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1、從它的階級屬性講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2、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3、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㈡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什麼
1、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以十二章的篇幅將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體系和主要內容結合起來構建一個綜合體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邏輯。
2、「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雖然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原則,但因為是包含在「毛、鄧」理論框架之中的具體指導思想和原則,所以並不能構成相對獨立的思想體系,只能說是對「毛、鄧」思想體系的完善和具體化。
(2)馬克思理論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它第一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正確的道路,而且為各門科學的發展提供銳利的武器。
2、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一百多年來,它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3、馬克思、恩格斯在進行深刻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親身參加和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立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指導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4、馬克思主義在運用中必須同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俄國的領導者——列寧在世界歷史進入帝國主義的時代向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各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結合本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
㈢ 馬克思主義
上了幾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在老師深入淺出、繪聲繪色的講解下,馬克思主義這個既神聖又有些抽象的名詞漸漸在我的腦海里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不論有多少紛紜繁雜的學說理論,馬克思主義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使人類真正從蒙昧中睜開眼睛,推動人類意識實現了大覺醒,引導人類社會發生了大變革。馬克思的名字始終和工人階級的事業緊緊相連,馬克思主義始終是共產黨人的偉大旗幟。 馬克思主義的晨曦照在古老的東方,給黑暗的中國帶來光明,使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走向自為,中國人民的精神從被動轉為主動。它一經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便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日出東方,開天闢地,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馬克思主義的耀眼光輝和巨大威力,使越來越多的人崇敬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由此也就產生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主要有兩種態度: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不同,結果大不同。 馬克思是怎樣對待自己創立的理論的呢?他在自己理論活動的初期就申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他十分厭惡對他的理論的「奴隸式的盲目崇拜」和「簡單模仿」。他終生站在工人階級爭取解放的最前線,但從不對自己不熟悉的斗爭指手劃腳。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裡,盡管他對公社的事業十分關注,傾注了最大的熱情,但他始終認為,身居倫敦,對巴黎事件的直接參加者發號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終生注視著世界歷史發展的新情況,根據科學和實踐的發展不斷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馬克思最先樹起了反對教條主義的旗幟。 馬克思主義的另一位創立者恩格斯,同樣是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典範。他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產黨宣言》發表24年後,馬克思、恩格斯在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說:由於時代的變遷和實踐的發展,《宣言》中的一些觀點、一些論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經過時了」;如果可以重寫,「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寫法」。 恩格斯撰寫的《反社林論》——這部被馬克思譽為他和恩格斯理論的「網路全書」——發表八年後,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說,本書有許多地方是應該修改的,例如「關於理論自然科學的那部分,這里敘述得極其笨拙,有些地方現在本來可以表達得更清楚些。更明確些。……我理應在這里作自我批評。」 恩格斯滿懷信心寄希望於未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因為很可能我們還差不多處在人類歷史的開端,而將來去糾正我們的錯誤的後代,大概比我們有可能經常以十分輕蔑的態度糾正其認識錯誤的前代要多得多。」 列寧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也許可以用列寧的兩句話做出概括:「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實的確切事實,而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從這種態度出發,列寧提出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發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同時在幾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的理論已經不適合「帝國主義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新的歷史條件,從而得出社會主義革命在單獨一個國家內可能首先取得勝利的結論,並成功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這種態度出發,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實現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關鍵性轉變,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 毛澤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傑出代表。毛澤東的理論和實踐活動,表明了我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是必須把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正是毛澤東同志領導全黨同曾在黨內占統治地位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進行了堅決斗爭,在危難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正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成功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並在我們這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成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在這種堅持和結合中形成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蘊含著極其生動、極其豐富的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寶貴精神財富。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新道路的鄧小平同志,為全黨樹立了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榜樣。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空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他以馬克思主義的非凡勇氣和政治膽略,領導和支持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沖破了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撥亂反正,全面改革。使我們黨和國家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他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不懈探索,深入思考,將全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從這部歷史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的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而社會生活總是在不斷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程度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孤立地、靜止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生動的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就沒有出路。