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桎梏」是什麼意思
桎梏 [zhì gù]
詞語解釋:
1.腳鐐手銬。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來拘系犯人。後漢書.卷四十一.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剋期俱至,無或違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既籓籬之已觸,總桎梏而自甘。」近枷鎖
2.束縛。莊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詭幻怪之名聞,不知至人之以是為己桎梏邪!」近束縛
近義詞:
1.約束 [yuē shù]
管束。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日夜籌思,沒有別的法子,只好自己約束百姓。」
2.枷鎖 [jiā suǒ]
枷和鎖。是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拴在犯人腳踝上的兩種刑具。北史.卷九十四.流求傳:「獄無枷鎖,唯用繩縛。」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只見枷鎖盡落,左慈卧於地上,並無傷損。」
3.束縛 [shù fù]
纏繞困綁。國語.齊語:「於是庄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只見女牆邊虛搠旌旗,無人守護,又見軍士腰下各束縛包裹。」
4.拘束 [jū shù]
不自由、不自在。紅樓夢.第三十二回:「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
5.鐐銬 [liào kào]
刑具。指腳鐐手銬。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所有鐐銬,因他進牢後,用的使費很多,是以免掉不帶。」
6.牽制 [qiān zhì]
牽纏控制,約束而使不能自由。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願募敢死勇斗之士,每日與彥章排戰以牽制之,使之旬日不得東下,則我城可成。」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牽制諸侯之法也。」
造句:
1.要使壯族婚姻沖破族權的桎梏,任重而道遠。
2.人若能擺脫名韁利鎖的桎梏,就少了許多煩惱。
3.火紅的楓葉,輕飄飄地從書本的桎梏中掙脫出來,輕盈地飄飛在房間里。它運動的痕跡並不快,極其舒緩,也極其堅定。明明生命已經脫離賴以生存的樹木,然而,那片烈火般炙熱的紅色,卻並沒有隨著生命的消逝而減弱。
4.貪婪是自由的桎梏,廉潔是自由的明燈。
5.人情義理武士道毅力,被這些桎梏束縛的人生是多麼滑稽,多麼可笑!然而,正是在這些束縛之下,人生的價值才得以體現。
② 桎梏是什麼意思
釋義:腳鐐和手銬。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讀音:[ zhì gù ]
引證: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一:「雖然, 華 人之被桎梏雖極酷烈,而其天生之性靈,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滅。」
示例:人情義理武士道毅力,被這些桎梏束縛的人生是多麼滑稽,多麼可笑!然而,正是在這些束縛之下,人生的價值才得以體現。
筆畫
(2)桎梏擴展閱讀
一、約束 [ yuē shù ]
限制使不越出范圍:受紀律的~。這種口頭協議~不了他們。
示例:如果我們的國家不用法律去約束每個公民的行為,只是任其放任自流,那麼國家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
二、限制 [ xiàn zhì ]
1、規定范圍,不許超過:~其行動自由。文章的字數不~。
2、規定的范圍:有一定的~。
田漢 《<電影戲劇表演術>序》:「顯然地 洪先生 和 信芳 一樣給環境限制了他藝術上的發展。」
③ 桎梏什麼意思
桎梏
編輯本段[讀音]
zhì
ɡù
編輯本段[全詞解釋]
[一][fetters
and
handcuffs]∶刑具。中國古代的一種刑具,在手上的戴的為梏,在腳上戴的為桎。類似於近世的手銬腳鐐。
[二][shackle]∶束縛;壓制: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1.刑具。腳鐐手銬。
《史記·齊太公世家》:「
鮑叔牙
迎受
管仲
,及
堂阜
而脫桎梏。」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餌葯久壽書》:「
宗元
以罪大擯廢,居小州,與囚徒為朋,行則若帶纆索,處則若關桎梏。」
清
李煥章
《宋連璧傳》:「上大怒,執之,就斬西市,桎梏忽脫地,寂無人矣。」
2.拘系,囚禁。
《孟子·盡心上》:「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後漢書·陳蕃傳》:「﹝
朱震
﹞收葬
蕃
屍,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覺系獄,合門桎梏。」
宋
王讜
《唐語林·識鑒》:「﹝
張守珪
﹞見
陝
尉
李
桎梏
裴冕
。
冕
呼:『
張
公!困厄中豈能相救?』」
3.謂束縛,壓制。
唐
白居易
《朱陳村》詩:「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清
龔自珍
《反祈招序》:「作詩二章,以貽後之自桎梏者。」
孫中山
《倫敦被難記》一:「雖然,
華
人之被桎梏雖極酷烈,而其天生之性靈,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滅。」
編輯本段[單字解釋]
桎
fetters;
shackle;
桎
zhì
(1)
(形聲。從木,至聲。本義:古代拘系罪人的木製腳鐐)
同本義
[fetters]
桎,足械也。――《說文》。在手曰梏。
九家坎為桎梏。――《易·說卦》。注:「手足各一木也。」
利用刑人,用說桎梏。――《易·蒙》
中罪桎梏。――《周禮·秋官·掌囚》。鄭玄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呂氏春秋·仲春》
梏
gù
〈名〉
(1)
(形聲。從木,告聲。本義:木手銬)
(2)
同本義
[wooden
hand-shackles]
梏,手械也。――《說文》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呂氏春秋·仲春》
在足曰桎,在手曰梏。――《易·蒙》疏
甫愍然為之改容,乃得並解桎梏。――《漢書·范滂傳》
