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日本有什麼飛機
日本的零式戰機在1941年太平洋戰場上轟動一時,曾經被盟軍飛行員譽為空中霸王,日本的川崎 Ki-64試作戦闘機
日本陸軍X系列技術驗證機之一,1940年研製,1943年完成,安裝新式串聯大功率液冷發動機,用於探索高空高速戰機技術,安裝有重型裝甲,但原型機發動機散熱不良,在幾次試飛以後,發動機起火損壞
三菱 Ki-67 飛龍 四式重爆撃機
日本在戰爭後期最好的大型轟炸機之一。速度快,火力強大,裝甲保護完善,有和戰斗機相似的飛行性能。1941年開始設計,1942年12月27日首次試飛,但由於一些技術問題改進的過程很漫長,正式投產是1943年下旬,到1944年初只有21架完成。因美軍轟炸和1944年12月日本大地震的影響,1944年-1945年只生產了727架,其中606架交付了部隊使用,其他的還沒發放部隊戰爭就結束了。
該機是日本陸軍第一種攜帶空投魚雷的飛機,也可以用傳統方法轟炸海上地面目標,也能進行偵察與截擊任務,還可以充當櫻花炸彈母機,伊1甲/乙與夕號空對艦導彈發射栽機,滑翔機牽引,反潛,運輸,並有夜間攔截型,可稱萬能飛機。
立川 Ki-70 試作司令部偵察機
陸軍X系列驗證機之一,為Ki46的後繼機,主要驗證生產高空高速度高機動飛行技術,不過成本高,加上Ki46的性能完全夠用,所以沒有批量生產
B. 二戰時期日本的主力戰機除了零式外還要哪些
最多的就是零式戰斗機了,一度是太平洋空戰的王者,但隨著美軍加強技術,改變戰術,變成了空中打火機。
零式戰機,簡稱零戰,編號A6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最主要戰斗機種,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她的蹤影,同時也是日本海軍產量最大的戰斗機。
總計生產10449架各式零式戰斗機(其中有半數為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生產,不過兩公司的制.造技術有所差距)。
海軍戰斗機
艦載戰斗機「九六式」(A5M) 艦載戰斗機「零式」(A6M)
艦載戰斗機「烈風」(A7M) 水上戰斗機「二式」(A6M2-N)
夜間戰斗機「月光」(J1N) 水上戰斗機「強風」(N1K)
局地戰斗機「雷電」(J2M) 局地戰斗機「天雷」(J5N1)
局地戰斗機「震電」(J7W) 局地戰斗機「秋水」(J8M)
噴氣戰斗機「橘花」(Kikka) 轟炸機/夜間戰斗機「銀河」(P1Y)
局地戰斗機「紫電/紫電改」(N1K1-J/N1K2-J)
· 陸軍戰斗機
九七式戰斗機(中島Ki-27) 一式戰斗機「隼」(中島Ki-43)
重型攔截機「鍾馗」(中島Ki-44) 二式戰斗機「屠龍」(川崎Ki-45)
三式戰斗機「飛燕」(川崎Ki-61) 四式戰斗機「疾風」(川崎Ki-84)
五式戰斗機(川崎Ki-100)
C. 日本二戰所有飛機的性能
二戰日本軍用機一覽表
日本陸軍飛機一般採用「Ki-」編號,從 Ki-1 到 Ki-202,滑翔機採用「Ku-「編號,從 Ku-2 到 Ku-12。在 Ki-1 之前只有制式名稱(以紀年命名)。
表格中「-」代表無,空白代表未知;發動機一欄中,「A」表示空冷,「L」液冷,「R」火箭發動機,「D」柴油發動機,「W」水冷發動機。
編號 製造商 制式名稱 機種 綽號 首飛 發動機 乘員 軍械
- 川崎 八七式重爆擊機 重轟炸機 1924 W2 6 BoB!!!1000kg 仿製道尼爾Do.N重型轟炸機
- 三菱 八七式輕爆擊機 輕轟炸機 1926 W1 3 BoB!!!500kg 海軍十三式艦攻陸軍型
- 川崎 八八式偵察機 偵察機 1927 W1 2 雙翼
- 川崎 八八式輕爆擊機 輕轟炸機 1929? W1 2 BoB!!!200kg 八八式偵察機轟炸型
