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查全性
擴展閱讀
國新投資股票代碼 2025-07-09 23:18:16
科羅娜啤酒股票代碼 2025-07-09 22:39:48
但斌的基金持有哪些股票 2025-07-09 22:38:10

查全性

發布時間: 2021-06-05 17:27:18

① 查全性的介紹

查全性,1925年4月生,安徽涇縣人,生於江蘇南京。著名電化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導,中科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曾任武漢大學化學系主任。 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編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在他的積極建言下,停止了11年之久的高考於1977年冬季恢復,20多萬考生通過差點失之交臂的考試走進大學殿堂,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這場考試,也為中國高等教育重回春天推開了大門。

② 2021年一共有11位院士去世,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在我國大力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誕生了非常多的院士,他們嘔心瀝血地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但奈何歲月不饒人,沒有人可以躲得過生老病死。2021年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疫情才開始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才開始恢復。我們國家有很多院士也在這一年離開了我們。

閔桂榮,4月28日逝世,享年87歲。他主要從事空間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工作。

劉興土,5月6日逝世,享年85歲。他是我國的濕地學家,也是濕地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③ 2020中國已痛失36位院士,這些院士為我國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一,國之棟梁,國士無雙

2020年,我們遺憾的失去了很多偉大的中國建設者,他們在我國的核能,軍工國防,天文探索,生物醫葯等等領域做出了許多不可磨滅的貢獻。下面列舉一些:

湯定元,紅外學科奠基人,我國半導體學科創始人之一。是我國“兩彈元勛”。

孔祥復,分子生物學家,在世界第一個研製出可用於臨床的阿爾法干擾素。

查全性,建言恢復高考第一人,是無數寒門學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於敏,26年隱姓埋名,為我國氫彈試驗成功做出巨大貢獻。

綜上所述,歡迎大家發表評論及其看法。寫作不易歡迎關注。

④ 查全性的著作

1. 查全性等著, 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 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02。
2. 查全性 著, 化學電源選論,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3. 查全性,「試論高比能電池進展」,物理,27(1998)592.
4. W.Y. Tu, W.J. Liu, C.S. Cha and B.L. Wu, 「Study of the powder/membrane interface by using the powder microelectrode technique」, Electrochim. Acta, 43(1998)3731.
5. C.S. Cha and Y.B. Zu, 「 Behavior of perfluorinated surfactants at the electrode/solution interface」, Langmuir,14(1998)5280.
6. L. Xiao, J. Chen, C.S.Cha, 「Elimination of the interference of ascorbic acid from the amperometric detection of biomolecules in body fluid samples and the simple detection of uric acid in human serum and urine by using the powder microelectrode technique」, J. Electroanal. Chem., 495(2000)27.
7. 查全性,俞敬賢,張驥小.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f gas evolution and gas consumption reactions in sealed Ni-Cd and Ni-MH cells. J. Power Sources, 2004, 129(2004)347

⑤ 姓查的人

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姬姓。春秋時魯國大夫查延,字東安封於查,子孫以地為氏。②出自姜姓。據《姓苑》、《萬姓統譜》所載,春秋時齊國君主齊頃公之子封於楂,其後以封邑為氏,後去木為查。③出自羋姓。據《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楚國公族大夫食邑在柤(與查通用,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子孫以邑為氏。④出自他族。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又清滿洲八旗沙拉氏後改為查姓;今蒙古、彝、傣、土家、哈尼、滿等民族均有查姓。
始祖:查延。

