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張慧光
擴展閱讀
騰訊的股票散戶能買嗎 2025-07-15 16:21:41
股票今日買的今日賣 2025-07-15 15:59:07

張慧光

發布時間: 2021-06-29 19:21:14

『壹』 張慧光的介紹

女,1958年出生,山東菏澤人,漢族,中共黨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高級政工師,教授。

『貳』 排隊日宣傳畫

「排隊推動日」啟動儀式上,首都精神文明辦公室主任張慧光揭曉「排隊推動日」活動標識並介紹了標識寓意和「排隊推動日」活動背景。
張慧光說,把每月11日定為排隊日是在用「11」這個數字形象地提醒大家,當有兩個人出現在公共場所的時候就應該排隊。活動標識由兩個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組成,希望這個具親和力的形象能夠深入人心,使市民喜歡這兩個卡通人物,並且一看到他們,就想到要自覺排隊,文明禮讓。
當問到為什麼要選擇「排隊」作為創造文明有序環境的切入點時,張慧光說:「秩序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大眾參與度很高的一個行為,所以,我們選擇以此為切入點,培養大家的排隊意識,樹立文明禮讓的風氣。」 張慧光介紹說,2007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工作思路就是要抓好五大文明行動,即禮儀文明行動、包括「排隊推動日」在內的秩序文明行動、環境文明行動、賽場文明行動以及服務文明行動,「相信在這些活動的推動下,會對提高城市文明形象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針對許多網民擔心的「排隊日一過,排隊意識就沒了」的問題,張慧光主任專門做了解答。
「我們將每個月的11日定為『排隊推動日』,就是要推動和鼓勵大家在平常的每個日子裡都要自覺排隊,文明禮讓。我們在這一天里搞一些大眾參與的活動,與媒體聯合一起徵集志願者,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關注排隊這件事。從而培養一種排隊的意識和習慣。」
張慧光主任告訴記者:「大眾的公共文明行為提升有一個過程。譬如,日本形成有序的排隊秩序花了6年。台灣也用了7年,北京已經進行5年了。近幾年,有序排隊、文明禮讓正逐漸成為市民的自覺行為,市民自覺排隊的意識和排隊的行為水平正在逐年提高。」
「奧運一天一天走來,使每個北京人能得到奧運的實惠。推動大家每天每時每刻注意排隊,這不僅是為奧運服務,更是為了城市的長遠建設發展。」 張慧光說。

北京市18日確定,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希望杜絕公共場所亂擁亂擠、城市交通亂行亂停等不文明行為,為奧運會創造文明有序環境。

18日,北京市召開了「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動員大會。首都文明辦主任張慧光介紹,北京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意為兩人以上就應像「11」一樣順序排列。

張慧光說,北京市將從奧運會倒計時500天起,以百日為節點,滾動開展「日禮讓有三、月違章歸零」交通文明競賽活動,評選「交通文明使者」和「零分司機」、「零超標單位」,引導廣大交通參與者遵守交通法規、踐行交通公德、共建交通文明,創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

北京市希望政協委員、社會名流向全社會倡議自覺排隊、講究秩序,組織公共文明志願者引導市民在人流擁擠的重點公共場所自覺排隊,著重培育市民的排隊意識,使自覺排隊、文明禮讓成為首都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叄』 排隊日的排隊日的來歷

為什麼把每月的11日定為自覺排隊日呢?這裡面有個說道。首都文明辦主任張慧光介紹,意思是無論上車也好,買東西辦事也罷,兩人以上就應像「11」一樣順序排列,有序進行。
「11」這個數字,除了有表示「光棍節」的意思,還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自覺排隊,倒是充分發揮了其象形意義。把每月的11日定為「排隊日」,我相信這決不是決策者的一時心血來潮。他是基於一些場合、一些人不自覺排隊的實際情況,從表面看,是為了給明年的奧運營造一種整體的文明環境;從深里看,是對國民公共禮儀的一種善意的提醒。
設立一個這樣專門的排隊日,沒有必要以為這是在小題大做,也沒有必要以為這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有時形式就是內容。有了這樣一個專門的日子,最少是一種公共禮儀的善意的提醒。提醒的目的在於最後的不用提醒,當包括排隊日在內的所有公共禮儀都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自覺行為,「排隊日」也就可以光榮下崗。

『肆』 自覺排隊日的介紹

北京市政府2007年01月18日確定,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首都文明辦主任張慧光介紹,北京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意為兩人以上就應像「11」一樣順序排列。排隊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個人行為,卻體現著社會成員的價值認同。

『伍』 張慧光愛人是誰

也只有張慧光的親戚和朋友圈的人,才知道你張慧光的愛人是誰啊。

『陸』 張慧光是什麼人連人民網都不敢刊登她的簡歷!!

