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癩蛤蟆和青蛙的區別
擴展閱讀
騰訊的股票散戶能買嗎 2025-07-15 16:21:41
股票今日買的今日賣 2025-07-15 15:59:07

癩蛤蟆和青蛙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1-06-20 19:15:50

『壹』 青蛙和癩蛤蟆有什麼區別

青蛙和癩蛤蟆的區別

1、比較皮膚和體色:青蛙從眼的後方直至後肢的基部有2條縱行的皺褶,呈金黃色或淺棕色。中央有一條淺色縱紋。後肢上有很多橫列的黑色斑紋。青蛙背部是褐色或黃綠色,腹面呈白色。蟾蜍皮膚粗糙,全身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狀突起。背面暗褐色,腹面乳黃色。

2、觀察毒腺:蟾蜍有豐富的毒腺,分皮膚腺和耳後腺。皮膚腺分布在軀體的背面,所處的表皮局部增厚成「疣粒」。耳後腺在頭側鼓膜的上方。小心用針刺破耳後腺,就流出乳白色具有毒性的漿液。青蛙是沒有毒腺的。

3、觀察聲囊雄蛙口角的後面有一對聲囊,發聲時口腔內氣體壓進聲囊,使它擴大成球狀,雌蛙沒有聲囊。而蟾蜍無論雌雄都沒有聲囊。

4、比較齒和舌

青蛙上頜邊緣有一排細小的上頜齒;在口腔頂部犁骨上也有兩排並列橫生的瘤狀小突起,叫犁骨齒。而蟾蜍的上下頜都沒有齒。拉出青蛙的舌,它的舌尖是分叉的;而蟾蜍的舌尖是不分叉的。

5、觀察輸尿管和泄殖腔的連結:青蛙的2條輸尿管分別跟泄殖腔相連,在泄殖腔壁上有2個開口;而蟾蜍的2根輸尿管則先合並成一條總輸尿管,再進入泄殖腔在泄殖腔壁上只有1個開口。

(1)癩蛤蟆和青蛙的區別擴展閱讀:

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

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單獨讀má)。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們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葯材。

蟾蜍水陸兩棲,皮膚布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外加它們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構的保護,致使它們對環境的敏感性要高於其他類群,兩棲動物被認為是檢測環境變化的風向標。

青蛙_網路

癩蛤蟆_網路

『貳』 蛤蟆和青蛙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有,科目分類不同、形態特徵不同、生活習性不同,具體如下:

一、科目分類不同

1、蛤蟆

蛤蟆,學名蟾蜍,別稱疥蛤蟆,癩蛤蟆。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

2、青蛙

青蛙,學名黑斑側褶蛙。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

二、形態特徵不同

1、蛤蟆

蟾蜍屬兩棲動物。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於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這些腺體分泌的白色毒液。

三、生活習性不同

1、蛤蟆

喜隱蔽於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皮膚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到翌年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結束冬眠。夜間捕食、活動,以甲蟲,蛾類,蝸牛,蠅蛆等為食。

2、青蛙

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所食昆蟲絕大部分為農業害蟲。

在秋末天氣變冷時,青蛙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

『叄』 蛤蟆和青蛙的區別

一,形態特徵不同

1,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於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



二,生活習性不同

1,蛤蟆:喜隱蔽於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皮膚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

2,青蛙: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

三,棲息環境不同

1,蛤蟆:白天多潛伏在草叢和農作物間,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塊下、土洞中,黃昏時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覓食。

2,青蛙:小時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長大後還可以到陸地上生活。青蛙用肺來呼吸,但也可以通過濕潤的皮膚從空氣中吸取氧氣。它皮膚里的各種色素細胞還會隨濕度溫度的高低擴散或收縮,從而發生膚色深淺變化。

『肆』 癩蛤蟆和青蛙的區別是什麼

1、皮膚和體色不同

青蛙從眼的後方直至後肢的基部有2條縱行的皺褶,呈金黃色或淺棕色。中央有一條淺色縱紋。後肢上有很多橫列的黑色斑紋。

2、形態特徵不同

癩蛤蟆是無尾目、蟾蜍科動物的總稱。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於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

青蛙頭上的兩側有兩個略微鼓著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過它可以聽到聲音。青蛙的背上是綠色的,很光滑、很軟,還有花紋,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隱藏在草叢中,捉害蟲就容易些,也可以保護自己。

3、生活習性不同

癩蛤蟆喜隱蔽於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皮膚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以甲蟲,蛾類,蝸牛,蠅蛆等為食。人工飼養繁殖比其他蛙類容易。

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所食昆蟲絕大部分為農業害蟲。

4、科目分類不同

青蛙和蟾蜍同於兩棲動物,但不是同一種動物。青蛙是蛙類動物的統稱,蟾蜍是蟾蜍類動物的統稱。

『伍』 癩蛤蟆和青蛙的區別

主要區別是,科目分類不同、形態特徵不同、生活習性不同,具體如下:

一、科目分類不同

1、癩蛤蟆

中文學名蟾蜍,別稱疥蛤蟆,癩蛤蟆,蛤蟆,是無尾目、前凹型亞目、蟾蜍科動物。

二、形態特徵不同

1、癩蛤蟆

蟾蜍是無尾目、蟾蜍科動物的總稱。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於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

2、青蛙

青蛙頭上的兩側有兩個略微鼓著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過它可以聽到聲音。青蛙的背上是綠色的,很光滑、很軟,還有花紋,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隱藏在草叢中,捉害蟲就容易些,也可以保護自己。

三、生活習性不同

1、癩蛤蟆

喜隱蔽於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皮膚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以甲蟲,蛾類,蝸牛,蠅蛆等為食。人工飼養繁殖比其他蛙類容易。

2、青蛙

青蛙常棲息於河流、池塘和稻田等處,主要在水邊的草叢中活動,有時也能潛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間活動,以昆蟲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蝸牛、小蝦、小魚等。所食昆蟲絕大部分為農業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