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骨幹路由器
骨幹路由器和骨幹網這兩個我們通常不會接觸到,但是簡單比喻一下你就知道了什麼是骨幹路由器,什麼是骨幹網了,我們通常的小區寬頻,一個樓或者一個小區的用戶會匯聚到一台路由器上,你會不會覺得這台路由器很厲害?這台路由器就是骨幹路由器了吧?其實不是。每個小區的匯聚路由器只能叫做邊緣路由器,要至少再往上一級別,到區縣級別的路由器才能叫做骨幹路由器,相對應的,把一個一個區縣連接起來的網路就叫做骨幹網。真正骨幹網的用戶數規模都是以萬為單位計算的,同樣的,骨幹網路由器也要支持數以萬計的接入用戶同時上網,在硬體方面,要支持萬兆介面,關鍵部件如引擎、電源、風扇的冗餘設計,完整的骨幹網互聯技術如BGP、MPLS、IPv6等等,還要具備很高的包轉發性能和業務性能。像我們學校的出口路由器就稱得上是骨幹路由器,用的是銳捷的RSR77路由器,下面有20000多的用戶,向外還連接了CERNET、電信、聯通的千兆線路,用來接入運營商的骨幹網。
希望回答滿意~
Ⅱ 什麼是骨幹路由呀要有什麼條件才能成為骨幹路由呀
路由器是互聯網路中必不可少的網路設備之一,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數據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數據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調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體來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軟體來實現,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
要解釋路由器的概念,首先要介紹什麼是路由。所謂「路由」,是指把數據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行為和動作,而路由器,正是執行這種行為動作的機器,它的英文名稱為Router。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如下:
第一,網路互連:路由器支持各種區域網和廣域網介面,主要用於互連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不同網路互相通信;
第二,數據處理:提供包括分組過濾、分組轉發、優先順序、復用、加密、壓縮和防火牆等功能;
第三,網路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路由器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錯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
路由器(Router)是工作在OSI第三層(網路層)上、具有連接不同類型網路的能力並能夠選擇數據傳送路徑的網路設備。路由器有三個特徵:工作在網路層上、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能夠選擇數據傳的路徑。
1、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層上,路由器是第三層網路設備,這樣說大家可能都不理解,就先說一下集線器和交換機吧。
集線器工作在第一層(即物理層),它沒有智能處理能力,對它來說,數據只是電流而已,當一個埠的電流傳到集線器中時,它只是簡單地將電流傳送到其他埠,至於其他埠連接的計算機接收不接收這些數據,它就不管了。
交換機工作在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它要比集線器智能一些,對它來說,網路上的數據就是MAC地址的集合,它能分辨出幀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因此可以在任意兩個埠間建立聯系,但是交換機並不懂得IP地址,它只知道MAC地址。
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層(即網路層),它比交換機還要「聰明」一些,它能理解數據中的IP地址,如果它接收到一個數據包,就檢查其中的IP地址,如果目標地址是本地網路的就不理會,如果是其他網路的,就將數據包轉發出本地網路。
2、路由器能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
我們常見的集線器和交換機一般都是用於連接乙太網的,但是如果將兩種網路類型連接起來,比如乙太網與ATM網,集線器和交換機就派不上用場了。
