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玄甲軍號稱中國歷史十大騎兵之一,玄甲軍為何能有如此之高的戰鬥力
玄甲軍,玄就是黑色厚重的意思,甲就是盔甲,這種盔甲是通體鐵質的,非常的厚重,所以玄甲軍是屬於重騎兵,士兵穿著黑色的盔甲,號稱是中國歷史十大騎兵之一。
玄甲軍雖然非常的驍勇,李世民也很善戰,但是這樣的軍隊面對很頑強的敵人時,也是有很大的冒險性的。
Ⅱ 在安史之亂的時候,讓突厥聞風喪膽的大唐玄甲軍去了哪裡
公元618年夏天,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隋煬帝,自封大丞相。已經想自立門戶的李淵順勢廢除傀儡皇帝——隋煬帝的孫子楊侑,自己登上皇位,改國號為唐,定都長安,李淵為唐高祖。
其中一項措施推行「府兵制」。府兵也叫衛士,政府從民戶中點集,二十一歲應征,六十歲免疫。衛士平時在家幹活,農閑積在一起軍訓。一旦戰爭開始,由朝廷下令徵集,交給大將統帥。這種兵制叫「寓兵於農」,從農民中征來,把軍需品給農民,減輕軍費負擔。而沒有長期相守的士兵,讓有野心的統帥不能擁兵自重。此辦法甚是高明。
他拆分玄甲軍。一部分變成皇宮近衛旁的「百騎」,經常守候在皇宮近旁,施行輪班站崗,不得離開京城。另一部分交給大將軍李靖,公元629年,李靖帶著十萬大軍,分四路出擊東突厥,取得極大勝利,此時的玄甲軍仍發揮戰爭優勢。
武則天登基以後,部將不滿,她害怕將領反叛,於是進行改革,一次次對玄甲軍擴充,削弱他們的戰鬥力和凝聚力,玄甲軍在軍事上一點點微弱。
唐玄宗時代,國家已經繁榮昌盛,周圍不再有多少野蠻之師敢侵犯唐王朝,甚至都來朝拜,互惠互利。唐玄宗對軍隊又一次大規模改制,戰鬥力再一次消弱下降,最終變成裝飾品,成為達官貴人們娛樂的消費品。玄甲軍從歷史的舞台徹底消失。
Ⅲ 介紹下唐代的玄甲軍。
1、唐軍騎兵有輕重之分。小說中出現的玄甲兵據說是唐太宗所創,身披鐵甲,馬匹也有具裝,馬匹的具裝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重騎兵雖然不多,但是由於防護好,沖擊力大,歷來也是野戰沖鋒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開闊的西域,有很大作戰空間。
2、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明光鎧是一種護胸鏡鋥亮的板式鎧甲,非常華麗,而且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據《唐六典》記載,唐十三鎧,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
3、折沖都尉為營最高指揮官,以下還有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作為副手。小說中馳援輜重隊的重騎兵指揮官張達恭為玄甲營的果毅都尉之一。李天郎也在連雲堡戰役後晉升為果毅都尉。
4、安西四鎮兵馬雖也有步騎之分,但都有坐騎。在作戰時步兵才下馬整隊,因此機動性極高。昂貴的重騎兵每人還不止一匹馬,以便輪換沖鋒。
5、武威軍的軍馬主要有四種:產於呼侖貝爾草原的蒙古馬(三河馬)、西域的哈薩克馬、焉耆馬、和威爾勒馬。尤其是後兩種,因其高大健壯、長頸高揚、步輻伸展流暢,對韁繩反映靈敏,是唐軍正規騎兵使用最多的馬種。
6、按唐朝獎勵制度:以少擊多為「上陣」;兵數(包括戰士人數和裝備)相當為「中陣」;以多擊少為「下陣」。
7、等級分化方法:按戰爭的結果分: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四十,為「上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二十,為「中獲」;殺死或俘虜敵人的百分之十,為「下獲」。
按照戰前的條件和戰爭的結果,綜合起來,擬定「轉」數。上陣、上獲為五轉;上陣、中獲為四轉;上陣下獲為三轉,以下遞減類推。
