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生態補償
擴展閱讀
南微軟體股票行情 2025-07-14 00:02:53
股票交易價格設置錯誤 2025-07-14 00:02:52
日本樂天 2025-07-13 23:53:59

生態補償

發布時間: 2021-06-29 06:38:20

⑴ 生態補償包括哪些

二、農村生態補償金包括哪些?
農村生態補償金主要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能繁母豬補貼、退耕還林補助、森林生態效益林補助、玉米補貼、油菜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
三、生態補償標准
生態補償主要應當補償兩部分,即生態服務功能的價值和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的物化成本。這些價值和成本一般通過協商法和核演算法來確定。
四、生態補償原則
明確補償主體。「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付費」中的「誰」,可以是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有時還可能涉及多個主體,情形比較復雜。應因事制宜,明確特定的補償責任主體,多個主體則應量化責任
落實受益主體。「誰受損、誰受益」。應落實受益主體。目前存在補償利益虛化、未補償到真正受損者的問題。對此,有多個受損主體的,應量化其利益;有多個受損方面的,應全面覆蓋受損的各個方面。
補償標准體系化。生態環境受損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影響的利益主體是多元的。現在的補償是一個簡單的經濟總量,且一般按「人頭」分配,掩蓋了受損主體的差異性。補償標准應按社會、經濟、生態分類,細化為一個指標體系,再按差異性補償給當地政府、企業和個人等主體,並規定用於社會重建、經濟發展和生態修復。
補償模式多樣化。現行的補償模式以政府財政轉移支付為主,輔以一次性補償、對口支援、專項資金資助和稅賦減免等。應堅持多樣化模式,同時避免模式選擇的隨意性、補償額的隨意性。應制定實施細則,規范補償模式的選擇和實施。
確保補償用於生態修復。現在,生態補償大多用於生活、安置、遷移、生產等剛性需求,真正用於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的很少。生態補償制度安排中應有量化的剛性要求,使一部分補償直接用於修復生態。同時,還應有使用的有效監督制度。

⑵ 生態補償標準的計算方式有

生態補償標准確定的方法與依據
生態補償標準的確定一般參照以下4方面的價值進行初步核算:生態保護者的投入和機會成本的損失;生態受益者的獲利;生態破壞的恢復成本;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
1、按生態保護者的直接投入和機會成本計算
生態保護者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應納入補償標準的計算之中。同時,由於生態保護者要保護生態環境,犧牲了部分的發展權,這一部分機會成本也應納入補償標準的計算之中。從理論上講,直接投入與機會成本之和應該是生態補償的最低標准。
2、按生態受益者的獲利計算
生態受益者沒有為自身所享有的產品和服務付費,使得生態保護者的保護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產生了正外部性。為使生態保護的這部分正外部性內部化,需要生態受益者向生態保護者支付這部分費用。因此,可通過產品或服務的市場交易價格和交易量來計算補償的標准。
通過市場交易來確定補償標准簡單易行,同時有利於激勵生態保護者採用新的技術來降低生態保護的成本,促使生態保護的不斷發展。
3、按生態破壞的恢復成本計算
資源開發活動會造成一定范圍內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資源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直接影響到區域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景觀美化、氣候調節、生物供養等生態服務功能,減少了社會福利。因此,按照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需要通過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的成本核算作為生態補償標準的參考。
4、按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計算
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主要是針對生態保護或者環境友好型的生產經營方式所產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氣候調節、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美化等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進行綜合評估與核算。國內外已經對相關的評估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就目前的實際情況,由於在採用的指標、價值的估算等方面尚缺乏統一的標准,且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現實的補償能力方面有較大的差距,因此,一般按照生態服務功能計算出的補償標准只能作為補償的的參考和理論上限值。
參照上述計算,綜合考慮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情況,特別是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破壞,通過協商和博弈確定當前的補償標准;最後根據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時俱進,進行適當的動態調整。

