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曾仕強的「中國式管理」適用於職場么
您好,回答如下:
曾教授的 中國式管理,悟透徹的,是 權變 與 人情,重點是,要 融會貫通,善加運用。
我來自台灣,將近25年前,就接觸 曾教授的 書 及 演講,這麽多年運用在職場管理,我在 35歲時,就已經是企業的高管。
『成 在管理』『敗 在不學習』,這是 曾教授20多年前就說的。
以上,僅請參考。
㈡ 談曾仕強對中國式管理的認識
你好 你問的問題很好,中國式管理 是情 理 法 西方管理是法 理 情。順序不一樣 是文化的差異所致。中國式管理是體現在心字上面,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士為知己者死 等等都是體現管理上的人性化,中國式管理的核心是關心,把人的心都關住了 人自然是你的。所以中國人做事不僅的為薪水 還有尊嚴 而且富有人情味。中國式管理是以人為本,西方管理是以事為中心 先有事物然後找合適的人來做,而中國是先找到合適的人 然後開始做事。 謝謝 請多多指教
㈢ 如何評價曾仕強的一系列 中國式管理 論點
1.中道管理的思想體系
2.虛以控實的道理
管理有兩個極端 管理的理念導向
3.約法三章
約法三章的精神 人性管理的演進
人性管理的M理論 M理論有三個向度
M理論三大要項 M理論的實際運作
4.易知易行
M理論合乎人性 M理論貴在實踐 M理論大同小異
·精華摘錄
1.管理哲學是虛,管理科學是實,以管理哲學來善用管理科學,便是虛以控實
2.管理者的理念,就是決策的一個常數,所以不能變來變去。管理者變來變去,部屬都不知道你要怎麼做;老闆的觀念變來變去,幹部就傻眼了
3.中道不是中間路線,很多人認為我們是走中間路線,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不是折中,而是什麼地方合理,你就走什麼地方
4.中道管理就是情理法的管理,今天很多人搞不懂,動不動就要把它變成法理情,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其實很容易說明的,中國人把法擺在肚子裡面,心中有數,我不違法,但是我不會講,因為跟中國人只要一談法就會傷感情
5.制度的意思是什麼,是制定的法度,一個是法,一個是度。要有一套方法,而且要大家共同來掌握那個度,但是那個度是最難的
6.西方的管理很強調一句話,把對的事情做對,它的焦點就在事,所以西方的管理是以事為中心;中國的整個M理論是擺在人上面,通過合適的人,把合理的事情做好
㈣ 誰有曾仕強《中國式管理》的讀後感
今年9月初以來,我參加了單位舉辦的管理人員培訓班學習,聆聽了單位領導的親自授課,觀看了曾仕強和余世維教授的講課電教片,受到了一次愉快而深刻的思想、管理知識教育,進一步啟迪了思維,開擴了視野,細細品來,感受很多,結合本人工作情況主要感想是: (一)要進一步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由於所學內容涉及管理思想、管理觀點和管理新理論,古今中外,歷史與現實,內容很豐富。在參加學習的時間內雖然有了大致的了解,但遠遠不夠,還需要「學而時習之」,要把理念同社會實際環境、企業和個人工作相結合起來,認真加以實踐,學以致用,促進單位各項工作的發展和創新和個人管理才能的提升,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二)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學習,我感到曾教授對中國文化研究多年,他的管理方法是中國式的管理,講解透析有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過人之處,他把企業組織行為當作「天、人、地」;把企業比作人一樣的系統,把經理層或領導層比作「頭」,把中層管理比作「身體」,把基層人員比作「肢體」。強調每一個企業,每個人都要合理「定位」,要認識自己所處地位,干好自己應干好的工作,發揮好自己的「專長」,就能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左右逢源,不然就是越俎代庖,費力不討好。並著重論述了高層管理和基層管理幹部各自的作用和工作方法、行為模式,剖析精到,入木三分,讓人悟出許多在中國現實社會環境中處理關系人際關系的微妙技巧,比如:許多場合下交流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暗示;對不同身份的人用換位思考來處理溝通等等。通過學習余仕維教授講解的管理方法,認為要進一步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大膽負起自己的責任,勇於承擔責任,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團隊作用,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三)吸收借鑒和比較國內外管理優劣,為我所用。曾教授的中國式管理與余教介紹的老外管理各有所長,各有千秋。我感到管理是否有效,不是它的觀點多麼新,方法多麼精,歸根到底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能在實踐中有用,好用,才能成功。認為要搞好本單位各項管理工作,還是要注重細節管理,腳踏實地工作。在今天,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一個要求精細化的管理和生活時代已經到來,每個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每個企業把自己的產品不斷做精作強,占居市場的獨一位置,就是成功。要在管理中積極推行「嚴、細、實、恆」的管理風格,把細和實提到了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把管理問題控制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范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降低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面、有效的狀況,企業的發展就會不斷強大。 ( 四)加強本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學習感到,在文化建設方面也要首先對建立什麼樣的企業文化進行合理「定位」。建設企業文化並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其明確的功利目的性,是通過塑造某種文化,使自己能夠獲取更高的市場價值。是保守傳統的,還是創新進取的;是面向國內的,還是放眼世界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還是創造優質服務、追求利益的合理化;是自由式的,還是科學、規范的等等值得我們進行認真研究。要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在建設企業文化的三個主要方面,即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和視覺識別系統時,要把確定我們企業核心價值觀,作為重中之重,形成一個適應現實又具有長遠意義的統一思想信念。其次在建立行為識別系統工作中,要在建立統一科學的行業規范系統,如種類崗位規范、守則及員工培訓規范等方面下功夫,力求簡明扼要。在視覺識別系統工作中,要細心規劃,合理設計,突出行業特點和文化特點。 (五)要重新認識人力資源管理,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管理。通過學習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比以往的勞資管理大為不同,不論內容還是方法,效果和作用都是一個飛躍。認為我們要在人力資源管理諸多環節中,特別是績效考核這一環進一步予以重視,在績效指標設定、績效指標跟蹤、績效考核評估、獎金發放、績效改進方面制訂切實可行的辦法,把我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從經驗化提升到科學化,科學撐握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為企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㈤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的M理論是什麼
"M"代表很多意義,其中:中庸、人性、管理統統在裡面。創造M理論不是要與西方面的X理論和Y理論相對抗,而是在中國人的文化、民族性裡面,的確存在著M理論。
一、X理論和Y理論的簡介X理論--認定員工懶惰、不負責任,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改變,沒有抱負,容易受騙。因此,管理者不想念員工,要掌握大權,自己做決定,並參加控制,善於利用獎懲。相信X理論者就是權威主義者,喜歡用操縱的型態來管理員工。Y理論--認為員工勤奮、負責任、發展自己的能力、自己朝向組織目標,既有野心、想把事情做好、開拓自己的前途,又有想像力。因此管理者就用友善、坦誠、正直的態度對待員工,跟員工共同分享決策,自己成為團體的一分子,我們稱之為:民族主義、觸媒型態。實際上,人不像X理論那麼壞,也不像Y理論那麼好,二者各偏一端。人不完全是X理論,也不完全是Y理論。
二、日本的J理論簡介(J理論只適合日本的民族性)(1)團體意識--彼此很信任,相互有一種很微妙的親密關系。(2)終身僱用--自己訓練員工,實行內部升遷。
三、另一種M理論簡介(不同於中國式管理的M理論)認為員工的表現常受到環境、早期教育及其性格的影響。同時員工如果了解他所需要的東西和自己的目標,他就能自然而然的關心這個目標。管理者能夠看出個別差異用共所長,關心部屬,部屬才有信心。
四、中國人有三個"性",是非常固定的(1)合理性--講道理。(義)合理不合理(經權之道)(2)主動性--不喜歡被動。(禮)潔矩之道(3)交互性--彼此彼此。(仁)人愛人--安人之道
五、中國式管理的M理論簡介1、人性可塑。管理的條件:按排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安心工作,即安人之道。2、給員工相當的責任,讓他自己想辦法完成規定的目標。給他經,讓他有權變的范圍,即經權之道。3、在都需要被了解和同情。因此要彼此同情。管理的態度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潔矩之道。
六、管理三向度任何事情都用安不安來做考慮的標准。股東、員工、顧客、社會大眾會安嗎?(安人)如果安,你做的就是正確的;如果不安,就要適時高速整(經權)。交通時,要將心比心。對高興的人,要鼓勵他,使他做的更好,對不高興的人,要安撫他使他安心接受改變。(潔矩)中國的主管對員工的要求:(1)忠誠;(2)持久;(3)肯干;(4)能幹。能幹秘否、忠誠與否,都是可以改變的。但是,要--(1)慎選員工:看看這個人可用不可用,可用就用,不可用則不用,寧缺勿濫。嚴格訓練新員工,並讓老員工及時照顧新員工。 (2)訴之以誠:用誠意來發行新員工,介紹公司環境;輔導其一件一件的做工作,讓其適應並改善環境,將其塑成公司所需要的員工。(3)待之以理:尊重員工,使其願意留下來。中國式管理的M理論,就是要使員工既忠誠又肯干。
七、使員工忠誠肯乾的法寶1、安人之道。了解員工的不安。不安全為個別不安和團體不安。個別不安要給予解決;團體不安,要向上級反映,做整體考慮,全面解決。實在做不到,要給予說明和答復,取得諒解。只有員工心安,他才能忠誠、肯干。2、經權之道。使員工了解持經達權的道理,即上級交待的原則不能變,但是為了達到原則的方法可以變,如果能夠真正變通,就可以放心授權,反之,則不能授權。但是,違法的事情不能做,即不能使其侵權、越權,只有切實授權,員工才能忠誠而又肯干。3、潔矩之道。安人與經權,都應將心比心。凡事尊重對方,片此協調,解決面臨的總是修己並且安人,員工才能忠誠而肯干。修己是基礎,一切從修己開始。安人是目標。一個人只會修己不會安人,那他只配做隱士。而管理者應既會修己又能安人。方法是:有計劃,能控制,透過組織,適當領導,會協調,不斷訓練,通過這些活動,修己後才能安人。主管修己後要能發揮一種感應的作用,即主管的感,要有員工的應,才能產生力量。
