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夾心層
擴展閱讀
買證券這累的股票 2025-07-08 06:38:29
江蘇綜藝股票代碼 2025-07-08 06:34:51

夾心層

發布時間: 2021-06-27 11:15:45

『壹』 夾心層的政策指標

地方通過公共租賃房解決「夾心層」住房難的做法,引起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關注。置身於市場和政府保障之間空白地帶的「夾心層」住房難問題有望緩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有關負責人表示,2009年將研究制訂《公共租賃住房指導意見》,總結各地通過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等方式解決「夾心層」住房問題的經驗,明確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標准、供應對象及相關政策。
200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著力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將編制2009年廉租住房工作計劃,以實物方式為主,結合發放租賃補貼,解決260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還將搞好經濟適用房建設和管理,適當增加經濟適用住房供應,新建經濟適用住房130萬套。

『貳』 夾心層的夾心層人群

第一個夾心層,是指不符合廉租房租賃條件、又買不起經濟適用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也就是家庭人均年收入高於上年度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低於60%,符合經濟適用房申購條件卻又買不起經濟適用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第二個夾心層,是指不符合經濟適用房申購條件、又買不起商品房的低中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也就是家庭人均年收入高於上年度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不符合經濟適用房申購條件但又買不起商品房的住房困難家庭。

『叄』 夾心階層的夾心層

「夾心階層」指既不符合買經濟適用房條件也無力購買商品房,置身於市場和政府保障之間空白地帶的一種居民群體。
在日前政府倡導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之時,絕對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而與此相反的是,一些高收入人群卻仍可在高房價下買房而不考慮價格。但是,卻有這么一群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既不符合經濟適用房的申請條件,又買不起市場中的商品房,這就是「夾心階層」。
他們目前處於最尷尬的局面:買市中心房?買不起;買郊區二手房?太遠了,上班不方便,而且首期還得厚著臉皮借點;繼續租房?沒有歸屬感。誰來關注他們?或許大家可從我們本期的「聚焦夾心階層」專題中了解到這群人的購房辛酸。
隨著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家庭通過住房保障這種制度解決了住房困難,一批不屬於低收入階層,也還不足以通過市場來買或者承租自己的住房的群體,他們的住房問題就顯現出來。
2009年,建設部將研究制定《公共租賃住房指導意見》,總結各地通過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等方式解決「夾心層」住房問題的經驗,明確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標准、供應對象及相關政策。除了公共租賃住房外,2009年,建設部將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著力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肆』 夾心層群體的介紹

夾心層群體是指既不符合買經濟適用房條件也無力購買商品房,置身於市場和政府保障之間空白地帶的居民群體。

『伍』 夾心層的案例分析

上海浦東張江科技園2009年1月推出了面向就業者的青年公寓。只要是大專以上學歷、與科技園內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且在上海無住房的年輕人,就可申請租房。每個青年在公寓最多隻能住3年,單房租金888元。浦東新區人事局人才開發處楊文慶說,無積累、買不起房的人群以本科以上學歷的青年居多,他們迫切需要過渡住房,政府如幫助減輕負擔,其就業和創業的競爭力也將加強。
萬科超小戶型面向「夾心層」。
北京萬科金域華府項目提出將開發建築面積約20平方米和30平方米的兩種超小戶型,目標客群定位在奮斗在城市中無法負擔高昂房價,卻又不符合申請保障性住房資格的「夾心層」。
北京萬科金域華府項目超小戶型的設計方案目前已經確定,並在積極地推進項目進程。這一產品是超小戶型和商業屬性用地的一次嘗試,並看好其所具有的市場空間。
400套超小戶型「只租不售」
超小戶型的出現源於一條微博。「萬科正在研發15平方米超小戶型,針對剛畢業大學生,若在廣州,首付只要5萬元,月供700~800元。」2011年6月24日,這條微博被瘋狂轉發,甚至不少網友都呼籲,萬科應該將這一產品推廣到全國,特別是北京、上海等城市。
幾個月之後,北京萬科發布消息稱,正在進行超小戶型產品的嘗試,該產品預計將在北京昌平區金域華府項目中推出。
當時這個產品提出的概念是為在都市中奮斗的20~30歲的青年人提供起步的居住、辦公空間,作為夢想的孵化器。現在確定了10棟樓的規劃,高5層,所有樓棟的首層和二層都是為鄰里服務的商鋪;7棟樓的3~5層是居住空間,約400套,只租不售,由萬科物業進行規范管理;還有3棟樓的3~5層是小型辦公空間,可以出售。

『陸』 為何說「隱形貧困人口」是社會夾心層

最近,網路上一個新詞突然火了起來:隱形貧困人口。這個詞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非常能花錢,朋友圈裡曬的是去各地旅遊的照片,用的是最新款大牌手機,穿的是當季新款衣服,時不時就去高檔餐廳吃大餐,花高價健身或者請私教;另一方面,他們並沒有什麼錢,不僅沒啥存款,許多還身負債務。