- 中島 九一式戰斗機 戰斗機 1928 A1 1 7.7x2 高置單翼
- 川崎 九二式戰斗機 戰斗機 1929 W1 1 7.7x2 雙翼
- 三菱 九二式偵察機 偵察機 1931 A1 2 高置單翼
Ki-1 三菱 九三式重爆擊機 重轟炸機 1933 W2 4 BoB!!!1500kg 單翼
Ki-2 三菱 九三式雙發輕爆擊機 輕轟炸機 1933 A2 3 BoB!!!500kg 單翼
Ki-3 川崎 九三式単發輕爆擊機 輕轟炸機 1933 W1 2 BoB!!!500kg 雙翼
Ki-4 中島 九四式偵察機 偵察機 1934 A1 2 雙翼
Ki-5 川崎 - 戰斗機 1934 W1 1 7.7x2 倒海歐單翼
Ki-6 中島 九五式二型練習機 機上作業教練機 1934 A1 7 高置單翼
Ki-7 三菱 - 機上作業教練機 1933 A1 5 Ki-6 競爭者
Ki-8 中島 - 戰斗機 1934 A1 2 7.7x3 倒海歐單翼雙座
Ki-9 立川 九五式一型練習機 教練機 1935 A1 2 通稱「中練」,中級教練機
Ki-10 川崎 九五式戰斗機 戰斗機 1935 W1 1 7.7x2 陸軍最後的雙翼戰斗機
Ki-11 中島 - 戰斗機 1935 A1 1 7.7x2 Ki-10競爭者。單翼
Ki-12 中島 - 戰斗機 1936 W1 1 7.7x2,20mmx1 起落架可收放
Ki-13 中島 - 攻擊機 - 計劃取消
Ki-14 三菱 - 直屬偵察機 - 計劃取消
Ki-15 三菱 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 司令部偵察機 1936 A1 2 海軍此型機是C5M
Ki-16 中島 - 燃料補給機 - A2 燃料2400l DC-2改型
Ki-17 立川 九五式三型練習機 教練機 1935 A1 2 通稱「初練」,初級教練機
Ki-18 三菱 - 戰斗機 1935 A1 1 7.7x2 海軍九試戰斗機(A5M)的陸軍型
Ki-19 中島 - 重轟炸機 1937 A2 5 BoB!!!750kg 三菱Ki-19競爭者
Ki-19 三菱 - 重轟炸機 1936 A2 7 Ki-21改稱
Ki-20 三菱 九二式重爆擊機 重轟炸機 1931 W4 10 BoB!!!5000kg 仿製Ju 38
Ki-21 三菱 九七式重爆擊機 重轟炸機 1937 A2 7 BoB!!!750kg 陸軍最主要的轟炸機
Ki-23 福田 - 滑翔機 1937 - 2 高級滑翔機
Ki-24 立川 - 滑翔機 1936 - 1 初級滑翔機
Ki-25 立川 - 滑翔機 1937 - 1 中級滑翔機
Ki-26 立川 - 滑翔機 1936 - 2 高級滑翔機
Ki-27 中島 九七式戰斗機 戰斗機 1936 A1 1 7.7x2 一直使用到戰爭中期
Ki-28 川崎 - 戰斗機 1936 W1 1 7.7x2 Ki-27競爭者
Ki-29 立川 - 輕轟炸機 - 計劃取消
Ki-30 三菱 九七式輕爆擊機 輕轟炸機 1937 A1 2 BoB!!!300kg 固定起落架。Ki-32競爭者
D. 二戰中日軍主戰戰機
技術資料方面
零戰是一架重量相當輕的戰斗機,當初設計的重點要求重量輕和極佳的回轉性能,在這樣的需求之下,零戰舍掉許多在美製或是歐洲戰斗機上常見的裝甲和自封油箱,這一點使得零戰在戰斗中相當脆弱,甚至只要幾發子彈就可以擊落他。
相對來說,零戰機上的武裝,初期是兩挺7.7公機槍和兩門20公機炮。這兩挺7.7公機槍的火力相當薄弱,子彈重量低,穿透力不足,甚至連美軍戰斗機上的裝甲板與自封油箱都不能有效穿透,因此許多受損的飛機上面可以數到一堆子彈孔,但是造成的傷害有限。
