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鯤鵬之隊的響亮口號,四字的,要有氣勢,關於「鯤鵬」的
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B. 求大神幫我弄一個鯤鵬的特殊符號
థ͡鯤鵬᭄゛ঞ
ৡ鯤鵬ᮨོꦿ࿐
ღ鯤鵬᭄ꦿ࿐
鯤鵬ꦿ℘゜এ
鯤鵬ོꦿృ༊
符號字體製作完畢,如需調整字元或者文字請提出!
C. 有哪些帶有「鯤鵬」的詩句
泊岳陽城下 / 泊岳陽樓下
唐代:杜甫
江國逾千里,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譯文:
南國的江河眾多,水程超過一千。岳陽城在巴陵山上,將近百層。湖岸的風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飄落燈前。
留滯他鄉,有才無用,艱危時局,氣節彌堅。圖南之舉未可逆料,但鯤鵬變化是巨大的,將會飛向南天。
(3)鯤鵬七號擴展閱讀:
此詩是杜甫晚年兵荒流離時乘舟從湖北初到岳陽所作。黃鶴註:「當是大歷三年(768)冬深作。」 此時逢國破家衰的流亡之時,面臨危難,貧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詩人仍不忘滿腔報國之心,臨危彌堅,不棄不餒,詩歌意境悲愴而宏偉有力。
整首詩歌以豪景與壯志襯托出豪邁基調,又岸風夕浪,舟雪寒燈做起伏,及滯留,危難而轉圖南鯤鵬,意境起伏,富於節奏;承轉頓挫,鏗鏘有力;情景呼應,渾然無間。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
D. 中國空軍所有飛機型號,性能
1、殲5 我國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戰斗機。殲-5是一種單座單發機頭進氣的後掠式中單翼高亞音速噴氣戰斗機,使用一台渦噴-5離心式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由中國沈陽飛機公司製造(仿製前蘇聯米格-17φ)
2、殲6 殲-6(J-6),即殲擊6型戰斗機,前稱59式戰斗機,由沈陽飛機廠以蘇聯米格-19為原型仿製。殲-6戰機為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殲-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於1960至1970年代的主力,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生產裝備數量最多的機型,共生產了逾4千5百架,遠超過該型飛機於蘇聯的數量,該機同時出口到了許多國家。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序列當中,它曾經是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斗機。
3、殲7 殲-7戰斗機,原稱62式殲擊機,是中國於上世紀60年代在前蘇聯米格-21戰斗機技術轉讓的基礎上仿製和改進發展的高空高速輕型第三代殲擊機(由於蘇聯傳統分類和美國2009年後分類方式兩者已統一,所以以上就是唯一的國際戰斗機標准),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規模最大的戰斗機之一,於2006年停產。殲-7是一種設計緊湊、氣動外形良好的輕型單發戰斗機,採用了三角形機翼、後掠尾翼、細長機身、機頭進氣的總體布局,具有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
4、殲8 殲八戰斗機(殲-8或稱J-8),昵稱空中美男子,北約代號為「長須鯨」(Finback),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於米格-21戰斗機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發而成的高空高速殲擊機,主要承擔制空與攔截任務。為滿足高空作戰要求,沈陽飛機設計所提出殲-8的設計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基本型裝備兩台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渦噴-7A航空發動機,最大馬赫數為2.2。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7個外掛點;可以使用霹靂-2、霹靂-5、霹靂-8短程空對空導彈、霹靂-11中程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及無制導航彈與火箭彈。
5、殲9 殲-9(J -9)型截擊機是一種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擊機,主要以蘇「逆火」和美B-1B 超音速轟炸機為主要作戰對象。設計技術指標達雙 26(升限 26 公里,時速 2.6 馬赫
6、殲10 殲-10戰斗機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斗機,機長14.57米,翼展8.78米,推力122千牛頓,最大速度2.0馬赫,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1250公里,最大航程35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19277公斤,載彈量7000公斤,推重比大於1.1。
