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為員工45歲退休有退休工資嗎
建議帶上相關個人證件,去當地社保中心窗口查詢;
退休人員的工資待遇享受條件、計算,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和其他養老保險待遇是當地社保局職能。
2. 華為歷來都是45歲退休,為什麼任正非卻說「再呆幾天」
說起華為這是一家充滿傳奇亦充滿爭議的企業,任正非作為這家企業的創始人更是因此帶有非常大的神秘色彩,然而最近任正非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輿論問題。據悉,華為近期出現了一個新的公告是關於退休職工的,我們知道當企業里一個職工滿45歲以後就需要考慮自己的未來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退休後是否還能享受到一定的社會福利保障,然而現在華為卻被傳出強迫這些45歲的職工提前退休。那麼華為為什麼要讓這些45歲的職工提前離開市場呢?最終經過多方證實我們才知道這原來是一個很大的烏龍,原來華為之所以讓一批職工離職的原因很簡單。
況且我們也都知道在華為注重於狼性精神,落伍就意味著要淘汰因此華為非常看重的就是個人精氣神,畢竟一個像離開的人在做事上肯定會變得非常懶散,這樣的惡習不但影響自己還影響公司同事。所以華為才會這樣回應,他不在努力了,我們自然也不會在為他支付任何酬勞!
3. 華為必須45歲退休你怎麼看
這個沒有規定吧,45歲正是正當年,正是出成績的好時候,不可能這么早就退休吧。
4. 華為45歲必須退休,這要讓人怎麼想
2012年,華為的年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2202億元——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同年,華為宣布利潤突破154億元(這還不包括用來給員工發獎金的125億元紅包)。同樣是在這一年,華為的研發費用高達299億元,相當於中國許多頂級企業的年產值。 ——這是中國最優質的一家民營企業,沒有之一。 如果單從數據上看,創立25年來,華為從6名員工發展到15萬名員工(其中外籍員工3萬多名),從2萬元創業起家到銷售額2202億元,作為一家無背景、無資源、缺資本的民營企業,華為將西方眾多百年巨頭紛紛斬落馬下。它被眾多跨國對手視作「東方幽靈」。 事實上,就在華為開始創業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國內誕生了400多家通信製造類企業,但這個行業註定是場死亡競賽,贏者一定是死得最晚的那個。華為活到了最後。 華為的邏輯 要學習華為,但華為不可復制,因為「當下性」不可復制。但學習華為無疑會讓人受益匪淺,它成功的系統性邏輯、開創性的思維和對市場的精準把握,都值得深入研究和體會。 華為「不打領帶的關系」遍及華為全國、全球市場的每一個末梢。不像外資公司只瞄準決策者做工作,華為構築的是決策者、技術人員、使用者、經營部門、財務部門等全方位的客戶關系。 戰斗的青春 任正非說:「客戶關系是一門學問」。華為在做國際市場時,也繼承和發揚了這種普遍客戶關系的工作方法,無論是運營商的測試人員以及普通的工程師到總監、CTO、CEO,華為員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觸,讓客戶感受到尊重。華為的領導力素質模型第一點,就是「發展客戶的能力」,其定義是:「這是一種致力於理解客戶需求,並主動用各種方法滿足客戶需求的行為特徵。 」 有些人不屑:這不就是人海戰術嗎?其實,要做到這一點還真不容易,外企就不具備這樣的文化。外企一般是招聘名牌大學生,提供優厚的條件,最多在省會城市駐扎,很難像華為人一樣,背井離鄉,兩地分居,長年奮戰在異國他鄉。 華為怎麼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華為招聘的原則是招胸有大志、一貧如洗的人,所以,華為的員工大部份來至農村、小城鎮,只有通過奮斗來改變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華為的企業文化,華為文化主要是兩點:一,奮鬥文化;二,不讓雷鋒吃虧。簡單地說,你奮斗,就有好的回報,就有發展成長的機會。 