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鰉魚是國家保護動物嗎
有可能是可能不是,再說國家保護動物,不是所有的動物嗎?你就保護一個動物,其他動物都要傷害,只要把我所有東西都就有一個動物有傷害,那才叫國家保護動物
『貳』 鱘魚與鰉魚的區別
鱘魚與鰉魚的區別如下:
1、分布范圍不同
現在鱘魚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幹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現。國外見於朝鮮漢江口及麗江和日本九州西側。
鰉魚主要分布在它們有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達氏庫頁島;以及分布於長江、金沙江流域、、新疆伊寧、分布於新疆額爾齊斯河、布倫托海、博斯騰湖等水域。
鰉魚生活於大的河流中,多棲息於兩江匯合、支流入口及急流的漩渦處。捕食其他魚類。
2、生活習性不同
鰉魚是生活於江河中下層的魚類。常年棲居於淡水,不作長距離洄遊。喜生活在大江夾心層、江岔等水流較緩慢或者是急流漩渦處的礫粒質和礫質水底。不喜群集,常分散活動。逢大河漲水時游動異常活躍,常見有翻滾躍動的現象。
退水時活性較差。冬季在大江深處越冬,初春開始向產卵場洄遊。
鱘魚是底棲魚類,食性非常狹窄,屬肉食性魚類,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為食,在海洋主要魚類為食,甲殼類次之,軟體動物較少。
河口區的中華鱘幼魚主食底棲魚類蛇鯤屬和蛹屬及鱗蝦和蜆類等,產卵期一般停食。 中華鱘是一種適應於水溫范圍相當廣的溫水性魚類,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中華鱘的生存水溫為0~37℃,生長適宜水溫為13~25℃,
最佳生長水溫為20~22℃。親鱘適宜催產水溫為17~24.5℃。魚卵最佳孵化水溫為17~21℃。入冬之後,當水溫下降至9~6℃時,中華鱘攝食量很少,生長停滯,甚至出現體重下降的現象。立春前後,水溫逐漸回升至10~13℃,開始少量攝食,
生長緩慢。清明之後,水溫回升至15℃以上,攝食開始活躍,生長加快。當水溫達到33~38℃時,中華鱘反而不能正常活動。 在垂直游泳階段,魚苗有極強的趨光性。轉為底棲後,趨光性消失。
一般光照強度對仔、幼鱘的培育沒有明顯影響,但要盡量避免夏天強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溫的急劇上升,養殖水池上方要設置遮陽設施
3、生長繁殖時期不同
鰉魚出生5個月後,才能達到性成熟開始繁殖。雌魚產卵期為5-7月份,水溫為15-17℃,產卵在水流平穩、水深2-3米的砂質江段處,卵粘著在砂礫上。產卵的數量驚人,大約60萬粒至400萬粒。
其懷卵量依魚體大小而不同,一般為40萬至300萬粒,卵巢重量多為17-38公斤左右,大型個體的卵巢重達75公斤。成熟卵呈灰黑色,每粒似豌豆大小。
幼魚在春季河流解凍進入淺水水域索餌,成魚在春季5——6月份開始產卵游動,在河流水溫16℃——18℃進入產卵場,開始產卵。
而鱘魚是一種大型洄遊性魚類。平時,中華鱘棲息於北起朝鮮西海岸,南至中國東南沿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
在海洋裏生活了9—18年後,性腺發育接近成熟時,便成群接隊向長江洄遊,到達長江上游四川宜賓一帶和金沙江下段繁殖。每年夏秋,聚集於長江口,溯江而上至長江上游金沙江一帶產卵,和幼鱘順江而下,到東海,黃海的深水中成長。
在產卵群體中,雄魚年齡一般為9-22歲,雌魚為16-29歲。中華鱘產卵量也很大,一條母鱘一次可產百萬粒魚籽,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後成魚的仍為少數。產卵以後,雌性親魚很快即開始降河。
產出的卵粘附於江底岩石或礫石上面,在水溫17-18℃的條件下,受精卵約經5-6晝夜孵化。剛出膜的仔魚帶有巨大的卵黃囊,形似蝌蚪,順水漂流,約12~14天以後開始攝食。再年春季,幼鱘漸次降河,
5-8月份出現在長江口崇明島一帶,9月以後,體長已達30厘米的幼鱘陸續離開長江口淺水灘塗,入海培育生長。 中華鱘壽命可達40歲。
4、誕生時間不同
鱘魚因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而鰉魚侏羅紀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鱘魚
網路-鰉魚
『叄』 達氏鰉的最新新聞
2014年8月29日黑龍江省富錦市4位漁民在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深水區域捕魚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長約2.5米的大魚,4人合力將它打撈上岸,過秤一量足有537斤重,在現場的人驚呼不已。好心人戴洪娟女士用6萬余元從漁民手裡買下這條大魚,隨後將其放回江中。
2015年5月19號撫漁民李敏和兩個伙計在捕魚作業時,捕獲到一條長2米重700斤的大鰉魚.一輛小貨車只能裝下半身.這條魚被一位黑河的客商以9.5萬買下.
