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明修棧道
擴展閱讀
易康股票價格 2025-07-12 06:10:33
塔吊租賃價格 2025-07-12 05:45:27
傑瑞集團 2025-07-12 04:33:01

明修棧道

發布時間: 2021-06-08 00:06:39

『壹』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是什麼意思

【釋義】引申開來,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原指從正面迷惑對方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

引申意: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不備的策略,也比喻暗中進行活動。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
陳倉,古縣名,即今陝西省寶雞市。相關謎語「夜遊寶雞城」。

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古代一種非常規的用兵法則,是一種軍事謀略,在歷史上曾有許多非常成功的戰例。
所謂「棧道」,是指在懸崖峭壁的險要地方鑿孔支架,鋪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軍、運輸糧草輜重,也可供馬幫商旅通行。陳倉,是古代縣名(今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是漢中通向關中的咽喉要道。

『貳』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2)明修棧道擴展閱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語典故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原指從正面迷惑敵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攻擊路線,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引申意: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不備的策略,也比喻暗中進行活動。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這是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的謀略。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曹相國世家》以及《樊酈灌滕列傳》等記載所述,韓信兵出關中時並無"明修棧道「的描述,實際上應為樊噲、灌嬰等人率兵從祁山道佯攻隴西地區,韓信部從故道(又名陳倉道)奇襲陳倉,從而奪取了關中之地。

『叄』 明修棧道的棧道是什麼意思

棧道是沿懸崖峭壁修建的一種道路。又稱閣道、復道。中國在戰國時即已修建棧道。秦惠王始建陝西褒城褒谷至郿縣(今眉縣)斜谷的褒斜棧道,長235千米。秦伐蜀時修了金牛道,被後世稱為南棧道,長247.5千米。現代公路已經成網,但在交通閉塞的山區,仍有類似的棧道,供人、畜通行。
特點:棧道的主要形式是在懸崖峭壁上鑿孔,插入木樑,上鋪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的路。也有在石崖上鑿成台級,形成攀援上下的梯子崖。還有在陡岩上鑿成的隧道或半隧道。一條棧道常可因地制宜分段採取不同形式。
中國古代高樓間架空的通道也稱棧道。

『肆』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什麼意思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成語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典故出處]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定三秦,動取五國。

譯文:明面上是在建設棧道,暗地裡卻兵渡陳倉,攻佔三秦,佔領五國。

[近義詞]明爭暗鬥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戰爭、商業等方面

[成語結構]復句式

[產生年代]古代

(4)明修棧道擴展閱讀:

