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典型登革熱
1. 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 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 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二)輕型登革熱 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2. 登革熱是什麼病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截止到2019年10月還沒有疫苗可預防。
其潛伏期通常約5天-7天,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由於本病系由蚊子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2)什麼是登革熱病毒擴展閱讀
預防: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區或可能流行地區要做好登革熱疫情監測預報工作,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治療。應盡快進行特異性實驗室檢查,識別輕型患者。
對可疑患者應進行醫學觀察,患者應隔離在有紗窗紗門的病室內,隔離時間應不少於5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
2,切斷傳播途徑
防蚊、滅蚊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衛生環境,消滅伊蚊滋生地,清理積水。噴灑殺蚊劑消滅成蚊。
3. 登革熱病毒具有什麼特點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病因(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症狀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一,典型登革熱.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二,登革出血熱.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檢查(一)血象: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最低.(二)血清學檢查: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三)病毒分類:採用白紋伊蚊細胞株C6/36進行病毒分離,陽性率高達70%
4. 什麼叫登革熱疫情
一、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經蚊蟲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以高熱、皮疹、肌肉及骨關節劇烈酸痛,顏面及眼結膜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等症狀為主要特徵。該病好發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現在,廣東某地方發生局部流行,必須引起警惕,做好預防工作。 目前,尚沒有治療登革熱的特效葯物,所以,預防是防治登革熱的關健措施。 二、登革熱是怎樣傳播的?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是伊蚊,我市主要為白紋伊蚊(花腳蚊、暗刺蚊),通過吸食人血進行傳播。登革熱的傳播途徑:伊蚊→叮帶登革熱病毒者→病毒在蚊體內復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隨唾液進入健康人體→發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發病年齡最小28天,最大90歲。一家可同時發病。兒童最易感染,病死率高,是重點保護人群。 三、登革熱是怎樣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長、孕育和繁殖過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動物的血。雌蚊一邊吸血,一邊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熱病人,它吸血的時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瘧原蟲、絲蟲等病原體吸到胃裡,再叮健康人時,又把這些病原體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會發病,所以說,滅蚊防蚊是預防登革熱等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伊蚊喜歡在清潔小積水中產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積水容器都可成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盤、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蓮缸;野外中的竹筒、樹洞、石臼、舊輪胎、水塘等。 伊蚊有二個活動高峰,日出前後1-2小時,日落前2-3小時。人在孳生場所周圍活動,很快便吸引伊蚊前來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體內大量復制、長期保存,在32℃左右時,伊蚊吸帶毒血後十天即開始有傳播能力,傳染性最長可達174天。人被1-2隻有攜帶病毒的伊蚊叮咬後,即可發病。 四、登革熱的臨床表現: 典型的登革熱症狀大致可分三期: 1、初熱期 患者大多數起病突然,體溫可在24小時內升到40°C,伴畏寒、劇烈頭痛、全身骨痛和肌肉關節痛、眼眶痛、眼球後痛、顏面、眼結膜常顯著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顯醉酒面容持續2—3天。 2、緩解期 患者症狀減輕,體溫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診期 皮疹於發病後2—5天出現,初見於掌心、腳底、軀干及腹部,漸次延及頸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見於面部,多有癢感,壓之褪色;皮診持續3—4天,已退的體溫在本期可再度出現,全身症狀又隨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傾向,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四、治療:主要為對症、止血、支持療法。 五、怎樣預防登革熱? (一)、消滅蚊子。 蚊子是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預防登革熱關鍵在於滅蚊,消滅傳播媒介。重點在於消滅蚊孳生地,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預防登革熱最簡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人人動手,翻缸倒罐,徹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徹底清理家庭內外各種容器小積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時換水。家庭蓮缸要養魚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時清洗,加蓋。疏通、排除天台溝渠積水。清理露天堆放輪胎。全面清理室內外環境,清除雜物和衛生死角,填平坑窪,消除蚊子孳生、棲息場所。 2、葯物殺蚊。外環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類葯物和敵敵畏,家庭可採用高效低毒菊酯類氣霧劑,驅除蚊子。 3、用蚊香驅蚊。具體的使用方法為:睡前1-2小時將門窗緊閉,點燃蚊香,待進入室內睡覺時再將門窗打開,以保持空氣流通。 4、驅避劑。包括風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帳。在蚊蟲較多及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應使用蚊帳。 6、植物驅蚊。在室內的花盆裡栽一兩株西紅柿,西紅柿枝葉發出的氣味會把蚊子趕走;在門前窗後栽上幾盆鳳仙花、薄荷、夜來香,這些花草散發的氣味可拒絕蚊子於門外。 7、氣味驅蚊。在室內點燃幾塊橘皮,它的青煙就會使蚊子倉皇逃竄;在身上或枕頭灑些香水,有較好的驅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兩三盒揭開的清涼油或風油精,蚊子就會「聞而生畏」,遠而避之。 8、服葯驅蚊。蚊子害怕維生素B的氣味,人服了維生素後,維生素B的氣味會隨汗液分泌到皮膚,蚊子一聞到這種氣味就會「逃之夭夭」。 9、光源驅蚊。用一張橘紅色的玻璃紙(或綢布)套在40瓦以上的電燈泡上,使燈變成橘紅色,蚊子也會「見光而逃」。
5.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經蚊蟲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以高熱、皮疹、肌肉及骨關節劇烈酸痛,顏面及眼結膜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等症狀為主要特徵。該病好發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現在,廣東某地方發生局部流行,必須引起警惕,做好預防工作。 目前,尚沒有治療登革熱的特效葯物,所以,預防是防治登革熱的關健措施。
6.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目前還沒有疫苗可預防。其潛伏期通常約5天-7天,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等特點。由於本病系由蚊子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預防登革熱:
1、蚊蟲孳生地處理。
翻盆倒灌,清除閑置無用積水;清除衛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飲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積水;種養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天-7天換水一次,沖洗植物根部,徹底洗涮容器內壁,花盆墊蓋不留積水;
