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秘色瓷的秘是什麼顏色
擴展閱讀
湖南三菱重工股票代碼 2025-05-16 06:04:09

秘色瓷的秘是什麼顏色

發布時間: 2021-06-07 01:42:43

『壹』 秘釉瓷,秘色瓷那麼有名,誰知道是什麼顏色

答:秘色瓷,又稱秘瓷、秘釉瓷,是後唐五代時期的官窯「寶作瓷」。
「秘色」一詞最早出於晚唐詩人陸龜蒙(?—881年)寫的一首詩的篇名:《秘色越器》。據本網路「秘」字條和「色」字條的解釋,「秘」字從禾從必,「禾」指五穀糧食,「必」指隱匿,兩個字元聯合起來表示「國家糧食庫存數量機密」。「色」字從刀從巴,「刀」指「剁碎」,轉義指「齏粉」;「巴」指「附著」、「黏著」。兩個字元聯合起來表示「敷臉用的粉末」,引申指「葯粉配方」。所以,「秘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塗抹器物表面而燒成的瓷器。
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產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學效果,釉層特別薄,釉層與胎體結合特別牢固。所以,這種配方是保密的,專用於皇家瓷器的燒造。以後,凡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都叫「秘色瓷」。例如,歷史上有過「高麗秘色瓷」等。
秘色瓷是越窯青瓷精品之一。秘色瓷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的瓷器精品,因其製作工藝秘而不宣得名。所謂「秘色瓷」,實為唐、五代之際越窯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貳』 傳說中的秘色瓷到底是什麼呢

秘色瓷的生產時間從晚唐直到宋初,唐、遼、宋皇家均使用,五代時期除吳越國外,文獻記裁前蜀曾向中央進貢秘色瓷,考古發現廣州、長沙均出土有五代時期的秘色瓷器,說明當時前蜀、楚、南漢均曾得到並使用秘色瓷。毫不誇張地說,秘色瓷器在九至十一世紀是一種「國際性」的高品質瓷器。

秘色瓷,胎質細膩純凈,氣孔小而少,普通瓷器上常見的鐵銹點等雜質幾乎完全不見,釉色以天青色為基本色調,施釉均勻,少見流釉或積釉現象。秘色瓷因其質地上乘、存世數量少而廣為關注。

越窯青釉刻劃對蝶紋盤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

陵寢墓葬中的發現明確表達著秘色瓷的特殊地位,結合文獻記載,可知秘色瓷確實是進貢給皇帝使用的瓷器。

『叄』 什麼是秘色瓷

唐、五代時最著名的青瓷窯場和青瓷系統。也稱「秘色窯」。在越州境內(今浙江餘姚上林湖濱湖地區),故名。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發現窯址已達二三十處,以鱉唇山東晉時期遺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時期的窯址尤多。唐代越窯青瓷已很精美,博得當時詩人的贊美,如,顏況「越泥似玉之甄」,許渾「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陸龜蒙「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五代吳越時越窯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為吳越王錢氏御用及貢品。進貢瓷器動輒萬件;入宋以後,貢瓷數量有增無已,一次進貢有多達十四萬件者。越窯在南方浙江省紹興,主要製造青瓷;邢窯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製造白瓷。越窯的青瓷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色澤是青中帶綠與茶青色相近。 總體特點編輯本段 越窯是中國古代南方青瓷窯。窯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餘姚、慈溪、寧波等地。因這一帶古屬越州,故名。生產年代自東漢至宋。唐朝是越窯工藝最精湛時期,居全國之冠。隋、初唐繼承南朝風格,生產碗、盤、盤口四系壺、四耳罐、雞頭壺等產品。盛唐以後產品精美,贏得聲譽。產品都做得很規整,一絲不苟。常將口沿做成花口、荷葉口、葵口,底部加寬,作成玉璧形、玉環形或多曲結構,十分美觀。胎體為灰胎,細膩堅致;釉為青釉,晶瑩滋潤,如玉似冰。唐朝文學家陸羽,在所著《茶經》中評價全國各地生產的茶碗,將越窯產品排在首位。許多文人還在作品中稱頌越窯瓷器,如陸龜蒙的《秘色越器》,施肩吾的《蜀茗詞》,顧況的《茶賦》。表現出越窯青瓷的秀雅。