⑶ 生態補償是什麼

生態補償(Eco-compensation)是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為目的,以經濟手段為主調節相關者利益關系,促進補償活動、調動生態保護積極性的各種規則、激勵和協調的制度安排。

狹義的生態補償指對由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給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造成的破壞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的補償、恢復、綜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廣義的生態補償則還應包括對因環境保護喪失發展機會的區域內的居民進行的資金、技術、實物上的補償,政策上的優惠,以及為增進環境保護意見,提高環境保護水平而進行的科研、教育費用的支出。

(3)生態補償擴展閱讀

生態補償應包括以下幾方面主要內容:

1、對生態系統本身保護(恢復)或破壞的成本進行補償;

2、通過經濟手段將經濟效益的外部性內部化;

3、對個人或區域保護生態系統和環境的投入或放棄發展機會的損失的經濟補償;

4、對具有重大生態價值的區域或對象進行保護性投入。

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是以內化外部成本為原則,對保護行為的外部經濟性的補償依據是保護者為改善生態服務功能所付出的額外的保護與相關建設成本和為此而犧牲的發展機會成本。

對破壞行為的外部不經濟性的補償依據是恢復生態服務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壞行為造成的被補償者發展機會成本的損失。

⑷ 如何申請生態補償

你好,生態補償(Eco-compensation)是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為目的,以經濟手段為主調節相關者利益關系,促進補償活動、調動生態保護積極性的各種規則、激勵和協調的制度安排。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生態補償指對由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給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造成的破壞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的補償、恢復、綜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廣義的生態補償則還應包括對因環境保護喪失發展機會的區域內的居民進行的資金、技術、實物上的補償,政策上的優惠,以及為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環境保護水平而進行的科研、
生態補償應包括以下幾方面主要內容:
一是對生態系統本身保護(恢復)或破壞的成本進行補償;
二是通過經濟手段將經濟效益的外部性內部化;
三是對個人或區域保護生態系統和環境的投入或放棄發展機會的損失的經濟補償;
四是對具有重大生態價值的區域或對象進行保護性投入。
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是以內化外部成本為原則,對保護行為的外部經濟性的補償依據是保護者為改善生態服務功能所付出的額外的保護與相關建設成本和為此而犧牲的發展機會成本;對破壞行為的外部不經濟性的補償依據是恢復生態服務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壞行為造成的被補償者發展機會成本的損失。

⑸ 生態補償是指什麼你知道嗎

生態補償是一種改善生態環境的很好的辦法。

事實證明,江西、福建相關上游地區的水質確實有所改善。

這種方式,建立了生態保護補償效益,形成相對公平、合理的運作規范,也有利於長期的環境保護。

如果覺得不錯,可以關注"小火咕嘟":持續帶來深度、有趣、有用的內容

⑹  國外生態補償的典型案例

一、美國:綠色償付

綠色償付的中心內容是享受保護成果的人們向提供保護服務的人們付費。美國紐約市向哈得孫河上游農民付費,保證其清潔水源項目是典型案例。紐約市90%的飲用水來自於哈得孫河上游——距該市200km的特拉華州的鄉村,那兒居住著7萬多人,並且分布著約3個奶牛場,開發壓力比較大,河流水質受到威脅。假如河水受到污染,紐約市政將必須建設標准更高的凈水廠,為此預計將花費70億~90億美元的投資(包括第1個10年的運行費)。紐約市政府權衡利弊,決定用向上游農民付費的方式保護水源。1993年,紐約市成立了非營利性的流域農業委員會(WAC),委員會通過引導土地使用方式的辦法保護河流生態和水質。他們的主要做法:一是為保護和恢復森林的土地使用者提供補貼;二是為按照推薦的環境友好方式經營牧場、農場的農民提供補貼和服務;三是通過購買土地發展許可權制土地開發。付費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在水費中增加了9%附加費,此外還有少量資金來自市政公債和信託基金

