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奧斯卡獎的由來
奧斯卡獎的來歷
說起奧斯卡獎, 就不能不先提到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這個機構成立於1927年, 致力於推動電影製造業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技術方面發展, 而為了表彰在這些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優秀人才, 將向他(她)們授予代表著電影業至高榮譽的Academy Awards(學院獎).
為此, 就必須先得創造一個能象徵電影成就的獎座. 當時, MGM(米高梅電影公司)的藝術總監塞德里克•吉邦斯(Cedric Gibbons)負責設計了這個現在在全世界都知名的小雕像--一個手持寶劍站立在電影卷軸上的騎士! 而來自洛杉磯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有幸的成為了這個小雕像的製作者.
該學會的第一次頒獎會於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羅斯福(Roosevelt)酒店舉行.
這個高13.5英寸(早斯為10.25英寸), 重11磅(早期為6.75磅)的小雕像起初是由青銅做成的. 二戰期間,由於資源匱乏, 改為用石膏製成.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小金人是由錫、銨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經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上發光漆而製成的.
本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將這個獎的正式名稱叫做學院獎(Academy Awards), 但實際上世人對這個獎項的更多的認識卻是對它的另一種稱呼—奧斯卡獎(Oscars). 而對於為什麼會把學院獎稱之為奧斯卡獎, 至今也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
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學會的一個名叫瑪格麗特•赫麗克(Margaret Herrick)的圖書館管理員兼執行董事的女士認為小雕像很像她那名為奧斯卡(Oscar)的叔叔, 所以, 她就以此來稱呼它. 之後, 學會內的人員都開始以奧斯卡來作為小雕像的昵稱.
在1934年的第六屆頒獎大會後, 好萊塢的專欄作家西德尼• 斯科爾斯基(Sidney Skolsky)在他那篇關於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文章中, 第一次公開使用了奧斯卡(Oscar)這個稱謂.
到了1939年, 學會也認可了奧斯卡(Oscar)這個名字, 並且開始正式的使用它. 從此, 奧斯卡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 自至今天.
因此, 我們現在通常所稱的奧斯卡獎(Oscars)實際上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頒發的象徵著電影業最高榮譽的學院獎(Academy Awards)的另一種習慣叫法而己.
2. 奧斯卡金像獎歷屆獲獎名單
1,奧莉薇婭·科爾曼,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奧莉薇婭·科爾曼(OliviaColman),出生於1974年1月30日英國諾福克郡諾威奇,英國演員。2016年,出演電視劇《夜班經理》。2019年憑電影《寵兒》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2,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McDormand),1957年6月23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美國女演員、製作人,畢業於耶魯大學。2018年,憑借犯罪喜劇電影《三塊廣告牌》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3,艾瑪·斯通,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艾瑪·斯通(EmmaStone),1988年11月6日出生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美國女演員。2017年2月,憑借在《愛樂之城》中的表演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4,布麗·拉爾森,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布麗·拉爾森(BrieLarson),1989年10月1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美國演員、歌手、導演。2015年,憑借劇情片《房間》獲得第7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5,朱麗安·摩爾,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朱麗安·摩爾(JulianneMoore),1960年12月3日出生於美國北卡羅蘭那州,畢業於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美國影視演員。
2014年5月,摩爾憑借《依然愛麗絲》獲得第72屆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2015年2月,摩爾憑借同部影片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並成為影史上首位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和奧斯卡金像獎影後大滿貫的女演員。
