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擴展閱讀
科瑞股票行情 2025-07-15 10:48:58
車聯重科股票行情 2025-07-15 10:22:07

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發布時間: 2021-06-21 01:53:35

Ⅰ 如何解決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對於逆向選擇 ,可以通過
1.發送信號 (比如可以簽訂合約,如果商品質量有問題實行賠償,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假一罰十」,在勞動市場上,比如說學歷證書 那就是你的能力信號)
2.建立信譽
3.在保險市場上,可以將保險當作一種附帶利益,也可以政府規定每個人強加保險。

對於道德風險:
1.激勵 (企業的激勵制度,職工持股等等)
2.提升機會成本(比如高水平工資,使被發現不好好工作的丟掉工作的機會成本上升,等等)

這兩個問題都是由於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的 ,想像能使信息完全的其他方法

Ⅱ 請解釋保險市場上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區別。

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兩者之間有3點不同,具體介紹如下:

一、兩者的特徵不同:

1、逆向選擇的特徵:

(1)內生性特徵;即風險雛形的形成與經濟行為者對利益與成本的內心考量和算計;

(2)牽引性持征;凡風險的製造者都存在受到利益誘惑而以逐利為目的行為;

(3)損人利己特徵;即風險製造者的風險收益都是對信息劣勢一方利益的不當攫取,換言之,風險製造者與風險承擔者的不對稱存在。

2、道德風險的特徵:

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因為可能擔心生產者提供的產品質量低,是劣質產品,而非原來他們心中的高質量產品);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

二、兩者的實質不同:

1、逆向選擇的實質:市場的某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於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損,傾向於與對方簽訂協議進行交易

2、道德風險的實質: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不確定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負有責任的經濟行為主體不承擔其行動的全部後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行動的現象。

三、兩者的意義不同:

1、逆向選擇的意義:逆向選擇理論深刻地改變了分析問題的角度,可以說給人們提供了逆向思維的路徑,會加深市場復雜性的認識,由此能改變很多被認為「常識」的結論,使市場有效性理念又一次遭受重創。

2、道德風險的意義:由於個人不誠實、不正直或不軌企圖,促使風險事故發生,以致引起社會財富損毀和人身傷亡的原因和條件。如有人對社會或他人心懷不滿,故而蓄意進行破壞活動,比如,縱火、搶劫、欺詐,造成社會財產或他人財產及生命蒙受損失。

Ⅲ 什麼叫逆向選擇,什麼叫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和「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這兩個術語起源於保險行業,比方說有一群人想買醫療保險或者人壽保險。其中一些人可能有與生俱來的高風險,比如他們很容易得病,有家族病史,或天生喜歡以比較危險的生活方式生活等,而另外一些人具有與生俱來的低風險,例如家族壽命都比較長,或者很注意有規律的生活。這樣的風險信息是個人的私有信息,而保險公司無從獲知和觀察到,那麼保險公司將對所有的人以同樣的保費率進行保險。
但是,這樣運作的保險公司,將很可能由於多數的投保人是高風險類型人士而破產關門。比如很容易得病的人才投保健康保險,不容易得病的人不參加保險,於是保險公司需要賠給保戶的錢將遠遠高於他們按照平均得病率計收的保費,從而帶來損失。這里,私有信息的存在,使得投保人可以就他們本身的身體情況或風險程度說謊。這樣一來,從保險公司的角度看,他們得到一大堆「逆向選擇」得來的投保人。平常人們說「選擇」,都是往好的方面選。保險公司的上述市場活動帶來的選擇,「選」出來的是比較不那麼好的一群。所以這種選擇叫做「逆向選擇」。逆向選擇會導致保險公司因風險過高而破產。
逆向選擇說的是人們隱蔽其「壞」的特徵而出現的結果:向保險公司投保的實際上多是特徵不那麼好的人,等等。
隱蔽行為則導致「道德風險」,在保險業中的情況是:以財產保險為例,一旦人們辦理了保險,他們往往會因此故意地或不自覺地忽視日常的保管工作而讓保險公司承擔更大的風險。一個人購買了家庭財產保險之後,將不再像以前那樣仔細地看管家中的財物了。當出門的時候,他可能不再像沒買保險以前那樣仔細地檢查煤氣是否關好,易燃的電源插頭是否拔下來了等等,因為現在如果屋子著火了,他將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作為極端的例子,有人甚至自己故意造成火災來騙保。在這里,因為保險公司無法觀察到人們在投保後防災行為的情況從而產生了「隱蔽行為」。保險公司面臨著人們鬆懈責任甚至可能採取「不道德」的行為而引致的損失。
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市場經濟講究合同關系。以簽訂合同的時間為界限,逆向選擇是「合同前的機會主義」,因為私有信息的存在提供給人們在合同簽訂前討價還價時說謊的機會;道德風險是「合同後的機會主義」,許多行為是不可觀察的或不可證實的,這就提供給人們在合同簽訂後不遵守諾言或行騙的機會。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商量事情的時候一切都說得好好的,但是協議成立以後各方是否按照說好的那樣全力去做,就很難說。合同成立以後,不少人更多關心的是合同中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責任。這就是道德風險問題。(

