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畢其功於一役
擴展閱讀
我好了 2025-07-10 04:28:08
a股有哪些酒店股票代碼 2025-07-10 04:27:32
途牛網 2025-07-10 04:22:31

畢其功於一役

發布時間: 2021-06-07 09:32:48

Ⅰ 畢其功於一役思想根源是什麼

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主張將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於
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企圖把兩種不同性質的革命階段並作一步走,一舉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左傾錯誤理論思想根源
淺議黨內錯誤傾向的政治特徵和思想方法特徵
作者:郝彭證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研究黨內錯誤傾向問題是當前的迫切任務,也是長期的重要任務.現在人們思想上的某些混亂和實際工作中的某些盲目性及「刮風」現象,更說明這種研究的必要性.但是,對這一現象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描述其表現、揭露其危害這一層面上,而應該進一步對它的政治特徵和思想方法特徵作深入的剖析.這種剖析對於正確識別和有效克服各種錯誤傾向是十分有益的.
一、「左」傾錯誤並非都是由於「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有時「左」傾錯誤是由於「思想落後於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者混淆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企圖把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放在民主革命階段來完成,來一個「畢其功於一役」.1937年毛澤東在《實踐論》中針對這種情況指出:我們反對「左」傾空談主義,「他們的思想超過客觀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有些把幻想看做真理,有些則把僅在將來有現實可能性的理想,勉強地放在現時來做,離開了當前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前的現實性,在行動上表現為冒險主義.」毛澤東在這里所說的 「冒險主義」顯然主要是指上述王明這一企圖超越階段的「左」傾錯誤的.然而多年來,許多人卻把毛澤東的這段話看做是給「左」傾機會主義下的一個一般性定義.《辭海》「機會主義」條目中關於「左」傾機會主義的釋文是:「『左』傾機會主義表現為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離開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時的現實性,墮入空想和盲動.」把這段話作為「左」傾機會主義的完整的定義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作為一個概念的定義,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相等.然而,「左」傾錯誤並不都表現為「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有時候,「左」傾錯誤反而表現為「思想落後於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比如,社會主義改造之前,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前的矛盾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階級矛盾已不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黨的八大對此已經作出了明確判斷.然而1957年反右派斗爭之後,有人卻認為階級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改變了八大一次會議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的正確判斷,認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這一錯誤認識為後來的階級斗爭擴大化提供了理論根據,是典型的「左」傾錯誤.然而,這一「左」傾錯誤並不是由於「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恰恰相反,它表明人們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三大改造之前,是「思想落後於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的表現.
再比如改革開放以來,根據社會主義建設新的實踐,黨提出了許多新理論新政策新措施.可是有些人的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不能隨變化了的客觀情況而向前發展,認識仍停留在傳統計劃經濟的階段,對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事物不能理解和接受,思想僵化,因循守舊.這種對舊的傳統模式的留戀,正是「左」傾錯誤的典型表現,而這種「左」傾錯誤從思想方法上看,同樣是「思想落後於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
還有許多情況下,「左」傾錯誤的思想很難說是「超越」還是「落後」於客觀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比如照抄照搬 「中心城市起義」的教條主義,把人民內部矛盾當做敵我矛盾去處理的階級斗爭擴大化,在統一戰線中只講斗爭不講聯合的盲目蠻干,軍事上的冒險主義,組織上的宗派主義,黨內斗爭中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這些都是根本性的錯誤傾向,並不是什麼思想「超越」的問題.即使事物發展到將來某一階段,這些做法也是錯誤的.看來,「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並不是所有「左」傾錯誤的共同的本質特徵.
把「思想超越客觀過程的一定階段」說成是「左」傾錯誤的本質特徵,不但在理論上站不住腳,在實踐中對糾正「左」傾錯誤也極為不利.「思想超越」的提法容易與超前認識論相混淆,使人們覺得似乎「左」傾錯誤者思想具有前瞻性、預見性,是革命的「促進派」,即使目前不能實現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的發展,在將來的某一天就可能實現.這正是長期以來存在於許多人頭腦中的「左」比右好,寧「左」勿右的思想症結所在.我們應該懂得,「思想超越」僅僅是一部分「左」傾錯誤的認識根源,並不是所有「左」傾錯誤的共同本質,因而它不能涵蓋所有「左」傾錯誤的本質特徵.我們對「左」傾錯誤的認識絕不能僅僅停留在這一個層面上,而應該更深入一個層面,由不甚深刻不甚全面的本質深入到更深刻更全面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主觀與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一切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機會主義都是以 「主觀與客觀相分裂,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為特徵的,因此可以說,「左」傾錯誤與右傾錯誤的本質和認識根源是完全一樣的.既然「左」傾錯誤與右傾錯誤的本質相同,二者的區別僅僅是表現形式的不同,那麼,說「左」比右好,就是毫無道理和根據的.
二、「左」、右兩種錯誤傾向是從其表現特徵來區分的,而不是從其對黨的事業造成的結果上來區分的,形「左」實右、假「左」真右的提法是不科學的

Ⅱ 畢其功於一役 出處

畢其功於一役
發音


gōng



釋義
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Ⅲ 「畢其功於一役」是什麼意思

畢其功於一役
拼音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解釋 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以形容急於求成。
來源 孫中山《〈民報〉發刊詞》:「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睹其禍害於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
造句 例如社會主義的任務,合並在民主主義任務上面去完成,這叫做『畢其功於一役』,那就是空想。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八

Ⅳ 「畢其功於一役」的思想根源是什麼

思想根源是:

1、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主張將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於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企圖把兩種不同性質的革命階段並作一步走,一舉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2、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左傾錯誤理論思想根源,淺議黨內錯誤傾向的政治特徵和思想方法特徵。

3、教條主義。

4、急功近利。

5、孤注一擲的賭徒心理。

6、所謂「畢其功於一役」或「一次革命論」思想錯誤的症結在於模糊了兩者的界線,混淆了兩個不同性質的革命,超越民主革命的歷史階段。

7、孫中山提出的「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的思想,旨在把實現共和與消除貧富懸殊相結合。

Ⅳ 畢其功於一役是什麼意思

經過一次行動便完成本應分期做完的事情,形容急於求成。

Ⅵ 畢其功於一役猜一生肖

朋友,我任務,望採納!
最合適的答案是蛇。
解釋:蛇的攻擊是畢其功於一役,一般沒有第二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