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是一種理念,是一種生活方式嗎
理財是什麼?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理念。
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理財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理財。究其根本原因,這些人缺乏一種理財的理念。財富的積累是一點一滴聚集而成的,絕不是某些人幻想的「一夜暴富」。更重要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行有門道。理財,也需要我們去領悟。
中國當前正在掀起一股理財熱潮,理財節目、理財雜志、理財論壇、理財培訓、理財產品以及理財機構等,風起雲涌般地在中國大地上產生。什麼是理財?為什麼要理財?怎樣去理財?正在日益為國人所關注。
首先,理財是一種觀念。常言道:「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里蘊涵著基本的理財觀念。有人可能會說:「我又掙不了多少錢,又有什麼財可理呢?」可是那些把企業做得井井有條的業界精英、腰纏萬貫的富家子弟,又有幾個會打理自己的個人財富呢?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意思是說即使是富有的人最後也會揮霍一空甚至窮困潦倒。投資銀行JP摩根的最新調查顯示,全球大部分超級富豪過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額財富,「敗家率」達80%。有人把《福布斯》雜志最新的全球400位首富排行榜與20年前的同一排行榜相比,結果發現,平均每5名榜上有名的超級富翁中,只有1名能在榜上屹立不倒。富翁破產的原因,除了財富巨大增加了管理難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使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上缺乏正確的理財方法,又不注意節約開支,隨意地揮霍,最後導致破產。
錢少的時候,你可能會抱怨無財可理;錢多的時候,人們又覺得沒有時間去理財。有錢、無錢、錢多、錢少,都成了忽視理財的借口。理財並不是富人的專利。你的收入本來就勉強維持生計,除去開支所剩無幾,似乎無財可理,可是你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理財不但要開源,也要節流,錢少的人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和規劃自己的支出,花好每一塊錢,增加自己的投資知識,盡量獲得高回報率,使自己的財富增值。實際上,理財是一個觀念問題,是一種生活態度。
Ⅱ 怎樣養成理財好習慣
不放銀行瞎投資估計毛的沒一個,記賬還有每月固定存錢!
Ⅲ 如何理財.理財是一種習慣么
理財的第一步應該是認識自己,包括認清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家庭經濟狀況和個人收支狀況,然後作出具體的目標規劃。 風險承受能力其實是由主觀和客觀兩方面決定的。主觀上當然是指自己的風險偏好,主要由個性決定。有些人膽子大,很有冒險精神,他就是不願意進行平穩的投資操作,就是喜歡「玩個心跳」;有些人膽子比較小,不喜好帶有「賭博」性質的投機行為,就喜歡安安穩穩地賺點小錢。 風險承受能力更主要地是體現在客觀條件上。如果一個年輕人極富冒險精神,但他的父母喪失工作能力還需要靠他贍養,他怎麼可以把每個月的大部分收入拿去買股票?如果有人非常想炒期貨,但他根本沒有積蓄,他除了找個模擬軟體,「過把癮就死」,還能怎麼辦? 因此,只有認清自己的個性、現實具備的收入能力和家庭負擔狀況,才能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制訂出合適的理財計劃,選擇好貼切的投資品種和工具 順序巧安排 先易後難好 制訂理財規劃的主要內容,就是安排好自己的理財需要,把大大小小的人生財務目標羅列出來,然後根據輕重緩急,標出先後順序,不求「一網打盡」,但要分時分段「各個擊破」。 剛進入社會,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等重大事件都等待解決。這個時期一般會持續2—5年,這時候也是未來家庭的財富積累期。年輕人最好能讓自己按照先聚財、後增值、再購置住房的順序,制訂自己的理財計劃。 而且,由於缺乏理財和投資經驗,給自己設立的第一個理財目標的「門檻」最好能低一點,難度不要太高,所需達到的時間在2—3年之內最好。當達到第一個目標後,就可定下難度高一點、花費時間約3—5年的第二個目標。比如對於一位月入4000元的廣告公司職員來說,一年內積累1.5萬元為自己購置工作必需的筆記本電腦,就比兩三年內購置一套酒店式單身公寓,更適合作為自己的第一個理財目標。 此外,理財計劃制訂以後,每年至少「體檢一次」,以便根據實際狀況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第一步從「節流」做起 計劃制訂好了,就得開始行動。