遷徙:
查姓源起於春秋時齊國(都城在今山東淄博)、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楚國(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其五代前的播遷情況,各姓氏書均未有明確記載,而在五代前,查姓名人不見於史,使我們很難正確把握其早期的繁衍播遷的歷史情況。據《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載,查姓望出齊郡、濟陽郡,表明從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查姓人曾長期繁衍於今山東淄博、河南民權一帶,而且其繁衍興旺,人口眾多。五代時,始有查姓見諸史冊,目前已知查文徽為查姓最早入載史冊之人,其有南唐軍事支柱之稱,祖居歙州休寧(今屬安徽),後隨南唐降宋太祖趙匡胤,其孫查道始舉家遷海陵(今江蘇泰州),成為海陵望族。南宋時,海陵成為金國與南宋王朝金戈鐵馬的交鋒處,一部分查姓遷居長江以南躲避兵火,此後隨著戰爭的持續和代金而起的元軍大舉南侵,查姓人在南方各地散居開來,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等地均有查姓定居。元末,華中、華東戰火彌漫,百姓流離失所,逃亡於華南、西南各省。明初,山西查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山東、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中葉以後,有沿海之查姓遷居台灣,進而播遷東南亞各國。清以後,查姓在全國分布之地進一步擴大,西北、東北一帶均有查姓人定居。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退台灣時,有更多江浙之查姓渡海赴台。如今,查姓幾乎分布全國各地,如遼寧清原、山西太原、陝西韓城、安徽涇縣、江西金溪、福建清流、廣東澄海、貴州從江、四川合江均有查姓人。查姓分布以安徽、江蘇為多。目前查姓人口列全國第一百七十一位。

郡望:
海陵郡 晉置,治海陵(今江蘇泰州)。
濟陽郡 晉分陳留置郡,治濟陽(故城在今河南民權東北),轄境約當今河南蘭考東,山東東明南。
齊 郡 漢置,治臨淄(今山東淄博東臨淄鎮),轄境相當今山東淄博、青州、廣饒、臨朐等地。

堂號:
清容堂 宋代查深,隱居讀書,郡守把他推薦給朝廷,要他出來做官,他不幹。郡守怕浪費他的才華,就在郡城西部給他蓋了一棟房子,命名為「清容堂」,讓他在那裡教全郡學生讀書,號為「清容先生」。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海陵、濟陽、齊郡。②自立堂號:淡遠、銅鼓、菽原、種書、東山、雙遂、敬業、三益等。

字輩:
安徽懷寧查氏字輩:立敬輿賢哲,詩書衍吉祥,淵源經學遠,同永之榮芳,聲鴻名振顯,道達德宣揚,承緒資培植,貽謀貴善良,修齊傳澤厚,敦睦裕基長,本固枝偕茂,家宜國有光。
浙江溫州查氏字輩:世思恩重德,光宗富貴全,日從君子廟,引達大歸年。
北京大興查氏字輩:為謹維勤,以綏爾祿,保世光大,成家之福。
山東泰安查氏字輩:建國賢才仲,傳玉龍茂昌。

名人:
查文徽,五代南唐臣。字光慎,歙州休寧(今屬安徽)人。幼好學,手寫經史數百卷。稍長,任氣好俠,濟人睏乏,以此時人推重之。南唐烈祖輔政,文徽為徐知諤浙西判官,入為水部員外郎、判刑部,歷侍御史知雜。南唐中主時,遷諫議大夫、中書舍人,拜樞密副使。與馮延己、馮延魯、魏岑、陳覺互相汲引,侵蠹人事,時稱「五鬼」。保大二年,為江西安撫使,以克建州功遷撫州觀察使,又拜永安軍留後。八年,陷埋伏中,為吳越所俘。不久,放歸金陵。歸時,吳越以毒酒飲之,遂病喑,以工部尚書致仕。後坐朱元北降,安置宣州。卒,謚宣。
查元方,宋臣。歙州休寧(今屬安徽)人。南唐工部尚書查文徽子。南唐後主時任水部員外郎。吉王李從謙辟其為掌書記,曾隨李從謙使宋。使還,通判建州。宋開寶八年南唐亡後,歸宋,擢殿中侍御史、知泉州。卒於官。