這種人才模型加上奮斗者文化再加上物質激勵和成長機會,讓很多年輕的華為人奔波在世界各地,無論是戰火紛飛的伊拉克,還是貧窮落後的非洲,以及像清教徒生活的中東;同時,這也給了年輕人機會,很多人不到30歲就做了國家代表,去和總統部長會談,做上億美金的項目…… 視角五:技術的嗅覺與速度:創新撒手鐧——華為的高效研發及快速准確的執行邏輯 BDA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方美琴認為,華為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個市場新進入者的後發優勢,那就是用低價、良好的客戶服務和高效研發快速佔領市場。低價和客戶服務已闡述得很清楚了,華為的研發是怎麼回事? 「院土」的高效研發 任正非曾經公開承認,「至今,華為並沒有一項原創性的產品發明。我們主要是在西方公司的研發成果上進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進,以及集成能力的提升,我們的研發成果更多表現在工程設計、工程實現方面的技術進步上。」 任正非並非不想做原創性的發明,不過,知識和專利的積累需要時間,更需要大量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中國人力資源稟賦並非如此。華為只好採取一種折中卻最具市場效率的方式: ①敏銳發現研發商機。一線人員隨時傾聽客戶的表揚、牢騷、咒罵,第一時間研究產品問題; ②高效研發。華為46%的員工是研發人員,分工合作實現高效; ③所有工程師都必須是「商業工程師」。工程師要去做市場,市場人員要回來搞研發。任正非宣稱:「華為沒有院士,只是院土(商業工程師)。要想當院士,就不要來華為。」他在創業時就明白:只有賣出去的技術才有價值,賣不出去就等於廢品; ④第一時間申請專利,積累研發基礎。近年來華為每年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佔全球第一,目前已申請4萬多項國際專利。 華為顧問吳春波通過對阿爾卡特—朗訊與華為的對比,發現前者需要三個月完成的研發流程,華為基本一個月內就可以成型。因此,雖然華為的產品線並不具有世界級的先進技術或者前瞻性,但它為滿足運營商具體業務和戰略而進行的產品研發,以及快速、准確的執行能力,正是華為在世界范圍內高速擴張的核心競爭力。 華為平板電腦採用了同樣的思路,也大獲成功。 這就是華為關於產品研發的邏輯。 華為未來的邏輯? 華為能夠在這些夾縫市場中找到機會,離不開華為長期堅持基於「鮮花插在牛糞上」的戰略,從不離開現實去盲目創新,而是基於原有的產品去開放,去創新。不過要想獲得真正的成功,成為這個行業里真正的大玩家,華為終端必須在主流市場經受洗禮和考驗。那就是,智能手機。 2012年第四季度,華為智能手機銷量首次位居全球第三。 華為昔日的業務,幾乎全是面向運營商展開,從某種角度來說,華為是為運營商而生的。如果說以往華為只需要緊盯愛立信就可以了,那麼現在的華為已經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需要瞄準的對手是思科、谷歌、IBM、三星、HTC等等公司。而企業客戶和終端消費者,更是對品牌尤為看重,華為之變迫在眉睫。 轉變能否成功的關鍵不是超越對手,而是如何超越自己。超越自己,華為是否還將創造出新的成功邏輯? 任正非的自我批判 如果有人真要去尋找華為發展的秘訣,很可能最終會一無所得。並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秘訣的東西。若有,便是自我批判,不過這一點很難學。自我批判是任正非的獨門絕技——本身就是他自己的客觀性智慧的一個體現:即使對待自己,也要客觀——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高自大,而要始終實事求是。 任正非屬於少數能夠以自身為坐標而整個企業以這個坐標為基準而搭建的企業家。這類企業家還有巴菲特、喬布斯,他們的企業無不以他們的老闆為基準和校準。這類企業家由於是坐標,他們知道要改變,就要按坐標和原則來行事,他們是那種「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的人。 「華為存在的問題不知要中國日日夜夜才數得清楚……但只要我們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自我批判,不斷地建設與改進,總會有出路的。」任正非的自我批判,如同喬布斯的設計品味,都是屢試不爽的。這便是為什麼再拚命學喬布斯,別的企業家也搞不出蘋果產品那個味兒,再拚命學任正非,別的企業平台也打造不到那個高度。品味和自我批判精神,都是高度個人化的內驅因素,不是靠外在的模仿、效尤就能掌握得了的。 華為的發展,印證了一個毫無憑依的企業、一個起步之初一無所有的企業,一個沒有人對其寄予真正希望的企業,一個註定要「失敗」的命運,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達到極高的境界。