『肆』 「秘色」究竟是什麼顏色

  1. 在吳越之地,除了龍泉青瓷和冰裂紋瓷之外,還有一種了解人數不多的瓷器種類,就是秘色瓷。

  2. 不知道有多少杭州或浙江以外的人知道這個瓷種,我是在初中的歷史課中關於中國文化藝術的部分聽到過這個名詞,也就兩行大概二十多個字再加上一個高糊還是黑白的插圖來介紹,在這以後我就再也沒聽說過這個詞了。

  3. 直到在研究生二年級的時候,我和同門一起去杭州看陶藝展,順便逛了一下杭州博物館,這時就看到了已經很久沒聽說過的秘色瓷實體文物了!與想像中的那種穩穩的橄欖綠色瓷器不同的是,展出的秘色瓷是黃黃的,那麼,秘色瓷到底是有多神秘呢?

  4. 一、色彩之秘:秘色瓷是什麼樣的顏色,這個可以從一些唐代詩人的詩中得知。

  5. 唐人陸龜蒙《秘色越器》吟詠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五代人徐夤贊嘆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這裡麵包含了翠、青、綠這三個字,說明了秘色瓷是類似於青瓷一樣的青綠色,但為何我在杭州博物館見到的是青中帶著灰黃灰黃的顏色?

  6. 原來秘色瓷燒造決定於瓷土、釉色和溫度。秘色瓷釉中相當部分的氧化鐵被還原,釉色就呈現為較純凈的青色;反之,還原氣氛弱,釉中相當部分的鐵仍保持氧化狀態,釉色就表現為青中泛黃的色調。

  7. 二、釉料之秘:秘色瓷名稱中的「色」字不光是指顏色,還指代「葯粉配方」、「釉料配方」。

  8. 故所謂「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產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學效果,釉層特別薄,釉層與胎體結合特別牢固。所以,這種配方是保密的,專用於皇家瓷器的燒造。

  9. 以後,凡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都叫「秘色瓷」。例如,歷史上有過「高麗秘色瓷」等。

  10.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更多的文物資料被發現,秘色瓷的身份被慢慢揭開,其實就是一種越窯的青瓷種類,但釉料配方和青瓷不一樣,並且不外傳。

  11. 除了釉料配方不一樣外,釉的發色完全是靠窯的溫度來把控,並且秘色瓷的燒造是完全服務於宮廷或官家,庶民接觸不到,因此這種難度高的燒造技術也是不示人的,同時也造成了秘色瓷產量的稀少。