查道(955-1018),北宋臣、學者。字湛然,歙州休寧(今屬安徽)人。未冠,以詞業著稱。端拱初,進士及第,釋褐館陶縣尉。曹彬辟為徐州從事,改興元府觀察推官。淳化中,通判遂州,遷秘書丞,徙知果州。咸平四年,代還,知寧州。應賢良方正科試,策入第四等,拜左正言、直史館。出為京西轉運副使。六年,召為工部員外郎,充度支副使。以本官罷,出知襄州。大中祥符元年,歸朝,直史館,遷刑部員外郎,預修《冊府元龜》。三年,進秩兵部,為龍圖閣直學士。加刑部郎中,判吏部銓選,糾察在京刑獄。出使遼,進右司郎中。天禧初,出知虢州。二年卒,年六十四。道好學,嗜弈棋,著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
查繼佐(1601-1676),明清之際學者。字伊璜,一字敬修,號與齋,又號東山,晚號釣叟,更名省。海寧(今屬浙江)人。明末舉人,曾在南明魯王政權任兵部職方主事。1663年因清廷興庄廷「明史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改名左尹,號非人。工書畫。所著《罪惟錄》記明末農民起義史料甚多。另有《班漢史論》、《魯春秋》、《東山國語》、《國壽錄》等。
查士標(1615-1698),清畫家。字二瞻,號梅壑,別號懶標、懶老、後乙卯生。出身書香門第,家藏鼎彝、金石篆刻及古書、字畫甚多,受濡染薰陶,詩書畫兼優,時人稱之為「查文學」。清兵入關,士標先後浪跡南京、揚州等地,恨世疾俗,寄情山水,以詩書畫自遣。畫學倪瓚,後受董其昌影響,筆墨疏簡,意境荒寂,與江韜、汪之瑞、孫逸並稱「海陽四家」。書學米芾,瀟灑蒼勁。才思敏捷,每作一畫,題詩亦成。傳世書畫較多,代表作有《獅子林圖冊》、《南山雲樹圖》等。詩作有《種書堂遺稿》、《黃山詩鈔》等傳世。
查慎行(1650-1727),清學者。初名嗣璉,字夏重,號他山,後改名慎行,字悔余,號初白、查田,浙江海寧人。五歲能詩,十歲作《武侯論》。曾就學於黃宗羲,研究經學,對《周易》尤有心得。二十歲補諸生,出門遠游,遍歷雲貴、華中、華北、東南各地,從大自然中汲取詩材,寫出大量作品,名噪一時。因熱衷詩歌,不喜作時文,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舉人。四十一年,康熙帝東巡,因大學士陳廷敬等推薦,詔隨入都,入直南書房。次年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後充武英殿總裁纂述。曾三次隨駕巡遊塞外,歲時風土,悉記以詩。得帝器重,親書「敬業堂」額以賜。五十二年,稱疾歸里,築初白庵以居,潛心著述,人稱初白先生。雍正四年(1726),其弟查嗣庭因文字案下獄,株連家族,慎行全家遭流放。後雍正帝覽其詩文集,將慎行父子釋放歸里。不到兩個月去世。其詩多記行旅,善用白描手法,對民間疾苦亦有所反映,被稱為「國朝(清代)六家之一」。黃宗羲將其比作陸游,王士禎則稱其為「奇創之才」。在創作上主張重視內容,認為:「詩之厚,在意不在詞;詩之雄,在氣不在貌。」著有《敬業堂集》、《周易玩辭集解》、《補注東坡編年詩》、《經史正偽》、《陪獵筆記》、《人海記》、《廬山游記》、《黔中風土記》及傳奇《陰陽判》等。
查嗣庭(?-1726),清臣。浙江海寧人,字橫浦。查慎行弟。康熙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主持江西鄉試,以「維民所止」為題,被人告發為「維止」二字系「雍正」去頭,世宗藉此興文字獄,他下獄病死,被戮屍,家族亦被殺或流放。