近義詞:明爭暗鬥

[成語解釋]明裡暗裡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各用心思,互相排擠。

[典故出處]巴金《家》三:明明是一家人,然而沒有一天不在明爭暗鬥。

[近義詞]明槍暗箭

[反義詞]肝膽相照、同心協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現代

『伍』 明修棧道

基本信息
【漢語文字】明修棧道 【漢語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 【詞語解釋】棧道,是指在懸崖峭壁的險要地方鑿孔支架,鋪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軍、運輸糧草輜重,也可供馬幫商旅通行。 【字詞解釋】本義是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成語性質】貶義詞 【近義詞】明爭暗鬥 【反義詞】明目張膽 明火執杖 [1]
編輯本段成語典故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眾諸侯王從鴻門戲水之下,各就各國。漢王劉邦原本就有十萬人馬,因項羽嫉妒他的功勞太大,怕他兵馬多了,威脅自己。因此奪走七萬,只給了三萬。但因劉邦心胸開闊,待人寬厚,臨行前,楚霸王和其他諸侯國的士兵,凡是敬仰劉邦的,又偷偷跟著跑來的也有好幾萬。劉邦就統領這些人馬兵丁,高舉寫有「漢」字的旗幟,從今長安縣杜陵以南進人蝕中,即子午谷之子午道,經寧陝、石泉、洋縣等地,到漢中就國。張良本是奉韓王成之命;送劉邦到關中的,理應隨劉邦到漢中。可是項羽有意拆散劉邦的力量,要張良回韓國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仍去輔佐韓王成。張良深知劉邦胸懷大志,能夠統一天下,現在受項羽的排擠壓制,被封到一個小小的、偏僻的漢中為王,自己應該竭盡全力幫助他。因此就向韓王請假,願護送劉邦到漢中,親眼看一看漢中的山川地形。 張良送劉邦就國,從子午道入,本在漢中以東,理應先進漢中城。但張良是一位軍事戰略家,歷來十分注意觀察山地形。他同劉邦一起沿漢中盆地北緣,順秦嶺山脈南麓而行,繞道漢中城不進,卻先到了漢中城西的褒中。 張良送劉邦來到褒中後,去褒谷口觀看道路地形。看過後,對劉邦說:「大王,你何不將這條棧道燒毀?」劉邦不解其意,反問道:「燒毀這條棧道,我怎能出得去呢?」張良說:「若不燒掉這條道路,它的北口就在雍王章邯的大門上!你還沒有打出去,他就打進來了。 」張良接著說:「項羽不是懷疑你會再進攻他嗎?燒掉了這條棧道,就等於向項羽表明你無能力抵抗他的進攻,也不準備再打回關中和他爭奪天下。這樣就可以麻痹項羽,使他解除戒備。然後大王以漢中這塊地方為基地,屯兵養馬,廣積糧草,養精蓄銳,再圖來日。」 劉邦聽後,恍然大悟,連連稱贊張良真是深謀遠慮,遠見卓識。就命張良從這條褒斜棧道返回去侍奉韓王成的時候,於路途之上邊走邊燒,把這條人稱「五百里」的褒斜棧閣之道化為了灰燼,只留下一些懸崖陡壁上的石樁石窟窿。張良燒的這條棧閣之道,就是南起褒谷口,經過今陝西留壩縣的馬道、武關驛,北轉下南河、江口,再入紅崖河、太白縣城、五里坡,出眉縣斜谷關的穿山古道。張良燒絕褒斜棧道的事,被項羽、章邯知道後,心中大喜。他們料想劉邦不會東山再起,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韓信派樊噲、周勃率領老弱病殘一萬餘人,去修復褒谷口的褒斜棧道。樊噲接受軍令後,不知是韓信的妙計,只是在內心埋怨張良:早知今日重修,何必當初燒毀?沿途艱難險阻太多,他二人信心不足,因此修築進展緩慢。韓信派樊噲修棧道的消息傳到關中,雍王章邯知道後,高興地對部下說:「劉邦手下無能人,竟然任用胯下受辱的韓信做了大將。韓信這小子派人重修五百里棧道,看他何年何月才能修通?」說罷哈哈大笑,對韓信毫不警惕。 章邯哪裡知道,當樊噲率領修復棧道的隊伍進入褒谷不久,韓信和劉邦卻統帥十萬大軍,悄悄地繞過褒水,然後分為兩支進軍。一支從今勉縣百丈坡入口,經土地梁、火神廟、九檯子、鐵爐川(今留壩縣閘口石),翻箭鋒埡到大石崖(今鳳縣瓦房壩),北出陳倉溝口的連雲寺等地,日夜暗行。當韓信的精銳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到了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進入關中平原的時候,雍王章邯才大吃一驚,知道中了韓信聲東擊西之計。慌忙准備應戰,卻已經措手不及了。先在陳倉兵敗,退至好(右扶風)、再退到廢邱(興平)。這時劉邦的軍隊也已趕到,多路進攻,佔領了廢邱,奪得了雍地。章邯節節敗退。漢軍再到咸陽,遣諸將略定威陽以東的塞地(今臨潼一帶),再至上郡(今延安),這時樊噲也率軍攻甘肅一帶至西縣(天水境)一舉平定了雍、塞、翟三秦大地,為以後劉邦打敗項羽開辟了新的根據地。[1]
編輯本段成語示例
1.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2. 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6回:「臣以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1]

