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對聯的平仄要求
擴展閱讀
股票停牌的基金 2025-07-09 01:23:43
北京香山門票 2025-07-09 01:22:18

對聯的平仄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6-12 23:17:45

A. 對聯的格式 要求

1、字數要相等

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

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明代顧憲成題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異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

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桃花流水之曲;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復,但因為是虛字,所以是可以的。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2、詞性相當

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

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

後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

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片語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

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這一修辭方法。

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日月風雨等)、 時令(年節朝夕等)、 地理(山風江河等)、官室(樓台門戶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飛禽(雞鳥鳳鶴等)等等。

鄰類對應規則,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地理對宮室等等。

3、結構相稱

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片語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

如李白題湖南嶽陽樓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此聯上下聯皆為主謂結構。其中,「水天」對「風月」皆為並列結構,「一色」對「無邊」皆為偏正結構。

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4、節奏相應

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需一致。

如:莫放 春秋 佳日過;最難 風雨 故人來。

這是一副七字短聯,上下聯節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較長的對聯,節奏也必須相應。

5、平仄相諧

什麼是平仄?普通話的平仄歸類,簡言之,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片語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余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

6、內容相關

對聯是既「對」又「聯」。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聯」就是要內容相關。

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B. 對聯上下聯平仄的要求,規定

對聯的平仄大抵源於律詩,其中有條說法叫「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要了解平仄,必須從古代音調說起。古代音分四聲:平上去入。其中,平分陰陽,即陰平和陽平。
再說現在的普通話。現在的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這個不用多說。

它們分別被分到了現在的四個聲調中。比如「黑(一聲)石(二聲)柏(三聲)落(四聲)」都曾經是入聲字。

由於古人以平為平,上去入為仄,因此基本上,普通話的一聲二聲是平,三聲四聲是仄。但現代人要區分平仄,必須要記住所有的曾經的入聲字。因為現在一聲二聲的字中存在大量的曾經的入聲字。

記住所有的入聲字是區分平仄的基本功。要說規律,也是有一些的。比如所有以ie ue為韻母的都是入聲字,再比如只需記住「白」是入聲,便知「柏、伯,怕,泊」等都是入聲字。

另外還有值得注意的是比如「看」字,由於是多音字,所以既是平,也是仄,區分平仄關鍵要看字義。

對聯的藝術形式

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系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准來撰寫。

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C. 對聯平仄規則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當代楹聯界公認的平仄相諧規則是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馬蹄韻」規則。

不論是句腳平仄還是句中平仄,均應遵循此規則:

句腳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聯語,每一分句的句腳字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桿」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聯句,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桿」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下聯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聯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兩兩交替」規則的聯句稱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稱為「變格」。

D. 七字對聯的平仄要求及規則

七字對聯的平仄要求及規則:
七字聯也可稱七言聯,七言聯的格律一共有兩組。
第一組:
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組:
上聯: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聯: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論在哪組里的上聯,還是下聯,第一、第三、第五個字可以不論,也就是說,是自由字,格律里的「」平「」可以「」仄「」,「」仄「」也可以「」平「」。
但是,第二個字、第四個字、第六個字,必須要走格律。格律里的二和六是平等的,中間第四個字是單獨的。也就是說,二和六如果是平,中間的第四字就是仄,反過來也是這樣,二和六是仄的,中間四就是平。絕對不可以二和六不對趁,必須要一樣。請記住:中間的第四個字與二、六,是相反的,否則就是出律。
關於上下聯的尾字,也就是七個字中的最後的那個字。上聯尾字要仄,下聯尾字要平。是上聯還是下聯,一看尾字便知。
七言對聯三要點:(1)詞性相對,詞意相應;(2)仄入平收:即上聯末尾一個字須是仄聲,下聯末尾一字須是平聲;(3)二、四、六平仄相對,要符合馬蹄韻,即上聯二、四、六要麼是「平、仄平」,要麼是「仄、平、仄」,下聯在與上聯平仄相對的基礎上,同此。

E. 對聯平仄有什麼要求:對聯平仄常識

對聯的平仄大抵源於律詩,其中有條說法叫「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要了解平仄,必須從古代音調說起。古代音分四聲:平上去入。其中,平分陰陽,即陰平和陽平。
再說現在的普通話。現在的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這個不用多說。現在的一聲是古代的陰平,二聲是陽平,三聲是上聲,四聲是去聲。那麼古代的入聲字都哪去了呢?它們分別被分到了現在的四個聲調中。比如「黑(一聲)石(二聲)柏(三聲)落(四聲)」都曾經是入聲字。

由於古人以平為平,上去入為仄,因此基本上,普通話的一聲二聲是平,三聲四聲是仄。但現代人要區分平仄,必須要記住所有的曾經的入聲字。因為現在一聲二聲的字中存在大量的曾經的入聲字。

記住所有的入聲字是區分平仄的基本功。要說規律,也是有一些的。比如所有以ie ue為韻母的都是入聲字,再比如只需記住「白」是入聲,便知「柏、伯,怕,泊」等都是入聲字。

另外還有值得注意的是比如「看」字,由於是多音字,所以既是平,也是仄,區分平仄關鍵要看字義。

(5)對聯的平仄要求擴展閱讀: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內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參考資料:網路-對聯

