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擴展閱讀
哪裡可以看股票評價 2025-07-12 06:27:00
易康股票價格 2025-07-12 06:10:33
塔吊租賃價格 2025-07-12 05:45:27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發布時間: 2021-06-23 14:52:30

1.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誰知道

甘肅《蘭州晨報》等媒體首先以「某奶粉品牌」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三鹿穩坐泰山,一副事不關己的某樣。由於報道中有關該奶粉的品牌名稱等信息都被隱去,網友還發動對該奶粉展開人肉搜索,號召找出該涉嫌致病奶粉的品牌名稱,以免更多無辜嬰兒受害。 二、 2008年9月11日 凌晨3時:三鹿作為毒奶粉的始作俑者,被新華網曝光,社會嘩然。同時7名患兒的父母聯名寫下了申請書,上書甘肅省衛生廳,要求徹查病因。 10時:三鹿集團通過人民網公開回應:三鹿是奶粉行業品牌產品,嚴格按照國家標准生產,產品質量合格,目前尚無證據顯示這些嬰兒是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問題,相信質檢部門會查個水落石出。三鹿集團委託甘肅權威質檢部門對三鹿奶粉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質量是合格的。同時,三鹿表示,造成嬰兒腎結石,原因是多方面的,哺養小孩子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培養。 19時:「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沒有問題的!」成為三鹿各方對事件的統一回應口徑。 20時50分:中國衛生部發布消息:經調查,高度懷疑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可導致人體泌尿系統產生結石。 21時30分: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產品召回聲明,稱經公司自檢發現2008年8月6日前出廠的部分批次三鹿嬰幼兒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場上大約有700噸。三、2008年9月12日 凌晨1時:媒體爆料:面對毒奶粉事件,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說三聚氰胺一般是來源於數奶粉的包裝材料,例如鐵罐、軟包裝。此次事件應該要從原料、環境、生產工藝等層層篩查。在一定條件下,如嬰兒體重偏小,喝水少等情況下,也會導致磷酸鈣的形成,沉積在腎臟。 行業的偏袒在此表態中不言而喻。 凌晨2時:媒體爆料:今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網站就已有消費者投訴嬰兒吃三鹿奶粉後患腎結石。編號為 「20080630-1622-25262」的投訴內容已被隱藏,但回復仍在。食品生產監管司在7月2日的回復是,「請你提供問題奶粉的詳細信息,以便我們調查處理。」在9月6日、9日的留言里,記者發現均有消費者向國家質檢總局反映有嬰兒因長期服食奶粉而患腎結石。該消費者還表示:「強烈希望你們能檢驗此品牌奶粉的質量,以免更多的孩子再受其害!」當時,國家質檢總局回復稱,該局正在嚴重關注此事,幷聯合有關部門積極調查處理。同時,該局還建議消費者,「請你也將詳細信息向衛生部門反映」。 9時:衛生部會同中華醫學會組織專家制定了《與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相關的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診療方案》,供臨床參考使用。國家質檢總局表示對此事件也高度重視,在9日即組織開展調查,幷對產品進行抽樣檢驗。 9時30分:衛生部要求各地統計醫療機構接診患結石病嬰幼兒的有關情況,於2008年9月12日17時前上報。 14時:三鹿集團發布消息,此事件是由於不法奶農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幷宣稱通過對產品大量深入檢測排查,在8月1日就得出結論:是不法奶農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造成嬰兒患腎結石,不法奶農才是這次事件的真凶,幷立即上報,而且通過衛生部發布會召回嬰幼兒奶粉的聲明。 三鹿開始一改常態,顯示自己在事件是一個「功臣」,是自己生產毒奶粉後「高尚」的向衛生部門「毛遂自薦」的,可惜他忘了,數小時還聲稱自己產品都是沒有問題的。死不認賬! 我們權且相信一回三鹿,既然8月1日就得出結論自己的奶粉中有三聚氰胺,為何要召回8月6日前出廠的奶粉?這就是說,在明明知道自己在生產毒奶粉之後,三鹿還繼續生產了至少5天毒奶粉,產量以千噸計。 15時:三鹿集團品牌管理部蘇長生發布消息,三鹿奶製品的蛋白質含量目前依靠檢測氮含量,奶農向鮮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來提高氮含量。由於目前對三聚氰胺的監測沒有標准,因此三鹿集團也沒有監測。 16時50分:河北省石家莊市首次露面,開始說話—— 「三鹿集團經過多層次、多批次的檢驗,在8月初查出了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物質。石家莊市委、市政府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要求立即收回全部可疑產品,對產品進行全面檢測,確保新上市產品批批合格,絕不能再含有三聚氰胺成分,同時各有關部門展開調查工作,確定事件性質」。 21時:中國衛生部表示,受污染奶粉致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事實初步認定。 21時10分: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聲明該局從未接受過三鹿集團的委託檢驗。 28個小時之前,三鹿集團曾向媒體稱委託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三鹿奶粉的蛋白質含量等多項指標進行逐一檢驗,結果顯示各項指標符合國家的質量標准,因此三鹿奶粉質量是合格的。 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新聞發言人魏光華說:「我局鄭重聲明,我局技術機構至今未曾接受過三鹿集團的委託檢驗。正在檢驗中的樣品,是我們在調查中從流通領域抽取的。因此,這個報道是不真實的和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 四、2008年9月13日 聯合調查組專家談三鹿問題奶粉的危害。據官方13日報道,三鹿奶粉事件聯合調查組專家、北京兒童醫院外科主任、泌尿外科專家孫寧當天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嬰兒通過規范治療,通過超聲影像檢查確定體內結石已經排出,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正常,尿液中未見三聚氰胺的,應該不會給嬰兒造成永久性傷害。孫寧同時表示,嚴重的患兒臨床治癒後還應該進行長期觀察。 孫寧介紹,三聚氰胺的致病機理是在尿路結晶形成結石阻塞泌尿系,導致腎衰。這種由尿路梗阻造成的腎衰,如果能夠及時解除梗阻,腎功能會很快恢復正常。 而些前在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還在查處事故原因之前,石家莊市副市長趙新朝就已經代表石家莊市委宣布了時間結果:調查認定,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嬰幼兒「問題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購過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顯然,石家莊市在強大的媒體壓力和中央的調查之後有了完全不同的口徑。 五、2008年9月14日 9月14日,河北省對外通報,三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目前被刑事拘留的十九位犯罪嫌疑人中有十八人是牧場、奶牛養殖小區、擠奶廳的經營者,河北警方正全力徹查。 可見河北省的的重點仍然放在奶農身上。 六、2008年9月15日。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食用三鹿嬰幼兒配方奶粉導致的患兒及家屬道歉。七、2008年9月16日。 國家質檢總局今天發布消息,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檢出三聚氰胺,其中三鹿奶粉含量最高。 初步調查所獲得的證據表明,「三鹿奶粉事故」目前主要發生在奶源生產、收購、銷售環節。

