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MAUSERBK27機炮的介紹
MAUSERBK27機炮,一款武器。世界著名的德國毛瑟公司和迪爾公司正在領導著中等口徑武器系統和彈葯的製造業者和供貨商。以共同提供中等口徑解決方案用於機載武器,輕型的海軍機槍系統和車載武器以精密復雜和可靠的設計為特色。
『貳』 請大仙能給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WAFFENFABRIK還有MAUSER,A.G和OBERNDORF
Waffengabrik是德語,兵工廠。Mauser是毛瑟軍火公司,A.G是德語Aktiengesellschaft的簡稱,有限公司。
『叄』 德國軍隊怎麼不用Mauser Military Pistol
駁殼槍是早期的自動手槍,其中「快慢機」能能夠全自動發射,是介於沖鋒槍和手槍之間的武器,在當時這種設計可謂先進。威力大,後坐力也大,在木質槍套作為槍托射擊時精度尚可接受,但比較麻煩,手持射擊無論是連發還是單發槍口上跳都很嚴重,精度較差 ,尤其是標準的手持連發射擊,子彈基本上都打到天上去了,所以與沖鋒槍相比除了輕一些外並無優勢。作為手槍,又太大太重了,不如其他半自動手槍方便。而且駁殼槍單價很貴,難以大批量裝備部隊。還有一個原因,樣子太丑了……對於愛面子的西方軍官們來說,腰間掛這么個醜八怪不如讓他們去死,所以駁殼槍雖然工藝精良,卻得不到軍方賞識。唯獨到了中國,這種槍才最大的發揮了價值,中國人把槍橫過來打連發,反倒利用槍口上挑的特點打出一個扇面來,無敵掃射……這是後話了。
『肆』 MAUSERBK27機炮的彈葯
FAP-易碎穿甲彈/20mm×102彈葯
這種「易碎」的概念是摧毀「堅硬」和「柔軟」兩類目標,沒有對傳統的高爆炸葯和引信的使用依賴。FAP被明確地設計用於飛機機炮,像是M39和M61,而且由一個易碎鎢合金芯桿處於塑料性物質鑄成的合適的鋼制外殼中組成,使用一個「tombak」(黃銅/銅)傳動帶。在沖擊時候,易碎鎢合金桿芯穿透目標的外殼,並且逐漸增多破碎,釋放一個能量充分的碎片雲,造成深入目標之內的損傷,而且保證一個高殺傷概率。這是非常先進的結構設計,有別於其它通過彈體碎片撞擊目標的「破片式」彈葯。FAP彈能用於空對地和空對空兩者任務中,而且有同低檔落後的PGU 28/ B 和 M-70 LD 彈葯同樣的彈道特性。由於它的設計觀念,FAP彈在跳彈方面具有固有的安全性,因為是用彈芯桿體破碎碰撞為基礎。
FAP- 易碎穿甲/27 mm x 145彈葯。
研究表明,空空攻擊宜選用25mm口徑較高射速武器,空地攻擊宜選用30mm口徑較低射速武器,為兼顧空空/空地攻擊,折衷選用27mm口徑機炮方案。為了實現機炮和彈葯的最佳配合,由迪爾公司負責研製彈葯,迪納米特·諾貝爾公司負責研製發射葯和底火。
『伍』 駁殼槍的全稱是為什麼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里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筆者幼時最喜歡的鐵道游擊隊中的王強就是一人拎著兩支「快慢機」打得鬼子P滾尿流。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陸』 駁殼槍為什麼要淘汰
駁殼槍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威力太小,它是威力最小的手槍,口徑小、子彈長度短,造成彈葯少,所以威力就小了
一,淘汰的其他原因
1,駁殼槍跳彈嚴重 連發精度低。
2. 做工復雜,該槍價格太高,
3. 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
4. 作為沖鋒槍又不易控制槍口上跳,
5. 全自動射擊前須將木製槍匣組合到槍身上作為槍托,以控制槍口上跳,操作復雜,攜行較難。
6,科技進步,新式武器的發明和出現,如沖鋒槍等自動化武器的出現,
拓展資料:
口徑----7.63mm
全彈長----34.55mm
彈頭類別----普通彈
彈頭結構----圓頭、平底、鉛心、全被甲
彈頭直徑----7.82mm
彈頭質量----5.57g
彈殼型式----無凸緣、瓶形
彈殼最大直徑----9.68mm
彈殼長----25.14mm
底緣直徑----9.91mm
彈殼材料----黃銅或塗漆鋼、覆銅鋼
發射葯量----0.52g
底火類型----伯丹式或博克塞式