查升(1650-1707),清書法家。字仲韋。浙江海寧人,查慎行族子。康熙中期進士,官至少詹事。善詩,風格清麗,尤擅長書法,仿董其昌著有《澹遠堂集》。
查嗣瑮(1652-1733),清詩人。字德尹,號查浦,查慎行之弟。浙江海寧人。幼警敏,數歲即解切韻諧音,隨兄學詩。生平游跡遍天下。其詩精妙,與兄齊名,時人比作宋代「二蘇」。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升至侍講。後因查嗣庭文字獄案受株連,謫遣關西,年逾八十,卒於戍所。著有《查浦詩鈔》、《查浦輯聞》、《南北史識小錄》、《音類通考》、《唐人萬首長律》等。
查弼納(?-1731),清將領。滿洲正黃旗人,完顏氏。康熙二十二年(1683),襲世職輕車都尉。歷吏部郎中、內閣學士等官。六十一年,授兩江總督,奏請於江西「棚民」區編保甲,有學力及臂力者,得入籍應試。又奏言嚴捕私鹽販者。雍正中,歷內務府總管兼鑲紅旗漢軍都統、吏部尚書、兵部尚書。雍正七年(1729),用兵准噶爾,他率軍督西路軍需,次年改北路。後陣亡。
查為仁(1693-1749),清文學家、藏書家。字心縠,號蓮坡,人稱蓮坡居士。先為浙江人,遷居直隸宛平(今北京豐台)。康熙五十年(1711)舉人。家資頗富。以主試者被訐,致獲罪下獄,八年後得釋。歸家後發奮讀書,居於天津水西庄,築板屋稱「花影庵」,藏書萬余卷。結交名士甚多。著有《蔗糖未定稿》,與厲鶚合撰有《絕妙好詞箋》。
查禮(?-1781),清臣。字恂叔。順天宛平(今屬北京)人。乾隆初年捐貲得任戶部主事。歷官四川松茂道、布政使、湖南巡撫。征討金川土司叛亂期間,隨軍督理西路糧餉,捕治郭羅克亂盜。
查崇華,清臣。字九峰。安徽涇縣人。初為福州將軍魁倫幕僚,捐資得通判。歷官台灣淡水同知、陝西鳳邠道,署陝西按察使。嘉慶中,隻身至海上招降朱渥部海上武裝,後又偵得林清黨嘉慶十八年(1813)在京起事。道光中,征討張格爾,駐嘉峪關辦理軍需,主核實,節省甚巨。
查文經,清臣。字耕六。京山人。道光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後任員外郎、江蘇常州知府。治常州時,適鴉片戰爭爆發,英軍入寇;他嚴加守備,穩定民心。後歷任江寧知府、徐州道、淮揚道、福建按察使。1852年調江蘇按察使;旋署漕運總督、督辦江南糧台。曾參與鎮壓太平軍。
其他查姓名人有宋大臣查拱之、查揆;元道士查居廣;明大臣查約、查偉,史學家查伊璜,學者查應光;清大臣查秉彝、查志隆,將領查郎阿,學者查三聘,文學家查昌鵷,詩人查若筠,畫家查芝生等。近當代查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查玉升、查國楨,民主革命者查人偉、查光佛,外交官查培新,物理學家查謙、查朝征、查鴻逵、查有梁,化學家查全性,防化專家查子英,化工專家查慶芳,動力學家查志武,機械專家查建中,生物學家查錫良,地質學家查忠忻、查明,水利學家查一民,醫學家查少農、查良倫、查玉明、查振剛、查良鎰、查國科,實業家查濟民、查懋聲,人口學家查瑞傳,經濟學家查偉德,哲學家查汝強,歷史學家查樹林,法學家查良鑒,教育家查良釗,翻譯家查良錚、查明建、查意楞,外國語專家查國生,新聞家查雪松,古典文學家查屏球,作家查良鏞(金庸)、查舜、查可欣,詩人查干,篆刻家查元康,漆器藝術家查文升,古琴家查夷平、查阜西,舞蹈編導查列,影視導演查傳誼,電影攝影師查祥康,電影洗印師查瑞根,京劇演員查文艷,帆板教練員查躍宗等。