二、哥斯大黎加:國家森林基金

哥斯大黎加建立了全國性的環境服務付費制度(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簡稱PES),該項制度開始於1996年的森林法。哥斯大黎加的森林法規定,來自於天然林、樹木種植、經濟林種植所提供的固碳、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觀光風景服務可以得到補償。補償標準的制定依據土地利用的機會成本,通常高於放牧地的租金費,具體補償標準是:通過植樹提供上述服務的土地擁有者可以得到平均540美元/hm2的補助;通過保護和恢復森林提供上述服務的土地擁有者可以得到平均210美元/hm2的補助(上述兩項補助均分5年支付);通過經濟林種植提供上述服務的土地擁有者可以得到每棵樹0.8美元的補助;每5年為1個合同期,到期時根據監測和評估結果進行下一期合同談判。

哥斯大黎加通過多種渠道籌集生態補償資金。哥斯大黎加除了通過立法手段來保證生態效益的內部化外,還採用市場手段對私人生產者所提供的生態效益進行補貼或為政府保護生態效益提供財政支持。哥斯大黎加1996年7575號森林法規定把向化石燃料徵收的銷售稅作為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的來源之一。另外,哥斯大黎加還利用可確認的貿易補償這種市場手段從國際市場上為哥斯大黎加政府進行生態保護尋求財政支持。可確認的貿易補償(CTO)是指能在國際市場上轉讓或銷售溫室氣體補償權的財政手段。一個CTO代表了一定量的溫室氣體釋放物,這些釋放物用減少的或被吸收的碳當量來表示。當一個外國投資者購買了一個CTO(如通過重新造林或開展林業保護的方式來購買CTO),該投資者就額外地為哥斯大黎加提供了財政支持。目前,環境服務付費項目的資金85%來源於化石燃料稅,8%來自政府財政、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和其他國家銀行的政府貸款,7%來自企業自願付費和國際碳匯交易收入。還有一些流域通過附加水費為上游提供水資源保護的補償資金。

環境服務付費項目由哥斯大黎加國家森林基金管理。國家森林基金組織通過與環境能源部、有關民間咨詢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等項目執行機構簽訂項目協議實施環境服務付費項目。保護區域的土地擁有者與項目執行機構簽訂協議,承諾具體的保護義務,獲得相應的補償。這些補償提高了土地擁有者保護植被的積極性和保護能力,同時也為保護區的居民(多數是窮人)提供了額外的經濟收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三、歐盟:生態標簽認證

為鼓勵在歐洲地區生產及消費「綠色產品」,歐盟於1992年出台了生態標簽體系。歐盟生態標簽制度是一個自願性制度,歐盟建立生態標簽體系的初衷是希望把各類產品中在生態保護領域的佼佼者選出,予以肯定和鼓勵,從而逐漸推動歐盟各類消費品的生產廠家進一步提高生態保護,使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到使用,直至最後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不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生態標簽同時提示消費者,該產品符合歐盟規定的環保標准,是歐盟認可並鼓勵消費者購買的「綠色產品」。如果生產商希望獲得歐盟生態標簽,必須向歐盟各成員國指定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完成規定的測試程序並提交規定的測試數據,證明產品達到了生態標簽的授予標准。歐盟對於每一種產品都規定了相應的環保性能標准,這些標准主要是關於自然資源與能源節省情況、廢氣(液、固體)及雜訊的排放情況等。

四、德國:跨流域國際生態補償和區域橫向轉移支付

德國易北河的生態補償政策是比較典型的區域合作機製成功範例。易北河貫穿兩個國家,上游在捷克,中下游在德國。1980年前從未開展流域整治,水質日益下降。1990年後德國和捷克共和國達成共同整治易北河的協議,成立雙邊合作組織。整治的目的是長期改良農用水灌溉質量,保持流域生物多樣,減少流域兩岸排放污染物。雙邊組織由8個專業小組組成:行動計劃組,確定、落實目標計劃;監測小組,確定監測參數目錄、監測頻率,建立數據網路;研究小組,研究採用何種經濟、技術等手段保護環境;沿海保護小組,解決物理方面對環境的影響;災害組,解決化學污染事故,預警污染事故,使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水文小組,收集水文資料數據;公眾小組,從事宣傳工作,每年出一期公告,報告雙邊工作組織工作情況和研究成果。

