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給灶王爺上香的規矩
擴展閱讀
點股成金怎麼買股票 2025-07-14 19:26:54
所有基金股票全部跌 2025-07-14 19:14:11
華寶證券股票交易 2025-07-14 19:09:41

給灶王爺上香的規矩

發布時間: 2021-06-21 11:05:48

⑴ 晚上給灶王爺上香好不好

好啊!傳統中,灶王爺是我們家中的神靈,離我們最近。上香表我們的敬意,他老人家辛苦了。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很好的。

⑵ 給老灶爺怎麼上香

灶王爺上天要燒香祭拜,祭拜的人先沐浴更衣,換一套新的紅色到龍的衣服,在中午燒香叩拜請灶王爺吃糖,晚上在燒香叩拜一次,給灶神上香上三支香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寶,又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給灶神上香標准手法用太極手拈香敬供禮拜。

祭拜灶神是農歷十二月廿四日所舉行的漢族民俗活動,俗謂送神上天言事之日。灶神作為漢族民間各地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祭拜的來歷為古代的漢族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匯報這家人一年來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他的匯報,決定這一家新一年的狀況。
祀拜時,先燒三炷清香,然後跪下,口裡念念有詞,祈求司命公上天多說家門的好話,多降福到家門,在新的一年裡能養好大豬。燒香完畢,就讓司命公攜帶這些禮品上天。為了使司命公盡快安全到達,祀拜完畢又燒了兩只紙馬,讓灶公婆夫妻倆乘上天馬,直奔天宮,減少勞累。

⑶ 給灶神上香時該說點什麼

說什麼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行動,你能改正過失,行善積德。灶神就會「上天言好事」,就會保佑你。
試想,如果我們是灶神,我們是是保佑一個能言善辨,巧嘴之人,還是保佑實實在在行善積德之人。
附兩點,一,吃素,是一大善舉,樓主試想,我們平常打針都痛,動物被殺,要痛到死,是個什麼滋味!被殺的時候,又是多麼害怕呢,你能不殺生,吃素,動物會有多感激你。所以,吃素,是大善也。若一時做不到吃長素,可以初一十五吃素。

二,孝順父母,大善也,
不孝是很折福的。孔子說過,孝順父母最難的是「色難」,就是難以對父母和顏悅色,所以我們以後要對父母以柔心對待,講話輕聲細語,語氣不要凶。

最後,樓主要是有興趣,可以請一本《認識佛教》來具體全面的了解一下。佛法講明了宇宙人生的起源,道理,我們凡人如何離苦得樂之道,很是值得我們學習。最後祝願樓主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阿彌陀佛!

⑷ 灶王爺上香時,燒香幾根

師兄,你問這個問題,顯然並不了解上香的含義,我給你解釋一下吧:
上香不在於次數的,一般都是早晚各一次,也不用講究確定的時間。其餘時候隨自己心意和方便。關鍵是要懂得上香的真義: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此外,要注意到是:
上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凈,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每次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上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以上是對佛菩薩的上香的意義闡述,對於財神、灶王爺等神仙也是使用的,因為財神、灶王爺及其他神仙本身還只是神,尚在六道輪回里的天道裡面,而佛菩薩早已經超越輪回,是得道的聖人,自然是財神、灶王爺及其他神仙嚮往及奮斗的方向呢。

⑸ 年前年後給灶王爺上香每天要上幾次

有每天敬拜灶神的,,有每月初一十五,上香的。。。。【每天晚飯後,凈手,上香一次!】

⑹ 灶王爺上天,幾點燒香祭拜,或者有什麼注意的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

在某些地方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中國的春節一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糖(或蜜,但多為麥芽糖)融化,塗抹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曰為:上天言好事。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此說法流傳的比較廣泛。

⑺ 給灶王爺爺上供是上新灶王爺還是上舊的

新灶王爺和舊的灶王爺都應該燒香,但是期間要相隔七天。今天(小年)晚上九點至十一點期間要在佛龕上燒三炷香、上貢品(貢品中要有一盤糖),並在香燃燒到一多半的時候(還剩1/3)將舊灶王爺像取下放入一個瓷盆或瓦盆中,並伴隨著香煙將其燒掉,而且這時你也不要管它,等明天早晨燒火做飯前將他清理干凈就可以了。這叫「灶王爺上天」。新灶王爺像要等到年三十晚上年夜飯前貼上去,同時上香、上貢品而且不能停,要連續燒到接年餃子吃完都不能停。其實年三十晚上放鞭炮的環節過去就叫「接神」,所謂接神就是接灶王爺。

⑻ 拜灶王爺有什麼講究

:灶神是廚房之神,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祭灶神有許多的風俗講究,擺放的位置和拜祭流程都要注意,下面看看拜灶神常見忌諱知識盤點。
灶神擺放位置與禁忌

爐灶是灶神的棲身之所,供奉灶神的位置當然最好是在爐灶之上。如果爐灶上方沒有用來供奉的位置,則可將灶神供奉在廚房的南面。灶神五行屬火,正適合於屬火的南方供奉。但貼灶王象有個最大的忌諱就是不能貼得太高,一般貼不要超過1米的位置。現在許多人不懂這個,為了好看,把象貼得很高,這是錯誤的。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

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後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台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坐東面西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吁瑣之子黎為灶神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

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

如何請灶神

先請灶神安灶開伙。祭灶所需:線香三炷、神燭一雙。清茶三盅、美酒三盞。疏文、貢品、金銀紙錢。

祭灶流程:

1、羅列香爐、神燭、疏文、貢品等於神位前。(無神位可在廚房東向或北向設臨時神案,實在環境所限,直接灶前設案亦可)

2、於灶神位前點燃神燭。

3、點燃線香三炷,以左手上香。道教稱左手為善手,右手為惡手,禮拜神明皆以左手上香。以右中左的順序依次上香。香要插直,火頭要平。三炷間距不過寸。俗謂「過寸神不信」

4、禮請灶君高登寶座,享受祭供。(可三稱聖號或三誦寶誥)道教禮拜神明皆是以抱拳拱手(左抱右)禮請,作揖行禮。

5、茶獻。

6、酒獻。

7、宣讀疏文,答謝一年眷佑之功,為無心所犯之罪愆請求寬宥,祈求來年之福德。

8、化疏。香爐內用紙錢送化,注意先焚化疏文文首。

9、化奉金銀紙錢、酬謝。

10、待香火完滿,作揖禮拜後則禮成撤案

⑼ 供灶王爺有什麼講究,平時燒幾株香,上幾個供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流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請灶君吃吃喝喝,賄賂灶神,讓他醉飽上天,不要議論人間短長,回來時最好帶點兒錢來分分,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
祭灶的時間各地不一,北方為臘月二十三,南方為臘月二十四。民間還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舉行祭祀。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 「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念念有詞。念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 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紅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腳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裡都是又甜又粘。供畢,將貼了一年的「九天東廚司命灶君」神像與紙扎的馬一起燒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無災愁」。祭灶果則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灶果,腳骨健健過」。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來,即將新購來的灶君神像貼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於全家人。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