Ⅳ 什麼是逆向選擇、道德風險請舉出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予以說明。

"逆向選擇"應該定義為信息不對稱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的現象.譬如,二手車市場應該率先成交質量較好的舊車,可實際上卻是質量較次的舊車.因為,二手車市場按車的平均質量定價,質量較好的舊車,其質量高於價格,車主不願意進入這個市場.而質量較差的舊車,其質量卻低於價格,該市場就會充斥質量較差的舊車.舊車交易就不像一般的商品市場那樣,交易的序列按質量由高向低排列,而是由低向高排列成交.保險市場也是如此,保險公司希望獲得較為健康的客戶,以減少保險公司的理賠,可實際上相對病弱的客戶更有投保的積極性,於是保險公司往往擁有的客戶不是由健康向病弱排列,而是倒過來,這才是"逆向選擇".它與信息不對稱有關,如果買方知道舊車的價格高於它的質量,他們不買;如果保險公司完全知道投保人的情況,並要求病弱者多付保費,"逆向選擇"也就不會發生.如果舊車的出售者誠實得不想賺質量低於價格的差價,投保人也坦誠得樂意多付保費,"逆向選擇"同樣不會發生.顯然,"逆向選擇"的含義與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有關,卻絕不是這兩者所能夠涵蓋得了的.因為,高質量的舊車主了解自己車的質量與價格的關系,保險公司也了解自己的優良客戶,它們既沒有信息的不對稱,也沒有機會主義行為.所以,"逆向選擇"只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現象,而不是任何一個市場參與方的事前選擇.
"道德風險"指的是人們享有自己行為的收益,而將成本轉嫁給別人,從而造成他人損失的可能性."道德風險"主要發生在經濟主體獲得額外保護的情況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義.譬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為了避免銀行經營失敗引發社會問題,所以要給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保護,這就可能引發道德風險.因為,商業銀行,包括所有的經濟主體都要追求利潤最大化,它們一定要將貸款(經營)規模擴張到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階段,如果沒有聯儲的保護,它們享有貸款規模的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對等,這就沒有道德風險.但如果聯儲提供保護,商業銀行貸款(經營)的風險相應下降,防範風險的成本為聯儲承擔,商業銀行的邊際成本下降,它們勢必相應擴大信貸規模,從而更多地享有貸款的收益.這種利用保護而獲得額外利益的行為肯定是非道德的,或者是道德水平下降的.社會承擔的風險隨著商業銀行道德水平的下降而提高,因為,社會承擔風險來自商業銀行的行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造成的風險小,社會承擔的風險也不大.在聯儲提供保護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擴大信貸規模,社會承擔的風險相應擴大,但是,商業銀行承擔的部分仍然不變,差額部分則為聯儲承擔.顯然,沒有聯儲的保護,商業銀行的道德水平不下降,社會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就小,這就是額外的保護引發的道德風險.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性和行為沒變,只不過聯儲保護與否改變了它們的邊際成本,刺激信貸規模和風險的相應變化,所以,商業銀行既沒有機會主義行為,也不存在事後的選擇問題.只要有保護降低經濟主體的邊際成本,就難免會引發"道德風險",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納關於計劃經濟對企業的"父愛主義",勢必導致企業效率下降的論斷,就是對"道德風險"的最好注釋.

Ⅳ 什麼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是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另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市場的一方能夠使用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從而使自己受益,而另一方受損,則傾向於與另一方簽訂協議。這是公司在招聘員工時的情況。當然,不清楚團隊的整體素質是什麼,或者每個人的素質,或者你是否適合這份工作。你知道你能做什麼。這是信息不對稱。其結果是資源配置不合理。當你通過簡歷的形式,現場表現,可以發送一些信號,表明你確實有能力並且適合這份工作,那麼部分的後果可以說是信息不對稱。

你買健康保險,保險公司不知道你的全部情況,原來你有病,然後你去買保險這被稱為逆選擇。

Ⅵ 什麼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市場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於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對方受損時,信息劣勢的一方便難以順利地做出買賣決策,於是價格便隨之扭曲,並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進而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

道德風險也稱道德危機,是指參與合同的一方所面臨的對方可能改變行為而損害到本方利益的風險。從受損主體來劃分,「道德風險」可分社會(包括他人)道德風險與個體道德風險。經濟學意義上的「道德風險」應該是指社會道德風險。具有潛在性、長期性、破壞性和控制的艱巨性等特點。

Ⅶ 什麼是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

逆向選擇也就是指市場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於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對方受損時,信息劣勢的一方便難以順利地做出買賣決策,於是價格便隨之扭曲,並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進而導致市場效率的降低。

道德風險通常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協定簽訂後,其中一方利用多於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損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為。

(7)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擴展閱讀:

逆向選擇基本含義:

1.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的運行可能是無效率的,因為在上述模型中,有買主願出高價購買好車,市場——「看不見的手」並沒有實現將好車從賣主手裡轉移到需要的買主手中。

2.這種「市場失靈」具有「逆向選擇」的特徵,即市場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形成了人們通常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Ⅷ 逆向選擇,道德風險,搭便車,三個概念的區別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搭便車理論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曼柯·奧爾遜於1965年發表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公共利益和團體理論》(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書中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
是指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價格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在金融市場上,逆向選擇是指市場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結果(即造成違約風險)的融資者,往往就是那些尋求資金最積極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資金的人。
舉例
例如,在產品市場上,特別是在舊貨市場上,由於賣方比買方擁有更多的關於商品質量的信息,買方由於無法識別商品質量的優劣,只願根據商品的平均質量付價,這就使優質品價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場交易,結果只有劣質品成交,進而導致交易的停止。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打假」問題,關鍵是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存在著一些和常規不一致的現象。本來按常規,降低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提高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 ,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的現象。所以,叫「逆向選擇」。

Ⅸ 什麼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一、逆向選擇:
1.含義:
逆向選擇是指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和市場價格下降產生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說明:
——逆向選擇現象是一個存在於交易合同簽訂前信息問題。

二、道德風險:
1.含義:
道德風險,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說明: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
——事實上,道德風險,屬於契約的執行問題,即已經取得保險的投保人不以完全負責的態度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