未來沒有先例,成功總是善待用心最深者,只要你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正向導向,苦練內功,加上有國際視野,又善於制度創新,不成功是不可能的,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談論成功與否也沒有什麼價值,喬布斯的名言,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過程本身就是獎賞),彷彿是對任正非的真實註解。 任正非的自我批判是一種認知上的大無畏精神。我們說任正非是一架企業家機器,其中有一個很強大的感性認識便是,任正非具有這樣的認知上的大無畏精神。 與一切不合理性競爭,是競爭機器的最大屬性或核心屬性,它表明任正非具有很強大的批判性,這是他和其他企業家相區別的特徵屬性。我們可以說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的特徵屬性是品味,巴菲特的特徵屬性是價值,而自我批判是任正非的特徵屬性——一個人如果能嚴格地做到自我批判,從邏輯上說,他當然也就敢於和一切進行競爭了。因此,華為能夠連續地快速地成長,跟任正非不斷在自我更新、自我批判息息相關。這架企業家機器不斷地進行著技術升級,雖然他比絕大多數華為員工年齡都大,但他看起來卻更能與時俱進。 自我批判是任正非首當其沖的能力,甚至他已經成為了一家自我批判機器——源源不斷地生產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感」、企業行為和執行力的負反饋機制,讓盲目的樂觀回歸到對危機的應對,讓消極的情緒點燃起希望的火苗:「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在與錯誤、落後進行批判的同時,我們也自我陶冶,成長起一批宏大的英雄隊伍……必須堅持自我批判,只有強者才會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會成為強者。」 倘若非要強制性地說出任正非成功的若干個法寶,我會選自我批判、管理創新和對世界級的追求這三項。然而,這三項根本就是一回事,至少這三者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相互穿插、互為內涵的,而且不管從那一項說起,說著說著就會漸漸地把華為的所有方面牽涉進來。華為這個組織的復雜性所達到的程度,遠非我們觀念中的企業所能媲美,而任正非駕馭這種復雜性的能力之大,讓人嘆為觀止。 任正非對自我批判的堅持,如同喬布斯對品味的堅持,而管理之於任正非如同價值之於巴菲特。 向華為學習海盜精神 一個企業組織在平穩發展之時,最怕的不是山頭主義,不是腐敗,而是怠惰,是組織疲勞。就像人們說的「溫水煮青蛙」,組織有了歷史的時候,組織就開始慢慢變得板結起來,沒有了奮斗精神。 因此組織在早期要強調活力,要海盜精神,甚至匪性。我們說華為把秀才造就成了戰士,忽略了一個中間環節,那就是首先第一步是把秀才變成土匪,讓他們有匪性很重要。這難道是中國人的發明嗎?這其實是真真正正的人類普遍的組織成長的價值觀。歐洲人怎麼走到今天的?幾百年前的西班牙、葡萄牙怎麼能夠成為當時的世界霸主?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海盜精神。當他們富裕起來的時候,就開始搞資本市場,金融至上,開始忽視實業,開始普遍享樂,澡堂多於教堂,那種狂歡的文明,衰落一定是必然的。後來英國怎麼崛起的?當時的英國女王給那些到全世界掠奪財富的英國海盜們頒發了批文,叫「探險」。正是這種掠奪式的探險,才使得大英帝國在它的巔峰時期統治了整個世界的一大半。 當今歐洲的前途很不樂觀,根本的原因在於歐洲持續了七十年的和平,整個歐洲人、西方人養懶了,民族的怠惰、疲勞、享樂的文化佔了上風。這些問題歷史上幾乎無解,看幾千年的歐洲歷史,繁榮的帝國怎麼垮掉的?羅馬文明是怎麼消亡的?一部歐洲史就會告訴你,享樂、怠惰、奮斗精神的消失會帶來一個國家的衰亡。所以,我們講匪性,你們聽著是貶義詞,實際上匪性的根本是活力。 華為的警惕意識與自我批判意識非常強。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如果總是背負成功與輝煌的包袱,這個企業其實也離死亡不遠了。所以,任正非講華為是沒有歷史的公司。 在華為的任何角落看不到華為過去的歷史,沒有一張圖片有任正非的形象,全球各地的辦公場所看不到任何關於中央領導視察華為的照片。華為也是一個沒有功臣的公司,華為一位高管說,華為是一個不承認功臣的公司,老闆也是,也就是說當任正非退休以後,任正非也不會被供在華為的殿堂里。 