㈥ 中國管理模式的曾仕強:中國式管理
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歷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應用以求圓通
3、以化解代替解決,務求盡量減少後遺症
4、寓人治於法治,更符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
5、做人做事兼顧並重,透過好好做人來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心態來包容一切
7、發展事業本身並沒有什麼目的,必須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中,完成修、齊、治、平的人生使命,立業才有價值。
8、計劃的目的,在肯定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9、組織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協同一致。
10、領導的意義,在發揮安人的潛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證今後幾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無一不與安人密切相關。
13、只有組織成員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為一,產生強大組織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個整體,並且促使整體大於部份,和透過已安和人安增進和諧的效果。
15、安人的歷程,是由開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關心,然後產生同心的一連串心與心的變化。
16、中國人擅長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來代替二選一。
17、以不變應萬變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誤解而放棄。
18、持經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則,卻必須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應變,以求制宜。
19、經是方的,規規矩矩,實實在在。權是變動的意思,要持經達權,合理應變,才能圓通而安人。
20、美國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個人主義,日本式管理的哲學基礎是集體主義,中國式管理則是我們常用的交互主義。
21、日本人拿中國的管理哲學,來運用西方的管理科學。
22、中國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軸,那就是以人為主,因道結合,以及依理應變。
23、中國人相信事在人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所以管理應該以人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為主而又能夠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國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為謀,力求因道結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夠同心協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於人心善變,不久之後,可能變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種內外環境的變數,更是隨時出現。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凡事依據原則,則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應變,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樣變動都可以
27、中國式管理,重視把人際或人群和倫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種差別性的關系,稱為人倫關系。
28、中國式管理的交互主義,秉持二合一的態度,將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這兩種極端的說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體中完成個人的合理主義。
29、人倫關系,便是以倫理的觀點來建立合理的人際關系。
30、對上要有禮貌,但是不能夠討好。以下不宜太嚴,也不能夠過份寬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應該過份熟不拘禮。
31、大同必須包容小異,世界大同並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當獨裁。這種把民主和獨裁合起來想,稱為專制。
33、法是過去的產物,情是未來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現在的指標,中國式管理主張依理應變,按照現在的情勢做出合理的調整。