馬克思主義是客觀真理,它為認識和發展真理開辟了正確的道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時又是我們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階梯。 馬克思主義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准也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才枝繁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必須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發揮;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堅持和鞏固。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具體結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著重學習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終極結論;掌握的是完整體系,不是只言片語;運用的是立場、觀點、方法,不是個別觀點。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總是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這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真正內涵。一句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核心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一種思想方法,是一條認識路線,是一個歷史過程,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只要實踐在發展,只要社會在進步,只要人類的歷史還沒有結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永無止境。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根本一條就是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能用本本去支配實踐,而要用實踐去發展本本。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尊重廣大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面向和服務於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成就科學理論的根本道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一定要尊重廣大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著眼於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馬克思主義是最講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創新精神。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於實踐中的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實踐的每一次歷史性飛躍,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先進性,不僅表現在其時代性上,而且表現在其人民性上。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緻、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與有史以來的任何哲學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社會和人民的解放作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忘掉或者抽掉人民、人民的利益,就會拋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個標簽,不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是最現實、最生動、最感性的東西。
㈣ 馬克思主義的含義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工人運動實踐基礎上,批判地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兩國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等前人的優秀思想成果而創立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學說。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括三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它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的本質和普遍規律,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一般規律的科學,自誕生以來一直被無產階級政黨作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其重大貢獻在於揭示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闡述了剩餘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剝削工人的秘密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揭示了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根本對立的經濟根源,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
科學社會主義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它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為依據,研究無產階級如何通過階級斗爭、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徹底解放。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彼此依存的思想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後人的實踐中它又獲得了新的發展。
㈤ 馬克思主義是什麼
三大板塊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1、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 三、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 四、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即人的解放學。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十分嚴整而徹底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
—— 五、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無產階級必須通過暴力革命,粉碎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並在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整個歷史時期中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為了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必須有共產主義政黨的領導。
㈥ 馬克思主義包括什麼
馬克思主義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1.哲學(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1)舊唯物主義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當作世界的本原,將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相混淆.
(2)舊唯物主義是機械唯物主義,它將唯物論和辯證法相分離.沒有認識到世界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的.認為世界的運動是一種機械的運動,只承認變化而不承認發展.
(3)舊唯物主義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卻走向了唯心主義.
2.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在一定社會生產力狀況基礎上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以及與其相聯系的經濟運行機制.
它既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各社會的發展規律,又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特別是研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從而是一門全面揭示人類社會生產關系及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同時又是一門具有無產階級的階級性的一門科學,它實現了科學性和階級性的統一.
3.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發展規律的學說,是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轉變,實現共產主義的科學理論.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哲學落腳點和歸宿,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核心.
