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聖人山
擴展閱讀
a股有哪些酒店股票代碼 2025-07-10 04:27:32
途牛網 2025-07-10 04:22:31
股票做t什麼價格差合適 2025-07-10 04:20:53

聖人山

發布時間: 2021-06-07 07:53:56

Ⅰ 日本名作家為什麼自殺

說個有名的,三島由紀夫,這貨是個極端右翼,整天想著復興皇國,他突然有一天發現時代變了,自己的國家被美國人調教成肉0器了。他就想通過極端的手段來喚醒一個民族,然並卵。
另一個是川端康成,這位目睹了上一位的自殺,非常內疚,一廂情願認為LS的死跟自己有關,認為自己失去知音?最後換算抑鬱症,然後就理所應當的自殺了。

Ⅱ 漵浦最高的山叫什麼

聖人山位於漵浦城北60公里,漵浦讓家溪鄉、大渭溪鄉與沅陵縣的交界處,主峰東瓜嶺,海拔1355米,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6公里,傳說大禹治水時和他 的助手應龍、玄龜在這里風餐露宿,與惡龍搏鬥,降服了洪水,故叫聖人山

Ⅲ 雪峰山的支脈山峰


大熊山,主峰九龍峰,海拔1622米,在新化縣北部。
鼓台山,主峰誨拔1512米,山頂為高原丘崗地,形似鼓,故名。新化縣城東。
紫鵲界,位於雪峰山中部的奉家山體系,該體系以最高峰海拔1585.2米的風車巷(山名)為基點,向東北方向呈扇形展開,其間1000米以上山峰達30多座,紫鵲界原名止客界,海拔1236米,是從水車鎮通往奉家鎮到漵浦縣必經的第一座山峰。有一條石板路翻越此峰,垂直高程600餘米。因山高坡陡,其路不得不以「之」字形拾級而上,還是叫行人望而卻步,故名。
白旗峰,原名石龍山,海拔1465米。群山環抱,山勢逶迤,前屏兩洲(湖洲、高洲)兩印(土地印、山堖印),後障旗鑼藍傘,左傍鸚鵡卸花,右蹁仙鶴起舞,晴空眺望,群巒疊翠,四面風光,盡收眼底。
龍虎山脈、玄山山脈、龍盤山脈、謝鐸山山脈,南部有大乘山脈、天龍山脈。市內海拔400米以上山峰有123座,其中800米以上山峰20座。北部山地面積155.8平方公里,占市境面積的35.8%,最高點在癩子嶺,海拔994米。南部山地面積46.79平方公里,占市境面積的10.66%,最高點在祖師嶺,海拔1072米。