『肆』 達士鰉與史士鱘雜交的鱘鰉魚生長的最佳溫度是多少
雜交鱘為人工雜交品種,是以史氏鱘為父本、達氏鰉為母本的雜交子一代。
其棲息習性與史氏鱘相似。生存溫度為1~33℃,10℃左右時生長緩慢,18~25℃是生長適宜溫度,28℃以上攝食量減少,生長速度減慢,33℃以上有死亡危險。
『伍』 鰉魚遇見中國廚師後,為何成了「保護動物」
中國是一個糧食大國。它的飲食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甚至許多外國人都特別喜歡中國菜,並且很欣賞中國菜。西方國家經常被動物入侵,如小龍蝦、野兔、野雞等,這些動物在西方國家已經變得猖獗。但是在我們國家,吃東西的能力很強,兔子和色彩鮮艷的野雞都被列入受保護動物的名單,只有小龍蝦用來滿足我們的食慾。
雖然鰉魚的外觀不是很漂亮,但它獨特的味道深深地印在了食客的心中。據說它起源於上億年前,沒有天敵。然而,不幸的是,它遇到了中國廚師。在鰉魚能吃又美味的消息傳出後不久,它就被我國的食客們授予了「保護動物」的稱號。
『陸』 鰉魚是什麼魚
達氏鰉(學名:Huso dauricus)是鱘科、鰉屬軟骨魚類。頭尖、尾歪、體長,顏色黃褐,身上無鱗,而在背脊和兩側有5列菱形的骨板(硬鱗)。鰉魚長可達5.6米,重可達1000千克。
分布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該魚為淡水魚類,從不游入海里,分為黑龍江河口的種群、常年生活在該河道的種群以及鄂霍茨克海與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的種群。
達氏鰉是黑龍江流域特有的大型名貴經濟魚類。達氏鰉為肉食性兇猛魚類,具有個體大、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經濟價值高等特點。達氏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軟骨食之可口且具有保健功能,其「魚子醬」為上等佳餚,被譽為「黑色黃金」。
(6)達氏鰉魚擴展閱讀:
鰉魚的起源史
達氏鰉作為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其原始古樸的外形1億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具有珍貴的科研價值。鰉魚學名為達氏鰉,是鱘魚的一種,起源於一億三千萬年前,達氏鰉性情兇猛,屬於大型肉食性魚類,能活50年以上。
黑龍江省所產的鰉魚屬於達氏鰉,古時曾作為貢品送往京城供皇家享用。出產於黑龍江省呼瑪縣至撫遠縣黑龍江流域,因體大、壽命長、食量大、力量強,是淡水魚中最大的一種魚類,素有「淡水魚王」之稱。
據古生物學家考證推斷它是現代硬骨魚類的共同祖先,是古刺魚類保留下來的一支後裔,因此素有「活化石」之稱。
『柒』 鱘鰉魚多少錢一斤
哈爾濱天價鰉魚大起底:10斤以上30元/斤
「就我所了解的范圍而言,現在純正的鰉魚一般沒有養殖戶願意進行商業養殖」
「在我們行業內對於野生的說法是——不單指生活環境,還必須強調魚的親本(父本和母本)」
「在我們這邊的市場上,10斤以下鰉魚的零售價是25元/斤,10斤以上的要賣30元/斤」
「很多商家打著鱘鰉魚的牌子,實際上沒有一個是純的鱘魚或者純的鰉魚」
成都商報記者 羅天
春節剛過,哈爾濱一家名叫北岸野生漁村的餐廳一下火遍全國。起因是江蘇常州遊客陳先生發表微博投訴稱,過年期間在哈爾濱北岸野生漁村吃飯,被宰1萬多塊錢。其中,「鰉魚中段鐵鍋」一斤魚單價高達398元,14.4斤鰉魚共計5731.2元。
就在網民們紛紛聲討這家黑心餐廳的時候,昨日網路上一篇名為《天價菜單貴族魚》的文章又讓輿論發生急轉。作者「裸槍」在文章里聲稱:「在黑龍江這種高寒地區,(魚的)個頭就是王道。二斤以上的鯽魚都是珍品,更別說這水中之王,有『水中大熊貓』美譽的鰉魚了,那更是長一斤都翻一番的節奏。」
截至記者發稿時,這篇文章點擊率已經超過了180萬,有超過100位讀者對文章進行了打賞。近400元一斤的「鰉魚」乃何方神聖?野生鰉魚能不能被端上人們的餐桌?其市場價格到底幾何?對此,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有「鱘鰉魚之鄉」的黑龍江撫遠縣的水產市場上,10斤以下鰉魚的零售價是25元/斤,10斤以上的賣30元/斤。
1
「鰉魚」到底是啥魚?