  12. 於是久而久之,秘色瓷就被抬高到了一個神秘的地位,成為玩瓷器的人心目中傳說的女神了。

『伍』 秘色瓷 秘色瓷的秘是什麼顏色 秘色瓷價格

秘色指配方,籠統說青瓷皇家配方瓷器,但是實際發現,會發灰,變黃,這跟歲月痕跡,環境,本質還是一定關系。品相好的大幾百萬一定要的,其他參看工藝造型紋飾

『陸』 馬未都講解瓷器收藏:秘色瓷的秘是什麼顏色

馬未都瓷器收藏之秘色瓷 我們在進行瓷器收藏時,對瓷器就要有很多方面的了解,比如青釉瓷器。青釉是我們瓷器的鼻祖,商代就出現了。為什麼叫原始瓷?從很多數據上說,比如說燒的溫度上比較高了,硬度也比較高了,敲擊的聲音比較清悅了,吸水度降低了等等,就叫做原始青瓷。跟現在科學角度上對瓷器的要求是有一點差距的。 茶聖陸羽對唐代越窯青瓷的評價非常高,如冰似玉,質感非常好。越窯最終成就了秘色瓷。秘色瓷,歷史上一直有記載。但看到實物是1987年的事兒,是在法門寺的偶然出土,最重要的是有一個賬本,寫了一十三件秘色瓷,一下子就把困擾中國上千年的問題解決了。秘色到底是什麼顏色,所謂秘色,簡單來說,是一個秘密的顏色。秘色,不是一個具體的描述。這個顏色其實是青色中略帶一點灰。因為唐代的青瓷,燒不了宋以後的那麼美麗。過去沒有辦法確認,在法門寺出土的賬本上寫清楚了。 這種顏色,不是當時刻意的追求,是沒有辦法使青色燒得更為漂亮。青色是一個主觀的顏色,不是客觀的顏色。當看到綠色的時候,才知道是一個客觀色。宋代五大名窯,除定窯之外,剩下都屬於青瓷類。其他的幾個窯口,汝、官、哥,均都是都屬於青瓷類。 再有就是柴窯,有記載說得很清楚,柴窯出在北地。學者們曾紛紛解釋北地在哪裏,查《史記》發現,北地確有實際的地名——北地郡,就是耀州窯轄區。大致說來,柴窯應該是陝西耀州窯系,至少是這個標准。我們看到五代耀州窯的青瓷非常漂亮。最近耀州窯有一個地方出土了很多殘件,不能想像一千年前的瓷器已經燒得那麼漂亮了。 北宋是越窯和龍泉窯,龍泉窯燒得很漂亮的時候,越窯就被市場淘汰了。龍泉是到了南宋以後,質量得以迅速提高的。南宋政權遷都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政治中心的轉移,導致了歷史上科技布局的重新開始。龍泉窯迅速變得很受市場喜歡,極具生命力。我們如果看四川遂寧出土的龍泉,一定會嘆為觀止! 釉在當時開始革命了,北宋的釉是透亮的,南宋的時候,是不透亮的。它是包含著所在的地域特色的。耀州窯是橄欖青,龍泉是梅子青。北方人粗獷,顏色深沉,南方人細膩,顏色就柔美。一種文化的生成,背景非常重要。南方的人不欣賞很重的顏色,覺得太沉了,盡可能讓這個顏色提亮,變得取悅於人。 並不討好的醬釉,何以留到最後? 我們再看醬釉。醬釉是一種追求,它不是天然生成的顏色。嚴格意義上的醬釉,宋以前沒有出現,宋代為什麼出現醬釉?主要跟漆器有關,漆器以前有極高的社會地位,是貴族們使用的,由於陶瓷的低廉成本和良好的實用性,漆器很難生存,宋以後減少,有的話也是其他功能,不是做餐具的。 宋代的醬釉,沒有專門的窯口燒造,是其他窯口代燒。定窯燒過紫定,就是醬釉。醬色的耀州窯號稱紅耀州。還有雜七雜八的窯,雜窯也燒。但不作為主要的產品,是附屬的產品,沒有專門的窯口燒。歷史上有很多的專門的窯口,定窯就是白瓷,耀州窯就是青瓷,主要窯口對著主要的瓷器。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醬釉一出現,明清以後,它在夾縫中生存,量不大,但是一直有。而且到了清代以後,尤其雍正、乾隆時候,醬釉的地位開始提升,到了這個時期,醬釉的名字都變了,叫紫金釉,因為當時景德鎮的土都叫紫金土。 這時候文化現象就出現了。中國清代的官窯,從順治開始,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十朝,鼎盛時期是乾隆時期,官窯高達上百個品種,各種色釉等,高峰期有上百種,此後依次遞減。到了宣統一朝,清朝最後三年,陶瓷的品種就剩寥寥無幾的幾個,依然有紫金釉、醬釉等。我當時就想,醬釉顏色不悅目,自宋到清,也沒有一個專門的窯口燒造,地位也不夠高。為什麼一個看似不那麼討好的釉色,能夠留到最終?醬釉很有意思,不與其他爭鋒。說它淺也不算,深又深不到頭,你進他退,正是這樣的處世哲學,使得最後的封建王朝拉上大幕的時候,居然就剩下它了。 黃釉。隋唐時期,唐三彩非常盛行,它是低溫釉。遼代的馬背民族喜歡金屬器,金屬器本身呈黃色,瓷器也追求黃。到明清以後,黃釉定為皇上、皇後、皇太後專用的。 綠釉跟黃釉一樣,都是鉛釉開始的。宋代曾有綠定。綠定的殘件,五十年代就能看到了,完整的今天幾乎沒有人認。清代康熙,現在老說康乾盛世,康熙後期的時候,國家經濟實力開始提高了。當時大量的瓷器都在燒造,郎窯紅,郎窯綠。唐代的鉛釉,受三彩的影響,器形非常的飽滿。郎窯綠,玻璃感極強,古人稱之為蒼蠅翅,上面帶有網狀的開片,很細膩。 紅釉。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鈞瓷的紅顏色,一定不是主觀追求的,是偶然出現的。真正純粹意義的紅色一定誕生在元朝,還有色斑狀的瓷器,全紅的高足杯,還有著名的牛血紅。那個紅顏色是極大的含蓄,是有很多想像空間的,不是一覽無餘的。我們今天看到市場上有很多的中國瓷器,一點空間都不給,非常的薄,不是物理的感覺,而是內心的感受。紅之刺目,讓人難以忍受,今天很多紅瓷就燒成這樣。中國的古代紅瓷不是這樣的,是有很多內心感受的。所以永樂時期的鮮紅,看到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鮮紅。 清代,在郎窯紅恢復的基礎上,燒到各色各樣的紅,顏色很多。珊瑚紅、蓋雪紅、霽紅等。元代嫻熟地燒成了紅釉的高足杯,非常的高,為什麼?因為要一個手轉著用。我曾經問朋友一個簡單的問題,去一下地中海國家,古希臘,包括古埃及,土耳其,兩千年以前的酒具都是兩個把拿著,中國漢以前,就是兩個耳,雙手持杯,為什麼今天單手持杯跟人家碰杯呢?就是因為高足杯,游牧民族要騎在馬上,一手持馬鞭,一手拿著杯。慢慢就學會了這個感受。我們現在基本上單手持杯,雙手持杯還跟酒量有關,過去酒量比較大,因為釀造酒度數比較低,今天的白酒都是蒸餾酒,是非常晚的事情了。蒸餾酒是明代中葉,文字證明,是元代晚期。武松十八碗,喝的應該都是餿了的米湯。 郎窯紅,非常漂亮,去博物館參觀的時候,看郎窯紅的盤子,古書上記載,如初凝之牛血,如牛血剛剛凝固的樣子。牛血跟人血不一樣嗎?牛血比較稠,人血比較稀,雞血就更稀。