安化九龍池,位於雪峰山北麓,南與新化縣大熊山接壤,海拔1622米,為湘中第一高峰。峰頂有一池,九股清泉從池底湧出,池水甘甜清洌,清澈見底,咕咚之聲清雅悅耳。相傳遠古其主峰有九座峰巒,盡得天地之靈氣,黃帝登熊山時,將其點化成九條金龍,從池中循入東海,九龍池因故得名。自此,池中溢出的清泉,自山巔飛流直下,進密林、穿亂石、入深潭,至山下匯成四十八條山溪澗流,縱橫交錯,迂迴曲折。時而急流穿澗,懸瀑奔賤,含珠吐玉,轟隆叮咚之聲及於遐邇;時而平水繞林,碧波盪漾,鱗光閃閃,霞霧生煙之狀悠然可見。
沅陵縣較著名的山峰有:
聖人山,位於縣境東南邊渭溪鄉境,與漵浦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355.3米,為縣內群峰之首。主峰頂原建有天平寺,據寺旁清乾隆四十九年碑文載:昔日大禹治水曾路經此山,故山以「聖人』為名。距寺百米處有一股清泉,長年不斷。山上多「一點血」、「七里麻」等名貴葯材。山腰森林茂密,多松、杉、樟、楠。由山麓漫坡而上,可見九支山脈朝向主峰,當地稱「九龍捧聖」。秋高氣爽時節,登峰環顧,群山盡收眼底,遠可眺望永顧、古丈、桃源;近可俯視滬溪、辰溪、淑浦等縣境群峰。
九龍山,位於縣境南緣用坪鄉境,與辰溪縣接壤處,海拔1214.2米。因主峰之下分布九條山樑,適逸起伏,酷似游龍,故名。山上土壤多為黃棕壤、黃壤及黃紅壤,適於發展林業,種植旱糧。山頂原建有古庵一座、遺址尚存。
天鵝池,位於縣境杜家坪鄉東南部,與安化縣毗鄰,海拔1 141米,山頂有一天然水池,相傳曾有天鵝棲息,故名。
界址坡,位於縣境馬底驛鄉南部,海拔1 129米,此山位於沅陵、漵浦、安化三縣接界處,故名。
苦菜界,位於縣境東部,跨官莊、高坪、黃壤坪3個鄉鎮,海拔820.5米,有一條古道跨越山界,是官莊至柳林汊要道,路經此山,上坡七里,下坡八里,沿山嶺走五里,故有「上七下八橫五」之稱。羊腸小道,行走艱難,前人稱為「苦差界」,今通公路。
此外,還有羊皮帽(1232米)、林山尖(1153 .米)、毫南界(1107.1米)、蕨草坡(1045米)、雲霧山(1 46.4米)、大山嶺(1106.2米)、紗帽惱(1069米)、龍仙池(1132米)、牛角灣(1054.4米)、池塘婭(1029.2米)、老山(11}57 .4米)、廟邊(1008.3米)、冷風尖(1065米)、老虎尖(1 129.6米)、殺豬尖(1101.3米)、大王山(1149.2米)、王眉界(1150 .3米)、賀家山(1091.8米)、王尖(1173.5米)、黑尖(1168 .7米)、三兩銀尖(1015.1米)、伍家塌(104 4米)、老山界(1107米)、銅錢埡(1170.4米)、鍾鼓界(1170.4米)、上八斗坡(1103米)等。
會同縣境內,境內山脈主要屬雪峰山余脈,有中、東、西三列,均呈北東走向。
中列山脈 系雪峰山主脈延伸部分,位於縣境中部。北起肖家鄉老團村西部的小角尖,南至沙溪鄉木寨村西北部的兩頭塘。呈多次彎曲的「之」字形,依次經過肖家、馬鞍、金龍、坪村、堡子、灑溪、團河、岩頭、沙溪 9 個鄉鎮,長約90 千米,是境內最大、最長的山脈,也是渠、巫兩大水系在縣內的分水嶺,較為著名的山脈有:
金龍山 位於山脈中部肖家、馬鞍、金龍、堡子等鄉的邊界處,距縣城 24 千米 (直線距離,下同),以崢嶸峻絕、狀若飛龍而得名。長度 8 千米,平均寬度 2.5 千米,方圓 20 平方千米。其主峰、海拔 1080.5 米,是縣內第二高峰。
大角尖 位於肖家鄉老團村南部,與洪江市黔城鎮、江市鎮交界,距縣城 30 千米,以山大峰尖、形似牛角而得名,海拔 802.6 米,方圓約100 平方千米。
天門子 位於肖家鄉半山村西北角,距縣城26 千米。以山高坡陡,如上天門而得名,海拔945 米,方圓 1.5 平方千米。
求雨界 位於金龍鄉石旗村東南角,距縣城22 千米。因舊時山上有座庵堂,天旱時人們常登山求雨而得名,海拔 855 米,方圓 2 平方千米。
扒南界 位於金龍鄉地靈村中部,距縣城 20千米。以坡向從南至北伸長而得名,海拔 919 米,方圓 2.5 平方千米。