起源於白堊紀,享有「水中大熊貓」的美譽
鰉魚屬於鱘科,鱘科中又分「鱘屬」和「鰉屬」兩種魚類,其學名叫做「達氏鰉」。黑龍江撫遠縣因生產鱘鰉魚而被稱作「鱘鰉魚之鄉」,全國最大的鱘鰉魚繁養基地就坐落在這里。王洪波是撫遠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十多年裡一直從事鱘鰉魚繁養研究工作。王洪波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稱:「鱘科魚類全世界有28種,國內有8種。6種已經瀕臨滅絕了,其他2種主要分布在撫遠縣境內的黑龍江江段,是史氏鱘和達氏鰉。這是全國唯一能夠形成捕撈產量的2種,統稱鱘鰉魚。」
據悉,鱘鰉魚和恐龍同時代,起源於白堊紀時期,因此享有「水中大熊貓」的美譽。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將鱘鰉魚認定為瀕危物種。王洪波也表示:「目前,鱘鰉魚屬於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北岸野生漁村老闆在接受黑龍江某電視台采訪,回應「天價鰉魚」時表示「這個魚是鰉魚,冷水魚,特別稀少。就只有這個季節多。」對於冷水魚這一說法,王洪波表示認同。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鱘鰉魚的確是冷水魚。在南方,鰉魚從小魚苗長到1.5斤左右,大概只需要12個月。在北方,則需要18個月到20多個月才。北方的養殖成本比南方高。」
關於純正鰉魚的養殖情況,王洪波介紹說:「就我所了解的范圍而言,現在純正的鰉魚一般沒有養殖戶願意進行商業養殖。2004年以前還有人向我們這里要過純鰉魚的卵,2005年以後就再也沒有了。這個魚養起來難,習性很兇猛,很饞,一旦餓了就會互相咬,抓回來1萬尾,最終可能只存活幾百尾。鰉魚必須長夠至少50斤以上,肉質才會好吃。」
另外,王洪波還表示:現在大家更願意養殖鱘魚和鰉魚的雜交品種,其母本是鰉魚、父本是鱘魚。雜交品種的優勢在於生長速度像鰉魚,肉質像鱘魚,好吃一些。所以,市場上很多所謂的鰉魚其實是雜交種。湖北、湖南、廣東這些養鱘魚的地方我都去過了,都沒有養殖純鰉魚。
2
「野生魚」真的是野生嗎?
「商品魚育留種的親本都是從黑龍江里野生捕撈的,然後進行人工繁殖飼養」
根據北岸野生漁村的菜單顯示,該餐館並沒有標明其所賣的鰉魚是否系野生。有報道稱,餐廳所在的松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吃的是不是鰉魚,或者是普通鰉魚還是極品鰉魚,也沒有辦法確定,需要邀請專家鑒定。」當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王洪波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我干這行十多年了,沒聽說過鰉魚還有普通和極品之分。」
對於野生魚這個概念,王洪波表示:「在我們行業內對於野生的說法是——不單指生活環境,還必須強調魚的親本(父本和母本)。每年我們養的商品魚育留種的親本都是從黑龍江里野生捕撈的,用它們的精液和卵進行人工繁育,孵化出的小魚苗再進行飼養。」
另外,王洪波還告訴記者:「黑龍江省有一個政策,想經營銷售野生的鱘鰉魚或者魚產品,必須要取得野生魚馴養許可證。他們辦這個證所繳納的費用,是用作繁養基地的基金。另外,捕撈之前政府相關部門都要對漁民進行宣傳,小的不能撈,大的不能傷。捕魚季到來的時候,每天都有漁政人員在江上進行管理。我們這里很小,誰捕到了大魚馬上就知道了。如果捕撈到身體條件好的大型公鰉魚,送到遠離捕撈區的地方保護喂養。母魚則要根據其健康情況留一部分來育種。」
據王洪波介紹:「我們主要是以網箱養殖和大水面(湖區、庫區散放養殖)為主。如果是攔河段養殖的話,生長速度慢、產量低而且回捕率也很低。這兩種方式都非常接近自然生長環境,飼養出來的魚和純野生的魚的唯一差別在於需要人工投喂,因為它們被局限起來以後,無法自然覓食。為了改變投喂對於品質造成的影響,我們對飼料要求很嚴格,而且控制投喂量,只夠其生長就行了。大批量上市之前,我們會對它們進行停食,再用流動的江水讓它們躥一下,消耗體力,肉質變得緊湊些,消耗掉魚肉里含有的飼料味道。就跟純野生的沒什麼區別了。」
成都商報記者發現,黑龍江鱘鰉魚的人工繁殖技術在上世紀50年代末即已獲成功。黑龍江省先後建設鱘鰉魚放流站五處,撫遠縣就是其中之一。王洪波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咱們縣近幾年基本上每年要放流20萬尾鱘鰉魚。放流的時候,雜交品種是不被允許放流的。」
3
「野生鰉魚」真實價格幾何?