8、強將手下無弱兵,漢光武帝掃平天下,幽州突騎功不可沒。李世民縱橫馳騁,就不能不提到他手下那隻玄甲軍了。對於這只玄甲軍,史書中的記載並不詳細,我們只能通過各種史料的只言片語,來拼湊這只精銳騎兵的形象。
Ⅳ 李世民戰勝竇建德十萬大軍的三千玄甲軍,為何如此勇猛
玄甲軍,顧名思義就是身穿黑色厚重盔甲的重裝精銳騎兵。這種盔甲為了突出防護和實用能力,通體鐵質十分的沉重。因此,玄甲軍個個都是身強體魄,騎術高超的精銳士兵,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大騎兵之一。
唐太宗遠征高句麗之戰,在最後一場戰役中,已經48歲高齡的李世民,親率自己的玄甲軍,沖入高句麗大軍之中,於萬軍之中,左沖右突,殺得高句麗軍隊丟盔棄甲。當唐太宗沖出軍陣之後,群臣嚇的一身冷汗,可能他想再體會一下帶著玄甲軍沖鋒的快感吧!唐太宗已經貴為皇帝,敢冒死沖入敵陣,說明他對身邊的玄甲軍真的是極其自信。
Ⅳ 玄甲軍是什麼電視劇
《醉玲瓏》。
《醉玲瓏》是林玉芬、梁勝權、余翠華和任海濤聯合執導的東方奇幻電視劇,由劉詩詩、陳偉霆、徐海喬、韓雪、黃夢瑩領銜主演,劉奕君、韓棟、曾黎、李呈媛和鄭業成等特別出演。
該劇根據作者十四夜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巫族聖巫女鳳卿塵與明君元凌在雙時空中的皇子奪嫡時,二人出生入死、相愛相伴的故事,於2017年7月13日在東方衛視周播劇場播出。
(5)玄甲軍擴展閱讀
賞析:
該劇劇情開掛反套路,節奏明快廢話少,場景唯美特效贊。前兩集的戲份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開打」,離境天選拔、校場軍演、凌王府戰役等高難度打戲亮眼吸睛,令人目不暇接。場面宏大、熱血燃情的武打場面精緻好看又不失真。
劇中的細膩感情是一大看點,經過近半的劇情發展,劇中多對CP組合的感情發展都漸入佳境。每對CP相處模式不盡相同,又各有驚喜亮點,網友對劇中「脫離俗套的多角戀,展現不同的情感關系」的設定稱贊有加。
此外,朵霞、采倩等一眾女性形象也愈漸鮮明,該劇已然跳出以往電視劇中以心機惡毒女配激發故事矛盾的俗套怪圈,摒棄斗小三的疲勞戲碼,副線角色出彩卻不搶戲,跳脫多角戀情的套路人設和情節,不過度執著強化主人公形象。劇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著獨立的人生軌跡、不完全依附於男女主的情感線,而是忠實於自我的個體價值。
Ⅵ 唐代,用1000精兵大破王世充,斬首6000餘人的玄甲軍,究竟有何厲害之處
唐夏虎牢之戰中,李世民率領3500名玄甲軍士和數十萬夏軍對抗,大勝,由此足以證明玄甲軍的厲害之處。玄,是黑色的意思,也指重甲。李世民帶領的玄甲軍是重裝騎兵,也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十大騎兵之一。
玄甲軍隊為唐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世民繼位後,以玄甲軍軍為御衛「百騎」,其餘跟隨李靖抗擊突厥,這部分仍然在真實的戰場上。但是,「百騎」不允許離開都城,逐漸失去了它的鋒芒。雖然歷史的長河從未停止流動,但是玄甲軍的威名永垂不朽。
Ⅶ 玄甲軍何在第幾集
《醉玲瓏》玄甲軍在是第2集。
出了凌王府,孫公公欲給元凌戴枷鎖,玄甲軍將士高軍出來抗議,凌王戎馬一生,為大魏立下汗馬功勞卻遭此待遇,實在讓人寒心,玄甲軍上下願護送凌王回宮。然而就在這時幾只暗箭破風而來,直取高軍性命,高軍直到死都在呢喃玄甲軍永遠忠於殿下。元凌眼睜睜看著兄弟死去,怒不可遏,他們殺的是玄甲軍上上下下的忠心,他可以死,但他的兄弟一個也不能少,這就是他的底線。
言罷,元凌喝道,「玄甲軍何在」喊聲擲地,只一瞬間,屋宇傾徹,瓦礫紛飛,數名玄甲戰士一一現身,他們早已恭候多時,今日便隨凌王試一試這玄甲軍的刀鋒。一場惡戰就此展開,凌王府內一片刀光劍影,然府外早已埋下重兵,玄甲軍終難以少勝多。
(7)玄甲軍擴展閱讀:
該劇根據十四夜同名小說改編,同時也使用雙時空平行交疊的世界觀架構。雙時空設計是指讓一切可以重來。然而,該劇卻更希望向觀眾傳達一種最樸素的道理,哪怕時空可以締造,生活可以重啟,但最珍貴的東西是恆定不變的。製片人唐麗君表示他們做這部劇,是希望大家能回歸現實,活在當下,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該劇盔甲多達500多套,造型3000多個,所有盔甲都由真皮和金屬打造;此外,每位皇子的盔甲都是根據他們的性格純手工度身定製,平均每件耗時3個月;平均每件大將甲40斤、演練甲35斤,總計耗費甲片4萬有餘,因而整個設計製作周期近五個月。
Ⅷ 歷史上真實的大唐玄甲軍,究竟有多強悍
但是當談到後來玄甲軍的去處時,就要從李世民繼位開始談起,當時李世民剛剛繼位,國家的政治局面相對穩定,所以他也不用親自帶兵打仗了,於是這時的玄甲軍被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在皇宮附近看守,一部分被分給了一個將軍帶領他們保衛國家打擊突厥,最終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特別是將他們的將領打的滿地找牙,跪地求饒,從此之後玄甲軍就逐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
Ⅸ 大唐最強特種兵玄甲軍,在歷史上究竟有多勇猛呢
當年,秦王李世民奉命前往洛陽征伐王世充,將王世充圍困在洛陽。一天,部將屈突通、竇軌正在巡查營房時,與王世充的部隊猝不及防地遭遇了。屈突通、竇軌都是百戰之將,但王世充的部隊也不是吃素的。屈突通、竇軌很快陷入不利狀況。
就在這時,救兵來了。李世民黑鐵盔甲,親自率領一支軍隊前來營救,猛打猛沖之下,打得王世充部隊大敗。清點勝利果實,唐軍斬殺王世充騎將葛彥璋,斬俘6000餘人,王世充“遁歸”,逃回了洛陽城。李世民率領的這支救兵,從主帥到士兵,均身著黑鐵盔甲,看上去烏壓壓一片。對,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玄甲軍”!
那是620年的事情了。李世民大軍抵達洛陽城下,與王世充的部隊進行攻防戰。雙方在洛陽城外的故馬坊展開一場惡戰。在戰斗中,李世民想查看敵人陣勢的真實情況,便率隊殺出王世充部隊的背後。如果是一般軍隊,被李世民玄甲軍攔腰截斷後,往往就驚慌失措,陣型大亂,陷於潰敗。然而,王世充的部隊也久經考驗,臨危不懼,依然與玄甲軍浴血奮戰。
在一片混戰中,李世民的坐騎被王世充軍隊射倒。沒了坐騎的騎兵,就等於失去雙手的士兵,情形相當危險。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玄甲軍迅速殺到,拚死救援,才將李世民救出險境。
Ⅹ 古代特種部隊玄甲軍,戰鬥力究竟有多強悍
621年1月,戰爭恢復。
當年,秦王奉命前往洛陽,攻克王,圍困洛陽的王。有一天,瞿圖同、竇貴在軍營里巡邏,遇到了王的部隊猝不及防。瞿圖通、竇貴都是最好的,但王的部隊不是吃素的。瞿圖通和竇貴很快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就在這時,救命來了。身著黑鐵盔甲的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救援,在王的猛烈攻擊下,的部隊被擊潰。算上勝利的果實,唐軍殺了王騎葛,俘虜六千多人。王石崇「逃」了出來,逃回洛陽城。
李世民率領的援軍,從指揮官到士兵,都穿著黑色的鐵盔甲,看起來像黑色的壓力。是的,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宣家軍」!
唐朝的玄甲軍到底有多強悍?3500名士兵將被消滅
宣家軍形成時間不長。
617年,李淵和李世民從太原作戰時,發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隋末亂世,各路英雄一齊崛起。比如瓦崗軍、竇建德軍、王軍都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他們為什麼要在隋末亂世里殺出一條血路?