7、殲11 殲-11戰斗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的一種重型戰斗機,為第四代戰機。1997年俄羅斯與中國簽訂協議,中國可以生產Su-27型戰斗機。殲-11是獲得俄羅斯授權生產的Su-27SK,由沈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主要零件與系統後建立生 其家族有殲11A、殲11B、殲11BS。
8、殲12 「殲-12 戰斗機是中國大陸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有中國人自行完成的輕型噴氣戰斗機。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里程碑」。
最大爬升率:殲-12 戰斗機在海平面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是 180米/秒。殲-12 在 5,000 米高度上的最小盤旋半徑是 1,140 米。而中低空機動性能突出的 殲-6 是 1,200 米;美國刻意改善盤旋性能的 F-5E 是 1,080 米,為此在該機機翼上安裝了新的前後緣襟翼系統。加速性能殲-12 在 5,000 米高度上,從 M0.9 水平加速到 M1.2,所需時間為 65 秒。而 殲-6 是 85 秒;美國的 F-5A 是 140 秒。殲-12 的水平是比較先進的。短距起落性,能其起飛滑跑距離500 米,著陸滑跑距離是 510 米。最大平飛速度殲-12 的最大平飛速度,在 11,000 米高度上,最大 M 數 1.5,優於 殲-6。殲-12的實用升限 17,410 米。殲-12 在高空的巡航速度是 M0.95,雖不能超音速巡航,但以能接近音速巡航。殲-12 是迄今世界上最輕的超音速戰斗機。它的正常起飛重量為 4,450 千克,最大正常起飛重量 5,295 千克,空機重量只有 3,100 千克。它裝有一台 渦噴6乙 型噴氣發動機,加力推力 39.72千克(4,050公斤力),全機推重比可達 0.91。殲-12 的優越性能主要是靠機體重量輕和大的推重比而得到的。為了使 殲-12 飛機達到先進的性能指標,南昌飛機製造廠大膽地採用了許多新結構、新工藝和新材料,如機身和中翼整體油箱大面積的雙曲面金屬蜂窩結構碳纖維復合材料壁板,鈦合金板和鋁合金起落架等,此外還採用了單塊式風擋。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在國內當時的條件下是富有創造精神的。殲-12 的真正弱點是電子火控設備過於簡單和陳舊,使其潛在的戰鬥力不能充分發揮,如能換裝小型化的電子火控設備,增裝小而輕的導航設備和全向警戒雷達,加上外掛小型空對空格鬥導彈,則其戰鬥力將大大提高。
9、殲-15(代號飛鯊;英文:J-15)為重型艦載戰斗機,是中國從烏克蘭取得蘇-33戰斗機原型機中的一架(T-10K-3)為基礎進而研製生產的,研製由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承擔,為第四代戰斗機。殲-15融合了殲-11B的技術,裝配鴨翼、折疊式機翼,機尾裝有著艦尾鉤等艦載機特徵,起落架強度高,前輪能夠迎合像美國海軍艦載戰斗機拖曳彈射方式。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彈射器起飛的問題,將其部署到遼寧號航空母艦和未來國產航空母艦上。雖整體性能類似F/A-18E/F超級大黃蜂,但因滑越起飛所限以至在執行航母編隊防空,反艦、對地打擊任務與前者存在較大差距,但在航母編隊中會類似於美國航母F-14雄貓式戰斗機的防空作用。殲-15型雙發重型殲擊機,該機是在殲-11B的基礎上再對蘇33進行了借鑒參考。中國海軍之所以選擇殲-15,是因為雙發重型機戰斗機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載彈量和改進潛力,作戰彈性也要高很多,特別是重型作戰飛機可配備更大孔徑的天線、更多的機載武器,所以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重型作戰飛機的作戰效能通常要高於中型作戰飛機
10、殲-16戰斗機(簡稱:殲-16)是中國沈陽飛機公司為海軍航空兵所研發的一款從殲-11B系列上發展而來的第3.5代多用途雙座戰機。該機的研製過程和中國以往的戰機一樣,較為保密,其原型為俄式蘇-27戰機。2013年初,中國正式公開該戰機。殲-16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與多目標作戰並可以識別出目標的相關資料。殲-16最大特點是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具有與多目標作戰的能力,並可以識別出目標的相關資料。2014年2月,殲-16新機1612號試飛,使用國產發動機和新型相控陣雷達。
11、殲31 (Shenyang J-31,中國代號「鶻鷹」)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第四代雙發中型隱形戰斗機,採用雙發、單座、固定雙斜垂尾、蚌式進氣道。殲-31戰機如果與中國重型隱形戰斗機殲-20搭配,可形成高低搭配,能夠推出隱形戰機出口型號,發展為替代殲15戰斗機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斗機。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四代機原型機的國家。