其實,正當消費是每個人的權利,多元化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也是一個正常社會的應有形態,不該承受不必要的道德壓力。有人認為,一方面大家都在大談焦慮,另一方面社會中卻不乏那些能夠灑脫消費、恣意人生的「隱形貧困人口」,這似乎構成一種顯而易見的矛盾。其實未必,消費也很可能是「隱形貧困人口」釋放焦慮的一種選擇。你可以說這裡面多少帶有虛榮感的驅動,但這未嘗不是一種自我防禦乃至抵抗。都在說「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那麼,不想被貧窮限制想像力和行動力,至少不應該被苛責。更何況,「隱形貧困人口」並不能與享樂主義畫等號,它在一定程度上對應著社會的活力。

理解「隱形貧困人口」,並非說是要提倡不加節制的非理性消費,而是要洞悉這一群體行為產生背後的社會因素。否則,僅有道德審視式的批評,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柒』 談談對夾心層兒童的理解

有這么一批兒童,上小學吧,年齡不到6周歲,繼續上幼兒園吧,已經成了「大齡」孩子——因為,他們僅僅比那些被允許上小學的6周歲孩子相差幾個月,甚至幾天。

這批孩子,就是「夾心層」兒童。

「夾心層」兒童的父母最著急,每到小學開學,託人、找關系、走後門、改生日等,各種手段無不用盡;為了防止成為「夾心層」兒童,掐日子懷孕,掐日子剖腹產,從「前」生命,到「後」生命,都在不盡地折騰。為什麼,就為6周歲入學政策。

所以,教育部網站一有6周歲兒童入學政策「松動」的信息,就立刻牽動全社會「夾心層」兒童的父母的神經。但這則「在優先接收和保障6周歲兒童入學的情況下,如有空額,可考慮接受即將年滿6周歲兒童入學」的留言回復,隨即在12月7日當晚就被教育部刪除,第二天的媒體報道里,教育部又聲明各地應依法執行年滿6周歲入學規定。

鄭州情況如何?商報記者采訪發現,將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松綁」,根本無法實現。為什麼?因為,鄭州目前的小學教育資源,滿足6周歲兒童入學都有些緊張。沒有空缺,哪還能接受「夾心層」兒童!

社會如何看待呢?關注和爭議,這本身就代表了不同意見。為什麼一個成為國家政策的規定不能取得一致認同,哪怕是多數人的認同呢?這跟政策依據有關。即,有些政策,特別是那些有關人的政策,不是基於人的發展規律,而是基於條件所限。

就像結婚、生育的法定年齡,是提高一歲,還是減少一歲,都是考慮社會資源條件,而不是人的發展規律。同樣,6周歲兒童入學政策,也僅僅是條件所限——學校不夠上。或許,6周歲兒童入學政策,也有著人的發展規律的考慮;但從社會認識看,甚至從教育部的那則留言回復看,也沒有人的因素——如果有空額,就可以接受「夾心層」兒童。

單憑樸素的考慮,我們很難說,「夾心層」兒童與6歲兒童在入學條件上有什麼差別。再加上,社會政策制定中人的因素又往往退而居次,或根本就沒有對人的發展規律作出科學的解釋,以至於造成原本嚴肅的社會政策,無法在公眾取得共識和信任。

『捌』 夾心層的影響

這是我找到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經濟困難時期,一些平時不成問題的問題往往會凸顯,「夾心層」的急速擴大就是其中之一。

筆者最早認識「夾心層」,是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的香港。連續數年,香港股市、樓市暴跌,股指、樓價比最高峰的1997年下跌三分之二以上;受外部需求銳減的拖累,各業均陷蕭條,裁員、減薪、倒閉風潮一波緊接一波,失業率直線攀升至近9%。雖然香港各階層都受到影響,但實際生活質量下降最大的,是中間層。處於頂端的富豪階層,家族財富雖然大幅縮水,但日常消費不會降低;本來就生活在底層的貧困戶,有相對豐厚的「綜援金」(社會救濟,人均2500元左右)保障,一般也衣食無憂。中間層就不同了,在危機的巨浪沖擊之下,發生急劇分化,其中相當一部分被打入破產行列或被推到瀕臨破產的危境,連日常生計也難以維持。在最嚴重的時段,因房價跌落而淪為「負資產」的戶數竟超過10萬;連連減薪致使人均收入低於「綜援金」標準的新貧民戶也大大增加。外出辛苦工作,不如在家領救濟,成為一時的怪現象。而2003年香港「七一」大遊行的主力,就是這個處境最慘、怨氣最大的「夾心層」。

