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餘冠英的《詩經選》和馬茂元的《楚辭選》、《古詩十九首探索》
不好意思,馬茂元先生的書非常難找,僅找到【楚辭選】。
㈡ 誰到最後也會活成一部電影
在古代的唐詩選本中,清人孫沫的《唐詩三百首》最為流行。今人喻守真有《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版,對藝術特色的講解甚為詳切。今人唐詩選本較多,茲介紹兩種:一是葛兆光《唐詩卷》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唐詩282首,凡七十八家,選詩頗具眼量,小傳、注釋新見迭出,自成一家;一是馬茂元《唐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選詩500餘首,按體例排列,注釋簡明,分析詳備。
㈢ 古伯行的作者是什麼潮代的
流行注本編輯《唐詩三百首》向來有幾種注釋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詩三百首註疏》,清李盤的《注釋唐詩三百首》等,其中以陳婉俊的《唐詩三百首補注》較為簡明。在古代的唐詩選本中,清人孫洙的《唐詩三百首》最為流行。今人喻守真有《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版,對藝術特色的講解甚為詳切。今人唐詩選本較多,茲介紹兩種:一是葛兆光《唐詩卷》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唐詩282首,凡七十八家,選詩頗具眼量,小傳、注釋新見迭出,自成一家;一是馬茂元《唐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選詩500餘首,按體例排列,注釋簡明,分析詳備。
㈣ 《楚辭選》 馬茂元選注 《詩經選》 余冠英選注 《古代散文選》
電子版會有錯字的吧...
㈤ 馬茂元唐詩選和社科院唐詩選哪個好
由蕭滌非、程千帆、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編選,上海辭書出版社組織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完備的選本,但鑒賞文章不夠公允。
選入詩家190餘人,詩1100餘首,較《唐詩選》又增加了一倍。基本包括了前者的名家名作,更增加了60多位不是名家卻可以傳世的作品,藝術性較高,從而彌補了《唐詩選》政治第一的缺點。如增加了花蕊夫人、魚玄機、薛濤等女詩人和一些無名氏作品。各個流派兼收並蓄,全面展現了唐詩絢麗多彩的風姿。全書180多萬言,於1983年出版後即不脛而走,達數十版之多。
該書工程浩大、體例齊全,可謂迄今最完備的唐詩選本。
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唐詩選》,政治第一,藝術第二,但瑕不掩瑜。
系新中國第一部唐詩權威選本,歷經坎坷才得以面世。早在1962年,由余冠英、錢鍾書、王水照等5人編選。正值知識分子的短暫春天廣州會議之後,故提出的原則是「方方面面、不求平衡、不講照顧、只選好詩」。
選詩630多首,130多家,較《三百首》增加約一倍,得以糾正其不少缺點。首先是在初、中、晚唐做了大量補充。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珠英學士(沈佺期、宋之問等)及陳子昂復古派均有體現。中唐對韋應物、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韓愈、孟郊、大歷十才子以及賈島、元結、李益各派亦均觸及,特別是李賀由無到眾(21首),這可能與毛澤東喜歡「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有關。盛唐詩方面,也補充了李白的古風59首及杜甫的三吏三別等,同樣中唐詩補充了白居易的《秦中吟》、《新樂府》等,晚唐詩除擴充了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的篇幅(特別是李商隱的《無題》詩),並有皮日休、杜荀鶴的諷論詩,及韓偓、韋庄、鄭谷、許渾、張祜等百花齊放。並有作者小傳和註解。已基本概括了唐詩全貌。
所以各有優缺點,都是欣賞唐詩最好的工具書。供參考。
㈥ 急!!!幫我寫下馬茂元《楚辭選》和余冠英《詩經選》的讀書筆記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源頭,它積淀了豐厚的上古文化內涵,具有不朽的詩史意義。開創了中國詩歌關懷現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現普通民眾思想情感的詩歌之路;它的賦比興手法更是後世詩歌藝術表現的基本法則。
㈦ 古文高手進!!!
