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韜光
擴展閱讀
2017年長春高新股票價格 2025-07-05 16:57:40

韜光

發布時間: 2021-06-12 05:17:41

❶ 韜光養晦和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啊

一、韜光養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釋義:比喻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南朝梁國太子蕭統所寫的《靖節先生集序》

二、上善若水 :[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

釋義:這里實際說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處: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翻譯: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1)韜光擴展閱讀:

近義詞:韜光晦跡、深藏若虛、玉韞珠藏、韜匱藏珠

反義詞:鋒芒畢露、霸氣外露

由於種種原因,韜光養晦在現代社會變成了一個完全褒義的詞語。但在古代,韜光養晦是一個中性詞,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方面,韜光養晦是一種對自己的完善與反省;另一方面,韜光養晦也包含了一種消極的因素,即它是不作為的。

上善若水:上善:至高。水:沒有生命體,清澈透明,與萬物無爭;卻能自然地由高處流往低處,也可以安靜自然地匯集於一處。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

❷ 韜光氍毹什麼意思

韜光氍毹:在舞台上隱藏自己的才華,指在舞台上低調、才不外露,韜光養晦的人。

出自郭德綱的「不惑但從今日始,韜光氍毹正當年……(三十九歲生日所作,虛歲四十,年屆不惑,幾句殘言,聊以自勉。)」‍

1、韜光,讀音tāo guāng,指斂藏光彩,也比喻隱藏聲名才華。

出自:南朝梁蕭統《序》:「聖人韜光,賢人遁世。」

譯文:聖人紛紛隱藏起自己的光芒,賢達的人遠離紅塵的是是非非。

2、氍毹,讀音qú shū,指織有花紋圖案的毛或毛麻混織的布、地毯之類。多用氍毹又用來代指舞台。

出自:唐代岑參《玉門關蓋將軍歌》:「暖屋綉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

譯文:暖屋裡掛著綉簾燒起紅地爐,織成的壁衣還有花地毯。

(2)韜光擴展閱讀

近義詞

1、韜光養晦

讀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釋義: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自:晉代劉昫《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譯文:經歷太和、會昌兩任朝廷,更為收斂鋒芒、隱形匿跡,各種場合下都不曾透露。

2、韜光晦跡

讀音:tāo guāng huì jì。

釋義:比喻不顯露才能。

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四十:「單說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懷才抱德,韜光晦跡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異寶,良金美玉,藏於泥土之中。」

❸ 韜光什麼正當年

韜光氍毹正當年
氍毹 [qú shū]

這個詞出自郭德綱的「不惑但從今日始,韜光氍毹正當年。忍忍忍,難難難。身處池畔,自濁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藍。人到用時仁義少,事無經過不知煩。靜坐思過觀花謝,三省吾身飲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釣魚船。(三十九歲生日所作,虛歲四十,年屆不惑,幾句殘言,聊以自勉。)」‍

❹ 韜光()()

韜光養晦、、、

❺ 韜光為略是什麼意思

韜光晦略,韜光:把才華隱藏起來;晦跡: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❻ 韜光是什麼意思

韜光

(漢語詞彙)


韜光,漢語詞語,讀音tāo guāng。有以下三個釋義:1、斂藏光彩,2、比喻隱藏聲名才華,3、唐代的一位高僧的法號。成語有韜光養晦、韜光隱晦、韜光晦跡等。

❼ 韜光養晦是什麼意思寓意著什麼

「韜光養晦」意思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著要修繕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升內在的修養。

【近義詞】韞匵藏珠、閉門不出、韜光用晦、韜光晦跡、養晦韜光、杜門不出

【反義詞】鋒芒畢露

出自:清代-俞萬春《盪寇志》第七十六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近義詞:

閉門不出

【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

【解釋】關起門來不外出,指杜絕與外界交往。

【近義詞】韞匵藏珠、閉門卻掃、韜光養晦、閉關自守、韜光隱晦、閉門自守、杜門不出

【反義詞】走街串巷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史弼傳》:「荊竟歸田裡,稱病閉門不出。」

譯文:荊竟然回家,稱病閉門不出。

❽ 韜光是什麼意思,詞語韜光的解釋,漢語詞典

韜光[ tāo guāng ]

釋義

1.斂藏光采。漢 孔融 《離合作郡姓名字詩》:「玟璇隱曜,美玉韜光。」 唐 韓偓 《元夜即席》詩:「桂兔韜光雲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2.比喻隱藏聲名才華。 南朝 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聖人韜光,賢人遯世。」 元 穀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學 子陵 遁跡在 嚴灘 ,似 呂望 韜光在 渭川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韜光里巷,處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詩,住 杭州 靈隱寺 ,與郡守 白居易 為詩友。 穆宗 長慶 年間,於 靈隱山 西北 巢枸塢 築寺,後人名之 韜光寺 ,亦省稱 韜光 。 清 周准 《宿靈隱寺梵香閣曉起眺望》詩:「行當訪 韜光 ,直上松雲頂。」 張昭漢 《絕句十二首和先君韻》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適,朝游 靈隱 暮 韜光 。」

    ❾ 韜光的介紹

    《韜光》是清代時期的一首七言詩,作者是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