⑥ 2021年共和國已痛失9位院士,他們分別是誰

是32位院士。

我從來沒有崇拜過什麼人,但是我卻對這些人比較敬畏,他們就是處於各個領域前沿陣地的院士們,他們用畢生的精力默默無聞地從事著科學研究,畢生為努力改變這個世界而奮斗,他們是真正的國家棟梁。2019年,共和國痛失32名院士,這是國家的巨大損失。


他們雖然離開了,但是他們的成就依然影響著這個世界,他們的研究成果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他們的貢獻永遠值得後人銘記!向這些傑出的院士致敬!

⑦ 中科院院士王補宣病逝,8月已有6位院士逝世,對中科院有何打擊

這對中科院影響是非常大的,畢竟這些院士都是非常厲害的人。他們的去世不僅僅是中科院的損失,更是中國的損失。中國現在能發展成這樣,離不開他們在背後的默默付出,每日每夜在研究所的研究。所以說,8月這6位院士的逝世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悲傷。


沒有一個國家的強大是毫無緣由的,沒有一種幸福的生活是理所應當,正是有了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鞠躬盡瘁、奮斗一生的他們才有了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中國!他們的名字,應該被銘記!

⑧ 安徽籍院士名錄

江澤涵 旌德 數學 北京大學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許 傑 廣德 地質學 中國地質研究所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楊石先 懷寧 化學 南開大學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孫德和 桐城 冶金學 北京鋼鐵研究總院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俞建章 和縣 地質學 長春地質學院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徐中舒 懷寧 哲學社會科學 四川大學歷史系 195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汪德昭 安慶 物理學 中科院聲學所 1957年,中科院院士 (原籍)
汪堃仁 休寧 生物學 北京師大生物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金建中 黟縣 物理學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
任新民 寧國 航天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查全性 涇縣 無機化學 武大化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徐 仁 當塗 古生物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葉篤正 安慶 大氣物理學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鄧稼先 懷寧 核物理學 核工業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何祚庥 望江 物理學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陳新民 望江 礦冶 長沙中南工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慈雲桂 桐城 計算機 國防科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徐克勤 巢湖 地質學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侯學煜 和縣 生態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劉有成 舒城 有機化學 中國科大化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劉盛綱 肥東 電子學 成都電子科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陳學俊 滁州 工程熱物理 西安交大工程熱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滁州)
陸元九 來安 航天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汪 耕 休寧 電機設計 上海電機廠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方守賢 太平 物理學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991年,中科院院士(原籍)
許根俊 歙縣 生物學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許厚澤 歙縣 大地測量學 中科院武漢測地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洪德元 績溪 植物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鞠 躬 績溪 神經生物學 第四軍醫大學(西安)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盧 強 蕪湖 電機 清華大學電機系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黃緯祿 蕪湖 自動控制 航天部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安芷生 六安 地質學 中科院西安分院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王業寧 六安 物理學 南京大學物理系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安慶)
吳杭生 桐城 超導 科大物理系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
宋家樹 舒城 金屬物理學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章基嘉 績溪 氣象學 國家氣象研究院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楊振寧 合肥 物理學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199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汪燮卿 休寧 石油化工 北京石油化工科研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汪菊淵 休寧 園藝學 北京園林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朱永貝睿 涇縣 核化學 清華大學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籍)
翟光明 涇縣 石油勘探 北京石油勘探科研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湯中立 安慶 地質礦產勘查、礦產 甘肅省地質礦產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寧津生 桐城 大地測量學 武漢測繪科大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汪旭光 樅陽 炸葯 北京礦冶研究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胡之璧 潛山 葯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王思敬 巢湖 地質學 中科院地質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彭一剛 合肥 建築學 天津大學建築系 199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王正國 合肥 野戰外科 第三軍醫大(重慶)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劉德培 阜南 生物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 1996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徐大懋 當塗 動力機械 哈爾濱動力設備有限公司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陳俊榆 安慶 園藝學 北京林大園藝系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劉 玠 舒城 計算機 鞍鋼公司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周本濂 合肥 金屬物理學 中院沈陽金屬物理所 199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凌永順 定遠 電子工程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鄭守仁 穎上 水工建築物設計及施工 長江水利委員會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文 蘭 涇縣 數學 北京大學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吳新智 合肥 古人類學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張本仁 懷遠 地球化學 中國地質大學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戴復東 無為 建築學與建築設計同濟大學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籍)
朱學穩 舒城 岩溶峰林和洞穴研究 岩溶地質研究所 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王文興 蕭縣 環境化學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方家熊 黃山 光感測器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李小文 貴池 遙感、地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李家洋 肥西 植物分子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方榮祥 績溪 植物病毒學和植物生物技術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陸大道 桐城 經濟地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吳 奇 蕪湖 高分子化學 香港中文大學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陳國良 潁上 並行演算法、高性能計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方精雲 懷寧 生態學 北京大學 200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陳 鯨 懷寧 空間目標和遙感衛星信息獲取與處理 總參第五十七研究所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徐南平 桐城 化學工程 南京工業大學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沈榮駿 合肥 載人航天工程 國防科工委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盧秉恆 亳州 機械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