年輕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收入不高,很多人都覺得「無財可理」。在這樣的情況下,理財的首要任務就成了「節流」。俗話說「勤由儉來敗由奢」,但現在的社會新鮮人很多都是「都市月光族」,每月收入兩三千、三四千元,大部分用於房租、在外吃飯、朋友聚會和逛街購物上,每到月底錢包就空空如洗,工作一兩年後還沒有什麼積蓄,這樣是絕對不利於理財的。 不少年輕人喜歡提前消費,比如早早買車,也有人喜歡用信用卡透支消費,還有些人特別喜歡購買名牌,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消費習慣,對於年輕人的財富積累有很強的破壞力。 因此,對於年輕一族來說,在收入不高的情況下,通過日常生活的勤儉節約,「省出第一桶金」才是上策。 注意收益率和時間的匹配 「節流」之後,自然可以產生一些積蓄,然後就可以慢慢開始進行投資了。在選擇投資品種前,還需要特別提醒年輕人的是,一定要注意理財目標的時間與理財方式的匹配問題。 理財專家告訴我們,不能用長期的理財方式來實現短期的理財目標,也不能用短期的理財手段去完成長期的理財任務。通常可以作這樣的搭配:理財目標在2年以下的,可選擇短期國債、銀行儲蓄、穩健收益型的基金等;3年左右的可以選擇相似期限的國債,接近面值的可轉換債券或有明確風險控製成效的基金等;5年—10年以上的可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或者股票房地產。而當預期收益率無法滿足理財需求時,就要考慮修改理財目標了。
Ⅳ 為什麼說理財是一種理念
理財,首先需要你要有想法進行理財,那種只知道賺錢,之後把錢存在銀行裡面的人就是沒有理財理念的人。有了理財的理念後,就是怎麼樣才能理好這個財了。理財的方式主要有,債券、股票、期貨、期權等品種,風險一路上升的。根據自己的財務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匹配進行投資,之後實現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之後能夠達到財務自主就是理財的目標。
Ⅳ 理財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學習知識前,最好是要掌握正確的理財理念。
基金、股票的基礎常識。
如果你想自己理財最好是要在各大網站上看下理財頻道,學習下。
Ⅵ 怎麼養成一個好的理財習慣
第一,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當今社會是一個超前消費的時代,過度消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如果開始理財投資,則必須改掉無節制消費的陋習。因為對於真正的理財人來說,支出不能大於收入,否則就會出現資產負增長。理性消費簡言之就是去掉不必要的花費,減少沖動消費帶來的收入流失。(小資)
第二,養成隨用隨記的習慣。理財要對自身資金負責,通過記錄每筆資金流出,明確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縮小支出或作出調整。養成記賬的好習慣不僅是理財所需,對於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幫助。(錢)(包)
第三,養成畏懼風險的習慣。投資有風險,理財投資和銀行存款不同,高收益必定伴隨著高風險。在進行理財投資的時候要考慮全面,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制定應對計劃,以防在出現問題時措手不及。
第四,養成分散投資的習慣。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尤其對於理財新手來說,切忌一股腦砸進一個項目。但是籃子的數量也不宜過多,太多不容易悉心管理,一般不宜超過三個,這樣既分散了投資,又不會缺少管理精力。
第五,養成獨立辨別的習慣。作為一個理財人,每天都會瀏覽很多相關新聞,但網路上投資理財的文章多種多樣,一定要養成一雙慧眼。他人的投資經驗可以借鑒但不可照搬,理財是個人的事,自己的實際操作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自身見解,才能在成功理財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第六,養成看書的習慣。芒格曾經說過:「我這一生中,從未見過不讀書而有智慧的人,你若是知道巴菲特和我的閱讀量之大,你會十分驚訝,孩子們常笑我就是一本長出兩條腿的書。」可見,理財投資也需要積累很多相關知識。利用空暇時間閱讀經濟類的書籍,不僅增長見識,還有助於避免理財陷阱。
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對投資很重要,除了以上的小建議外,在理財過程中一定要細心留意其他方面的細節。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投資理財是一條很長的道路,理財人可以在逐步摸索中慢慢培養好習慣,提高個人投資利益。
Ⅶ 如何培養理財的好習慣
首先,要清楚一點,小白理財切忌追求所謂的「高收益」產品,這是心態問題,比如股票、虛擬幣等,高收益必定對應的是高風險。