涼傘坡 位於灑溪鄉排子村境內,與若水鎮接壤,距縣城 17 千米。以山似雨傘,梁姓人居此而得名,海拔 815 米,方圓約 2 平方千米。
大界頭 位於團河鎮燕沖村西北部,距縣城11 千米。以山界大而得名,海拔 925.4 米,方圓0.7 平方千米。
細竹山 又名大茶界,位於岩頭鄉落溪村東南,距縣城 11 千米。海拔 802 米,方圓 1 平方千米。
東列山脈 系雪峰山脈涼山支脈延伸部分。位於縣境東部。北起黃茅鄉塘梘村西北的大界,南至沙溪鄉耿琴村東南角的大坪坡,蜿蜒曲折,依次經過黃茅、高椅、長寨、若水、王家坪、金子岩、沙溪等鄉鎮,長約 80 千米。山脈西段地處縣境邊界,構成與洪江區、洪江市、洞口縣、綏寧縣的自然界線,較為著名的山峰有:
雪峰界 位於山脈北端縣境東北部高椅鄉境內。在會同與洪江市、洞口、綏寧等縣市的交界處,距縣城 42 千米。長約 7 千米,平均寬度 2 千米,方圓約 15 平方千米,其主峰大土地坳,海拔1477.4 米,是縣境內的第一高峰。
楓木沖頭 位於王家坪鄉交糧村東部,距縣城 25 千米。以楓木多而得名,海拔 539 米,方圓0.3 平方千米。
龍燈界 位於金子岩侗族苗族鄉金魚口村西部,距縣城 30 千米。以山界之路彎彎曲曲,似龍燈飛舞而得名,海拔 577.6 米,方圓 1 平方千米。
深坳 位於金子岩侗族苗族鄉翁洞村東部,距縣城 28 千米。以山高坳深而得名,海拔 652米,方圓約 1 平方千米。
尖坡 位於沙溪鄉沙溪村西部,距縣城 20.8千米。以山大坡尖而得名,海拔 611.1 米,方圓0.7 平方千米。
八寶山 位於沙溪鄉塘灣村南部,距縣城23.1 千米。因山上有一口水塘,傳說塘里有金鴨子等八件寶貝而得名。海拔 743 米,方圓 1.5 平方千米。
九牛塘 位於沙溪鄉耿琴村南角。距縣城 20千米。因此山上有九個小山坡,山頂有一口塘,會意「九牛下池塘」而得名,海拔 788 米,方圓約 0.7 平方千米。
河洑山,位於沅江北岸,緊靠常德城區。在鬱郁蔥蔥的河洑山腳下,有座古樸風情的小鎮,相傳這里兩千多年前便已為市,以前叫平山後叫河洑山。解放初期正式建成河洑鎮,如今只要你來到河洑鎮便可看到,在你的腳下,高樓廠房掩映了綠蔭之中,集市車水馬龍,到處呈現著一副繁榮興旺的景象。
洪江市原黔陽縣境內,雪峰山脈呈北東、南西走向,經灣溪、洗馬、塘灣、群峰、雪峰、鐵山、大崇、熟坪、龍船塘9個鄉,成弧形屹立於縣境東南部,長約70公里。有摩天嶺、青界、古佛山、帽子山、屏山、枳木界、白岩雲、太婆山、鉤岩、蘇寶頂、八面山、鍋頂地、羊古堖、大土地坳等1000米以上的山峰56座。雪峰主脈西北面的主要支脈有九:
1、起於古佛山北面,經灣溪北部入群峰鄉,形成灣溪、群峰鄉北部的多山格局。
2.起子古佛山南面,呈西南走向,經蒿菜坪入群峰鄉,形成灣溪、群峰兩鄉南部的多山格局;3.起自屏山山腰,向正西面延伸,為群峰、雪峰兩鄉的分界線。
4。起自枳木界南面,呈西北走向,主要山峰有老栗山,為雪峰、鐵山兩鄉的分界山。
5。自白岩雲北面一支脈進入鐵山鄉,綿延於水口山、小溪兩村之間。
6.起自鉤岩山腰,呈北西走向,綿亘於鐵山、大崇兩鄉之間,主要山峰有秋木坪、中華山。
7.起自八面山西部,呈北西走向,成為大崇與熟坪鄉的分界山;8.起自麻雀塘,呈正西走向,逶迤於熟坪、龍船塘之間,主要山峰有白岩堖、四岔路;9.起自大土地坳,呈北西走向,經龍船塘鄉進入深渡鄉境。
中西部雪峰山支脈的涼山山脈,自會同縣至托口西南部入黔陽境,呈西南、北東走向,經托口、江市、黔城、雙溪、土溪、太平、龍田、岔頭等8個鄉、鎮,自岔頭鄉北面進入懷化,境內全長約80餘公里。主要山峰有豹霧山、大角尖、小角尖、風坡頭、鬼山洞、涼山、中坳、紅岩屋,海拔600一800米之間。
婁底市雙峰縣境內:
西端為雪峰山系龍山余脈的豬婆大山,越銅洛腦從西往北由黃栗山、萬壽山、得仙山,連接白石岩、獅子山、龜形山、雷打石,一直透延至與湘鄉市接界的石笏大山。西部山地區主要為甘棠鄉、縣豬婆山林場及三塘鋪鎮的部分村,西有銅鑼腦、鴨公山萬壽山,南有豬婆大山橫亘於甘棠和三塘鋪之間,最高峰插花嶺海拔680.7米。北有黃栗山、得仙山、麻侖山和把傘嶺,山脈走向多與構造線一致,灰岩分布廣,岩溶地貌發育,地下暗河多。