路由器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區域網和廣域網,如乙太網、ATM網、FDDI網、令牌環網等。不同類型的網路,其傳送的數據單元——幀(Frame)的格式和大小是不同的,就像公路運輸是汽車為單位裝載貨物,而鐵路運輸是以車皮為單位裝載貨物一樣,從汽車運輸改為鐵路運輸,必須把貨物從汽車上放到火車車皮上,網路中的數據也是如此,數據從一種類型的網路傳輸至另一種類型的網路,必須進行幀格式轉換。路由器就有這種能力,而交換機和集線器就沒有。
實際上,我們所說的「互聯網」,就是由各種路由器連接起來的,因為互聯網上存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網路,集線器和交換機根本不能勝任這個任務,所以必須由路由器來擔當這個角色。
3、路由器具有路徑選擇能力
在互聯網中,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可能有許多路徑,路由器可以選擇通暢快捷的近路,會大大提高通信速度,減輕網路系統通信負荷,節約網路系統資源,這是集線器和二層交換機所根本不具備的性能。
路由器的種類
1、接入路由器
接入路由器是指將區域網用戶接入到廣域網中的路由器設備,我們區域網用戶接觸最多的就是接入路由器了。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會有路由器。如果你通過區域網共享線路上網,就一定會使用路由器。
有的讀者會心生疑問:我是通過代理伺服器上網的,不用路由器不也能接入互聯網嗎?其實代理伺服器也是一種路由器,一台計算機加上網卡,再加上ISDN(或Modem或ADSL),再安裝上代理伺服器軟體,事實上就已經構成了路由器,只不過代理伺服器是用軟體實現路由功能,而路由器是用硬體實現路由功能,就像VCD軟解壓軟體和VCD機的關系一樣,結構不同,但是功能卻是相同的。
2、企業級路由器
企業級的路由器是用於連接大型企業內成千上萬的計算機,普通的區域網用戶就接觸不到了。與接入路由器相比,企業級路由器支持的網路協議多、速度快,要處理各種區域網類型,支持多種協議,包括IP、IPX和Vine,還要支持防火牆、包過濾以及大量的管理和安全策略以及VLAN(虛擬區域網)。
3、骨幹級路由器
只有工作在電信等少數部門的技術人員,才能接觸到骨幹級路由器。互聯網目前由幾十個骨幹網構成,每個骨幹網服務幾千個小網路,骨幹級路由器實現企業級網路的互聯。對它的要求是速度和可靠性,而價格則處於次要地位。硬體可靠性可以採用電話交換網中使用的技術,如熱備份、雙電源、雙數據通路等來獲得。這些技術對所有骨幹路由器來說是必須的。
骨幹網上的路由器終端系統通常是不能直接訪問的,它們連接長距離骨幹網上的ISP和企業網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骨幹網、企業網和接入網都帶來了小的挑戰
Ⅲ 分析骨幹網路中的路由器與家庭用的路由器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網際網路中各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後順序發送信號的設備。交換機(英文:Switch,意為「開關」)是一種用於電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最常見的交換機是乙太網交換機。其他常見的還有電話語音交換機、光纖交換機等。
Ⅳ 骨幹路由器與普通路由器的比例。
只負責高速數據轉發,不參與具體控制,無線網路,沒有策略控制等。普通路由就是家用的,那一般有各種控制,還有無線網路。路由器是工作在網路層。
Ⅳ Ospf 路由器的種類有哪些
四類路由器:
(1)區域內路由器(Internal Router):
該類路由器的所有介面都屬於同一個OSPF區域。
(2)區域邊界路由器ABR(Area Border Routers):
該類路由器可以同時屬於兩個以上的區域,但其中一個必須是骨幹區域。
ABR用來連接骨幹區域和非骨幹區域,可以是實際連接,也可以是虛連接。
(3)骨幹路由器(Backbong Routers)
該類路由器至少一個介面屬於骨幹區域。
因此,所有的ABR和位於Area0的內部路由器都是骨幹路由器。
(4)自治系統邊界路由器ASBR(AS Boundary Routers)
與其他AS交換路由信息的路由器稱為ASBR。 只要一台OSPF路由器引入了外部路由的信息,他就稱為了ASBR,它有可能是ABR,區域路由器,不一定位於AS邊界。
Ⅵ 看城域網中如何選擇骨幹路由器
