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費雪公式
擴展閱讀
買股票看哪幾個方面 2025-07-14 07:42:32
黨課教育 2025-07-14 07:40:09
股票上漲主要和基金有關 2025-07-14 07:38:43

費雪公式

發布時間: 2021-06-22 01:00:13

❶ 急求答案!!!費雪方程式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啊

費雪方程式:是傳統貨幣數量論的方程式之一。20 世紀初 , 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在《貨幣的購買力》一書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 也被稱為費雪方程式。費雪方程可概括為:一國的名義利率反映了依該國預期的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真實回報率,也就是說造成各國名義回報率不同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通貨膨脹率的預期不同。在投資者可進行自由的國際投資的情況下,各地的預期真實回報趨於相等。如果出現了不相等的情況,投資者為追求較高的投資收益就會進行套利活動,而套利的結果又使各地的投資收益率趨於一致。

這一方程式為 :MV=PT

M 一一貨幣的數量 ;

V 一一貨幣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價水平 ;

T 一一各類商品的交易總量。

根據這一方程式 ,P 的值取決於 M,V,T, 三個變數。費雪分析 , 在這三個經濟變數中 ,M 是一個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外生變數 ;V 是由制度因素決定的 , 而制度因素變化緩慢 , 因而可視為常數 ;T 與產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 , 也是大體穩定的。因此 , 只有 P 和 M 的關系最重要 , 所以 P 的值特別是取決於 M 數量的變化。

費雪方程式雖然主要說明 M 決定 P, 但當把 P 視為既定的價格水平時 , 則 : M=PT/V
這說明 , 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 , 總交易量與所需要的名義貨幣量具有一定的比例關系 , 這個比例就是 1/V 。換言之,要使價格保持既定水平 , 只有當貨幣量與總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關系才能實現。

❷ 費雪方程式與劍橋方程式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劍橋方程式:貨幣數量是某一時點人們手中所持有的貨幣存量。

2、費雪方程式:方程式表示貨幣數量乘以貨幣使用次數必定等於名義收入。

二、由來不同

1、劍橋方程式:1917年,劍橋大學的庇古教授在《經濟學季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貨幣的價值》的論文。提出M=kPy的貨幣需求函數,即劍橋方程式。式中y表示實際收入,p表示價格水平,py表示名義收入,k表示人們持有的現金與名義收入的比率,因此貨幣需求是名義收入和人們持有的現金與名義收入的比率的函數。

2、費雪方程式:20世紀初,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歐文·費雪(1867-1947)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稱為費雪方程式。該方程是貨幣需求理論發展的重要步驟。


三、重視的問題不同

1、劍橋方程式:交易方程式重視貨幣的交易手段功能 , 強調貨幣的支出;交易方程式重視貨幣流通速度以及經濟社會等制度因素。

2、費雪方程式:劍橋方程式重視貨幣作為一種資產的功能 , 強調貨幣的持有;劍橋方程式則重視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

❸ 誰知道費雪方程式和劍橋方程式的優缺點

1、費雪方程式

(1)費雪方程式優點:費雪方程式是一個恆等式,其中P的值取決於M、V、T這三個變數的相互作用。費雪分析認為,在這三個經濟變數中,M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決定的外生變數。

由於制度因素在短期內保持不變,V可以看作是一個常數;交易量t往往與產出水平保持固定比例,總體上也是穩定的。因此,只有P和M之間的關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P的值特別取決於M的數量的變化。

(2)費雪方程式缺點:貨幣流通速度的恆定性,或易變性,實際上是流量分析「時間長度」矛盾的體現。貨幣流通速度的基本計算工具是費雪方程:MV=py,這是一個具有時間跨度的流量分析,時間跨度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長。

