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學中好像有個「零和游戲」,是什麼意思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稱零和游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也可以說: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雙方都想盡一切辦法以實現「損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結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個社會的利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一分。
零和游戲又被稱為游戲理論或零和博弈,源於博弈論(game theory)。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而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1] 早在2000多年前這種零和游戲就廣泛用於有贏家必有輸家的競爭與對抗。「零和游戲規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人類社會中有許多與「零和游戲」相類似的局面。與「零和」對應,「雙贏」的基本理論就是「利己」不「損人」,通過談判、合作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
零和游戲的原理如下:兩人對弈,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則若A獲勝次數為N,B的失敗次數必然也為N。若A失敗的次數為M,則B獲勝的次數必然為M。這樣,A的總分為(N-M),B的總分為(M-N),顯然(N-M)+(M-N)=0,這就是零和游戲的數學表達式。
② 什麼叫「零和游戲」 什麼叫「負和游戲」
1、零和游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它是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2、負和游戲:負和游戲是指博弈雙方或多方雖有一部分獲勝,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總體來說是得不償失,沒有贏家的。負和游戲和「正和游戲」、「零和游戲」說法類似。
c(2)零和游戲擴展閱讀:
零和游戲源於博弈論,現代博弈理論由匈牙利大數學家馮·諾伊曼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創立,1944年他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零和游戲的原理如下:兩人對弈,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則若A獲勝次數為N,B的失敗次數必然也為N。若A失敗的次數為M,則B獲勝的次數必然為M。
③ 什麼是零和游戲原理
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奪取後周政權即皇帝位,建立宋朝。
當時國家正處在「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為了實現天下一家,版圖統一的理想,在討伐南平、後蜀、南漢等小國後,目標指向正由後主李煜所統治的南唐。
開朝七年。大將曹彬奉命兵伐江南,江南小朝廷李煜趕緊派使臣徐鉉等人至宋廷乞求緩師,要求「以全一邦人性命」。並問原因:「我們對大宋天子並沒有禮貌不周的地方呀,為什麼興兵討伐我們呢?」
趙匡胤聽了以後,冷笑一聲說道:「你不必多說了,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宋軍一舉滅掉南唐,趙家基本奪得了天下。
實際上豈止是趙家天下,就是劉家天下、李家天下,又何嘗容得下別人染指呢?
《漢書》上將天下比作一隻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也就是說,秦朝失了天下,群雄並起,大家爭奪,最後漢高祖打敗了西楚霸王,就得了這只又肥又大的鹿。但又因為只有一隻鹿,所以一染指便是你死我活的爭奪,有你一分,便少了我的一分,豈可兒戲視之?
這就像極了一對一的兩位對弈者,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一就是:「1+(-1)=0」。
趙匡胤和歷代「逐鹿者」們所玩的,就是一種稱為「零和游戲」的大賭博。
「零和游戲」的精確表達為: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零和游戲原理源於博弈論。一項游戲中,勝方所得與負方所失相同,兩者相加,正負相抵,和數必為零,是謂「零和」。
零和游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游戲場。因而,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但是人們也日益認識到,在一連串的博弈中,零和游戲的觀念所導致的結果只能是雙輸,而要「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也不是不可能出現的。
因此,「雙贏理論」也就應運而生。而在現在的生活中,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非零和游戲即「負和」或「正和」觀念所取代。負和游戲指。一方雖贏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可謂沒有贏家。贏家所得比輸家所失多,或者沒有輸家,結果為「雙贏」或「多贏」,稱為「正和」。
比如投資股票和債券,投資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漲落中賺取差價或從每年的派息之中獲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來經營。創造利潤,上繳稅金,增加就業等,雙方或多方面都可從中獲益。這也是如今社會最典型的「雙贏」現象。
曾經有15個傑出的人類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等領域的跨學科學者——因為他們的領導者是桑塔菲研究所的,所以我把他們叫做「桑塔菲學派」的學者,他們歷時10年,在地球上找了15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小型社會,包括原始土著民族、半開化的漁村、城市旁邊的鄉村、前計劃體制瓦解後的城市等,多次進行了一個名為「最後通牒」的實驗。