『陸』 明修棧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初識
王宏波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作為廣泛流傳、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和兵權計略,是宣傳寶雞、傳播寶雞的無形資源和鮮亮名片。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用一個月時間兵出陳倉、還定三秦,其中的地理、人事、權謀頗有研究關注的意義。
1、項羽為什麼要把漢中封給劉邦?
劉邦從武關、藍田向關中進軍之時,就派酈商攻旬關,西定漢中、蜀。劉邦從武關攻取關中,降南陽,封南陽守齮於函谷關以東作殷侯。項羽迫降章邯,封為關中雍王,項羽自己沒有定都關中的打算。劉邦、項羽在攻入咸陽之前,都在計劃著分割天下的棋局。項羽分封三秦王為的是「距塞漢道」,封魏王豹、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韓王成,是為劉邦出函谷設置重重封鎖。張良托項伯向項羽求取漢中時,漢中實際已在酈商的控制之下,項羽不得已做個順水人情。取得漢中是劉邦還定三秦的前提。
2、劉邦為什麼選擇陳倉作為突破口?
項羽封三秦王的目的就是「距塞漢道」。 關中東部,章邯都廢丘,司馬欣都櫟陽;函谷關、武關、子午道、褒斜道都在這里,出於居重御輕、重內輕外的考慮,這里是「距塞漢道」的重點。如果漢軍由此出兵,必然陷入夾擊和重圍。劉邦還定三秦的戰事主要集中發生在渭河以北、關中東部的眉、好畤、斄、廢丘、槐里、咸陽、櫟陽、漆、頻陽等地,證明當時東重西輕的防禦態勢。故道、祁山道在隴山兩側,在章邯的嚴密防禦之下,這里的防禦力量總體上弱於關中東部。
陳倉南有大散關,是險要關隘;陳倉城面渭背塬,是攻方的「死地」;陳倉縣東與雍縣、北與汧縣,南與大散關、故道縣、下辨縣,與祁山道上的西縣、白水,連結構成了犄角拱衛、呼吸相應的防禦環線。從陳倉突破是最不可能的選擇,選擇這里才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蕭何當年收取秦丞相、御史的圖書,具知天下險要和道路,韓信作為投誠人員,更了解敵方防禦態勢,商定了陳倉這個戰略突破方向。陳倉防禦環線存在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是隴山大阻,由於隴山的阻隔,從陳倉突破可以向南掩有關中—漢中的交通線,據有向東奮進的橋頭堡,暫不致兩面受敵,同時收到出其不意的戰略效果,這是選擇以陳倉作為突破方向的原因。
3、劉邦入漢中焚燒的是哪一條棧道?
辛德勇認為,走的是子午道,「褒中」是「金蚤中」之訛,劉邦所燒的棧道是子午道。嚴耕望認為,劉邦入漢中走子午道,燒了子午棧道,張良返回時又燒了褒斜棧道。晏波認為,周緤「西入蜀漢」 、「良送至褒中」,劉邦是從杜南出發,沿秦嶺北坡向西,經褒斜道過褒中而入漢中。《三國志》「韓信故事」的進軍路線,與劉邦的赴漢中道路吻合,劉邦所燒的是褒斜道。
4、陳倉古道與故道是兩條道還是一條道?
《史記》所說的「他道」就是後人稱謂的陳倉古道,這是實現突襲大散關、襲取陳倉城的奇道。故道即後世所稱的嘉陵道,是劉邦率領主力行進的道路。
5、劉邦暗渡陳倉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一支奇兵。范目為劉邦招募了一支天性勁勇、善於攀山涉澗的賨民作為「前鋒」、「陷陣」。《華陽國志•巴志•總敘》:「閬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說帝,為募發賨民,要與共定秦」。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閬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陷陣」。 秦封泥中有「募人」、「募人府印」。 《漢印文字征》中有「陷陣募人」、「陷陣司馬」、「陷陣都尉」。《吳子•圖國》:「昔齊桓公募士五萬以霸諸侯,晉文召為前行四萬以獲其志,秦繆置陷陣三萬以服鄰敵」。
一條「他道」。《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趙衍「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他道」就是後世所稱的陳倉古道。這支奇兵從敵人不加防備的「他道」,繞過了故道縣,突襲大散關、襲取陳倉城,建立了進取關中的橋頭堡。
6、曹參、樊噲攻打隴西的目的是什麼?
部署賨民作為「前鋒」奇襲大散關、陳倉城,安排樊噲、曹參攻打隴西,是為了掃清來自西縣、白水、下辨、故道縣,對主力進軍路線的威脅,打通漢中——關中的生命交通線。
7、還定三秦的實際領導者是劉邦還是韓信?
劉邦是還定的三秦的實際領導者。曹參、樊噲、周勃、灌嬰、靳歙等,是劉邦長期依重信賴的親故,是還定三秦的主要將領。韓信作為投誠人員,在漢軍中無軍功、無資歷、無威望,封為大將軍,是作為參謀人員的榮譽和待遇。劉邦對他的忠誠缺乏考驗,對他的軍事才能缺乏了解,韓信對軍隊也缺乏掌控,不可能屬以兵權。在劉邦彭城失敗之後,不得已捐棄關東,韓信才真正開始獨當一面指揮作戰。辛德勇指出,韓信率漢軍在井陘大破趙軍,之所以要違背後兵法,背水列陣,是因為他「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不得不置之死地而使其「人人自為戰」,可見,在東出關中之前,韓信對於軍隊缺乏控制力。
8、韓信明修棧道的依據是什麼?
「掩空擊虛」。 《後漢書•文苑列傳》《論都賦》:「或掩空擊虛,由蜀漢出。」掩空擊虛,是針對敵人東重西輕的防禦態勢,用明修棧道強化、鞏固這種防禦判斷,進而取得從陳倉奇襲突破的戰略效果。
「韓信故事」。《三國志•蜀書•魏延傳》魏延每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裴松之注引《魏略》說,其具體路線是「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 當子午而北」,直抵長安。
「道由子午」。《司隸校尉楊君孟文石門頌序》:「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高祖受命,興於漢中」是總論,「道由子午,由散入秦」是分述,可以理解為韓信與蕭何「道由子午」,劉邦與諸將「由散入秦」。由大將軍韓信主持修棧道,更具有欺騙性,更能強化敵人固有的防禦判斷,掩護陳倉突破的突然性;韓信參與了還定三秦戰略的制定,執行了明修棧道、修通棧道、與劉邦所統率的主力相會關中的任務,他並未跟從劉邦暗渡陳倉。
「還定渭表」、「復會滎陽」。 陸機《高祖功臣贊》說韓信 「還定渭表」。《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彭城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韓信「復會滎陽」「復擊」楚,從敘事邏輯上分析,先有關中相會、攻擊楚兵,這里的兩個「復」字才有著落。
9.隴西是什麼時侯平定的?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公元前206年8月,漢王圍章邯廢丘,司馬欣、董翳降。10月拔隴西,12月拔北地」。圍章邯於廢丘之後,才部署周勃、靳歙略定隴西。曹參、樊噲攻打隴西的目的是打通和保證交通線,周勃、靳歙是為了完全據有大關中。
10、「暗渡陳倉」還是「暗度陳倉」?
在字典、詞典和網路上,有「暗渡陳倉」、「暗度陳倉」兩種表述。由於劉邦部署漢軍首先襲取、佔領的是陳倉城,陳倉城背塬面渭,當時並無陳倉古道的稱謂,按《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對手防禦態勢是「雍軍塞渭上」,用「暗渡陳倉」較為准確。