『柒』 「秘色瓷」說的是哪種顏色的瓷器

秘色瓷是屬於越窯青瓷。它在早期是以黃色為主,慢慢的過度到綠色的了,到晚唐的時候就多為青綠色的了。

『捌』 秘色瓷是什麼顏色的瓷器

秘色瓷越窯青瓷精品之一。「秘色」一名最早見於唐代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中,詩雲:「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可見「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窯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應指稀見的顏色,是當時贊譽越窯瓷器釉色之美而演變成越窯釉色的專有名稱。據文獻記載,相傳五代時吳越國王錢繆命令燒造瓷器專供錢氏宮庭所用,並入貢中原朝庭,庶民不得使用,故稱越窯瓷為「秘色瓷」。周輝《清波雜志》雲:「越上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對此,趙麟《候鯖錄》、趙彥衛《雲麓漫鈔》、曾梃的《高齋漫錄》以及嘉泰《會稽志》等書都提出異議,認為「秘色」唐代已有而非始於吳越錢氏。關於「秘色」究竟指何種顏色,以前人們對此眾說紛紜。一九八七年四月陝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風縣法門寺塔唐代地宮,發掘出16件越窯青瓷器,在記錄法門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帳上,這批瓷器的確記載為「瓷秘色」,從而使人們進一步認識了「秘色瓷」。這批「秘色瓷」除兩件為青黃色外,其餘釉面青碧,晶瑩潤澤,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綠。法門寺「秘色瓷」的出土,解決了陶瓷界長期以來議論不休的問題,同時有力地說明了「秘色瓷」晚唐時開始燒造,五代時達到高峰。

『玖』 秘色瓷的秘是什麼顏色

「秘色」最早見於唐代文獻,但究竟是啥顏色爭論了上千年。
八十年代挖掘陝西法門寺塔地宮,出了十六件瓷器,基本都是綠釉。
這些瓷器,在唐代記錄法門寺皇室供奉器物的資料上記載為「秘色」,此後綠色就成了定論。

『拾』 秘色瓷秘是什麼顏色用英語怎麼說

What color is the secret porcelain?
秘色瓷秘是什麼顏色
重點詞彙釋義
秘色瓷secret colour ware
什麼what
顏色colour; tinct; countenance; facial expression; pigment; dyest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