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抱朴守拙 是什麼意思
抱朴守拙的意思是:純朴自然,有道家意境。安於愚拙,不學巧詐,不爭名奪利。
出處:出自(明)洪應明《菜根譚》「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釋義:意思是對於一個涉世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朴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1)抱朴守拙擴展閱讀:
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學的處世態度。其實,人的閱歷一多,無法不變得事故圓滑,社會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們之間的思想情感總難免磕碰,終會使人鋒藏角禿,城府日深,難得明白,更難得糊塗;難得老成,更難得純朴;難得謹慎,更難得疏狂。
讀書歷事,我們從中獲取什麼?生活里,處處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為人,不見得比那些機關算盡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學得少。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誠朴實的做人根本,踏踏實實地進步進取。大智若愚,往往是成功之道。機關算盡,反算了卿卿性命。
然而,在現實生活里。當面臨重要的難逢的機會,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態,又通常束縛了人的手腳。其實,真正的樸拙,仍然根本在於一種責任的承負,對社會負責,為大多數人造福,關鍵時刻,仍需當仁不讓。
② 抱朴守拙是什麼意思
意思:抱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抱朴:純朴自然,有道家意境。
抱朴守拙解釋為對於一個涉世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
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朴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守拙」一詞,語自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為自謙詞。
(2)抱朴守拙擴展閱讀: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譚》。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抱朴一詞,語自《老子》,魏晉時有位善練丹者葛洪號「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書有老莊哲學的思想。
《老子》說:「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涉世:經歷世事。《晉書孔衍傳》說:「博學不及衍,涉世聲譽過之。」 點染:此處是指一個人沾上不良社會習氣,有沾污之意。機械:原指巧妙器物,此處比喻人的城府。
練達:指對世事能圓滑通達。 朴魯:朴實、粗魯,此處指憨厚,老實。 曲謹:拘泥小節謹慎求全。疏狂:放盪不羈,不拘細節。
③ 抱朴守拙 讀音
抱朴守拙 讀音:bào pǔ shǒu zhuō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譚》,抱朴一詞,語自《老子》。意思是對於一個涉世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朴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守拙"一詞,語自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為自謙詞。
④ 抱朴守拙,訥言敏行是什麼意思
抱朴守拙的意思是對於一個涉世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朴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譚》;訥言敏行則出自於《論語·里仁》。
(4)抱朴守拙擴展閱讀:
宋·朱熹《答王近思書》:「不可不深自警省,訥言敏行,以改故習之謬也。」
話是不能隨便說的,話說多了肯定會有失言的時候,因此要做到當說話時就說,不該說時永遠也不說。我們提倡的是說話要說得滴水不漏,恰到好處,少說廢話,套話,但也不能謹慎到不說話。行動敏捷是說自己說過的話一定要快速承諾,不要只是玩玩嘴皮子,要多干實事。
對於一個小足世道淺顯的人來講,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歷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朴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些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而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學的處世態度。其實,人的閱歷一多,無法不變得事故圓滑,社會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們之間的思想情感總難免磕碰,終會使人鋒藏角禿,城府日深。難得明白,更難得糊塗;難得老成,更難得純朴;難得謹慎,更難得疏狂。
然而,在現實生活里,當面臨重要的難逢的機會,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態,又通常束縛了人的手腳。其實,真正的樸拙,仍然根本在於一種責任的承負,對社會負責,為大多數人造福,關鍵時刻,仍需當仁不讓。
⑤ 抱朴守拙的原文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朴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⑥ 抱朴守拙 厚道天酬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堅持自己的本職特色。講究樸素,而且呢要講究自己一種憨厚。那麼了自然就會贏得自己本性的發揮。
⑦ 成語抱朴守拙的相關資料 抱朴守拙的歷史典故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譚》,抱朴一詞,語自《老子》。指純朴自然,有道家意境。
歷史典故:
莊子《達生篇》有一則寓言:紀消子為齊王養斗雞,過了十天,齊王迫不及待地問:「我的雞可以上戰場了嗎?」「不可!此雞性情驕矜,相鬥必敗。」再過十天,齊王又催問,紀消子仍然說:「它聽到外面聲響,就格格回應;看到外面影子晃動,就心浮氣躁,易受外境牽動,不宜打仗。」數十天過去了,齊王終於按捺不住。紀消子說:「據我近日觀察,不管其他的斗雞如何鳴叫挑釁,它都神閑氣定,望之儼然呆若木雞,群雞一見就潰敗逃竄,天下無敵矣!」
⑧ 抱朴守拙的出處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