『柒』 明修棧道什麼意思怎麼讀

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是一個典故
【詞語解釋】棧道,是指在懸崖峭壁的險要地方鑿孔支架,鋪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軍、運輸糧草輜重,也可供馬幫商旅通行。
三十六計第八計
暗渡陳倉: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

『捌』 明修棧道的典故

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二、典故

楚漢之爭時,項羽倚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

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佔領陳倉。進而攻入咸陽,佔領關中。於是,劉邦實現了先入關中的約定。

『玖』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什麼意思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一、拼音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

二、出處

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

釋義:

這樊噲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

三、例句

1、為了獲取一個適合的人才他們真可謂煞費苦心,不惜工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2、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瞞天過海的招數又將升華成一種藝術被他使出來。

(9)明修棧道擴展閱讀

一、近義詞:

明爭暗鬥 [ míng zhēng àn dòu ]

釋義:明裡暗裡都在進行爭斗。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於是兩方明爭暗鬥;各不相讓。」

翻譯:於是雙方明裡暗裡都在進行爭斗,誰也不服誰。

二、反義詞:

明目張膽 [ míng mù zhāng dǎn ]

釋義:多用來形容公開地毫無顧忌地干壞事。

出處:元·脫脫《宋史·胡宏傳》:「有明目張膽顯為負逆者。」

翻譯:公開地毫無顧忌地干壞事的人都是大逆不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