2、劍橋方程式

(1)劍橋方程式優點:在M=kPy的貨幣需求函數中,y是一個常數且假定它是不變的,因為國民已經充分就業,經濟產量已經達到最高水平時貨幣的需求取決於k和P的變動。

而k的變動取決於人們擁有的資財的選擇:資財可投資於實物形態,藉以從事生產,也可直接用於消費,還可保持在貨幣形態上。

(2)劍橋方程式缺點:按馬歇爾和庇古的假定,這個「實物價值」以一定數量的小麥表示,因而貨幣的購買力(即貨幣的價值)便表現為單位貨幣所能購買到的小麥量。



(3)費雪公式擴展閱讀:

費雪認為,在均衡狀態下(不是在失衡和過渡階段)貨幣供給增加,通過增加支出導致價格成比例增長。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為了方便起見,需要多存兩倍的錢和存款。試圖把剩餘的貨幣和存款花掉。但由於這些錢總會轉到其他某個人手中。

因此,在這個社會,貨幣的傳遞不會減少貨幣的數量。只是增加了別人的盈餘。每個人都想用那些相對無用的多餘的錢去買東西。

❹ 費雪方程式MV=PY中的M,對應現代貨幣理論中的M0 M1 M2哪個更合適

費雪方程式是表示國民收入水平與價格水平、貨幣供應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的。費雪方程為:MV=PY,其中,M為貨幣數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價格水平,Y為產出。費雪方程表明,由一定水平的名義收入引起的交易水平決定了人們的貨幣需求。 費雪認為,假定V(貨幣流通速度,即一單位名義貨幣余額的流通速度)不變、Y也不變,則貨幣供給量M的變化將完全體現於價格P的變化上,所以貨幣是中性的。 費雪得出貨幣中性的前提假設是在貨幣數量發生變動的時候,貨幣流通速度因取決於經濟體制和交易習慣等因素而保持不變,市場上商品的相對價格不會發生變化。結論是:貨幣數量的變動會影響商品價格並使價格總水平變動,但不會改變相對價格。只要相對價格不變,各個市場行為主體進行選擇時的格局就不會改變。從而,整個經濟中實際資源配置也不會因貨幣數量變動而變動。這樣的貨幣中性概念,可稱為貨幣數量論的概念。對它有一個形象的概括,即「貨幣面紗」。 貨幣中性論的缺陷主要在於以下兩方面: 在貨幣數量變動時,相對價格會發生變化。相對價格是各個具體商品價格之間的比率,而各個具體的價格是分別由各種商品的供求決定的。當貨幣數量增加而推動價格上升時,賣者會調高自己商品的價格。由於各自掌握信息的不對稱而對漲價的預期有差異,由於各自在市場所佔份額有太小而對調價的反映有強弱;買者也會隨著貨幣數量的增加調整需求,但由於各自的收入受工資等生產要素價格的影響有所不同,因而需求調整在總量水平上會有差異;又因各種商品需求的價格彈性高低不同,因而不同商品的需求在數量上也有區分。因此在貨幣數量影響價格的過程中,買賣雙方的這些可能的行為特點說明相對價格不能保持不變。 貨幣數量增加,通常採取增加發行或擴大貸款的方式。增量貨幣通過部門、通過銀行,直接或間接進入市場,而不是平均地、成比例地進入一切市場。相對價格也不能保持不變。

❺ 費雪方程式是從什麼角度分析貨幣需求

費雪方程式是從宏觀角度解釋的,注重貨幣的交易職能,提出貨幣流通速度。

劍橋方程式是從微觀角度解釋的,注重貨幣的貯藏職能,進一步提出貨幣流通速度受現金余額影響。

凱恩斯和弗里德曼的需求分析通常是從以下幾個角度比較的:

1.資產選擇范圍

2.貨幣需求由誰決定

3.貨幣流通速度受誰的影響。

❻ 費雪方程式名詞解釋

這是個經濟學名詞,請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261606.htm

❼ 高鴻業宏觀經濟學費雪方程式如何理解

利息率的縮寫是利率,所以兩者是一致的;利率的標準定義是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本金的比率,可以看成是進行投資的或者貸款所支付的成本,書中的利率可以理解為是存貸款利率,通常而言存貸款利率是同方向變動的,當然實際上利率的分類很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