6卷。它和《紀效新書》稱為戚氏兵書姐妹篇。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條,具體篇目是:練伍法第一、練膽氣第二、練耳目第三、練手足第四、練營陣第五(場操)、練營陣第六(行營)、練營陣第七(野營)、練營陣第八(戰約)、練將第九。後附雜集六卷六篇:儲練通論(上下篇)、將官到任寶鑒、登壇口授(李超、胡守仁輯)、軍器解、車步騎營陣解。
❿ 中國兵法來源哪個歷史
《風後八陣兵法圖》由黃帝與其大將風後研創。
《孫子兵法》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春秋末年。
《吳子》又稱吳起兵法,是一部與《孫子兵法》齊名的古代著名兵書,據說是戰國時著名兵家吳起所作。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系與《孫子兵法》區別之故。
《六韜》戰國晚期至秦漢之間的作品。
《司馬法》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相傳是姜子牙所寫,但到了戰國時已經散失。
《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舊題黃石公撰,傳與漢初張良得以問世。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頗有影響的一部著作。對它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孟德新書》是曹操總結半生軍事生涯、在前人基礎上總結並創新軍事理論的成果。
《李衛公問對》》,又稱《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李靖問對》,或簡稱《唐李問對》、《問對》,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撰。
《衛公兵法》是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所撰。
《武經七書》是北宋朝廷作為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它由《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匯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