任正非說過,我從來不在乎媒體現在、今天、明天怎麼看我。第二,我也不在乎接班人是否忠誠,接班人都是從底層打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同時又能夠進行自我否定,自我批判,同時又有開放的胸懷,又有善於妥協的精神,同時在看人的問題上能夠多元視角,而不是黑白分明,他就是自然而然成長起來的領袖。領袖不是選拔出來的,是打出來的。這也是華為跟很多企業,很多組織很不同的特點。 恐懼造就偉大,任何的組織,包括個人,如果沒有與你成長所相伴隨的那種不安全感,那種始終追隨著你的不安的影子,你可能就變的很放鬆,很悠閑。但是,這種放鬆跟悠閑可能的結果是:在一個猝不及防的打擊面前,你的安逸,你對危險的麻木,會導致組織快速地崩潰掉。 我們生存於一個叢林世界,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被危險所包圍著。如果你不始終保持對危險的警覺,變得麻木、麻痹,危險可能就悄無聲息地由一個黑點變成一個黑影,由一個黑影變成一個巨大的威脅籠罩在組織的頭上,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隱喻更是指你內心的那得老虎,你內心的老虎無非是我們說的貪婪,尤其是惰怠。所以,保持恐懼並戰勝恐懼,保持不安全感並戰勝不安全感的過程,就是企業走向成功的過程。 華為今天是全球電信製造領域的領導者,但今天的華為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時候。為什麼呢?成功容易讓人變得怠惰和自大,讓一個組織變得盲目驕傲和固步自封。精美的地毯下布滿了細菌,一個國家如此,一個組織如此,一個企業同樣如此。警惕這些細菌的滋生繁衍就是在為這個企業加固未來。 因此保持一種恐懼感,你才會有足夠強的海盜精神。 保持自我批判,也是華為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自我批判,有人總以為這個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的武器,其實西方文明兩個最核心的元素,一個清教徒精神,奮斗精神,另外一個就是自我批判。西方能夠走到今天,就是它總在對自身發展過程中所攜帶的病毒基因,進行不斷清洗。它整個的制度設計,媒體對政府的監督,美國學者們對政府的各種批評,那都是自我批判。所以,美國能夠走到今天,就是因為華盛頓的上空總有烏鴉在叫,總是在傳播一種不祥的警告,給所謂的盛世敲警鍾。 所以,有人說任正非是靠學毛選把企業做到這么大,非也。華為文化是一種非中非西、非驢非馬的文化,西方的、東方的、歷史的、現代的、軍隊的,凡是對華為的組織建設、文化建設有益的東西,都拿來為我所用
5. 華為退休後工資多少
誰也不會知道,因為退休金沒有標准,也不是固定數,是由個人所有的社保信息數據計算的:繳費年限、繳費平均指數、個人賬戶資金余額、法定退休年齡時的社平工資數額等數據套進公式計算出的,人人都不一樣
這是一種企業為了規避社保負擔而慣用的一種手段,通過降低社保繳費基數,減少企業支出的部分及員工的支出的部分,這樣對企業來講,就省了好大一部分社保支出,對於個人而言,保險扣的少了,到手的錢也越多了。但是歸根結底,企業給員工繳納的社保也少了,對員工以後的退休待遇也有影響建議帶上相關個人證件,去當地社保中心窗口查詢;
退休人員的工資待遇享受條件、計算,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和其他養老保險待遇是當地社保局職能。
6. 華為高管:華為員工45歲就能申請退休。45歲符合退休條件嗎
我們國家規定45歲並不符合退休的條件,60歲以後才屬於退休的范圍的,所以華為的這項規定並不足以代表整個國家的政策。
華為對於員工的生活照顧還是非常的體貼的,華為的員工45歲就可以申請退休了,這對於華為的員工來說確實是一件大好事,因為他們可以在較早的時間內就能夠享受到生活。
一、我們國家規定,員工必須要到60歲才能夠退休。這只不過是華為公司單方面的決定而已,國家並沒有這樣的規定,我們國家必須要讓員工到60歲之後才能夠退休的,但是華為並不屬於國家企業,只不過是一個私營企業而已,具體的決策還是可以做主的。
華為集團目前擁有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不僅僅資金量比較多,而且科技研發能力也是非常強的,華為員工之所以在45歲能夠申請退休,就是因為華為員工的勞動是非常強烈的,所以身體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的,早點退休對於他們來說能夠讓身體變得更好。