初速----455m/s
槍口動能----576J
平均最大膛壓----240MPa
『柒』 一八幾幾年有毛瑟手槍
毛瑟C96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6年推出的一款半自動軍用手槍,盒子炮是毛瑟C96軍用手槍及其系列衍生品在中國的一種民間稱呼,除了這個稱呼以外,中國人還稱它為駁殼槍、自來得、快慢機、匣子槍、大鏡面等等。自從清末進入中國直到朝鮮戰爭,其地位由蘇聯手槍代替,都是每個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捌』 MAUSERBK27機炮的性能特點
從整體來看,MAUSER BK 27飛機機炮和FAP-易碎穿甲/27 mm x 145彈葯達到最佳配合的設計目標,整套武器系統具有精密復雜、安全可靠、自動化程度非常高(自動進行彈葯箱換裝)的性能特點。
威力強大BK-27是一種完全自動氣動旋轉式機炮。機炮的位置視噴氣戰斗機的情況而定,彈葯能從任意的左側或右側載入。炮管長度是1.40 m,而機炮總長度尺寸2.31m。BK-27重量100 kg.正常的發射速率是一分鍾 1,700發,彈葯使用電點火。在多用途作戰飛機(MRCA)配置中,鏈裝彈葯被裝載到五個彈腔後膛氣缸。鏈裝彈葯輸送和裝卸搬運用盡彈箱並且鏈接裝載新彈箱是機炮整合到一架飛機的主要難題。在「狂風(Tornado)」戰機上,故障-免除(trouble-free)彈葯輸送、用盡彈箱更換和裝載新彈箱並且鏈接到飛機中,經過適當的彈葯補給滑槽已經被實現,這需要通過提供必需的安裝空間。技術上的解決辦法,測試它在飛行試驗中的有效性,在用戶要求和考慮整合機炮到不同類型的飛機,毛瑟槍已經發展一個所謂的「自身包含系統」用於彈葯輸送和裝卸搬運用盡彈葯並且鏈接。系統能勝任使用是一種獨立的武器系統並且幫助節省昂貴飛行試驗成本。持續工作這個難題已經通過LAB系統(無連桿彈葯箱)克服用於歐洲戰斗(Eurofighter)鏈裝彈葯。
『玖』 駁殼槍為什麼叫駁殼
駁殼槍是中國在100年前就從德國開始大量進口的優質手槍,當年國際上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幫日本人而不幫我們,唯一隻有手槍不在禁運之列,所以中國立即大量進口和仿製。為什麼它叫駁殼槍呢?當年中國人大多文化不高,不會說什麼「自來得」「毛瑟」等英文,因為它的木製槍套可以接在槍把手上作為槍托抵肩使用,像「盒子」,所以大家習慣叫「盒子炮」,盒子的英文叫「BOX」,所以叫駁殼,加槍一字就變成駁殼槍,由於槍管長,駁殼槍是當時最厲害的手槍,俗稱「盒子炮」。中國進口了大約35萬支,由於價格太貴,要58兩白銀一把,所以中國也仿製了大約10萬支,1932年前進口的駁殼槍是沒有全自動的,都是半自動,扣一下扳機打一發子彈,1932年後我國陸續從德國進口了4000多支全自動駁殼槍,還有20發或10發彈匣,叫「快慢機」,扣住扳機不放可以像沖鋒槍一樣連續射擊,型號是M1932或毛瑟712。
『拾』 MAUSERBK27機炮的歷史
毛瑟公司於1971年開始為「狂風」戰斗機而研製的新一代單管轉膛炮。該機炮研製項目是歐洲實施的「北約組織多用途戰斗機研製管理機構」(NATO MRCA DPMO,NAMMO)整個計劃中的一部分,其設計要求是:高初速,高射速,高精度,高可靠性,各種彈葯的外彈道特性相同,引信在極小彈著角時工作正常。
超過3,000門BK-27飛機機炮用於「狂風」(Tornado)戰斗機、Alpha噴氣機和瑞典Gripen戰斗機,現在所有零配件都在世界各地的戰斗機上運轉。飛機機炮經過一個詳細的性能評價之後用於歐洲戰斗機(Eurofighter),其實早在80年代中期毛瑟公司的BK-27機炮就非常受青睞。這種威力強大的飛機機炮有極好的潛力應用未來下一代飛機,應歸於它的性能參數。從成本觀點來看,它的任務性能范圍從通過精確瞄準直到接近中心的空中校正銜接在一個非常敏捷的空中戰斗工作環境內。而且,經過多種技術升級壽命周期成本被減低到一個最小值。整個先進的系列產品操作和瞄準-練習彈葯這種機炮都可以適用。
MAUSER BK-27飛機機炮還由計劃裝備「狂風」戰斗機的英國和義大利在各自國家內進行生產,分別由英國皇家兵工廠和義大利布雷達、貝雷塔等公司負責。該產品1976年正式開始研製,1979年進入德國空軍服役,隨後進入英國和義大利空軍服役,並外銷到安曼、沙烏地阿拉伯等國。1995年以機炮吊艙形式展出其最新出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