「2斤左右的鰉魚,湖北的裝車價是11.5元/斤。北方的裝車價約為15元/斤」
關於鱘鰉魚的價格,王洪波介紹說:「在其他地方,2斤左右的鱘鰉魚市場前景好一些。3斤以上到10多斤的,市場不是很好。普通家庭買魚不會買這么大的,因為吃不完。現在養殖戶養大型鰉魚,基本上都是做魚子醬。等到鰉魚性成熟以後,養殖戶將其殺掉取卵做魚子醬。2斤左右的鰉魚,在湖北的裝車價是11.5元/斤。北方對於鱘鰉魚的認識度比南方高些,魚的價格稍貴些。2斤左右鱘鰉魚的裝車價約為15元/斤。」
在撫遠本地,人們更喜歡吃大型的鱘鰉魚。王洪波表示:「這里的人不吃小的,一般都買大魚。一般8斤左右的可以做6道菜,一條魚可以整一個小型的魚宴。在我們這邊的市場上,10斤以下鰉魚的零售價是25元/斤,10斤以上的要賣30元/斤。」
王洪波表示:「我們只負責賣給批發商,至於他們賣多少錢,那就不關我們的事了。」另外,他還向記者表示:「很多商家打著鱘鰉魚的牌子,實際上沒有一個是純的鱘魚或者純的鰉魚。市面上銷售量最大的是西伯利亞鱘和史氏鱘的雜交品種,簡稱『西雜』。我們主推的是鱘鰉魚,然後是純鱘、西雜以及純鰉。在我看來,這幾種魚的價格都不應該有很大的差別。」
記者向一位身在哈爾濱的朋友了解當地鱘鰉魚的價格。該朋友表示:「平時基本上沒有買過這種魚,因為太大,做起來不方便。都是在外面館子里吃的。有的餐館也就不到一百塊錢一斤。」
成都商報記者還發現,常州人陳先生並不是第一個在網上曝光北岸野生漁村的人。在汽車之家論壇上,名叫「冰冰LOVE」的用戶曾在2014年7月13日發帖稱,在「北岸野生漁村」遭遇了「天價魚」消費;在大眾點評網上,也有多位用戶在2014年、2015年留言對這一餐館進行投訴:「被計程車司機、導游騙過來的」「別處賣幾十塊錢一斤的魚,這里要賣298元一斤、398元一斤」等,網上打出一兩星低分評價的網友不在少數。
『捌』 達氏鰉的簡介
達氏鰉的體形較大,是淡水魚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及與其較大支流相連的湖泊,尤其以黑龍江中游為最多;其次是分布於烏蘇里江和松花江下游等水域,嫩江下游也偶有發現。
此魚為淡水魚類,從不游入海里,分為黑龍江河口的種群、常年生活在該河道的種群以及鄂霍茨克海與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的種群。 達氏鰉為底層魚類,喜歡分散活動,成體多在深水區,很少進入淺水區。幼體在河道淺水區及其附屬湖泊、泡沼中育肥、生長,平時棲息在大江的夾心子、江岔等水流緩慢、砂礫底質的地方。 黑龍江省的鱘鰉魚肉含有比其他魚類高出3~5倍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造血維生素葉酸,而且赫赫有名的魚子醬就來自其卵,經濟價值很高,出口價格每斤高達近300美元。
『玖』 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達氏鰉,究竟是種什麼魚
達氏鰉魚屬於極其珍稀的魚類,是一種淡水魚,可能比現在的大熊貓都還要稀少,人們也常常稱他為“水中的大熊貓”,這種魚類是白堊紀時期就存在的物種,一直到現在,這樣的物種都還存活在地球上,而幾千年過去了,達氏鰉魚的形態從來都沒有改變過,也沒有進化過,有人曾發現過達氏鰉魚的化石,他們發現在存活的達氏鰉魚跟化石上的一模一樣。
還有另外一種淡水魚也瀕臨著絕種,這種魚是生活在湄公河的,那就是巨無齒,為什麼說這種魚的也瀕臨滅絕,它會滅絕的原因只是因為人們造成的水污染和過度捕撈魚類造成的,這就提示我們了,平時一定要注意環境保護,減少水污染的發生,以及過度捕撈魚類,不然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物種瀕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