7. 華為員工45歲必須退休嗎
1、為保持公司年輕化:退休政策即將微調,從45歲可以退休改變了45歲須退休,想繼續工作的,需人力資源部重新審批。
2、股票飽和值改變:隨著股價越來越高,以飽和值來匹配崗位方式越來越不適合,微調為定崗定級定數,以股票 TUP數量來衡量飽和度。
3、大調整:業軟絕大多數部門劃到GTS,僅留研發強相關部門在研發體系。
4、CBG逐步獨立化,大中華區獨立只是一個開始,明年全球開始與片聯剝離,逐步獨立經營。
5、將士出征只是第一步,運營商BG縮身會成為未來幾年的主調。
原貼地址:still20052016-11-13 09:23:24
http://bbs.tianya.cn/post-516-171898-1.shtml
華為內部專業人士對華為發言人still2005這篇文章的解讀是:
1)5g還很遙遠,華為運營商bg已經撐不住了,必須盡快盡早大瘦身,前不久2000名研發"上山下鄉"絕大部分會成為炮灰,後續其他部門將效仿此做法。
2)消費者bg風險太大,投資太大而且增量不增收。高層明白如果沒有海思晶元吹牛皮華為手機沒有任何優勢,任何一個重大失誤都可能導致像諾基亞的下場。終端會盡快剝離出去,優先選擇上市融資,行情不好會迅速賣掉。
3)企業bg就像阿斗劉禪,怎麼扶也扶不起。規模太小、而且不盈利,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後還是會保留,養些公司需要的人,如果效益持續不好還會小幅裁員(畢竟前幾年已經大裁過,沒多少人了)。
以上就是網上流傳的消息,在小編看來,相當一部分內容都是虛無縹緲的。依據如下:
1、海思的實力,行業有目共睹,目前是國內晶元設計第一,並且剛剛在5G短碼方案標准制定權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而且,通過扎實的研發和持之以恆的投入,其kirin系列處理器各項功能和性能已經處於世界前列;
2、華為的末位淘汰早已有之,雖然殘酷,但是為了保持其企業的競爭力,這樣做是合理的,這也是華為狼性的一部分;
3、華為是8年續簽一次。主要是新勞動法出台後,因為勞動法10年之後就是終身制,所以當年華為集體辭職,然後又重新簽合同。如果45歲還干著25歲的人差不多的活,是比較危險的。華為只要不是開除的,都會補償N+1,包括辭職的。8年補償一次,工齡清零。
4、華為人在公司強大資源的基礎上,使用的是最好的工藝、最全的EDA工具、最先進的封裝技術,加上華為的工作壓力,就算從華為離開,也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5、目前國內IT和IC業45歲以上的人很少,而且一般都混的很不錯,至於以後45歲的人多了,這個政策估計會調整的。晶元產業的發展速度、工藝、設計方法學的更新速度,也和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不能與時俱進的話,確實會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這不是華為單個企業的問題,這是行業必將面臨的問題;
6、華為45歲以上的基本都是中高層,一般不認同華為文化的人待不到45歲,能待到的都是中層了,不可能大規模裁員。
重壓之下的華為,以及華為員工,有人選擇繼續奮斗,有人選擇離開。當然選擇離開有主動和被動之分。在中國,像華為這種現象級的高科技企業鳳毛麟角,希望繼續奮斗的華為人再接再厲,使已經非常成功的華為更上一層樓,選擇離開的原華為人也能夠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發揮積極能量,把華為的優秀基因帶入到我國
8. 華為員工45歲就能申請退休,算不算侵犯員工的利益
眾所周知華為可以說是世界人力資源的管理,很牛的企業能做到世界人力資源的頂端,相信他背後也很有強悍的力量,是每一個公司都非常崇拜的份兒。現在大家覺得人力資源在管理的時候也有一些補充的知識,大家都覺得人力資源可能會有它的實質,它的管理也比較復雜並且沒有思路,大家都覺得這些簡單的版本也就這幾件事。
但是華為還是比較人性化的,45歲之後可以申請退休,那麼在退休之後可以領到退休工資也是很完美的,並不是說是拋棄員工。每一個人的利用還是要有價值的,退休之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會在沉浸於工作壓力之中,其實也是非常美好的一種享受。
9. 華為可以45歲退休,並且仍有分紅和股份嗎
45歲怎麼退休?華為只要離職立馬回購你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