12、殲-13是中國規劃在1980年代研製的戰斗機。1971年年底,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六院指示三機部601所醞釀研製類似於F-16的帶邊條翼正常式布局高機動殲擊機方案作為殲-6的後繼空戰殲擊機。但是由於一些原因,最終導致了研發中止。
13、殲轟7 又名飛豹,對外名稱FBC-1(JH-7),北約代號:比目魚(Flounder),它是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型戰斗轟炸機,由中國西安飛機製造集團與603研究所合作設計製造。該戰機其主要設計用以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在戰斗機世代上劃分屬蘇系四代戰斗機,美系劃分標准為三代戰斗機,飛豹殲擊轟炸機的改良型可能稱為殲轟-7A,最大的改變是換裝俄制發動機,以AL-31SM發動機取代轟7現用的斯貝MK-202發動機。AL-31SM是殲11的心臟,它是蘇-27的AL-31F推力增強型發動機,單台的最大後燃推力近13噸,兩台AL-31SM的推力可使殲轟-7A的空戰推重比接近1.1,使其載彈量倍增至10噸左右。此外,殲轟-7A將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並擁有更完善的導引武器能力。縮短了與蘇34等世界先進戰斗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的差距。
14、殲20 殲-20(J-20)是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的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即中國和西方標準的「第四代殲擊機/戰斗機」,其目的是適合中國空軍2020年以後的作戰環境需要。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墨綠色塗裝,遠觀近似黑色。2011年1月11日,首架殲-20原型機在成都實現首飛。2015年9月18日15時35分,2016號殲-20原型機試飛成功。2015年11月24日下午14點15分,2017號殲-20成功首飛。2016年2月,美國《軍事航空與航天電子網站》評選出2015-2016年度世界現役戰斗機綜合排行,殲-20排名第二。
15、強-5(英文:Q-5或A-5,北約代號:Fantan,中文:番攤)強擊機,是中國參照殲-6(蘇聯米格-19)戰斗機自行研製的一型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強擊機。強-5,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原南昌飛機製造廠)於20世紀50年代末設計製造的中國第一種強擊機。該機1958年開始研製,1965年6月首飛,同年底通過初步設計定型。該機有多種改型。強-5系列飛機自1968年成批生產,2012年10月25日交付最後一架。
16、強-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一種支援型戰斗轟炸機(強擊機),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第一款可變後掠翼戰機,主要仿製對象為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米格-23,由中國南昌飛機製造廠(洪都航空前身)研製,總設計師為陸孝彭,但此項目於20世紀80年代終止。
17、教練機系列:初教5、殲教1、殲教2、初教6、殲教5、殲教6、殲教7、教8、K8(教11)、JL9(山鷹教練機)和L-15教練機
L-15教練機(代號「獵鷹」),英文:Hong L-15,是中國洪都公司按照國際標准設計研發的一種高級教練機。L-15教練機具有整體氣動性能好、機動性能高、整機推重比大、使用壽命長、結構設計合理、製造技術先進以及任務使用彈性大和發展潛力高等性能,在整體技術標准上與國外T-50、「馬克」(mako)和雅克-130高級教練機相當,在有效載荷能力和機動飛行性能上可以媲美"美洲虎"這類輕型戰斗轟炸機。
18、預警機系列:空警一號、空警-200(可航母搭載)、ZDK03、空警-2000
空警-2000預警機(Xian KJ-2000,代號KJ-2000,北約代號Mainring、中文「主環」)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全天候、多感測器空中預警與指揮控制飛機,以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為載機平台改裝,加裝中國自主研發的相控陣雷達和電子系統。空警-2000預警機主要擔負對 空、對海監視、跟蹤和識別任務,並可根據作戰需要執行輔助指揮引導和控制等任務。
19、轟-5轟炸機轟-5(H-5或B-5)是中國哈爾濱飛機公司參照蘇聯的伊爾-28轟炸機改進設計並試制生產的一種亞音速輕型轟炸機,可在各種復雜的氣象、地理條件下執行戰術轟炸及攻擊任務。1963年1月開始基本型的試制准備,1966年9月首次試飛,1967年投入批量生產,1984年停產。該機現已基本退出現役。