凡囚者,上罪梏拲(兩手關械)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周禮·秋官·掌囚》
(3)
又如:梏桎(即桎梏。束縛手足的刑具);梏掠(用刑拷問);梏拲(古代刑具,也指械繫)
④ 桎梏 是什麼意思
桎梏zhì gù
1. 刑具。腳鐐手銬。
《史記•齊太公世家》:「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
唐柳宗元《答周君巢餌葯久壽書》:「宗元以罪大擯廢,居小州,與囚徒為朋,行則若帶纆索,處則若關桎梏。」
清李煥章《宋連璧傳》:「上大怒,執之,就斬西市,桎梏忽脫地,寂無人矣。」
2. 拘系,囚禁。
《孟子•盡心上》:「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後漢書•陳蕃傳》:「﹝朱震﹞收葬蕃屍,匿其子逸於甘陵界中。事覺系獄,合門桎梏。」
宋王讜《唐語林•識鑒》:「﹝張守珪﹞見陝尉李桎梏裴冕。冕呼:『張公!困厄中豈能相救?』」
3. 謂束縛,壓制。
唐白居易《朱陳村》詩:「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清龔自珍《反祈招序》:「作詩二章,以貽後之自桎梏者。」
孫中山《倫敦被難記》一:「雖然,華人之被桎梏雖極酷烈,而其天生之性靈,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滅。」
拓展資料
中國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類似於現代的手銬、腳鐐。引申為束縛、壓制之意。
《列子﹒周穆王》載:鄭人獲鹿,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事。後人用此典,多表示世事如同夢幻。
⑤ 桎梏是什麼意思
桎梏的意思:腳鐐和手銬。比喻束縛人的東西。梏(gù)。
拼音: [ zhì gù ]
引證解釋:刑具。腳鐐手銬。拘系,囚禁
(5)桎梏擴展閱讀:
近義詞:
一、約束[ yuē shù ]
限制使不越出范圍:受紀律的~。這種口頭協議~不了他們。
限制;管束。《史記·六國年表序》:「矯稱蠭出,誓盟不信,雖置質剖符猶不能約束也。
二、管束[ guǎn shù ]
加以約束,使不越軌:嚴加~。
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小婦人丈夫亡故,他就不由小婦人管束,凡事自做自主。
⑥ 桎梏什麼意思
桎梏
zhìgù
(1)
[fetters and handcuffs]∶腳鐐和手銬
(2)
[shackle]∶像鐐銬般約束、妨礙或阻止自由動作的事物
打碎精神上的桎梏
⑦ 桎梏是什麼意思
[一][fetters
and
handcuffs]∶刑具。中國古代的一種刑具,在手上的戴的為梏,在腳上戴的為桎。類似於近世的手銬腳鐐。
[二][shackle]∶束縛;壓制: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⑧ 桎梏指的是什麼
桎梏的意思是:指刑具,腳鐐手銬;拘系,囚禁;束縛,壓制。
1、拼音:zhì gù
2、近義詞:約束、管束、枷鎖
3、反義詞:解脫、解放、自由
4、引證解釋:
(1)現代·孫中山《倫敦被難記》:雖然, 華人之被桎梏雖極酷烈,而其天生之性靈,深沉之智力,到底不可磨滅。
(2)唐·白居易《朱陳村》詩: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白話文:這些思想束縛了一個人的思維,相信這些思想的,會是一個犯大錯誤的人。)
(8)桎梏擴展閱讀
一、近義詞:管束
1、拼音:guǎn shù
2、釋義:遏制自由行動或言論;加以約束,使人不越軌。
3、引證解釋:
(1)現代·朱德《回憶我的母親》:父親有時吸點旱煙,喝點酒,母親管束著我們,不允許我們染上一點。
(2)現代·胡適《我的母親》:在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二、反義詞:解脫
1、拼音:jiě tuō
2、釋義:指解除煩惱,擺脫束縛,從而獲得身心自由。
3、引證解釋:現代·浩然《艷陽天》:這幾天,瞧見馬之悅和馬鳳蘭又有點精神了,料想他們有了什麼解脫的辦法。
⑨ 桎梏怎麼讀,什麼意思
桎梏:[ zhì gù ]
釋義:腳鐐和手銬。比喻束縛人的東西。梏(gù)。
近義詞:約束、管束、枷鎖
一、約束[ yuē shù ]
限制使不越出范圍:受紀律的~。這種口頭協議約束不了他們。
二、管束 [ guǎn shù ]
加以約束,使不越軌:嚴加管束。
三、枷鎖[ jiā suǒ ]
枷和鎖鏈,比喻所受的壓迫和束縛:精神枷鎖。掙脫封建枷鎖。
(9)桎梏擴展閱讀
反義詞:自由、解放
一、自由[ zì yóu ]
1、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自由發言。
2、政治上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的權利。
3、哲學范疇。指人們在認識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自覺地支配自己和改造世界,不再處於盲目地受客觀規律支配的地位。
二、解放[ jiě fàng ]
1、解除束縛,得到自由或發展: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
2、推翻反動統治,在我國特指1949年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前。解放那年我才15歲。
⑩ 桎梏是啥意思
桎梏原意:中國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類似於現代的手銬、腳鐐。
引申意義:束縛、壓制;
(10)桎梏擴展閱讀
桎梏引證詳解:
1.刑具,腳鐐手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具,在手上的戴的為梏,在腳上戴的為桎。類似於近世的手銬腳鏈。
①《易》蒙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
②《周禮》大司寇疏引鄭註: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2.拘系,囚禁。
①《孟子·盡心上》:「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②《後漢書·陳蕃傳》:「﹝朱震﹞收葬 蕃 屍,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覺系獄,合門桎梏。」
3.謂束縛,壓制。
①唐 白居易 《朱陳村》詩:「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②清龔自珍《反祈招序》:「作詩二章,以貽後之自桎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