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是非審之於心,毀譽聽之於人 ,得失安之於數」的具體含義和應用范圍分別是什麼
是非審之於心,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自己的言行是對是錯,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衡量;自身被贊譽或受詆毀,要聽任別人去評價;一生得到的或者失去的,要聽從命運的安排。
這是嶽麓書院講堂中一副對聯的前三句,完整的對聯是: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此聯出自清代的曠敏本之手。
曠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為嶽麓書院山長,並撰書此聯。原件毀於抗日戰爭時期,1983年由顏家龍補書重刻。上聯告誡治學者應明辯是非,淡於利害關系,努力攀登知識的高峰,自會感知朗月清風,自會領悟萬物派生的本原。下聯圍繞朱熹手書的忠孝廉節四字,啟發學子應在這些方面下工夫,尋得歸宿。此聯構思精闢,用語巧妙,讀來韻味悠長。
⑵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什麼意思
意思是:是是非非由自己的內心來判斷,詆毀還是贊譽隨別人去說,得到的與失去的都只是失天定的。
出自嶽麓書院的講堂中的一副對聯的上聯。全聯為: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譯文:做事情的對錯按照自己奉行的標准來判斷,做了之後被贊揚或者詆毀那隨別人去說,得失成敗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只要登上嶽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榮辱得失即可以置度外了。
君親恩如何來還報,民物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聖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台,感受這衡雲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答案。
(2)得失安之於數擴展閱讀:
此聯出自清代的曠敏本之手。
曠敏本於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為嶽麓書院山長,並撰書此聯。原件毀於抗日戰爭時期,1983年由顏家龍補書重刻。
上聯告誡治學者應明辨是非,淡於利害關系,努力攀登知識的高峰,自會感知朗月清風,自會領悟萬物派生的本原。下聯圍繞朱熹手書的忠孝廉節四字,啟發學子應在這些方面下工夫,尋得歸宿。此聯構思精闢,用語巧妙,讀來韻味悠長。
⑶ 是非審之於心,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這個名言出處
嶽麓書院的一副對聯
⑷ 「是非審之於己 毀譽聽之於人 得失安之於數」是誰說的,出自於哪
⑸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素什麼意思簡單易懂的解釋下
意思是做事情的對錯按照自己一貫的標准判斷,做了之後被別人贊揚或者否定詆毀隨它去,得失成敗坦然的接受命運的安排。是是非非由自己的內心來判斷,詆毀還是贊譽隨別人去說,得到的與失去的都只是天定的。
是非審之於己一詞出自嶽麓書院的講堂中的一副對聯的上聯。
全文: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翻譯:
做事情的對錯按照自己奉行的標准來判斷,做了之後被贊揚或者詆毀那隨別人去說,得失成敗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只要登上嶽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榮辱得失即可以置度外了。
君親恩如何來還報,民物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聖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台,感受這衡雲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答案。
(5)得失安之於數擴展閱讀
嶽麓書院位於美景如畫的湘江西岸,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書院自北宋開寶九年創辦以來,歷經千年,弦歌不絕。
這是講堂最長的一副對聯。清代嶽麓書院山長曠敏本撰。曠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聘為嶽麓書院山長。原聯毀於抗戰時期,現聯為顏家龍補書。
上聯: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講堂北側通往湘水校經堂的對聯,由清代嶽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左宗棠撰寫。因左宗堂曾讀書於湘水校經堂,故懸於此處。
這種人生態度其實也正是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的體現。
⑹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請網友們幫助解釋一下具體什麼意思.謝謝
做事情的對錯按照自己一貫的標准判斷,做了之後被別人贊揚或者否定詆毀隨它去,得失成敗坦然的接受命運的安排。
⑺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出自哪裡
出自清代曠敏本撰書於嶽麓書院講堂內的一副楹聯: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 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上聯的大意是:是非由自我審察,毀譽由別人評說,得失聽從天命;當登上麓山峰頭,感受著朗月清風,天地萬物的道理便可知。
下聯的大意是:國家的栽培、父母的養育之恩如何回報,老百姓的日子如何過得更好,中華的優秀文化如何傳播;登到山頂的赫曦台上,俯瞰衡雲湘水,便可找到答案。
(7)得失安之於數擴展閱讀
曠敏本先在翰林院為官,後因病告歸,潛心著述。乾隆十九年(1754)聘為嶽麓書院山長,任職時間大約4年,因學問精湛,出類拔萃,倍受時人稱頌。曠敏本精通經史子集,工古文詩辭,日以著書為事,在學術界有廣泛的影響。
曠敏本撰寫的這副對聯,上聯告誡治學者應明辨是非,淡於利害關系,努力攀登知識的高峰,自會感知朗月清風,自會領悟萬物派生的本原。
下聯圍繞朱熹手書的忠孝廉節四字,啟發學子應在這些方面下工夫,尋得歸宿。此聯構思精闢,用語巧妙,讀來韻味悠長。
⑻ 是非審之於心 毀譽聽之於人 得失安之於數說明意思啊
意思是:做事情的對錯按照自己一貫的標准判斷,做了之後被別人贊揚或者否定詆毀隨它去,得失成敗坦然的接受命運的安排。
出自嶽麓書院講堂中的一副對聯。
(8)得失安之於數擴展閱讀:
麓山寺碑嶽麓書院辦學千年,積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
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主要分布在麓山寺碑亭、講堂、御書樓壁及復廊、百泉軒園林碑廊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