另外兩門20公機炮是由奧瑞岡公司授權生產,基本上機炮和機槍的搭配在二次大戰的戰斗機上非常普遍,像是德軍的戰斗機上經常可見,但是這兩門20機炮的炮口初速約在606公尺/秒,再超過300碼之後子彈因為散布過廣導致無法精確命中目標,想要有效射擊必須將距離拉近到250碼以內。這兩門機炮加起來也只有120發的子彈,數量過低。
反過來看,美軍初期和零戰較常交手的戰斗機以F4F為多,初期F4F配有4挺12.7公機槍,後期增強到6挺,美國的12.7公機槍甚至授權英國生產,性能相當不錯,射速高,彈束集中,破壞力也強,所以在同樣的射擊時間下,F4F可以投射較多的子彈於目標上。在對頭攻擊時,F4F因為機槍的有效射程高於20公機炮,得以先開火射擊,取得先機,致使零戰在武裝上居於下風。
另外一點很少被提及的部份是,美軍在珊瑚海戰役中首度配發燃燒機槍子彈,這種子彈非常容易穿透零戰的鋁合金外表,增加破壞威力。有一位列基辛頓航艦上的F4F飛行員被零戰的多發20公機炮命中,甚至有一發因為不能穿透自封油箱而留在裡面,人本身也受傷,而航艦上的人員數到第50個7.7公機槍彈孔後就中止,可見零戰的武裝在對付美軍的飛機時未能有效的發揮作用。
但是技術上的優勢資訊一直要到42年五月/六月的戰斗之後才逐漸傳布開來,美軍當時已經展開登錄瓜達康納爾的作戰,所以在此支後美軍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訊同零戰作戰,即使是以性能加差的F4F也可以打成平手,甚至扭轉劣勢。
E. 二戰時期日本動用了多少架飛機
二戰時日本生產的飛機幾乎跟美國媲美,可見日本當時生產力之高
1、日本在二戰中生產了65000架左右的飛機,但損失也同樣巨大,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每個月損失大概500架飛機,到了1944年,變成了每個月2000架。
(5)日本二戰戰斗機擴展閱讀:
二戰日軍規模:
1、整個二戰的規模覆蓋了亞洲、歐洲、非洲,前後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捲入到了這場戰爭中,全世界共有20多億參加了這次空前絕後的戰爭。
2、據戰後統計,整個二戰期間作戰的面積高達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全世界大概有9000萬多人付出了生命,並造成了5萬多億美元的損失,這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最大的一場世界性的戰爭。
3、軍在中國戰區投入的兵力大概在400萬左右,在其他戰區投入的兵力估計在800萬左右,據美軍公布的數據顯示僅戰後美軍遣散的日軍人數就高達740萬人,在加上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日本士兵。保守估計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在亞洲各大戰場總共投入的兵力將超過1200萬人,遠遠超出了日本戰前的估計。
F. 二戰時日本的戰斗機叫什麼
日本海軍戰機命名法則:數字命名以日本紀元命名,比如零戰,日本紀元2600年。零戰21型,零戰32型的第一位數字代表發動機型號,第二位數字代表飛機機體型號。日本海軍戰機一般都有愛稱,與陸軍不同,日本海軍戰機愛稱有命名規律。
1戰斗機以氣象現象命名:艦載機命名為風:陣風,烈風,強風;陸基海軍戰機命名為電,雷:雷電,紫電,震電;夜間戰機命名為光:月光,電光,極光。
2偵察機以雲命名:彩雲,紫雲,瑞雲,曉雲。
3轟炸機以星座或星體命名:銀河,流星。
4攻擊機以山嶽命名:泰山,連山,深山。
5特殊攻擊機以花名命名:櫻花(櫻花特殊攻擊機),橘花,梅花。
6警戒機以海洋命名:大洋,東海。
7運輸機以天空命名:晴空,蒼空。
8教練機以草木命名:紅葉,白菊。
日本海軍戰機還有英文編號,比如零戰21型A5M2。A表示攻擊,5表示機體型號,M是三菱縮寫,表示三菱製造,2表示由第二樣機定型。
