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國科學家的名字
擴展閱讀
買貴陽銀行股票預測 2025-09-08 23:16:14

中國科學家的名字

發布時間: 2021-06-29 21:53:10

Ⅰ 著名的科學家名字有哪些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1)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擴展閱讀:


科學家的種類

1、數學家:數學家是指一些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將其所學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數據、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2、物理學家:物理學家,是指探索、研究世界的組成與運行規律的科學家。也意為以探索物質的組成和物質世界的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

3、天文學家:以天體以及天體運行規律為研究對象的著名人士。天文學家是以天體以及天體運行規律為研究對象的著名人士,代表性人物有古希臘天文學家泰勒斯、阿里斯塔克斯、喜帕恰斯。

4、化學家:一般是指從事於近現代化學研究的科學家,有專制和兼職之分,在英國亦可指葯劑師。化學 ,是在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而化學家,則是專修於這些物質及其性質研究的工作者。

參考資料:網路-科學家

Ⅱ 中國著名科學家的名字

錢學森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院士、委內瑞拉科學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等。

Ⅲ 五位中國科學家的名字

仍然健在的五位科學家:
1、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屠呦呦,1971年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蔡其鞏,金屬物理與斷裂力學專家。國家冶金工業局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從事金屬結構和力學性能關系的研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60年代末,首先在國內引進了線彈性斷裂力學,促進了殼體用超高強度馬氏體時效鋼試製成功。70年代初,從事彈塑性斷裂力學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在國際上首先成功地把J積分理論用於高應變區裂紋容限分析和應變疲勞壽命分析。曾擔任中國金屬學會理事、名譽理事。
4、田昭武,物理化學家。首創:用於測定瞬間交流阻抗的選相調輝和選相檢波測定法;用於測定超低腐蝕速率的控制電位脈沖技術;用於測定早期局部腐蝕的掃描微電極技術;建立復制超微復雜三維圖形新技術——約束刻蝕劑層技術。研製並批量生產的儀器有:電化學綜合測試儀、電鍍參數測試儀、新一代離子色譜抑制器,是中國電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
5、吳祖澤,1935年10月19日出生,浙江鎮海人。1957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科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是中國實驗血液學研究的先驅,他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人緣性幹細胞生長因子,完成了世界首例胎肝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人,被譽為「中國造血幹細胞之父」。

Ⅳ 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及發明都有什麼

1 錢學森 出生於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國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

2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國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3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 --- 1985年6月12日 ),江蘇金壇人,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4李四光 (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省黃岡縣人。中國著名地質學家,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博士學位。首創地質力學

5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6茅以升 (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

7錢三強 中國湖州人,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

8於敏中國「氫彈之父」,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於天津市寧河縣。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

9王淦昌 兩彈一星元勛,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

10趙九章 (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吳興人,出生於河南開封,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科學家、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

11錢偉長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12蘇步青 (1902.09.23 ~ 2003.03.17),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傑出的數學家,被譽為數學之王,與棋王謝俠遜、新聞王馬星野並稱「平陽三王」。

13李政道 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4竺可楨 又名紹榮,字藕舫,漢族,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和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15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 --- 1996年3月19日),福建福州人。中國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

16童第周 (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中國著名胚胎學家,因在克隆技術上的貢獻而聞名。

17周培源 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主要從事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和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

18楊振寧 安徽省肥西縣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與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稱不守恆理論

19侯德榜中國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

20張文裕我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的開創人之一。

21周光召 (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名譽校長,中南大學名譽校長、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教授)

22熊慶來(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息宰村,中國現代數學先驅,中國函數論的主要開拓者

23丘成桐 外文名Shing-Tung Yau,國際數學大師,著名華人數學家,原籍廣東蕉嶺,出生於廣東汕頭,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

24吳文俊 (1919-)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畢業於交通大學,1949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25李遠哲(Yuan Tseh Lee),台灣新竹人,1936年生。1961年獲碩士學位後,次年去美國深造,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同年去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教

Ⅳ 中國科學家的名字 並說出他是什麼科學家

墨子,張衡 僧一行 郭守敬(都是古代科學家的代表),徐壽,華蘅芳,詹天佑,李四光,華羅庚,蘇步青,陳建功(應該能代表近代的人)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以上23位都是為兩彈一星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吳文俊、袁隆平,(00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選、黃昆,(01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金怡濂(02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劉東生、王永志,(03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吳孟超 葉篤正,(05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李振聲,(06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閔恩澤 吳征鎰,(07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忠誠 徐光憲(08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04年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 李遠哲,朱棣文,崔琪,錢永建(以上都是華裔諾獎得主)