Ⅳ 樊噲的墓址


六安市
「漢樊噲墓」位於皖六安市裕安區青山鄉魏庵村(陶洪集淠河東岸)。墓南方有良田數里,外有釣魚台,張團山,聖人山等。
據清康熙二十年魏氏首修家譜「佛堂記」中記載:《准提庵之建啟自應元公,應聘公(魏氏六世孫) 之功德也,廟旁有墓相傳樊噲將軍之冢莫悉其祥而墳下有將軍灘,河西有演武山稱名已舊其為古跡明矣始無廟。故墓碑在清前已有,究竟立於何年代無考。註:(准提庵又稱魏家佛堂,後稱「魏家庵」。魏庵村因此得名。)
古墓西隔淠河有西河口古集鎮,宋代修建的望江寺塔牌坊崗,碾盤山(樊噲碾軍糧之地),演武山(樊噲閱兵之將台)山下便是將軍灘(操練軍隊之地)等。往西便是巍巍的大別山脈。墓北座九公寨」,「龍王寺」和渠首「橫排頭」風景區。古墓東緊挨「准提庵」和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築「魏氏宗祠」。
漯河市
又說樊噲墓位於舞陽縣馬村鄉郭庄村。郭庄是一個大莊子,墓在村西北一條南北街的路東。墓高約1.5米,墓基周圍長約15米。墓碑高約1.5米,寬約65厘米,厚約30厘米,結實厚重完好無損,碑上的字是雙線鏤刻,為一般碑文少見,字大5厘米見方清晰可辨,上刻:「漢樊侯銘,班固撰。將軍,威蓋不當,操盾千鈞,拔主項堂,漢興破楚,矯矯忠良,卒為丞相,帝室以康。嘉靖丙申知縣張穎、縣丞錢汝楫、主簿姚文豪同立」。這通碑刻在明朝嘉靖丙申年(公元1556年),已經400多年了。
陝西城固縣
在陝西城固縣五郎廟鄉黃家村口,舊城許公路側也有一個樊噲墓,墓前有清乾隆時陝西巡撫畢沅所立「漢舞陽侯樊噲之墓」碑一通,有漢代古柏一株。據考,此墓實為樊噲在漢中時點將台,畢沅勘察有誤。

Ⅳ 梅州當地有哪些地標建築

中國客家博物館、梅江橋、葉劍英公園、客天下威尼斯水城、客天下景區,其中客天下景區和威尼斯水城是梅州人耳熟能詳的地方了。請遠道而來的朋友、到訪的親戚在梅州玩,都是去客天下。梅州的人多數都去過客天下景區的,客天下在景區之中打造的幸福社區也是本地人和粵港澳大灣區置業人群來梅州買房的首選,是梅州人走向全國的大品牌,也是梅州本土成功的優秀品牌代表。

Ⅵ 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申遺的竹林,為何又是韓國的

韓國能夠申請成功自然是有原因。誠然,竹文化,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還以竹來形容一個人的美好品質,但是我們沒有做到的一點就是把竹刻在我們血脈里的這一點基因發揚光大。因為申請一個文化遺產,不是那麼簡單的,既要可持續發展,又要傳承,著眼於未來,而韓國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們花了多年時間為他們的潭陽竹鄉積攢了很多的聲譽,才能成功申遺。