1 說「購」原義是「懸賞徵求」,完全正確。至於《廣雅 釋言》曰「購,償也」,可由許慎《說文解字》索解。《說文解字》釋「購」字曰:「以財有所求也。」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引《說文》作:「以財有所求償也。」(中華書局影印本,1983年,第160頁)比今本《說文》多一「償」字。無論王念孫的引文有版本依據還是以文意添加一字,都可以說明「購」有付出財物以求有所報償之意。所以《廣雅 釋言》曰「購,償也」。這與「購」的本意並不矛盾。
2 (1)此二句通行本(如馬茂元《楚辭選》、聶石樵《楚辭新注》等)作「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辟通譬。
(2)信諂(讒)諛之混(溷)濁兮,盛氣志而過之。意為:聽信讒佞阿諛人們的混淆是非的謠言,盛氣大怒地責罰(我忠貞之臣)。
(3)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意為:為什麼芳草(喻忠貞賢臣)早早地夭亡(凋謝)了啊,是因為受秋霜降臨的摧殘。(微霜,即肅霜,指謂霜降而萬物蕭索。戒,通屆,至,來臨。這句用霜降而草枯以喻忠臣的被排擠,是由於奸臣的進讒言。此用聶石樵說。馬茂元對後句的解釋是:微霜初降的時候,即需戒備。)
(4)《思美人》:佩繽紛以繚轉兮,遂萎絕而離異。意為:(頃襄王的)佩飾中雜有各種惡草互相纏繞,竟使芳草萎謝,不讓人們佩用。繽紛,言惡草多。繚轉,言其互相纏繞。萎絕,指芳草的枯萎絕滅。離異,言其不為人所佩用。這兩句暗喻頃襄王任其弟子蘭為令尹,猶如選惡草為佩,而忠貞之臣卻遭讒被遷。(參考馬茂元說)
(5)遷逡次而勿驅兮中「遷」,意為行,前進。(用馬茂元說)聶注,遷意為延。
(6)《惜誦》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證之不遠。意為:所以觀察一個臣子(的忠奸賢愚),沒有人能比得上國君;用來驗證觀察的方法,也無需遠求。(意為國君每日與臣子接近,臣子的言行可以作為其為人的驗證。)
3 李賀《李憑箜篌引》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意為:月宮中吳剛(即吳質)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倚在桂花樹旁聽;桂樹下的玉兔也佇立欣賞,不顧露珠斜飛沾濕了身上的毛,感到寒冷。
4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前半段詠草的生命力旺盛和送別友人有何關系?
野草有頑強的生命力,象徵作者與友人的友情也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不是無可奈何的離別所能摧折的。芳草年年欣欣向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意味著友誼之花遍布海內,雖遭命運的無情摧折而永不凋零。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充滿信念,對來年與友人相會充滿希望,對於滿懷離情別緒的友人也是莫大的慰藉。
5 「公薨於路寢」中「路寢」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正廳。
6 君子察邇而邇修者也 意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養自己的品行了。
㈧ 古詩十九首(其六)賞析
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於游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遊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採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
,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遊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
㈨ 《唐詩三百首新編》 馬茂元 趙昌平.pdf,一書目錄中有《前言》,但下載後卻沒有,不知在哪裡可以 找到
直接上網搜
㈩ 國學經典好的解讀
《老子譯注》(任繼愈)
《莊子淺注》(曹礎基)
《荀子簡釋》(梁啟雄)
《山海經校釋》(袁珂)
《論語譯注》(楊伯峻)
《孟子譯注》(楊伯峻)
《墨子校釋》(王煥鑣)
《詩經選》(余冠英)
《史記選》(王伯祥)
《漢魏六朝賦選》(余冠英)
《宋詞三百首箋注》(唐圭璋)
《宋詞選注》(胡雲翼)
《韓子淺解》(梁啟雄)
《楚辭選》(馬茂元)
《古詩十九首初探》(馬茂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