3. 奧斯卡獎共有幾個獎項
奧斯卡獎可分成就獎和特別獎。
成就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外國語影片。
特別獎則有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科技成果獎和特別成就獎。
拓展資料
奧斯卡金像獎,學院獎(英語:The 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獎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奧斯卡金像獎」的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英文縮寫為AA,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半個多世紀一直享有盛譽。
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和網路直播,在中國大陸的直播平台為1905電影網和芒果TV。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4. 奧斯卡獎是什麼意思
奧斯卡金像獎,也稱奧斯卡獎,原名學院獎,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設立於1927年,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該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
第8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於2017年2月27日舉行。最佳影片由《月光男孩》獲得, 最佳導演由《愛樂之城》的達米恩·查澤雷獲得,最佳男主角為《海邊的曼徹斯特》 的卡西·阿弗萊克,最佳女主角是《愛樂之城》的艾瑪·斯通。
5. 什麼叫奧斯卡獎
亦稱「金像獎」、「學院獎」。1928年起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獎品為一尊雙手緊握長劍,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的男性人體青銅塑像。設最佳影片、導演、男女主角等二十餘個獎項。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電影獎。
名稱來歷
說法一
「奧斯卡」這個名稱的來歷說法不一,較為可信的是,1931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圖書館的女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在仔細端詳了金像獎之後,驚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隔壁的新聞記者聽後寫道:「藝術與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深情地稱呼他們的金塑像為「奧斯卡。」從此,這一別名不脛而走。
說法二
「著名演員貝蒂·戴維斯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奧斯卡的。她說自己首次領金像獎時,無意中叫了聲丈夫海蒙·奧斯卡·奈爾遜的名字「奧斯卡」,被現場采訪的記者聽到,於是一下子傳開來了。
說法三
好萊塢專欄作家史柯爾斯基在第六屆頒獎儀式結束的當晚用打字機寫一篇報導時,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過去看過的某歌舞劇里的一場戲。那是一群喜劇演員走到樂池跟前,打趣地對指揮說:「奧斯卡,要香煙么?」指揮伸出手欲取,哪知這些喜劇演員不給香煙而躲開了。這引起了鬨堂大笑。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象徵著慾望,應該具有喜劇性色彩。於是他在報導中寫道:「凱瑟琳·赫本以《驚才絕艷》里艾娃一角贏得了奧斯卡。」
據各方面的分析來看,上述第一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蓓蒂·台維絲首次獲最佳女主角獎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時奧斯卡這一別名早已家喻戶曉了。至於史柯爾斯基認為金像獎座應具有喜劇性色彩,這樣的看法未必為廣大電影界人士所接受。
6. 什麼是奧斯卡獎
為了促進電影業的發展,提高影片的質量,許多國家都設立了各種各樣的電影獎。其中,美國的奧斯卡獎,在世界電影史上歷史最長、影響最大。
電影奧斯卡獎,原是美國的「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一年一度的學院獎。該學院頒發此獎的目的是為了檢閱和促進影片的質量的提高,以推動美國電影業的發展。「奧斯卡」這一名稱的由來,說來很有趣。據說1931年,一位普通的學院圖書管理員,偶然看到了作為電影獎的雕塑像很像她的叔父奧斯卡,驚呼了一聲,從此被傳開去,「奧斯卡」的名字就被作為學院獎的代稱沿用至今。
奧斯卡獎從1928年開始設立,到今天,已成為世界電影界中影響最大的獎,為世人矚目。演員及其他電影工作人員,無不以能獲奧斯卡獎而作為最高目標。由於影片和演員的票房價值在得獎後大為增加,故各製片公司在投票前競相宣傳以影響評委的投票。後來,奧斯卡獎的頒獎方法從1940年起採用徹底的「開封宣布法」,即在頒獎人員打開信封宣讀獲獎者名字前,任何人(審計人員除外)都不知道誰是獲獎者。這給此項獎的評選增加了保密性和公平性,同時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無論如何,奧斯卡獎都不愧是促進美國影片質量提高的一種有效手段。
7. 奧斯卡獲獎電影
1、《綠皮書》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 ;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托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無間行者》角色介紹:
比利——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比利和父親在波士頓機場打工,因為沒錢交保護費,父親被波士頓黑街的老大克斯特羅活活打死,比利就決定長大要當個除暴安良的警察,親手逮捕克斯特羅,為慘死的父親報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間行者
8. 奧斯卡一共有幾項大獎
奧斯卡獎可分成就獎和特別獎及科學技術獎三大類。 成就獎主要包括: 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剪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外國語影片等。 特別獎則有: 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科技成果獎和特別成就獎。在上述眾多獎之中,最具影響的為最佳影片獎,而最佳男女角獎屬表演主獎,獲獎人有「影帝」與「影後」之稱,是男女演員們希冀的殊榮。 前十九屆奧斯卡獎只評美國影片,從第二十屆起,才在特別獎中設最佳外語片獎。 奧斯卡金像獎簡介 : 最佳影片獎(BEST FILM AWARD) 最佳表演獎(BEST PERFOMANCE AWARD) 最佳導演獎(BEST DIRECTOR AWARD) 最佳劇本獎(BEST SCREENPLAY AWARD) 最佳攝影獎(BEST CINEAMATOGAPHY AWARD) 最佳音響獎(BEST SOUND AWARD) 最佳音樂獎(BEST SCORE AWARD) 最佳美工獎(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AWARD) 最佳視覺效果獎(BEST VISUAL EFFECTS AWARD) 最佳服裝設計獎(BEST COSTUME DESIGN AWARD) 最佳剪輯獎(BEST EDITING AWARD) 最佳化妝獎(BEST MAKE-UP AWARD)該獎項從第54屆開始設置。 最佳外語片獎(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最佳短片獎(BEST SHORT SUBJECTS AWARD) 最佳記錄片獎(BEST DOCUMENTARY AWARD) 榮譽獎(HONORARY AWARD) 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THALBERG MEMORIAL AWARD)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科技成果獎(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 奧斯卡金像獎獎項簡介 最佳影片獎(BEST FILM AWARD) 該獎從第1屆起到57屆為止,一直未有變動,只是提名影片的數目有多有少。最多的是第7屆,被提名的影片一共有12部。第5至第16屆,提名片都在10部以上。此後每屆最佳影片都從5部提名影片中評出。 最佳表演獎(BEST PERFOMANCE AWARD) 該獎項分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獎和最佳男配角、女配角獎4項。最佳表演獎最早只設有男、女主角獎兩項,從1936年第9屆起才設有男、女配角獎。 最佳導演獎(BEST DIRECTOR AWARD) 該獎由美國導演公會的全體會員提名,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導演部門現任會員最後投票選舉。 最佳劇本獎(BEST SCREENPLAY AWARD) 該獎項又分為創作劇本獎與改編劇本獎兩項,它們的提名與最後投票選舉均與最佳導演獎相同。經歷幾次變動之後,從1957年度起,劇本獎改為「最佳創作劇本」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 最佳攝影獎(BEST CINEAMATOGAPHY AWARD) 該獎項50多年來並無多大的變動,在1938年度第11屆之前,僅設一項攝影獎。從1939年到1956年,分為黑白與彩色兩項。到1957年兩者合並為一項攝影獎。次年又分為黑白和彩色兩項。到1967年,由於黑白片產量巨減,上述分類逐漸被取消。從那時起,攝影獎只設一項。 最佳音響獎(BEST SOUND AWARD) 該獎項從第1屆至第30屆期間,一律稱為錄音獎。自1958年第30屆起,改為音響獎。 最佳音樂獎(BEST SCORE AWARD) 由於美國的公眾崇尚歌舞,在奧斯卡的各獎項中是比較突出的。 該獎項又分為最佳作曲、最佳配樂、最佳歌曲等3項。其中歌曲分項從1934年設立以來,一直未變。它授予的對象是為大型故事片創作的一首主題歌,包括詞與配曲。 最佳美工獎(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AWARD) 最佳美工獎全稱最佳藝術指導——布景裝置獎,所謂藝術指導,是指影片的布景、道具等設計。該獎一度有黑白彩色之分,但1967年起兩獎合並,僅設一項。 最佳視覺效果獎(BEST VISUAL EFFECTS AWARD) 該獎項授予利用機械、電子技術、光學處理與動畫等製造視覺效果上有突出成績者。該獎項始於1939年,從1963年起,它分為視覺效果獎和音響效果獎。音響效果獎到1968年時才被廢除,從而只剩下視覺效果獎一項。 最佳服裝設計獎(BEST COSTUME DESIGN AWARD) 該獎項由具有藝術指導部門會員資格的服裝設計師進行預選、提名與最後投票。 服裝設計獎從1948年設立以來,基本上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是在1957年之前有黑白與彩色之分。後來幾經分合,自1967年起合並為服裝設計獎一項。 最佳剪輯獎(BEST EDITING AWARD) 該獎項從1934年設立以來,一直沒有變動。其評選方法與攝影獎相同。從第52屆起,又出現最佳音響剪輯獎和最佳音響效果剪輯獎。 最佳化妝獎(BEST MAKE-UP AWARD) 該獎項從第54屆開始設置。 最佳外語片獎(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該獎項授予非英語國家製作的大型有聲故事片。