根據協議,德國在易北河流域邊建起了7個國家公園,佔地500km2;兩岸流域有200個自然保護區,禁止在保護區內建房、辦廠或從事集約農業等影響生態保護的活動。經整治,目前易北河上游水質已基本達到飲用水標准。

易北河流域整治的經費來源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一是排污費(居民和企業的排污費統一交給污水處理廠,污水廠按一定的比例保留一部分資金後上交國家環保部門);二是財政貸款;三是研究津貼;四是下游對上游經濟補償。如2000年德國環保部拿出900萬馬克給捷克,用於建設捷克與德國交界的城市污水處理廠。

目前國際上只有德國在生態補償方面實行州際間橫向轉移支付制度,並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其最大的特點是資金到位,核算公平。橫向轉移支付就是由富裕地區直接向貧困地區轉移支付。也就是說,通過橫向轉移改變地區間既得利益格局來實現地區間公共服務水平的均衡,並且設計出了一整套復雜的計算依據以及確定轉移支付的數額標准。德國的橫向轉移支付基金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增值稅由州分享部分的1/4;二是財政較富裕的州按照統一標准計算結果撥給窮州的補助金。德國通過州際財政平衡基金實施州際間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社會穩定。

五、澳大利亞:水分蒸發信貸

澳大利亞Mullay-Darling流域位於澳大利亞東部,大規模的森林採伐使土壤鹽漬化問題日益嚴重。為此,下游一個由600個灌溉農場主組成的食物與纖維協會,與上游新南威爾士州林務局達成協議,將植樹造林作為一種成本有效的策略予以資助。該協會根據在流域上游建設100hm2森林的蒸騰水量,向州林務局購買鹽分信貸,即下游使用水灌溉土地的農場主向林務局支付「蒸騰作用服務費」,現在是按照每100萬m3水交納17澳元的價格來支付,或按每公頃土地85澳元的價格來補償,支付10年。林務局利用這一經費採取在上游地區種植脫鹽植物、栽植樹木或多年生深根系植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護水質,避免鹽鹼化。

六、厄瓜多:流域水土保持基金

1998年在基多成立了流域水土保持基金,基金的資金收自於用水費,具體有以下來源:MBS-Cangahua灌區、流域下游農戶、水電公司HCJB、Papallacta溫泉、基多市政水務公司(交納水銷售額的1%)以及國家和國際補充資金;流域水保基金用於保護上游40萬hm2的Cayambe-Coca流域的水土,以及上游的Antisana生態保護區,具體的活動包括購買生態敏感區土地、為上游居民提供替代的生計方式、農業最佳模式示範、教育和培訓;該水保基金交由一個公司來運作(Enlace Fondos),公司設有理事會,成員來自地方社區、水電公司、保護區管理局、地方NGO以及政府。

⑺ 什麼是生態補償請簡述生態補償制度的構成。

生態補償(Eco-compensation)是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為目的,以經濟手段為主調節相關者利益關系的制度安排。生態補償應包括以下幾方面主要內容:一是對生態系統本身保護(恢復)或破壞的成本進行補償;二是通過經濟手段將經濟效益的外部性內部化;三是對個人或區域保護生態系統和環境的投入或放棄發展機會的損失的經濟補償;四是對具有重大生態價值的區域或對象進行保護性投入。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是以內化外部成本為原則,對保護行為的外部經濟性的補償依據是保護者為改善生態服務功能所付出的額外的保護與相關建設成本和為此而犧牲的發展機會成本;對破壞行為的外部不經濟性的補償依據是恢復生態服務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壞行為造成的被補償者發展機會成本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