20、轟-6(轟-6K)戰略轟炸機是中國西安飛機廠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引進自蘇聯圖波列夫圖-16轟炸機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生產的中型雙發噴氣式戰略轟炸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現役唯一一型戰略轟炸機;也是世界各國現役體型最小的戰略轟炸機;亦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服役時間最長的機種之一。轟-6K是轟-6轟炸機的最新型號,又稱「戰神轟炸機」。也是中國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轟6設計最大載彈量為9噸,而標稱6000公里航程的載彈量遠達不到這個數,一般而言,轟6作為常規炸彈載機遂行作戰任務時,一般載彈量在3-5噸,改進型轟6K掛載6枚長劍10巡航導彈,導彈空射型重量約2噸,6枚彈重大約12噸。2015年9月3日,轟-6K型轟炸機公開亮相。
21、運輸機系列:運5、運6、運7、運8、運9、運10、運11、運12、運20。
運-20運輸機(英文:Xian Y-20 ,large military transport aircraft,中國代號:鯤鵬),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重型軍用運輸機,由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設計、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為主製造,並於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該機參考俄羅斯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並融合了美國C-17的部分特點。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運-20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的改進,載重也有提高,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運-20是多用途運輸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22、直升機系列:直5、直6、直7、直8、直9、武直10、武直11、武直15、直18、武直19
武直-10(英文:CAIC Z-10,中方代號:霹靂火 Fiery Thunderbolt)是由昌河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CHRDI,又稱602所)進行研發,並由哈爾濱飛機公司負責設計規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一代專業武裝直升機。武直-1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種專業武裝直升機和亞洲各國第一種自研專業武裝直升機。結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長期依賴法國海豚直升機的改型兼當武裝直升機的歷史,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航空突擊與反裝甲能力。武直-10配備一座旋轉式機炮塔,機體兩側武器短翼可掛載反坦克導彈以及空空導彈,採用串列雙座式設計,在設計上符合西方專業武裝直升機的主要特徵。
武直-19武裝直升機也是新研製的機型,外形酷似黑鷹、但它是在直-9直升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與原先的直-9直升機相比,直-19武裝直升機保留了後機身、機尾、涵道式尾槳等設計,但更換了尾槳、中部機艙、駕駛艙、起落架等。作為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直-19的截面積比直-9更小,中彈概率更低,攻擊能力和防禦能力都有了質的提高。相對於直-10,直-19則更加輕巧和廉價。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該機未來可能和直-10共同構成高低搭配和輕重搭配的武裝直升機火力網。
23、靶機:拉17無人靶機、靶-5
24、無人機系列:長虹1(無偵-5無人偵察機)、WJ-600、翼龍、鷂鷹、翔龍、暗箭、利劍。
「暗劍」無人機在性能上既要滿足超音速和高機動性的指標要求,還要在機體內裝載感測器、任務載荷和燃料 ,同時還必須在生產和使用成本上低於常規有人駕駛戰斗機。綜合這些特點和要求,就可以大體上估算出「暗劍」的尺寸規格和大致的戰鬥力水平。超音速無人戰斗機不需要駕駛員的優點確實可以降低飛機體積,但是因其機體空間有限,在航程和載荷上不如有人機,擔負戰役范圍的偵察和攻擊任務時也會受到較大限制。「暗劍」必須具備足夠的燃料、載荷和較完善的感測器才能夠滿足使用要求,隱身的設計特點又使其必須具有裝載制導武器的內部彈艙。因此,「暗劍」的體積並不會比有人駕駛戰斗機小太多。「暗劍」無人機的動力裝置採用機腹進氣布局和單台發動機,按照其技戰術要求以及目前國內航空發動機的基本條件,可以判斷該機是一種體積大於J一7而略小於J一8的中型戰斗機。
25、 水轟-5型水上反潛轟炸機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用於中近海域海上偵察、巡邏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務。可監視和攻擊水面艦艇,同時水轟-5也具有一定對艦攻擊能力。水轟-5可以在海上、江河湖泊以及水庫中起降,並具有超低空、大航程、全天候、大載彈量短距起降和抗波浪性好等特性。水轟-5的機身按二艙破損進水不沉的原則設計,共分成十個水密艙段,機頭下有抑波槽和擋水板,減少了浪花的飛濺。座艙非氣密,但有高空供氧設備。機上電子設備包括XS-5A信標機、BWL-7自動無線電羅盤、263無線電高度表、773多普勒導航雷達、搜索轟炸雷達、航向系統、慣性多普勒組合導航儀、高度速度中心儀、地形迴避設備、火控計算機、光學和激光轟炸瞄準具及反潛專門設備。部分設備為後期改進加裝的。機尾裝有磁異常探測長桿,下方還有一個水舵。