挖掘了竹林的重要價值。事實上,如果只是單純的論自然景觀或者文化底蘊什麼的,我國絕對不會輸給韓國的。但是,申遺不僅僅只看著兩點,他們還會考察其他方面。而在其他方面,我國還比不上韓國這一片竹林。韓國為了能夠成功申遺成功,他們不斷鼓勵當地在保護生態系統系的同時開創新產品。而在當地就有一種茶叫竹露茶,是當地的歷史遺產;除了這個,當地還有利用了竹林的優勢種植出來的草莓,這種草莓甚至兩公斤就要五百多人民幣。也有人利用竹林製作出了化妝用品,十分火爆;而且在當地的餐館,會用竹來吃飯煮茶,用作各種各樣的用途等等。

Ⅶ 醴陵北最高的山叫什麼山

聖人山位於漵浦城北60公里,漵浦讓家溪鄉、大渭溪鄉與沅陵縣的交界處,主峰東瓜嶺,海拔1355米,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6公里,傳說大禹治水時和他的助手應龍、玄龜在這里風餐露宿,與惡龍搏鬥,降服了洪水,故叫聖人山

Ⅷ 為什麼在漵浦高鐵戰立屈原的雕像

屈原的流放,歷來都說是「放逐江南」。而「放逐江南」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當時楚國的京城在郢都,緊靠長江北岸。在楚國人的心目中,長江以南統稱江南。在長江以北的楚人看來,那時的江南就是一個蠻荒神秘、崇山峻嶺、人神雜處的怪誕奇異之地,自然也就成了失寵官員的流放之地。
屈原的流放,楚王只是將他逐出京城郢都,放於長江以南,至於你到哪裡去,沒有具體指定地方,由你自己選擇,而且無人監管,絕對自由,既然這樣,人們不禁要問,在道路險阻、交通艱難、通訊全無的遠古時代,屈原為什麼要舍近求遠,舍棄所有的名山大川,偏偏要選擇千里之外、雪峰深山中的南夷之地漵浦,作為自己的流放之地呢?
要想解開這個謎團,還得先從上古時代的堯舜禪讓說起。
《孟子$滕文公上》記載:「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草木畼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1]
面對洪災水患,堯沒有把王位傳給兒子,而是舉賢讓能,傳給了才能出眾的舜,因為堯有個條件,接位的人必須善於治理洪水,治理洪水是當時的國策。舜帝盡管自己有九個兒子,但他也效法堯帝,沒有把王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一個名叫善卷的天下高士。
莊子與屈原是同時代的人,他在《讓王》中寫道:「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2]
舜帝要把天下讓給善卷,善卷卻推辭不受,認為自己有衣有食,自行勞作,逍遙自在,日子過得很舒坦,哪裡需要勞心煩神去治理天下呢?於是逃往深山老林,去過那逍遙於天地間的隱士生活。
那麼善捲去了哪裡隱居呢?
誰也不會想到,善卷居然來到了千里之外的漵浦,在盧峰山頂隱居下來。
盧峰山海拔近千米,仿如一座巨大的屏風,巍然聳立在縣城西北十里之處。《漵浦縣志》記載, 「最高峰曰仙人頂,相傳山頂有善卷弈棋處、盧真人丹灶故址。『盧峰仙隱』為八景之首。」 縣志上記載有大量歷代縣令和文人騷客吟誦「善卷仙隱」的詩詞。