F. 對聯平仄要求

對聯未解決平仄之問題:
因為包括楹聯學會的專家,及文化領域的教授,也還沒有深入系統地研究過 對聯 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更無科學合理地解決平仄與詞性之間產生的矛盾,也無科學依據證明平仄與音樂感有必然聯系。
古人傳下來的律詩對偶句,是以律加韻結合,使平仄交替起到有吟唱作用的目的;而此作用與譜曲也無關。
現今的對聯 1、不須押韻,2、不吟唱,3、古韻已不再為今韻擋道。4、律和韻並不是一回事,不要搞混淆了。5、對聯有很多種類型:楹聯如春聯、各種意境抒情聯;另趣巧聯、機關聯等等。也有短聯與長聯之分,花樣繁多,包羅萬象,根本不是兩種平仄交替就能解決的。(特別是平仄與詞性之間的矛盾)。
關於平仄之爭,一直存在。
主張對聯按平仄上下聯以「馬蹄」式互替,它只是一種形式之格式。說它起到有什麼與「音韻」或「抑揚頓挫」的作用?是無科學依據的。
有人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切都要有規則,不按規則就不是對聯」?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①無規矩不成方圓?那「五角星」既不是方也不是圓!「八角」、「扁豆」、「香蕉」既不是方也不是圓!難道「不方不圓」你就可以不讓它存在嗎?
②不按規則就不是對聯?那「規則」是人定的,並且《聯律通則》有六相,但其中存在不足和有違邏輯的條款是可以糾正和取消的。平仄這一相(項)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也有違邏輯概念的,對用「字、詞」有雙重標准之嫌。如:(左右對上下。高對低。大小對老少。美對丑,好對壞。東對西。內對外。善對惡、等等,不可勝數);南對北可以,而東對西卻不行?冬對夏可以,而春對秋卻不行?!這是什麼『神』邏輯?!「東方紅、太陽升。」這是經典的歌曲,怎麼就不能成為音律美了??按照『平仄論』這是三平尾+三平尾!是大忌+大忌?!因為這音律不美!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這如果你說:可以換字、換詞,那麼正是「雙重標准」。正因為規則有瑕疵,所以,要忌這忌那掩蓋漏洞!溫室里的嬰兒經不起風雨、經不起曝曬,所以要「忌」的條款就多了;健壯的成人要「忌」的就少得多。就是這個道理。不去認真研究此『相』,有與「自然詞」相悖的矛盾、與科學實踐不相符的標准『規則』去執行,是不可取的。不能有問題也不改正。尊重科學知識就得認真去研究,科學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偽。
按《聯律通則》運用詞性相同或相當、意思為正好相反、相對的自然「字、詞」,你偏偏要讓換?你不去質疑「聯律通則」有問題,反而強行讓人盲從,你還要懂一點科學與邏輯概念不?所以,聯律通則應該制定得更加科學合理才行,才能長久傳承。這一『相』(項)有無皆可。
註明:此貼不針對任何人,只對《聯律通則》中的瑕疵 問題。
主張出句就是所謂的『聯句』才行?這也是片面的。出句可以是「聯」,也可以是「句」。
對聯並不應是單單以上下聯句一定要相關才是對聯!也並不是一定要上句是聯句的形式才行。對聯是一對,而不是一句的關系。對聯可以包括所有對偶!包括上下不相乾的無情對!對聯應該打破上下必須是所謂的有聯系的才是對聯。得分清它是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區分它對句該不該『聯』。有的內容必須要上下聯結合後,甚至得加橫批後才能作為對偶聯!它可以把無情對包括進來。一副對聯你認為它沒有聯系,別人可能認為它有聯系。它只是人為設想而已。因為對聯內容有多樣性和變化性,不能只按一種想法就把其它的排在外。
說對聯 就別去扯古「韻」、今「韻」了!因為對聯無須押韻!更不要去扯有的「字」古今平仄兼有的,把韻與平仄字連在一起的古今之說,能證明它與詞性的矛盾嗎?不能。
改為以: 1、單字、單詞、片語、短語、成語、短句之落字腳為節奏點。
其句子結構上下聯須一致;即詞性一致(相同或相當)。句型一致。
2、上聯可用標點符號:(,;?!),中間分句可用:(,、)。
3、下聯根據上聯對句後使用恰當的標點符號。
4、如上聯為(單句),可用可不用標點符號;但下聯必須用標點符號。(以分清上下聯)。
以更加科學、邏輯合理的規則來傳承國粹,方顯我中華民族的智慧!

G. 對聯的平仄要求

對聯的平仄關系: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收尾的字要用個仄聲的字,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三聲或四聲,下聯的收尾字一般是平聲,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一聲或二聲。從音韻學角度說,這樣讀起來有抑有揚,悅耳動聽。這個方法也可用於檢查春聯掛對與否。
貼對聯不是什麼大事,圖個吉利喜氣,即使貼錯了,一般也沒人會提示。不過,既然是民族傳統文化,就不能將錯就錯。古時候的對聯,因為是從右向左書寫,所以上聯在門右邊。許多對聯的上下聯有個因果關系,念反了就不通了,而且貼錯了還會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