2. 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經過(包括解釋三聚氰胺)和造成的社會影響

近段時間以來,各新聞媒體都在關注著「三鹿奶粉事件」,大家從報道中可以看到,「三鹿奶粉事件」的元兇是一些可惡的不法分子在奶源中滲入了三聚氰胺,可卻沒看到媒體報道一個事實,那就是「奶粉事件」的當事者——三鹿集團,難道他們就沒有一點責任嗎?他們收購回來的奶水,都沒有經過衛生安全檢測嗎?如果沒有,那他們就應該負主要責任,正是因為沒有檢測,才給了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如果有,那他們是怎樣檢測的?他們的檢測中心只是個擺設嗎?他們只需召回問題奶粉就行了嗎?他們應該賠償那些因為食用「三鹿奶粉」而造成不幸的家庭。
現在國家都在關注國民的食品安全衛生問題,但行政執法部門經常關注的都是一些小廠家,而忽略了大廠家,正因為如此,才會造成此次的「奶粉事件」。經常在電視中看到一些廣告,說他們的產品是國家免檢產品,難道他們的產品真的是100%合格的嗎?不見得吧,有些次品正是因為標上了「國家免檢」牌子,才得以在市場中銷售的。奸商,奸商,無奸不商啊。
市場上的食品又有多少是通過合法手段運輸而入的,為什麼每次都有一系列有關於威脅到人類生命時才開始亡羊補牢呢?這都是誰人之過?我們除了痛心還能做些什麼呢?

3. 三鹿毒奶粉事件發生的原因

三聚氰胺是一種非食品化工原料,按照國家規定,嚴禁用作食品添加物。三鹿牌部分批次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為加入的。 三聚氰胺可以在尿路結晶形成結石阻塞泌尿系統,導致腎衰。這種由尿路梗阻造成的腎衰,如果能夠及時解除梗阻,腎功能會很快恢復正常。家長應立即讓嬰幼兒停用含有三聚氰胺嬰幼兒配方奶粉,讓幼兒多喝水,加快體內有害物質排出。 以上是微觀原因,宏觀原因則是由於我國的食品安全監控體系存在明顯的漏洞,以致造假現象屢禁不絕。為此國家原質檢總局局長引咎辭職,食品「國家免檢」制度被撤銷

4. 三鹿奶粉事件簡介

事發2008.8.13,因三聚氰胺污染毒奶粉,死亡3人,數百名兒童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統病變。後三鹿乳業破產。

5.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始末是

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後在其奶粉中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據我國官方公布的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咨詢且已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癒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

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對國內的乳製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後,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都檢出三聚氰胺。

該事件亦重創中國製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進口。2008年9月24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2008年9月14日以後新生產的酸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主要品種的液態奶樣本的三聚氰胺抽樣檢測中均未檢出三聚氰胺。



國際組織反應

2008年9月19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要求中國當局,在四名嬰兒因飲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喪生後,對此一問題「展開全面調查」。世界衛生組織也嚴厲譴責中國沒做好食品衛生的管控,而且還刻意隱匿消息。西太平洋總監尾身茂在馬尼拉批評中國未在第一時間向國際社會通報毒奶粉丑聞。