善卷不辭而別,舜帝仍然堅持不把天下讓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像堯帝那樣,尋找能夠治理洪災水患的能人。舜決定把王位讓給鯀的兒子「禹」,這使朝廷上下備感驚訝。
《呂氏春秋$行論》記載:「堯以天下讓舜。鯀為諸侯,怒於堯,曰:『得地之道者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為三公。』以堯為失論。欲得三。怒其猛獸,欲以為亂。比曽之角,能以為城。」[3]
你看,當初鯀曾極力阻止堯把天下讓給舜,成了舜的政敵,鯀受到「帝」的嚴厲懲處,被殺死在羽山。而如今舜卻要把王位讓給自己政敵的兒子。舜帝明白鯀也是治了一輩子的洪水,雖然他沒能治住洪水,但他的兒子禹肯定從父親那裡學到了不少治理洪水的方法,舜帝看中的就是這一點,因此舜帝最終決定把王位傳給了能治水的禹。這種不記個人恩仇、一心為社稷著想的禪讓的美德,一直為後世所景仰。
大禹不負眾望,為了救民於洪水之中,使人民能安居樂業,他忘我地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美談。
善卷隱居漵浦,早已使漵浦聲名在外,這里物產豐饒,洪水頻繁,大禹也是早有耳聞,於是遠涉千里,來到漵浦,治理洪水,終使百姓安寧,天下太平。大禹居住的高山,後人稱為「聖人山」。
《漵浦縣志》記載:「聖人山,縣治東北一百一十里……相傳神禹治水登此以望洞庭,因以名。上有石刻,為禹紀事之碑……字則奇古,不能辨識。……字刻畫如以鐵箸畫泥者然,其跡狹而深,與近代石刻迥異。石灰白色,勒字處隨字大小皆淺藍色。為之洗刷,色愈鮮明。」[4]這與四川三星堆發現的「蝌蚪文」極為相似。專家認為「蝌蚪文」與出生四川北川的大禹有關系,有一種民間流傳的所謂「岣嶁碑文」,就叫禹王碑。一些民間學者認為其上的文字就是蝌蚪文,也就是大禹創建的夏朝的官方文字。但此碑已經湮滅,無可考證。在廈門陳氏所收藏的三星堆玉石器中,有枚高49.5厘米的璽印,就是「大禹」家族使用的璽印。印的底部有四字,對照清代馬驌所編《繹史》中刊布的岣嶁碑文,筆劃頭粗尾細,委曲蜿蜒,均為標準的蝌蚪文。這是傳說中夏朝文字混合性的呈現。[5]
堯舜的禪讓成了千古佳話,大禹的治水也是功高齊天,因而屈原對堯舜和大禹頂禮膜拜,在其詩作里大加稱頌。《離騷》里12次寫到堯舜和大禹,《天問》里用25行詩句寫到大禹。屈原臨終前,在《哀郢》中依然對堯舜禪讓的美德念念不忘:「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意思是說:堯舜的行為多麼高尚啊,遠遠超出世俗直薄雲霄。那些讒人們對他們嫉妒,還說堯舜行為不慈不孝。即使在臨終前的《懷沙》一詩中,屈原仍然表達了自已沒能見到舜帝和夏禹的遺憾:「重華不可遌兮,孰知余之從容?古固有不並兮,豈知其故也?湯禹久遠兮,邈不可慕也。」
屈原的26首詩作,貫穿始終的人物只有四個,除了作者本人外,就是堯舜和大禹,可見堯舜和大禹在屈原心目中的地位至高無上。
身為楚國宰相的屈原,對善卷隱居之所、大禹治水之地的漵浦理應早有所聞,當他再次遭到放逐之後,屈原也許首先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漵浦,他想去看看究竟,吸引天下高士善卷放棄王位、甘願隱居的南夷之地漵浦,到底魅力何在?!同時屈原也萌生了隱逸之心,這在他的作品裡得到了印證。