人民網刊登的張慧光同志簡歷

http://travel.people.com.cn/GB/115592/115593/7042569.html

『柒』 排隊日的「排隊日」與自覺排隊

現在鄭重其事地推出了一個「自覺排隊日」,真的能夠排出西方一些人那種法制意識和秩序觀念么?有人覺得,那是太高估公眾的自覺意識了。試想一下,一個簡單的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做好了沒有?不論行人還是機動車,違反了就要罰款,就要受處罰。就是這樣的明文規定大家還照樣違反,又何況這么一個倡議性的節日?公眾都善於給自己找這種違反規定的借口,更喜歡做一些出格的事來尋找刺激。出現這種情況,又怎能僅僅依靠一年中的幾天來真正提高公民的素質呢?
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外國人自覺排隊,使建立在人家現代國家的一整套法制文化之上的。人家的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足以讓人家從骨子裡就透出自覺排隊的下意識。從這個角度說,我們離真正自覺資源地排隊的距離還不近。但願我們從「自覺排隊日」這第一步起,走好每一步,而不是只過每月11日這24小時,仍然一如既往地沖鋒陷陣。
現代公民意識,包括法制意識的養成,這是公民自覺排隊的文化根基。要打牢這個根基,我們得繼續堅定不移地建立健全我們的法律法規,這不僅是要讓那些不受規矩的人得到懲罰,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社會在秩序化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和諧,當公平與效率真正值根於每個公民心中的時候,我們就會清醒地意識到。正是因為因為我們的資源有限才不能亂擁亂擠,公德心和秩序化,會讓我們有限的資源獲得更為公平與有效率的分配與利用。
每逢「自覺排隊日」這天,首都文明辦將組織志願者前往街頭、商場、游樂場等公共場所,引導市民在人流擁擠的地點自覺排隊。此外,其它「排隊禮讓」活動也將相繼開展。例如,從奧運會倒計時500天起,以百日為節點,滾動開展「日禮讓有三、月違章歸零」交通文明競賽活動,評選「文明交通使者」、「零分司機」和「零超標單位」。
公共場所亂擁亂擠成為生活中的一大頑疾,輿論歸結為國人素質不高,長時間以來,社會不斷通過公德感召的方式,呼籲國人文明,可往往事倍功半——「自覺排隊日」的設立無疑也屬感召范疇,其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北京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
北京市2007年01月18日確定,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希望杜絕公共場所亂擁亂擠、城市交通亂行亂停等不文明行為,為奧運會創造文明有序環境。
18日,北京市召開了「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動員大會。首都文明辦主任張慧光介紹,北京將每月11日確定為自覺排隊日,意為兩人以上就應像「11」一樣順序排列。
張慧光說,北京市將從奧運會倒計時500天起,以百日為節點,滾動開展「日禮讓有三、月違章歸零」交通文明競賽活動,評選「交通文明使者」和「零分司機」、「零超標單位」,引導廣大交通參與者遵守交通法規、踐行交通公德、共建交通文明,創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
北京市希望政協委員、社會名流向全社會倡議自覺排隊、講究秩序,組織公共文明志願者引導市民在人流擁擠的重點公共場所自覺排隊,著重培育市民的排隊意識,使自覺排隊、文明禮讓成為首都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捌』 不遵守文明公德造成不良後果的典型故事

城市不文明現象,諸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踩踏草坪等,一直以來都是城市管理過程中的頑疾。為了實現城市文明的目的,全國各地的城市嘗試過不少方法,如組織人力進行集中清潔、在「重災區」張貼提示性標語、加大處罰力度等,但是這些方法往往收效有限,且常常反彈。

首先,城市文明的實現需要市民素質的普遍提高。張貼標語、組織人力加大清潔力度,甚至像重慶志願者那樣用實際行動來感化市民等做法,雖然對於短時治理城市不文明現象有一定作用,但從長遠來看,極易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惡性循環困境。在市民文明素質教育缺失的背景下,如果市民的綜合素質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提高,這種被動治理和道德感化很難達到治標又治本的目的。

其次,城市不文明現象「泛濫」與城市管理者的管理「缺位」有很大關系。如果我們在街頭設立更多的公共廁所供人們免費使用,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隨地「方便」;如果我們在建設城市公共設施上多一些人性化考慮,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踐踏草坪、橫穿馬路現象。市民的素質固然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城市管理者在管理行為上的「懶惰」也是造成城市不文明現象的原因。

治理城市不文明現象,需要個人的努力和自我約束,需要個人道德素質的提升和公德意識的培養,同時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加強城市公共設施的配置和建設,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只有做好了這些,消除城市不文明現象才擁有一個扎實的基礎。

『玖』 張慧光犯了什麼事

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