竹筒樹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對留根的竹筒採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縫不再積水;對其他不能清除的積水,例如密閉市政管網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車庫的集水井、建築工地積水等,採取投放長效滅蚊幼劑控制蚊蟲孳生。
2、消滅成蚊。
在日出和日落前約半小時開展滅蚊效果最好,化學殺蟲劑可選擇高效低毒的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等,以每平方米15毫克-20毫克噴霧進行空間噴灑滅成蚊;室內用市售殺蟲劑噴灑陰暗牆角、衣櫃背面進行殺成蚊。
3、做好個人防護。
在室外工作時應穿長袖衣褲,或在皮膚上凃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覺應掛蚊帳、安裝紗門紗窗等防蚊措施;使用蚊香、氣霧劑等家用衛生殺蟲劑進行防蚊、滅蚊。
(6)什麼是登革熱病毒擴展閱讀:
病因
登革病毒為黃病毒科中的黃病毒屬,是單股正鏈RNA病毒,病毒耐低溫,在人血清中保存-20℃可存活5年,-70℃可存好8年以上。但不耐熱,50℃30分或100℃2分中即可滅活,不耐酸,用洗滌劑、乙醚、紫外線和0.65%甲醛溶液可以滅活。
目前已分離出4個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均有致病性。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其主要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1日至發病後3日內傳染性最強。少數患者在熱退後第3日還可從血液中分離到病毒。
登革病毒經伊蚊叮咬進入人體,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增殖後進入血液循環,形成第一次毒血症。然後再定位於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中復制,再次釋放入血,形成第二次毒血症。登革病毒與機體產生的抗登革病毒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系統,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病毒可抑制骨髓,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出血傾向。
7. 登革熱病毒機理是什麼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
什麼原因引起登革熱
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一、典型登革熱
(一)典型登革熱
1. 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 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 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二)輕型登革熱 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熱:分為兩型即較輕的登革出血熱和較重的登革休克綜合征 。
(一)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發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痛不顯著,而出血傾向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於100ml。血濃縮,紅細胞壓積增加20%以上,血小板計數<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於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綜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登革熱需要做哪些檢查
血常規檢查 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低點(2×109/L),退熱後1周恢復正常,分類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可見中毒顆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減少,最低可達13×109/L。
部分病例尿及腦脊液可輕度異常。
血清學檢查 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單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效價超過1:32,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效價超過1:1280者有診斷意義。雙份血清恢復期抗體效價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確診。中和試驗特異性高,但操作困難,中和指數超過50者為陽性。
如何治療
一、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不易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
二、對症治療
(一)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G-6PD缺乏的患者發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症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
(二)維持水電平衡 對於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生。
(三)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葯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雲南白葯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並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五)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8. 登革熱病毒是什麼樣子的。
你好,登革熱病毒是一個多層次、足球狀的結構,缺少許多人類病毒獨有的長尖凸出。與其它病毒一樣,登革熱病毒的基因組包被在蛋白質外殼中,周圍環繞著一層脂膜。但異常的是,登革熱病毒的基因組依次被90張盔甲狀的蛋白質外殼緊緊包被。
9. 請問什麼是登革熱怎麼防治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病因
(一)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二)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
症狀
潛伏期5~8d。按世界衛生組織標准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3型。
一、典型登革熱。
1.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二、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
三、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所有典型登革熱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
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日,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
部分病例於第3~5日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
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
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
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
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患者於病程3~6日出現斑丘
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
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
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
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其他 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
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輕型登革熱表
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
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
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
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
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防登革熱,最主要的措施是殺滅蚊蟲,清除蚊蟲孳生地,同時做好個人防護,防止蚊蟲叮刺:
1、消滅蚊幼蟲:發動學生、家庭婦女,家家戶戶齊動手,傾倒盛養富貴竹、萬年青……的花瓶、花盆中積水,清洗根部,3-5天換水一次。在花盆假山中放養魚,吞食蚊幼蟲。 大面積積水可加入汽油,使幼蟲窒息死亡。
2、消滅成蚊:
1)室內交替使用「泰康」、「奮斗吶」噴殺。噴殺的地方是房屋陰暗處,窗簾布、牆裙等。室外可用「菊素靈」噴殺。這些葯物也可殺滅蒼蠅、蟑螂、蚊子等昆蟲。
2)做好個人防護:睡覺時要掛蚊帳或點燃蚊香,塗驅蚊油防蚊。蚊帳可用「泰康」、「奮斗吶」浸泡,涼干再掛,殺滅成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