Ⅸ 雪峰山為什麼叫雪峰山

雪峰山地名「原生地」在洪江市,雪峰山地名經歷由「原始」雪峰山向「次生」雪峰山、再向現代雪峰山概念衍化的過程。原始雪峰山地名的產生最久不過300年左右;而廣義雪峰山的概念,顯然是現代地理經濟學產生後才形成的,載入史籍不過百年。
雪峰山前身叫作梅山。《宋史·梅山峒》載:「梅山峒蠻其地千里,舊不與中國通。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今之懷化),其北則鼎(今之常德)。」這里的「梅山」大致與雪峰山脈重疊。《資治通鑒·宋記》載:熙寧五年「章惇招降梅山峒蠻。舊不通中國,其地東接潭,南接邵,西接辰,北接鼎,惇招降之……築武陽、開峽二城,隸邵州。」此語中的「邵州」即邵陽,「武陽」,即今綏寧縣境內的「武陽鎮」,「開峽」即今洪江市境內的安江峽州——《黔陽縣志》載「宋熙寧中,章惇平硤洲,改置安江砦,因取沅水平瀾無波得名,內含民安江靖之意」。這更精確定位了與雪峰山相一致的梅山地望。懷化、邵陽、益陽、常德的大多山區至今流傳著一種原始的漁獵宗教——梅山教:「上峒梅山上山打獵、中峒梅山掮棚放鴨、下峒梅山打魚摸蝦」。盡管「三峒梅山」狩獵方式不同,但他們共同敬奉的獵神都是「張五郎」。這從民俗角度進一步印證了古梅山的地名。
此地何以會取名「梅山」,一種說法是雪峰山地區「盛產梅」故稱「梅山」。
唐代以前稱雪峰山為楚山,很可能與楚文王打獵的傳說有關。《呂氏春秋·直諫篇》說:楚文王從其父親楚武王處繼承王位後,喜不自勝,常帶著獵犬到洞庭湖以南的大山去打獵,三個月不回;獲得一位叫「丹之姬」的美女後又帶著寵愛一起去打獵,一整年不上朝;直到有一位叫「保申」的先王命臣冒死直諫,文王才認了錯,隨即殺死了獵犬,折斷了弓箭,放逐了「丹之姬」。或許因為這里是楚南是文王游獵的山又是楚南最高的山,被古人稱為「楚山」。
楚山的前身叫作「會稽山」。「會稽山」之名與大禹治水的故事有關。《山海經·海內東經》明確記載:「會稽山在楚南」,而雪峰山正好在「楚南」。更重要是在雪峰山區域的漵浦境內有「禹王碑」古跡。民國十年《漵浦縣志·卷二十八》有這樣的記載:「相傳夏禹治水常登縣北界聖人山望洞庭,因以名。上有石刻,為禹紀事之碑。往時樵夫深入林谷曾見之。然好事者屢訪求不能得也。近有蕨菜坡鄉人田正旦得之……石間有絞劣不堪鐫勒處,因之書不成行,字則奇古,不能辯認」。1993年版《漵浦縣志》561頁有更准確記載:「禹王碑,在縣北60公里讓家溪聖人山……其刻碑為禹王記事碑,長約1米,寬0.4米,上刻24字,字跡模糊不可辨認。」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二十面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嶷,浮於沅湘」——「沅湘」即湖南沅水和湘水的簡稱。由此推論,大禹治水的中心區域當在古沅湘地區。
會稽山的前身叫作昆侖山。《尚書·胤征》說:「火炎昆岡,玉石俱焚」,顯然古之昆侖在南方炎熱之地。與古昆侖有關的「若水」即沅水的一級支流巫水。巫水別稱「若水」有史可考,巫水流域仍有「若水」地名,即會同縣的若水鄉。《山海經·西山經》載:「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郭璞註:「天帝都邑之在下者」,意思是說天帝的「都邑」建在昆侖山下面。史載最早的天帝是指「五方帝」,其中「南方之帝」就是神農炎帝。炎帝氏族的發源地在以會同、洪江為中心的沅水上游地區,而且這一觀點已得到先秦史學界的基本認可。 《河圖括地象》載:「昆侖上有瓊玉之樹」,參見《列子·湯問篇》「珠開之樹華實皆有滋味」句及屈原《桔頌》可知,「瓊玉之樹」實為柑桔樹,而據專家考證,雪峰山地區正好是柑桔的發源地之一。又比如相傳昆侖山為王母等眾仙修道之所,並分層級,層層升高,故稱「增城」。《淮南子·地形訓》說昆侖「增城九重」。《爾雅》、《水經注》等書則說「昆侖之虛」(「虛」,指山的最高點)「分為三層」,第一層名「天庭」。民間傳說,洪江市境內的雪峰山最高峰蘇寶頂曾經是「仙人修道」之處,1984年出版的《黔陽縣地名志》「蘇寶頂」條載:此處「分為三級廳堂」,即第一廳堂、第二廳堂、第三廳堂。這和有關史料記載非常吻合。古之昆侖可能還包括與雪峰山並列的武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