34、中國式管理重視樹狀的組織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斷供應樹干;樹干也毫不保留地讓枝葉予取予求。這種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國人你辦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職,妨害員工的學習、成長,更破壞上司與部屬之間的合理關系。
36、決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決策。
37、決策以止定靜安慮得為過程。
38、至誠可以前知,預測未來才能做好計劃。
39、採取無為的執行過程,才能大有為。
40、全面無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標準是錯不可以而對並沒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殺人的心態來考核。
43、溝通以不明言為基礎。
44、有效地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45、領導比管理更重要。
46、老闆做好人,幹部做壞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勸合不勸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場來分。
48、用情理法來領導,最為合理。
49、有本事來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勵的基本原則。
50、先求忠誠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㈦ 曾仕強所說的中國式管理的思想體系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在情與理的范圍之內,該體系大致包括:①合理的陽奉陰違。「既不當叛逆,又不做奴才,那該怎樣辦呢?說起來相當可笑,合理地陽奉陰違,不就是中庸之道嗎?」②潛龍勿用。「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第一要則,便是『潛龍勿用』。」③在圓滿中分是非、維護面子。「由於中國社會特別重視倫理,大家從小生活在親疏有別、上下有差等的氣氛中,把『合理的不公平』看得比『不合理的公平』更重要」。④理解失信。「一般說來,西方人比較重視『理性』的思考,他們習慣於『依據是非來判斷』,而且接受『對就是對,不對便不對』的二分法概念。……中國人的理想比較高遠,不能滿足於法律、契約和種種規定的束縛。」⑤反求諸己。「西方人向外求,以約束他人來防止自己上當;中國人向內求,拿小心來提防自己上當。」⑥留出灰色空間。「『同時說出兩種相互矛盾的話』,使人找不到攻擊點,無法擊中要害。」⑦看人下菜碟。「上級不在場,盡量讓部屬表現;上司在場時,由自己來表現。」「有人對中國人這種看起來好像『讓老闆當好人,叫幹部做惡人』的『游戲規則』,感到相當厭惡。其實,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會覺得好處很多,值得推廣。」⑧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中國人注重會前和會後,會議本身,往往流於形式。」
遍察上述體系,可以看出,中國式管理所強調的,其實就是傳統的權謀之術,此道說白了,就是內耗的藝術。在所謂的「交互主義」的統率下,組織中的眾人發揮高度的智慧、耗費不菲的心力,心照不宣地玩兒著在外人看來眼花繚亂的互動游戲,將中國人的組織關系弄得越發復雜,一個很糟糕的結果,就是在總體上極大地提升了組織內部的交易成本。如曾仕強先生自己所承認的,「中國人的關系,可能是全人類當中,最為復雜的。」知道這種復雜性的存在,不思改進反而引以為榮,進而鼓吹推廣之,則組織成員的精力勢必耗費在無休無止的內部交易與博弈中,組織對外的奮斗與拓展反被淡化,則管理所能做的,也就只能是曾先生所說的「安人」了。
㈧ 曾仕強教授的 中國式管理1 是什麼
應該是《如何從管理走向領導》。哈哈我看了他所有的培訓光碟。
㈨ 曾仕強的中國式管理詳細內容
4月20日 09:32 答:曾仕強教授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中國式管理:是指以中國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西方現代管理科學,並充分考慮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以及行為心理特性,以達成更為良好的管理效果。它強調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歷程。它以「安人」為最終目的,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經為理論基礎,合理地因應「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人事現象;主張從個人的修身做起,然後才有資格來從事管理,而事業只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實際演練。
修己——洞悉人性:洞悉人性動態變化,掌控變數有效溝通,擁有豐沛人脈。
安人——知人善任:掌握識人讀心的領導本事,栽培能幹得力的左手。
治事——運籌帷幄:輕松愉快,寧靜致遠,日理萬機而不失策。
◆ 他,是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
◆ 他,是台灣交通大學教授、台灣智慧大學校長;
◆ 他,是全球華人三大管理大師之一、最受企業界人士歡迎的十大名嘴之一;
◆ 他,中國式管理研究院院長、時代光華教育集團高級顧問;
◆ 他,具有30多年管理實踐經驗,長期擔任企業經營顧問。專心研習「中國式管理」數十載,應邀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中國大陸演講數千場次,廣受企業界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