其次,要認清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對自己的投資有比較理性的規劃。入門的時候最好是選擇穩健的理財方式,多去看看各種理財論壇,因為相較於書籍,這些可能更加直接的了解到前輩們的經驗,對我們理財入門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但作為初學者來說,通常沒有什麼理財經驗,沒有掌握甄別理財產品的能力。所以根據這類情況,現在就分享幾個比較看好的理財方式,穩健型的低門檻的理財產品,大家可以作為入門的參考:
1、銀行定存
每個月固定時間在銀行儲蓄固定金額,剛剛告別月光的你可以設置為每月工資收入的10%。拿到工資後先將10%的錢存起來,記住,工資-儲蓄=支出,而非:工資-支出=儲蓄
你可以採用零存整取、或者整存整取。但是利率較低,一般只有2%—3%。
記住,無論是零存整取的賬戶,還是定期存款的賬戶,到期後,連本帶利湊成整數,繼續進行定存。無形中又在進行強制儲蓄,積累了本金。
2、零存活期
如果有多餘的零花錢,可以考慮存個活期(貨幣基金),比如余額寶、騰訊理財通等,超低門檻,平時的消費資金都可以存進去,真可謂有收益的同時,還能隨時隨地用來買買買,可以說非常的方便。雖然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但用於零存還是不錯的。
3、12存單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每個月把錢存入,堅持一年就有12筆。第二年第1個月有第1筆到期,下個月第2筆到期,如此循環至第12筆到期。循環的金額會越來越大,開始享受復利的效應。
也算是強制儲蓄的方法,也非常適用於月光族、剁手族等攢不下來錢的一族。同時,還可以積少成多,把零花錢聚起來,讓原本隨手溜掉的錢派上更大的用場。
這個方法可以考慮靠譜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比如目前國有金融機構風控的無界財富,5年老平台,各方面還不錯,銀行存管、安全性和靈活性高,在業內也是口碑很好,收益率穩定在8%-12%之間,新手送100元紅包,投資送京東卡(專享入口:網頁鏈接)。
比如可以每個月把2000塊的空閑資金投入賬戶,因為比較穩健不用花時間管理,坐等收益就行,到期即可提現。
理財的方式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信念和目標,只有堅定這個信念,並且堅持,才能成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之,理財是在給自己造一個糧倉,也讓自己以後做所有事都能多了一份底氣。
不管賬戶里錢多錢少,只要是閑錢,都要被充分利用起來。充分利用好每一天、每一分錢,讓錢通過時間的復利賺錢,盡可能不要讓錢閑置著。
Ⅷ 生活中有哪些理財的好習慣
生活中有哪些理財的好習慣呢?
1、堅持記賬
現在很多人對記賬不屑一顧,認為記賬是極其瑣碎的,並未毫無意義的。其實不是這樣的,記賬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調節自己的花費,知道自己的結余。當然,每個月月底可以把多出來的資金用於投資或者是犒勞自己。可以說記賬是理財的基礎。
現在大多數對記賬的記憶好存在於手工記賬,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記賬軟體也越來越普及,記賬軟體可以簡化我們的工作。因此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完全可以採用記賬軟體來讓我們堅持每天記賬。
2、養成節省的好習慣
這里說的節省並不是一味的省錢,而是抑制我們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因為生活中我們總在缺少著東西就像無底洞一樣,女人衣櫃里永遠少件衣服;男人鞋櫃里永遠少一雙鞋,但是我們的錢是有限的。我們完全在可以在不影響我們生活的基礎上,每月節省下來一筆錢。直到有一筆有點「規模化」的本金「誕生」,我們就可以進行投資理財了。
3、向被人學習理財的知識
由於工作以及社會的壓力我們在生活中很少能有時間進行學習理財的知識。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向被人學習一些理財知識。比如你身邊有一個理財高手,那麼千萬不要錯過這樣的一個機會,積極的向他學習理財的經驗,會讓你走很多的彎路。
溫馨提示:其實理財的好習慣有很多,需要我們用心的去發現。我們在生活中要養成每日記賬、省錢、節制、投資等理財習慣。同時還要積極的學習理財知識,減小理財投資的風險。另外我們也要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消費習慣,更加理性的生活。
Ⅸ 你有理財的習慣嗎
我現在主要是分四部分:買了個保險公司的十年分紅保險 ,每年一萬,保底年收益率是3.3再加浮動的,股票一部分,主要買了股指基金,這個也是准備放個幾年了。銀行卡里少部分定存一年,大部分買低風險理財產品,風險一二級的哪種,基本上收益都有4.5-5.5之間。流動資金,由於綁定了銀行卡,我卡上只放幾千塊零花,其他錢全部魚兒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