有鑒於此,李淵和李世民決定組建一支不同尋常的重騎兵部隊:玄甲軍。由李世民率領的1000多名騎兵從軍隊中挑選出來,身穿黑色衣服和黑色鐵甲,分成左右兩隊。玄甲軍4人。他們是秦、、、翟。被稱為程。由此可見,玄甲軍從將領到士兵,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精銳部隊。
同時,玄甲軍的武器裝備也是最精良的。他們穿的黑鐵盔甲刀槍不入。他們使用的武器也是精挑細選的,堪稱斬鐵如泥。
更可怕的是,每次發生戰爭,李世民都會親自上陣。他穿上玄甲,帶頭帶頭,帶頭。受李世民的啟發,玄甲軍像烏雲一樣向敵人壓來,僅憑氣勢就壓倒了敵人,於是「萬物皆滅,敵所懼」。
在實戰案例中,玄甲軍被視為特種部隊,總是出現在最危險、最刺激、最關鍵的戰斗中。
621年,在洛陽同王決戰時,被竇建德的十萬大軍壓境。怎麼辦?李世民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忽視竇建德,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如果把圍攻王的部隊撤走,去攻打竇建德,以前所做的一切都將付諸東流,將士們的血汗也將白費。
李世民當機立斷,留下主力繼續包圍洛陽,率領3500玄甲軍到虎牢關迎擊竇建德的軍隊。
竇建德不是一個游手好閑的人。611年崛起,隋末亂世十年。他率領的軍隊也經受了一輪輪血戰的洗禮,戰鬥力讓人印象極其深刻。可以說,李世民率領的玄家軍雖然很強悍,但是在竇建德的十萬大軍面前是沒有勝算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李世民是在冒險和賭博!
幸運的是,在這場強有力的對抗中,李世民敏銳地抓住了竇建德優柔寡斷的弱點,進行了決定性的進攻。他多次以小規模的精銳騎兵攻擊竇建德的軍隊,最終將其擊敗。兵敗如山倒,竇建德雖然有十萬大軍,但最後也無能為力。他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所有的家當被玄家軍瓜分毀滅。
竇建德沒能逃脫,他自己成了李世民的俘虜。
"經常站在河邊,沒有濕鞋."玄甲軍以少擊多,是一次充滿風險的軍事行動。任何粗心都會帶來很大的危險。
那是在620年。大軍來到洛陽城下,與王大軍展開了攻守之戰。雙方在洛陽城外的古馬坊展開了激戰。在戰斗中,想看清敵人陣地的真實情況,於是率領自己的隊伍跟在王的部隊後面戰斗。如果是一般的軍隊,被李世民的玄甲軍切斷後,往往是驚慌失措,隊形混亂,潰敗。然而,王的軍隊也經受住了考驗,不怕危險,仍然與玄甲軍浴血奮戰。
混戰中,的坐騎被王的的軍隊擊落。沒有坐騎的騎兵就是雙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兵,情況相當危險。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玄甲軍殺得很快,拚死相救,才把李世民從危險中解救出來。
否則,什麼是「貞節之規」?
為唐朝統一做出巨大貢獻的宣家軍後來怎麼樣了?
李世民即位後,國內分裂勢力基本被一掃而空,沒有再發生大規模戰爭。他老人家再也不用親自出馬了。因此,李世民將宣家軍分為兩部分。他們中的一些人,大約100名騎手,作為警衛部隊留在宮殿附近,以保護宮殿的安全。另一部分由名將李靖率領,調往北方邊境參加抗擊狂妄土耳其人的戰斗。
隋末唐初以來,突厥人在邊境地區活動頻繁,意見不合就南侵,害人害己。突厥人善用騎兵,來去如風,機動性強,令隋唐軍隊頭痛不已。626年,突厥首領快力汗甚至率領20萬大軍,深入唐朝腹地,直抵渭水橋以北,距都城長安僅40里,震驚了唐朝的執政黨和反對黨。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與黎傑汗簽訂了一份合同,承諾在將土耳其軍隊驅逐出境前提供黃金和白銀。
三年後,629年,李世民決定為自己的死報仇。他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路行軍總管。在並州刺史李記、化州刺史柴紹、靈州刺史薛萬徹的配合下,率領十餘萬大軍,對突厥發動了強大的攻勢。
次年正月,李靖率領3000玄甲軍,冒著嚴寒,閃電般進軍土耳其老巢定襄。慌慌張張的李珏汗連夜逃到了歧口(今內蒙古二連浩特西南)。李靖率領玄甲軍追擊,李記再次在白島(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以北)重創突厥軍。李珏汗別無選擇,只能投降。
想投降可以投降嗎?做夢!李靖繼續帶領軍隊用組合拳打擊突厥,直到抓獲可汗並將其送往首都。
第三,即使有優秀的戰馬和精良的武器,如果沒有耐力,擁有一流騎術的騎手也做不到。由於負重大,沖擊速度快,重騎兵戰士都是「軍中健將」,在三軍中驍勇善戰。
從隋唐騎兵的構成來看,能成為軍中精銳重騎兵的士兵,要麼是職業軍人,要麼是塞外胡人,要麼是貴族子弟,因為只有這些人才能掌握高強度的騎戰之道,普通農民出身的士兵是無能的。
由以上可知,李世民的玄甲軍是當時唐軍的核心突擊力量,是在戰場上擊敗敵人的唯一法寶。它的威懾幾乎等同於目前的「戰略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