歐盟委員會負責健康和消費者保障的官員馬德林說,外國消費者都在觀望毒奶粉事件的進展,他也期望北京方面能夠有個全面的解釋。馬德林說:「政府之間、監管人員之間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是否彼此開誠公布,經濟監管人員有責任公布信息。我期待監管人員在彼此管轄的范圍內懲罰拖延。」

隨著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發展,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2008年9月25日聯合發布聲明,對危機擴大表示擔憂,希望中國當局今後會對嬰幼兒食品實施更嚴格的監管。

2008年9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指,不要把中國描繪成「萬惡之源」,這些問題會出現在發達國家,同樣也會出現在新興工業國家。他們正在幫助中國對相關機制進行改善。但是宣稱所有食品安全問題都源於中國,則是完全錯誤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

6. 三聚氰胺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或稱2008年中國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製品事故、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故)是中國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後在其奶粉中被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對國內的乳製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後,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都檢出三聚氰胺。

(6)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擴展閱讀:

限量標准

中國標准

2011年4月6日,《關於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禁止人為添加到食品中。對在食品中人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三聚氰胺作為化工原料,可用於塑料、塗料、粘合劑、食品包裝材料的生產。

資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從環境、食品包裝材料等途徑進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為確保人體健康和食品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在總結乳與乳製品中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公告(2008年第25號公告)實施情況基礎上;

考慮到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已提出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標准,特製定我國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現公告如下:

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高於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上述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乳與乳製品中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公告(2008年第25號公告)同時廢止 。

國際標准

2012年7月2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第35屆會議審查通過了液態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標准,具體為:液態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0.15mg/kg。

2012年7月5日,聯合國負責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設定了新標准,以後每公斤液態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過0.15毫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說,三聚氰胺含量新標准將有助於各國政府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和健康。

7. 三鹿公司在毒奶粉事件曝光前後的形象和現狀

三鹿只是時代的一個代名詞,代表的是一個產業的整體上的問題。 毒奶粉事件,首先由紐西蘭方面曝光。而紐西蘭因為是三鹿的股東而最早清楚整個事件的過程。 曝光前,首先奶源特別亂,然後加工廠方面監管也不規范。導致市場上食用奶粉的寶寶出現異狀。形象高大上的同時,漠視著它對消費者的危害。 曝光後,三鹿破產,旗下...資產被分解。三元收購一部分。獨立一部分成為君樂寶。等等。 事件本身影響非常大。不過也確實有了效果。國家追查下,市場環境,奶源環境,加工環境各個方面都有改善,這就是曝光後的福祉。

8. 三聚氰胺事件的始末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後在其奶粉中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據我國官方公布的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咨詢且已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癒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

拓展資料

2000年,因為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乳製品市場轉變成一個很大市場,且因巨大消費群體,更可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消費層次。為了調節大陸市場供應與需求,除了從海外的日本、紐西蘭等國進口將近30萬噸乳製品以應付高中消費層次外,中國大陸絕大多數消費群體,包括嬰幼兒,還是以我國自主生產的產品為主。

在此因素下,知名三鹿牌順勢推出以一袋18元人民幣(約3美金),不到進口奶粉價格一半價格嬰幼兒配方奶粉以應付大規模的奶業市場,之後並成為大陸重要且知名嬰幼兒奶粉品牌,多年蟬聯該中國大陸自製乳品市場的首位。不過因為需求甚殷,價格競爭等因素,公司與政府均漠視生產流程及質量控管,終於爆發此弊端漏洞。

雖然經相關單位調查後,我國大陸檢察機構認為該污染事件應由乳品收購站負主要責任,並嚴懲逮捕相關當事人。不過,也有人質疑,該毒奶粉事件原因是三鹿集團搶奪大陸貧窮農村市場,為降低成本偷工減料所衍生出來。

9. 三聚氰胺事件的始末是什麼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後在其奶粉中被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據公布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咨詢且已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癒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個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對國內的乳製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後,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檢出三聚氰胺。該事件亦重創中國製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進口。
2008年9月13日,中國國務院啟動國家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I級」為最高級:指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患病嬰幼兒實行免費救治,所需費用由財政承擔。有關部門對三鹿嬰幼兒奶粉生產和奶牛養殖、原料奶收購、乳品加工等各環節開展檢查。質檢總局將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對市場上所有嬰幼兒奶粉進行了全面檢驗檢查。
石家莊官方初步認定,三鹿「問題奶粉」為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購中添加三聚氰胺所致,已經拘留了19名嫌疑人,傳喚了78人。這19個人中有18人是牧場、奶牛養殖小區、奶廳的經營人員,其餘1人涉嫌非法出售添加劑。
河北省對三鹿集團停產整頓,並將對有關責任人做出處理。三鹿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田文華被免職,後並遭刑事拘留,而石家莊市分管農業生產的副市長張發旺等政府官員、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冀純堂也相繼被撤職處理。河北省委也決定免去吳顯國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職務。22日,李長江引咎辭去國家質檢總局局長職務,這是因此次事件辭職的最高級官員。毒奶粉事件在中國形成了一股「行政問責與司法問責風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產品質量法》,三鹿集團被罰兩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