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新個稅
擴展閱讀
中國下屆領導接班人是誰 2025-07-09 20:17:36
002757股票行情五檔口 2025-07-09 19:48:35
所有速遞股票代碼 2025-07-09 19:42:10

新個稅

發布時間: 2021-06-13 09:41:42

⑴ 新個稅2019怎麼算

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並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以下簡稱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並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並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⑵ 新個稅規定

根據新修訂的個稅法,今後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只要子女滿三歲,每月享受免徵額1000元,個人繼續教育免徵額400元、大病醫療、每月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2000元,,以及贍養老人(獨生子女每月免徵額2000元)等專項附加扣除。

⑶ 新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⑷ 個人所得稅2019新政策

個人所得稅的調整關系著每個公民自身的利益,繼新個稅在10月份調整為5000元的起征點後,國家又給大家帶來了專項附加稅扣除的好消息。

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明確規定了滿足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可扣除。根據2019新個稅政策,今後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個稅6項附加扣除。



(4)新個稅擴展閱讀:

據悉,專項附加扣除標准並非一成不變,將隨著教育、住房、醫療等民生支出變化情況適時調整。納稅人要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只需做「對條件、報信息、留資料」這三步,

具體來說就是就是將個人情況與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條件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符合幾項,比如子女是否處於受教育階段,老人是否已經達到60歲,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有沒有貸款買房或租房等是否滿足條件。

然後,通過下載手機APP「個人所得稅」填寫、登錄各省電子稅務局網站填寫、填寫電子信息表、填寫紙質信息表等四種填報方式填報自己的信息;最後納稅人留存必備資料,為了界定好征納雙方的法律責任;以上便是2019新個稅政策和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相關內容。

⑸ 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1、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1)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3、勞務報酬只對80%的部分征稅;(勞務報酬所得適用)

(1)不超過20000元的-不超過16000元的-20%-0

(2)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超過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30%-2000

(3)超過50000元部分-超過37000元的部分-40%-7000

4、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免徵額)-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註: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免徵額和稅率。新

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⑹ 新個人所得稅的詳細計算公式是什麼

1、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350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2011年 9月1日起執行7級超額累進稅率:扣除數為3500元。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3% 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45% 13505

⑺ 新個稅法如何計算個稅

新個稅法的個稅計算公式為(年總綜合收入-轉向支付及其他扣除-60000)*稅率。新個稅法從原來的月收入計算應繳稅額改為了年度綜合收入計算,即按照每年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來計算應繳稅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7)新個稅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稱損失,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未提供完整、准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應納稅額。

⑻ 新個稅的稅率是多少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後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起征點 3500元。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350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稅率表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3% 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45% 1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