眼下,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深化,內地城鄉也出現了「夾心層」急速膨脹的趨勢,值得密切關注。畢業卻不能馬上就業的大學生,失業返鄉而又無地可耕無業可就的農民工,無疑是湧入「夾心層」的新力量。對於這個兩三千萬的流動大軍,上上下下都高度重視,並採取各種辦法,全力給予幫助。而身邊的實際,使筆者覺得還有兩類新「夾心層」也不容忽視。一個是城市裡的部分老知識分子退休群體。他們大都50年代初參加工作,如今均已80來歲,由於退休時間早、單位效益差、社保水平低、醫療費超高以及單位領導素質等各種因素,他們淪為新的貧民。青壯年時,他們不僅是共和國建設的中堅,而且靠工資贍養全家老小,但現在靠微薄的退休金甚至連自己一個人的體面生活都維持不了(1000多元的退休金只相當一個城市保姆的收入)。經濟危機使他們更加困難。改革開放後實際生活水平降低的現實,使他們心理嚴重失衡,不僅影響本人身心健康,而且聚到一起就發怨氣,也深深感染著「周圍環境」,而且能量很大。

另一個是農村的「夾心層」。一位西北農婦家的情況,就很典型。按說村子不算偏遠,就在火車道邊,離某中等城市也只20分鍾車程,但近幾年她家「種啥啥不值錢」:種糧,入不敷出;改種水果後,夏天,鴨蛋大的杏子3塊錢一箱(約5公斤),賣不掉;秋天,蘋果1毛1斤,沒人收,開始還能喂豬,後來連豬見了蘋果都躲。最後弄得果子熟了都懶得摘,逼著人下決心砍樹。更愁人的是,去年5月大地震把屋子震成了危房,但由於不屬於重災區,救災物資和資金遲遲見不著;而在蘇南打工的兩個女兒又相繼下了崗……在北京當保姆的她,如今成了家裡的唯一支柱。說起搬進新房的重災區農民和經常接受政府「送溫暖」的老貧困戶,他們心理落差很大,認為自己是被政府「遺忘的一族」,連叫苦都沒人聽。

這兩類「夾心層」,一城一鄉,至少有三個共同的特點:一是他們的日子都曾經好過過,後來發生了變化;二是他們都不屬於政府關注的幫扶、救濟對象;三是他們積郁的怨氣都很大。這些特點,決定他們是經濟困難時期最不安寧、最易沖動的特殊群體,而且對上下左右都容易產生影響。

切實關注並有效幫助「夾心層」,防止他們因無助而陷於絕望,進而採取極端舉動宣洩、抗爭,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事實證明,不同時期、不同特點的「夾心層」,往往是影響社會穩定的最活躍力量,但也最容易被忽視。
http://hi..com/luogaoxu

『玖』 什麼是「夾心層」家庭

你好!夾心層其實與夾心族有著相似的意思。

所謂的夾心層是指游離在保障與市場之外的無能力購房群體的代名詞。這群人中,有的夠不著廉租房條件、又沒錢買經適房,有的沒資格買經適房、又買不起商品房。在金融海嘯的大背景下,中等及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等「夾心層」群體置身於市場和政府保障之間的空白地帶,其住房難題已日益顯現。這個群體約佔全國城鎮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還不包括常住城鎮的暫住人口。

那麼夾心層的人群主要是指:
不符合廉租房租賃條件、又買不起經濟適用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和不符合經濟適用房申購條件、又買不起商品房的低中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拾』 中層管理者如何在「夾心層」做到如魚得水

作為中層管理者,如果想要做到八面玲瓏,個人的立場表現很重要,對於下屬員工來講,要充分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就需要做到工作當中是上下級關系,但是私下立場要從屬朋友角度,同時在私下的溝通交流當中引導思想,要讓其感覺到作為直接上級主管為他考慮的比他自己更多,另外,要不斷的給予其希望,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幫其解決一些生活問題,通俗的講,收買他的心。對於公司角度,要考慮自己的上級最希望了解和看到的東西是哪一些,在這些方面要盡可能的展示團隊的優勢,同時,也需要代表團隊在一些領導不太關注或者無傷大雅的問題上展示團隊的不足,並通過這些不足向公司申請解決方案,始終記得一點,無論你個人的能力多麼優秀,你的領導他始終都是你的領導。最忌諱的個人觀點無非於以下幾點:1、在領導面前始終代表團隊講話,不考慮領導立場和公司利益。2、在團隊面前始終代表公司講話,不考慮團隊立場。3、自己的立場明確,也就是說,你需要不停的搖擺,才能立足。4、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外部表現出你以團隊利益為主,內部一定要以公司利益為主,這樣去把握兩者之間的權衡點。5、永遠不要相信你的團隊站在你自己一邊,他們的歸宿畢竟是公司,因此不要做出任何有損於公司利益的事情。6、學會使用公司所賦予的權利和責任,讀懂公司及領導的真正目的和含義,才能夠在不違反公司原則的前提下最大化團隊利益。其實還有很多未盡之言,時間關系就不一一評述,後期慢慢交流,拋磚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