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擴展閱讀
股票怎麼在線交易 2025-07-14 07:10:27
買只股票20年 2025-07-14 06:47:38
000656股票行情 2025-07-14 06:39:42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發布時間: 2021-06-29 08:55:54

❶ 2018年一月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利用什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2018年1月,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了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

2018年,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與奧地利科學院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該成果標志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1)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擴展閱讀: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2017年1月18日,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

2017 年8月12日,墨子號」取得最新成果——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至此,「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圓滿地完成了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2020年6月15日,中國科學院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里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6月15日23時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❷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哪些先進之處

對於量子通信來說,現在所有的技術都有一個根本性的制約,那就是由於量子的不可克隆定理所決定的攜帶量子信息的光子不可以像經典通信中的中繼放大那樣把信號進行放大,如此的話,光子在光纖中傳播是有損耗的,目前的技術只能實現百公里量級的傳播。現在也有量子中繼器的研究,比如說郭光燦老師實驗室所在進行的固態量子存儲研究,最終極目標就是研製成功量子中繼器。但是,量子中繼器和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難度基本上是一樣,所以可能需要很長的研究周期才能實現。

❸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誰的

答案: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中國的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讓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❹ 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叫什麼名字

「墨子號」量子衛星。

2017年6月16日,我國科學家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團隊在《科學》雜志上發布論文宣布,「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8月10日,潘建偉團隊關於量子衛星「墨子號」的兩篇科研論文同時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內容分別是「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以及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

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3大科學目標。與經典通信不同,量子密鑰分發通過量子態的傳輸,在遙遠兩地的用戶共享無條件安全的密鑰,利用該密鑰對信息進行一次一密的嚴格加密,這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這意味著「不被破解的加密技術」這個人類千年夢想,已經有了成為現實的科技基礎。

點評:「墨子號」量子衛星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世界上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該衛星從科學概念的提出到關鍵技術的突破,從工程組織實施到科學成果產出,均由我國科學家主導完成,這標志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優勢地位。

❺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哪些先進的地方呢

對於量子通信,現在所有技術都有一個基本的限制,即由於量子的非克隆定理,攜帶量子信息的光子不能像經典通信中的中繼放大那樣放大信號。在這種情況下,光子在光纖中的傳播是有損的,目前的技術只能實現 100 公里的傳播。現在也有關於量子中繼器的研究,例如郭光燦教師實驗室進行的固態量子存儲研究,其最終目標是成功開發量子中繼器。然而,量子中繼器和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難度基本相同,因此可能需要很長的研究時間才能實現。

關於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哪些先進的地方呢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❻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永不泄密嗎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使得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這項技術「牛」在哪裡?大到國家軍事政治等機密安全,小到商業機密和個人信息,信息安全在全球范圍廣受關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介紹說,量子通信的實用化和產業化成為歐盟、美國、日本等爭相追逐的目標。這顆量子衛星屬於中國自主研發,突破了許多關鍵技術,將有助於鞏固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❼ 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美國的衛星好嗎

美國尚未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哪個好也就無從談起。

❽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我國量子研究意味著什麼

通信安全是國家信息安全和人類經濟社會生活的基本需求。人們對通信安全的追求從未停止。但是,基於計算復雜性的傳統加密技術原則上有可能被破解。隨著數學和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經典密碼被破解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量子通信以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為基礎,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固有的安全風險。到目前為止,唯一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說,如果地面量子通信製造連接各城市、各信息傳送點的「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將這一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縱橫的雙邊通信「天地網」被編織出來時,大量的信息將在其中如影般穿梭,享受「無條件」的安全。

❾ 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叫什麼

墨子號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已經從實驗室演示走向產業化。在城市裡,通過光纖建構的城域量子網路通信已經開始嘗試實際應用,我國在城域光纖量子通信方面已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地位。在量子通信的國際賽跑中,中國屬於後來者。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已經躋身於國際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在城域量子通信技術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建設完成合肥、濟南等規模化量子通信城域網,「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也即將竣工。然而,這只是開始。「在城市范圍內,通過光纖構建城域量子通信網路是最佳方案。但要實現遠距離甚至全球量子通信,僅依靠光纖量子通信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潘建偉說。[2] 量子保密通信,能夠從三個方面保障信息安全。第一,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信息交互是安全的,不會被竊聽或盜取。第二,「主僕」身份能夠自動確認,只有主人才能夠使喚「僕人」,而其他人無法指揮「僕人」。第三,一旦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傳遞口令被惡意篡改,使用者會立刻知曉,從而重新發送和接收指令。

❿ 2018年1月中科大利用什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2018年1月,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了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

「墨子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實驗衛星之一,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密鑰網路,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將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並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10)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擴展閱讀

量子衛星工程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抓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提出科學目標和研製科學應用系統;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衛星系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中科大研製有效載荷分系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地面支撐系統研製、建設和運行,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等單位參加。

中國研發的量子衛星應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包括同時瞄準兩個地面站的高精度星地光路對准、星地偏振態保持與基矢校正、星載量子糾纏源等。衛星設計壽命為兩年。本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中科院研製的稀薄大氣科學實驗衛星和西班牙科學實驗小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