但一個國家只能提名一部。評選提名作品用秘密投票方式進行,每屆提名5部,被提名者可派一名代表參加頒獎儀式。英語國家的影片均不許參加該項評選。 最佳短片獎(BEST SHORT SUBJECTS AWARD) 該獎項授予的是指長度不到3千英尺的35MM影片。現分動畫短片和真人真事短片兩項。 最佳記錄片獎(BEST DOCUMENTARY AWARD) 該獎項分為長記錄片獎和短記錄片獎兩項。前者授予長度超過3千英尺的35mm,16mm或70mm記錄片;後者授予長度不到3千英尺的35mm,16mm或70mm記錄片。按照規定,這三種長、短記錄片必須反映文化、藝術、歷史、社會、科學、經濟或其他領域內的重大題材,而且拍真人真事。 該獎項是由記錄片獎評審委員會在審查了所有參賽影片後,評選出3-5部長、短記錄片作為最後的提名影片。 榮譽獎(HONORARY AWARD) 榮譽獎是所有特別獎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它的前身是特別獎,創於第1屆。從1950年開始,易名為榮譽獎。 該獎授予在電影製作方面有傑出貢獻或長期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進行卓有成效活動的個體或團體。 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THALBERG MEMORIAL AWARD) 歐文*撒爾伯格(1899~1936)好萊塢著名製片人,曾監制不少名片。37歲去世,學院特地設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紀念獎。該獎項從1937年設立以來,一直沒有變動。他由學院理事會決定,授予「一貫從事電影製作並發揮高度才能」的製片人。規定每屆只有一名獲獎人,而且只有完全夠條件才能獲選。曾有幾屆因沒有合適人選而空缺。 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瓊*赫肖爾特(1886~1956),學院創始人之一,曾任第11屆院長,為使學院擺脫困境曾做出巨大的努力。為了紀念他特設此獎,此獎項從1956年創設以來,一直沒有變動。它由學院理事會決定,授予「為給電影事業帶來信譽而做出人道主義努力的電影事業人士」,規定每屆只有一名獲獎者,而且只有完全夠條件者才能評上,曾有幾屆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選而空缺。 特別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該獎項設立於1972年。那時,科幻片、災難片、動作片日益增多,為了表彰他們在視覺效果和音響方面的革新成就而特設此獎。起先僅視覺效果成就獎一項,後來又增設音響成就獎。但每屆不一定兩者都評出,而且每一分項的獲得者也會有多名。 科技成果獎(SCIENTIFIC OR TECHNICAL AWARD) 該獎項從1930--1931年第四屆創設以來,一直沒有變動。它授予的對象包括對電影藝術與電影科技有特別價值,並在電影產業中採用先進的工藝、公式、發明與發現的影片。該獎項又分為一、二、三等獎。
9. 什麼的奧斯卡獎
每年三四月份間,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都在太平洋之濱的美國名城洛杉磯的音樂中心舉行。這一年一度的頒獎會,不僅是美國電影界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世界影壇中一件令人注目的盛事。
金像獎向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因為它是美國最高的電影榮譽,獲獎者如一登「龍門」,馬上身價百倍。所以,奪取這尊金像,一向競爭十分激烈。
為什麼將金像獎命名為「奧斯卡」呢?這還得從金像的設計說起:金像的造型本由米高梅公司的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木斯構思而成,後由青年雕塑家喬治·斯坦利於1928年完成塑像的製作。這尊金像的主體是一個男人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他手中緊握戰士的長劍,身長34.5厘米,重3.45千克,由銅為主的合金鑄成。因塑像呈金色,故稱之為金像獎。得名奧斯卡是在1931年頒發金像獎之時,說來也純屬偶然:當年頒獎前夕,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在一起評議金像,當時的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圖書館管理員瑪格麗特·赫里奇仔細地端詳了金像後,情不自禁地叫道:「呀!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奧斯卡。」於是,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工作人員便稱金像為奧斯卡,這個名稱也從此聞名全球了。
首屆金像獎是1929年5月16日於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的,獎賞1927~1928年的最佳影片,當時一部叫《翼》的影片被選為1927~1928年度最佳影片,弗蘭克·博澤吉因導演《七重天》而獲獎。
奧斯卡獎原來是兩年評選一次的,自1934年起,才變為每年頒行。1953年,標志著奧斯卡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從這一年起,全部授獎過程第一次通過電視向全國作實況播放,如今,還通過衛星傳送,全世界70多個國家都可以收看到頒獎儀式的情景。
從奧斯卡70年來的評獎活動來看,獲得金像獎的,不見得都是佳作。不少所謂得獎的影片,它的意義往往是商業價值,而不是它的藝術價值。奧斯卡獎項不代表世界最高水平,或許能代表美國的一流水平,因為奧斯卡獎主要是獎給本國的,因此它基本算是一個國內獎。不過,現在奧斯卡有一項最佳外國片金像獎,也增加了它的國際意義。由於奧斯卡巨大的影響力,引得各國導演(包括中國)趨之若鶩,紛紛欲奪此項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