26、「蛟龍-60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水陸兩用飛機;作為一款單船身四發渦輪螺旋槳式綜合救援飛機,將主要用來執行大型滅火及水上救援任務。「蛟龍」600飛機採用三人機組,雙人駕駛,一名機械師;飛機採用大長寬比船身式、懸臂梯形上單翼;「T」型尾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布局,機翼前緣安裝4台WJ6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可以在陸上跑道長度不小於1800米、寬度不小於35米的機場和長1500米、寬200米、深2.5米的水域起降。2014年5月,「蛟龍」600飛機研製已進入工程製造階段,機體零件製造已經開始,2014年底完成結構大部件製造,及機載設備的交付。2015年3月17日,在中航工業成飛民機實現機頭交付;7月17日,蛟龍-600機身段完成對接。2016年7月23日,AG600在珠海總裝下線。
27、高空監視機系列:高新1、高新2、高新3、高新4、高新5、高新6、高新7。運-8高新工程特種用途改型機七號,簡稱高新七號(英語:Y-8Gaoxin7PSYOPS/EW/ECM),是我國在2009年基於運-8電子干擾機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的新型心理戰(PSYOPS)飛機。其主要用途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EC-130J」突擊隊員獨奏曲III」(英語:LockheedMartinEC-130JHerculesCommandoSoloIII)相似,以標準的AM、FM、HF、電視和軍事通訊波段來執行心理作戰和民政事務中的廣播任務,從而達到擾亂、拖延和混淆敵方的作戰決策部署,降低民心的目的。
28、轟油-6空中加油機能為殲-8空中加油型戰斗機進行加油。該機型全機可載油37噸,輸油18.5噸,約夠被6架殲-8機使用。該型機的導航系統由兩套慣性導航系統組成,互為備用,加裝了兩套塔康導航系統,用於加、受油機空中測距和對地近程導航、定向儀。
29、神龍空天飛機 首架「神龍」飛機比美國X-37B小,在試飛獲得成功後,中國的空間設計師可能已開始嘗試研製放大版的「神龍」空天飛機。
神龍空天飛機為中國正在研發的跨大氣層飛行器,是863計劃支持的其一個項目。網民合稱東風-21D、殲-20、神龍,為解放軍「三劍客」。2007年,網站已開始流傳出神龍的照片,神龍被懸掛在轟-6的機身下方。2011年1月8日陝西電視台的新聞播出「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飛成功」的畫面。但神龍的詳細資料一直被中國大陸官方保密,部份大陸網站的報道已被刪除。
E. 鯤鵬象徵什麼
"鯤鵬"為志趣高遠、精神豪邁、追求自由的象徵。"鯤鵬"是莊子在《逍遙游》里為我們這個民族創造的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象徵意象,更多地承載著人類超越自身的精神品格。
通過莊子筆下"鯤鵬"的"哲理性、象徵性、荒誕性、求解性"的分析,把"鯤鵬"確定為人類超越自身的精神象徵。
鯤鵬,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出現的神獸,是奇大無比的兩種生物。鯤是一種大魚,生活在北方的大海里,可化為鵬鳥。鵬是一種大鳥,雙翼如同遮天蔽日的雲霧,由鯤魚變化而後遷往南方。
(5)鯤鵬七號擴展閱讀:
鯤鵬的歷史起源:
鯤鵬之名,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莊子·逍遙游》。一說鯤鵬、冥靈及大椿皆引自《列子》湯問篇。鯤鵬與金翅鳥之辯,金翅鳥為佛教之迦樓羅(神化的蛇鷹)(又名金翅大鵬鳥,是食龍(此龍指的是印度娜迦Naga,一種蟒蛇))。
而佛教《大藏經》又將鯤鵬之大與迦樓羅之大相較,因此世人多將金翅大鵬鳥與鯤鵬之鵬劃上等號。但金翅大鵬鳥沒有鯤鵬變化之能,鯤鵬也不像金翅大鵬人面鳥身。
而且據道經記載,鯤鵬所食者,九天清氣也,故萬不可將二者相混淆。
F. 鯤鵬的歷史起源
鯤鵬之名,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說《莊子·逍遙游》。《列子》也有記載。 有人認為鯤鵬之變實則海中巨卵孵化成鳥翱翔天際。
《禮記正義》卷二十七 內則第十二曰:「卵讀為鯤。鯤,魚子也。」 金翅鳥為佛教之迦樓羅(神化的蛇鷹),是食龍(此龍為印度娜迦Naga,蟒蛇)。而《大藏經》 又將鯤鵬之大與迦樓羅之大相較,因此世人多將金翅大鵬鳥與鯤鵬之鵬劃上等號。但金翅大鵬鳥沒有鯤鵬變化之能,鯤鵬也不像金翅大鵬人面鳥身,而且據道經記載鯤鵬所食者九天清氣也,故萬不可將二者相混淆。
G. 鯤鵬口號 比如鯤鵬鯤鵬XXXXX 比如吉象吉象超乎想像
鯤鵬鯤鵬,鯤之大,一鍋燉不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大,需要兩個燒烤架。一個多糖,一個微辣。再來瓶雪花,讓我們勇闖天下!
H. 鯤鵬七號的介紹
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2013年5月13日中國成功進行第二次空間環境垂直探測及空間科學主動試驗運載火箭「鯤鵬七號」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