這種游戲是一次性的,即兩人瓜分一筆誘惑性足夠強烈從而受試者願意當真參與游戲的錢財。比如這兩個受試者瓜分1000塊錢,由第一個人對第二個人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比如「我給你50塊,剩下的950塊歸我」。
如果第二個人同意,那麼他們就按這個方案瓜分由實驗者給他們的一千塊錢,其實是足夠多的一份財富。如果第二個人覺得第一個人的方案「不公平」從而拒絕這一方案,那錢就被實驗者收回,這兩個人就一分錢也得不到。
這樣,第一個人實際上擁有相當的壟斷權。按照經濟人的理性假設,第二個人的理性選擇是:哪怕只是拿到一塊錢,也應當選擇「同意」而不是選擇「拒絕」,因此第一個人可以給自己分配999元,而只給第二個人一元。
然而大部分實驗的結果表明,在幾乎40%的實驗里,第一個人提出的方案是「對半分」,也就是說,第一個人並沒有從自私角度出發只給第二個人「一塊錢」,換句話說,只有在公平原則主導了個體的選擇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取得雙贏。
從零和游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合作者自己。
④ 請問什麼是"零和游戲"
「零和游戲」也叫「零和博弈」。源於博弈論,是指在一項游戲中,參加者有輸有贏,贏家所得正好是輸家所失,總成績永遠為零,這就叫「零和」。現在廣泛用於有贏家必有輸家的競爭與對抗。「零和游戲規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人類社會中有許多與「零和游戲」像類似的局面。與「零和」對應,現在也常用「雙贏」概念。「雙贏」的基本理論就是「利己」不「損人」,通過談判、合作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
零和游戲原理: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游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 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
這正是「零和游戲」的基本內容: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游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游戲」場。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游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⑤ 什麼是零和游戲
即是彩票,股票,期貨!!!
當我們看到兩位對弈者時,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游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 分,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 (-1)=0。
這正是「零和游戲」的基本內容: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游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游戲」場。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世界經濟浪潮中的股票,期貨,彩票,以及基金等等,都帶有「零和游戲」的色彩,就是將總的出資金額看作零,剩下的就是整體自己如何分配的問題,股票盈利方存在,必然存在虧損的另一方!這個在參與玩弄這些票證的出資人之間,遵循這個原則。「零和游戲」本身,不會對社會生產產生效益,完全類似賭博。
當然,上市企業,藉助零和游戲,獲取發展資金,就改變了其中的味道。這就是各國政府,為什麼公開的允許這樣的「零和游戲」存在的重要原因!
告誡那些專門依靠「零和游戲」發家的人們,其危險,就是這樣的行為,與賭博沒有太大的區別!
⑥ 什麼是零和游戲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稱零和游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
零和游戲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零和博弈的結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個社會的利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一分。也可以說: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雙方都想盡一切辦法以實現「損人利己」。
零和游戲又被稱為游戲理論或零和博弈,源於博弈論(gametheory)。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而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早在2000多年前這種零和游戲就廣泛用於有贏家必有輸家的競爭與對抗。
「零和游戲規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人類社會中有許多與「零和游戲」相類似的局面。與「零和」對應,「雙贏」的基本理論就是「利己」不「損人」,通過談判、合作達到皆大歡喜的結果。
(6)零和游戲擴展閱讀:
主要原理——
零和游戲源於博弈論,現代博弈理論由匈牙利大數學家馮·諾伊曼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創立,1944年他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
零和游戲的原理如下:兩人對弈,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則若A獲勝次數為N,B的失敗次數必然也為N。
若A失敗的次數為M,則B獲勝的次數必然為M。這樣,A的總分為(N-M),B的總分為(M-N),顯然(N-M)+(M-N)=0,這就是零和游戲的數學表達式。
⑦ 零和游戲是什麼意思
如果70%的人做的空 那30%做的多 錢也不夠賠啊 為什麼說做多和做空的手數是一樣的 不可能一樣的 一定是一樣的。不然你做空的單子沒辦法成交。想賣出必然有人買才行。 70%做空導致賣的人比較多,買的人少,所以賣空的人爭相降價,價格不斷走低。明白了吧。 首先任何時刻都有人買賣,這個在一個成熟市場是沒有問題的。你再把做空做多的人數和價格聯系起來就知道了。做空做多的手數一定是一樣的,因為不一樣成交不了。計算機系統撮合成交:相當於最前面始終有一個池子,這個池子裡面都是沒有成交的,可能做多的手數和做空的手數不一樣,正是這點導致了價格變化。成交完成,一賣一買才計入成交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