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七屆二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
中央政治局主持會議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重要講話
聽取和討論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審議並通過《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黨的十七大於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號召全黨同志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銳意進取,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
(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5人,候補中央委員152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吳邦國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中央政治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就,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取得新的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新的進展。
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研究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乾重大問題。一致認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全會指出,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取得了重要進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不懈努力。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對社會和諧的認識不斷深化,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效。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擁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
全會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全會認為,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全黨同志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規律辦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
全會強調,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到二〇二〇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全會指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註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充滿活力的社會,也是團結和睦的社會,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
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部署。要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環境治理保護。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要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社區建設,健全社會組織,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和國防建設。要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要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本領,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嚴格黨內生活,嚴肅黨的紀律,增進黨的團結統一,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要建立科學高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明確工作分工,搞好協調指導,增強政治敏銳性,加強對社會建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認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千方百計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黨章和法紀學習教育,加強黨員幹部黨性鍛煉和思想道德修養,健全防範腐敗的體制機制,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監督,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營造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決定黨的十七大於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會號召,全黨同志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銳意進取,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B. 十七屆二中全會的重要決定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在廣泛徵求黨內外意見、反復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提出的擬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決定將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全會審議通過了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C. 幾屆幾中全會,像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什麼意思啊
幾屆是和中共幾大一致,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有關規定,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一般每五年召開一次,我們通常簡稱為「XX大」。比如我們所說的「十六大」,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簡稱。
黨的中央委員會一般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全會」或「中央全會」。一般來說,每一屆中央委員會總共召開五至六次全體會議,分別簡稱為「一中全會」、「二中全會」、「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等。「XX屆X中全會」,就是這樣產生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簡稱。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於1978年12月,「十一屆」即中國共產黨五年開一屆全國代表大會,是第十一個五年召開的大會;「三中」即共產黨開全國代表大會的第三次會議,開每屆全國代表大會的第一次會議叫一中全會,第二次會議叫二中全會,以此類推。
(3)十七屆二中全會擴展閱讀:
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黨的中央委員會每年要舉行一次,這個會議就稱作幾屆幾次,如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就叫做十七屆三中全會。
「屆」的釋義:
因為一般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換屆選舉中央委員,大會完畢也就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所以幾屆幾中的屆是第幾屆委員的屆,而非第幾次會議。比如十七屆一中全會,並不是因為十七大才叫十七屆,而是因為十七大產生的第十七屆中央委員的全體會議才叫十七屆。
「中」的釋義:
「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員會議,如「七屆二中全會」就是指七大的黨代表選出來的中央委員召開的第二次中央委員會議。現在通常是每一屆召開七次全會。比如,十七大是2007年召開的,先召開的是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一屆中央革命委員會。然後由中央革命委員會召開一中全會選舉產生黨的總書記。政治局常委等人。以後的五年都是黨中央代替全國代表大會行駛職權,08年是十七屆二中全會,09年是十七屆三中全會。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後立即召開一中全會,決定中央機構;年份尾數逢3逢8的2月召開二中全會,決定國家機關領導人選;逢3逢8的下半年召開三中全會;逢4逢9的下半年召開四中全會;逢5逢10的下半年召開五中全會;逢6逢1的下半年召開六中全會;下次黨代會前夕召開七中全會。
D. 黨的十八大,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
十八大是每五年召開的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了近兩百名的中央委員和若干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這些人將在大會閉幕後召開中央委員全體會議,每年都會召開一次,按順序就是一次,二次,三次,也就是一中,二中,三中。
十七屆二中全會的全稱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開會的人是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
十八大的全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參會的人是全國的黨員代表。
E. 十七大二中全會何時召開
今年二月份召開的。2008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討論了《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草案)》稿。會議認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立足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勢新任務,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積極穩妥、分步實施,堅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推向前進,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體制保障。
會議討論了向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建議人選和向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建議人選。
會議確定將以上兩個方面的內容作為十七屆二中全會的議題。
會議討論了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會議指出,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萬眾一心,頑強拼搏,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國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五年來,各級政府認真履行職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工作。會議同意國務院將《政府工作報告》稿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F. 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會有什麼區別
十七大是黨員代表大會,參加范圍是全國各地選舉的黨代表,任務之一是選舉中央委員。
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則是代表大會選舉的的中央委員會委員在十七大至十八大屆期里,全體參加的四次會議。
PS:每次會議的任務、內容都有所不同。
G. 十七屆二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2008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204人,候補中央委員167人。有關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中央政治局主持會議。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同志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在廣泛徵求黨內外意見、反復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提出的擬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決定將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全會審議通過了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全會認為,開好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對於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團結奮斗,具有重大的意義。
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和改進人大工作和政協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鞏固社會主義政權、鞏固愛國統一戰線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務。要進一步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政治制度保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更高地舉起人民民主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正確道路,必須更加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必須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適應我國經濟基礎發生的深刻變化和人民民主意識的不斷增強,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相比,同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新要求相比,我國政治體制還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大作出的部署,從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戰略高度出發,在科學總結和正確運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保證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以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重點,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全會強調,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全會通過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貫徹黨的十七大關於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著眼於推動科學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等方面邁出重要步伐。要深刻認識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貫徹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做到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按照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的總目標,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積極穩妥、分步實施,堅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向前進,推動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全會認為,1月中旬以來,我國南方一些地區遭受了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給受災地區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困難。在嚴峻考驗面前,受災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按照中央的部署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奮起抗災救災,各級幹部以身作則、靠前指揮,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迅速行動、全力以赴,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公安民警勇挑重擔、頑強拼搏,全國各地積極支援、眾志成城,千方百計保交通、保供電、保民生,抗災救災斗爭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事實再一次說明,只要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和風險,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要大力宣傳這次抗災救災斗爭中涌現出來的模範人物和先進事跡,進一步激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團結奮斗的熱情。當前,要切實做好生產自救和災後重建工作,切實安排好受災地區群眾生活,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要認真總結這場抗災救災斗爭的經驗,更好地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更好地走科學發展道路,更好地推進現代化建設。
全會強調,黨的十七大以來,全黨全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統一思想,明確思路,完善政策,加強工作,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我國發展形勢總的是好的。我們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繼續引向深入,特別是要圍繞黨的十七大確立的主題和提出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繼續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狠下功夫,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要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決貫徹執行中央關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決策部署,及時掌握和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要著力保持良好思想輿論環境,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切實做好引導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工作,努力營造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的良好氛圍。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優先發展教育的政策措施,大力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大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朝著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前進。要著力促進社會和諧,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積極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要廣泛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切實辦好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要著力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各級領導班子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上來,落實到各級領導班子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本領上來,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重要的組織保障。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一定要牢記自己肩負的職責,一定要牢記「兩個務必」,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帶頭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帶頭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帶頭堅持廉潔自律、警鍾長鳴,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全會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團結奮進,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在繼續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堅持改革開放上實現新突破、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在促進社會和諧上見到新成效,為實現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
H. 為什麼十七屆二中全會和十七屆三中全會在一年之內召開
1,黨的全國代表大會,5年一屆。
2,中共中央全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
I. 十七大二中全會、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分別什麼時候召開,主題分別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2008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在廣泛徵求黨內外意見、反復醞釀協商的基礎上提出的擬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決定將這兩個建議名單分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全會審議通過了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的《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同意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研究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乾重大問題,認為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進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於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J. 十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時間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2008年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