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列寧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
(6)馬克思理論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概念:基本馬克思列寧主義(俄語:м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а),簡稱馬列主義或馬列,嚴格地說,是指由列寧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
然而,在不同的大環境下,許多不同的政治團體都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詞彙,並宣稱以此作為理論體系的支撐。
馬克思主義是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是工人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階級爭取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它是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19世紀歐洲重大社會科學成果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簡單來說,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即人的解放學。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十分嚴整而徹底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形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尖銳化的時期,國際無產階級領袖和革命導師卡爾·亨利希·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的思想體系,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
按照列寧在1913年的提法,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根據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論》也可作此分類)。
他們闡明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發展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崩潰、共產主義必然勝利,指出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創造者。
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他們同時指出,無產階級必須通過暴力革命,粉碎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並在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整個歷史時期中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為了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必須有共產主義政黨的領導。
馬克思主義是在各式各樣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反動思潮、同國際工人運動中各種機會主義、修正主義的反復斗爭中發展和壯大起來的。在第一國際時期,馬克思、恩格斯同蒲魯東派、巴枯寧派、工聯派、拉薩爾派進行了毫不妥協的原則斗爭。
通過這些斗爭,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確立了統治地位。另外,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還對其哲學分別做了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角度的解讀。由於馬克思學說涉及領域之廣,使得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分別都在自己的領域內對其進行闡釋,因此還可以根據學科分工考察其內容。
㈦ 馬克思主義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1、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2、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7)馬克思理論擴展閱讀:
1、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2、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3、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即人的解放學。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十分嚴整而徹底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
4、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 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5、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它第一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正確的道路,而且為各門科學的發展提供銳利的武器。
㈧ 馬克思主義是什麼
其實,一種理論要不要堅持,能不能堅持,並不在於它產生時間的長短,而是取決於它正確與否,對現實是否仍有指導作用.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定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根本,歸根到底,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它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矛盾、本質和規律,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先進、最嚴密的思想體系,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縱觀150多年來的人類歷史,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已不僅僅是一個「幽靈」,而是已經轉化成活生生的實踐;它已不只是在歐洲游盪,而是沖出了歐洲大陸,影響了全世界;歐洲當時的反動勢力以及時下那些企圖讓馬克思主義「壽終正寢」的人雖然依舊在大肆詆毀,但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全球數以億計人的政治信仰.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盡管各種學說、理論、主義紛紜繁雜,但沒有哪一種理論、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保持勃勃生機,對推動社會進步起那樣巨大的作用,產生那樣深遠的影響.盡管現在世界上的情況有很多新變化,但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並沒有越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揭示的規律.
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我們戰勝艱難險阻、抵禦錯誤思想干擾的強大思想武器.80多年來,在探索中國革命和發展道路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取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走向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使一個四分五裂、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發展的新中國.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像的.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具體生動的實踐和無可爭辯的事實,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威力.可以說,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黨和人民的選擇,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選擇.蘇聯解體、蘇共垮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放棄了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能否堅持、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事業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六中全會的《決定》為什麼要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首要內容,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根本,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任何時候「老祖宗不能丟」.不丟老祖宗,就是老祖宗的書必須讀,堅持不懈地學習,完整准確地理解其精神實質並掌握其科學方法.我們說堅持馬克思主義,歸根到底,就是要毫不含糊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但這種堅持和遵守並不是死抱住經典作家的某些個別提法或主張不放.19世紀60年代,在《資本論》第一卷快要出版之際,恩格斯對那些想從這本書中知道共產主義具體是什麼樣子的人說,誰期望得到這種愉快,誰就大錯特錯了.列寧進一步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精神,它的整個體系,要求人們對每一個原理都要歷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聯系起來,都要同具體的歷史經驗聯系起來加以考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是晦澀難懂、遠離群眾的思辨哲學,不是高談闊論、脫離現實的清談哲學,不是空講道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書齋哲學.總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是空泛的,而是具體的;不是乾巴的,而是生動活潑的.它在解釋和改造世界中廣泛深刻地展開,在實際運用中顯示出無比豐富的科學內容.
㈨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科學社會主義。
誕生歷程
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40年代產生於西歐,當時西歐資本主義已有相當發展。英、法、德3國是其發源地。因為當時英、法,德,等國已經或正在實現產業革命,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無產階級已經由自在階級開始向自為階級轉變。英國憲章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和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以《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為標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18世紀中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此外,法國啟蒙學者的思想和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階級斗爭學說,它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料。
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特別是細胞學說的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的發現、進化論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
他們按其社會地位而言,原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按其哲學觀點而言,原是唯心主義者;按其政治觀點而言,原是民主主義者。大體上在1842~1844年間,他們積極投身於現實的政治斗爭、工人運動和科學研究,轉變為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唯物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從1844年起合著《神聖家庭》《德意志意識形態》,並分別著有《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哲學的貧困》等書,闡明無產階級的新世界觀。1848年2月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第一次對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作了系統的表述,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以後他們的畢生活動中,繼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一詞,是在1883年3月馬克思逝世後,才被作為無產階級思想體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