估計骨幹路由器將佔150億美元,區域網交換器將佔100億美金,而流量管理交換器也將成長到40億美元。 事實上,這樣的預測分析是有某種程度的理論與實際的依據。首先,由於寬頻城域網的迅速發展,不管是核心層,或者是匯接層、接入層都採用了最先進的設備,不但功能更強,數據包吞吐量更高,同時埠密度與帶寬也都大大提高,那麼處於金字塔頂端的核心層自然也就需要更強大的骨幹路由器來支撐。其次,由於各個地方城域網的改造,普遍形成了無所不在的地方寬頻城域網,作為連接各個城域網的骨幹網自然也就需要徹底升級,這也給予骨幹路由器另外一個大展身手的地方。 骨幹路由器既有這樣市場需求的支撐,想要進入這個市場的廠家自然不少, 但是能夠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並不多。與區域網交換機相比較, 骨幹路由器的開發和生產更加復雜, 對於技術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因為骨幹路由器確實處於金字塔尖,對骨幹網或者是城域網都是相當重要的設備,那麼客戶應該怎麼去選擇適當的骨幹路由器呢?這里提供兩個簡單的思考方式。 1. 路由功能(Routing Function) 作為骨幹路由器,路由功能自然是極為重要的。這包括幾個重點:協議種類:IP協議是最根本的,除此之外,是否還支持其他協議?如IPX、Apple Talk等。 路由交換協議:BGP4、OSPF、RIP(1、2)是最根本,除此之外是否還支持其他協議?如IS-IS、MPLS等。 IP計費功能:是否可以提供NetHow計費功能,是否可以提供XRMON取樣計費功能?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些功能是否確實在大型網路中有實際應用的成功案例,同時是否可以與主要廠家的產品相互兼容,這些也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2. 路由性能(RoutingPerformance) 骨幹路由除了功能完整外,也必須提供高性能路由轉發能力,這也是它與傳統路由器不同之處。傳統路由器多半速率較低,多半通過CPU處理路由轉發,因此,路由性能低很多(如1.5MPPS); 而新一代的三層交換器因為速率較高,而且通過特殊晶元(ASIC)以硬體方式處理路由轉發,因此路由性能高很多(如96MPPS),但也因為晶元設計的限制,通常無法提供骨幹路由器所需的完整路由功能,或者某些功能雖然可以提供,但仍需交由CPU處理,因而仍然會出現性能問題;骨幹路由器在架構上必須兼顧傳統路由器與第三層交換器的優點,同時避免它們的缺點,也就是將路由轉發盡量交由ASIC以硬體方式處理,而對於晶元無法處理的部分,則交由配置於每個埠的RISC CPU及獨立內存去處理。這樣的骨幹路由器架構通過分散於每個埠的晶元及分散於每個埠的RISC CPU就可以同時提供極高的路由性能,又可以提供完整的骨幹路由功能,可以說一舉兩得。 同時,採用這種分散式的晶元+CPU架構也使得骨幹路由器擁有很好的擴展性,也就是說,當埠增加時,晶元與CPU也跟著增加,路由性能也跟著增加;而傳統路由器因為共用CPU,其路由性能是固定的,當埠增加時,因為總體性能並未增加,所以很容易造成瓶頸。 路由器的性能不僅可以從架構中一探究竟,另外,埠的類型及密度也也影響到骨幹路由器的性能。比如,是否提供高密度無阻塞的千兆口,是否可以提供或即將提供10Gbps埠,是否提供高密度無阻塞的2.5Gbps PoS口(OC-48),是否可以提供或即將提供10Gbps PoS口(OC-192),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骨幹路由器的性能。因此,一個很好的骨幹路由器要提供超過170MPPS的路由性能將不是一個問題。 骨幹路由器不但投資高,其路由技術水平含量也高,因此選擇一個具有良好的性能/價格比的產品,選擇一個具有分散式架構的產品,選擇一個符合國際標准、具備兼容性的產品,選擇一個功能完整的產品,選擇一個成熟的、有成功應用案例的產品對客戶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而市場上具備這些完整特性的產品並不多,客戶必須精挑細選才能保障自己的投資。
Ⅶ 世界上有那些骨幹路由器是可以telnet的,地址,密碼是多少
見到這樣的問題,我。。。。。。。。。你的銀行卡的賬戶和密碼可以告訴別人嗎?
Ⅷ 骨幹路由器 所有介面都是骨幹網么
給你解釋一下什麼是骨幹級路由器。
骨幹級路由器具有四個要素:輸入埠、輸出埠、交換開關、路由處理器和其他埠。骨幹級路由器實現企業級網路的互聯。對骨幹級路由器的要求是速度和可靠性。硬體可靠性可以採用電話交換網中使用的熱備份、雙電源、雙數據通路等技術來獲得。骨幹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瓶頸是在轉發表中查找某個路由所耗的時間。
Ⅸ 骨幹路由器適合什麼層次
骨幹路由器主要應用在IP骨幹網、IP城域網以及各種大型IP網路的核心和匯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