第一英文標記為飛機類型:A艦載戰斗機,B艦載攻擊機,C艦載偵察機,D艦載轟炸機,E水上偵察機,F觀測機,G陸上攻擊機,H飛艇,J陸上戰斗機,K教 練機,L運輸機,M特殊戰機,N水上戰斗機,P陸上轟炸機,Q警戒機,R陸基海軍戰斗機,S夜間戰斗機,MX特種戰斗機。
第二英文標記為製造公司:A愛知航空製造,G日立航空製造,H廣島海軍工廠製造,I石川島航空工業製造,J日本小型飛機製造,K川西航空製造,M三菱重工 製造,N中島航空製造,P日本飛機製造,S佐世保海軍工廠製造,SI昭和航空製造,W九州航空製造,Y橫須賀海軍工廠製造,Z美津濃航空製造。
1艦載戰斗機
中島九零式艦載戰斗機2型A2N1-2(1932-1935)
三菱九六式4號艦載戰斗機A5M4(1936-1940)
三菱零式21型A5M2艦載戰斗機,日本戰機的典型代表。
三菱零式32型A6M3艦載戰斗機
三菱零式22型A6M3艦載戰斗機
三菱零式52型A6M5艦載戰斗機
三菱烈風11型A7M2艦載戰斗機
2局部地區戰斗機(航程短,但火力和防護非常強大,用於防衛戰迎擊敵機,也成為陸基海軍戰機)
九州18式「震電」J7W1局地戰斗機
三菱「雷電」21型J2M3
三菱「雷電」31型J2M6
川西紫電11型N1K1-J
3夜間戰斗機
愛知「彗星」12型D4Y2
中島「月光」11型J1N1-S
4特種戰機
三菱「秋水」J8M1陸海軍通用局地戰機
中島「橘花」
櫻花特攻機
5攻擊機
中島九七式1號 B5N1
愛知九九式11型D3A1
中島九九式22型D3A2
中島「天山」12型B6N2
空技廠「彗星」12型D4Y2
「彗星」43型D4Y4
愛知「流星」改B7A2
6水上飛機
川西九四式1號E7K1
愛知九八式水上偵察機 E11A1
三菱零式水上觀測機F1M2-K
中島二式水上戰斗機A6M2-N
川西十四式高速水上偵察機「紫雲」
川西「強風」N1K2
愛知「瑞雲」11型E16A1
愛知「晴嵐」M6A1
7偵察機
十八式「景雲」偵察機 R2Y2
九州「東海」11型Q1W1
8海上運輸機
二式12型H8K2
川西九七式23型H6K5
日本陸軍航空隊戰機命名法則:一式戰機等類似的命名採用日本紀元,發動機大的改造型號用羅馬數字I,II等,飛機外形小的改造用甲,乙,丙,丁。日本陸軍航空隊戰機一般都有愛稱,比如隼,飛燕,疾風等,但無命名規律。
戰斗機
中島一式戰斗機隼2型(1941-1945)主要戰場:中國大陸,印度支那。
川崎二型雙座戰斗機「屠龍」丁型(1942-1945)中部設置37毫米機關炮,20毫米機關炮2門
川崎三式戰斗機「飛燕」2型改(1942-1945)是日本唯一投入實戰的液冷式戰斗機
川崎三式戰斗機「飛燕」1型乙
中島二式戰斗機
中島四式戰斗機「疾風」,是日本最高速度的戰斗機
川崎五式戰斗機1型甲
川崎五式1型乙
中島「火龍」戰斗機,昭和19年,日本從德國取得梅塞斯米特262戰斗機的技術資料,在此基礎上日本研究開發的全新噴氣式戰斗機。
三菱特殊防空戰斗機
二偵察機
三菱九七式偵察機1型
立川九八式偵察機
三菱百式偵察機
三轟炸機
川崎九九式轟炸機1型(1940-1945)
中島百式轟炸機「吞龍」2型甲
三菱四式轟炸機「飛龍」
G. 二戰日本最強戰斗機是什麼戰斗機
是一款被稱作「零式神話」的戰機。
這款「零式神話」是日本的零式艦載戰斗機,在1940年的時候服役。這款戰機的首次使用是在重慶。當時中國一共損失了24架戰機,但是日本的零式戰機卻沒有損失一架。從這個24:0的輝煌戰績中也可以看出這款零式戰機的性能是非常優越的。日本也非常信任這款戰機,日本海軍的重要行動中都會有零式戰機的身影。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這款戰機也被廣泛運用到這場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