Ⅵ 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名字

1、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更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美稱。

因為錢學森回國效力(是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使得中國的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他的代表作有《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

2、鄧稼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科學家。鄧稼先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被譽為「兩彈元勛」。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我國的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3、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的美稱。

4、李四光是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和《地質力學概論》。

5、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有「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美稱。於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技學技術獎。他的代表作有《袁隆平論文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論文集》和《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

Ⅶ 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要至少30個。

袁隆平,李振聲,錢學森,鄧稼先,楊嘉墀,王淦昌,王大珩,陳芳允,李四光,華羅庚,錢三強,蘇步青,王選,黃伯雲,葉篤正,吳孟超,竺可楨,陳景潤,茅以升,童第周,錢偉長,周培源,錢學森,楊樂,朱光亞,雷潔瓊,嚴濟慈,陳醒身,林巧稚,朱憲彝

Ⅷ 中國科學家名字

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婦產科專家。福建廈門人。1929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並被聘為協和醫學院婦產科醫師。後任婦產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兩次出國,在英國倫敦醫學院、曼徹斯特醫學院和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進修。回國後,歷任協和醫院、友誼醫院婦產科主任兼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市婦產科醫院名譽院長、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她是中國科學院第一位女學部委員 2張鈺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學家。福建閩候人。1919年考入清華大學。1923年赴美留學。1928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天文研究所所長。 1946年再次赴美, 從事天文研究活動。1948年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學家。福建閩候人。1913年赴美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普拉特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化學。1920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博士。1921年回國,曾任塘沽永利鹼廠總工程師、南京永利硫酸銨廠廠長、永利化學公司總經理。新中國成立後,任重工業部化學局顧問、化工部副部長、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全國科協副主席。他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美國化工學會和英國皇家學會的名譽會員。 4丁穎(1888——1964),著名農業科學家、水稻專家。廣東茂名人。1912年畢業於廣東高等師范。1913年赴日本留學,攻讀農業科學。1924年回國,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華南農學院院長、全國科協副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他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並曾被授予民主德國農科院通訊院士、全蘇列寧農科院通訊院士等稱號5、熊慶來(1893——1969),雲南彌勒人。1906年考入雲南高等學堂。1913年赴比利時留學,後轉赴法國,先後就讀於格倫諾勃爾大學、巴黎大學、蒙柏里大學和馬賽大學,於1920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學術論文《關於整涵數與無窮極的亞純涵數》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曾任雲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等職。他創辦了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數學系,最早把近代數學引進中國,致力整涵數、亞純涵數、代數涵數等學科的研究工作,對我國數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定義的無窮極被國際數學界稱為「熊氏無窮極」(也稱熊氏定理)。 6、湯飛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25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深造。回國後,先後擔任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細菌學系主任、上海醫學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設計的簡陋設備製造出我國第一批青黴素。他是我國第一個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黴素生產車間、第一個實驗動物飼養場和第一個正規卡介苗實驗室的創辦人。1948年,在第七屆國際微生物學會上被選為常任理事。 曾任衛生部中央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離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稱為「湯氏病毒」。 7、張孝騫(1897——1987),湖南長沙人。192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湘雅醫學院。曾任湖南湘雅醫學院院長、協和醫院內科教授、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等職。他長期從事內科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中國胃腸病學的奠基人,一生確珍和治療了許多疑難病症。 8、梁思成(1901——1972),廣東新會人,梁啟超長子。1924年,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獲建築碩士、美術學士學位。他代表中國參加了聯合國大廈的設計,被普林斯頓大學贈予名譽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土建學會理事長等職。他為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長期從事教育事業和中國建築史的研究工作,曾參加國徽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北京十大建築的設計工作。他所撰寫的英文版《圖像中國建築史》獲「全美最優秀出版物」稱號。 9、錢學森(1911——)中國現代科學家。祖籍浙江杭州,生於上海。留學美國並在近代力學奠基人卡門指導下從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國後投身於開創中國力學、航天事業等工作。他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學部委員、力學研究所研究員、第一任所長,中國力學學會第一任理事長等。1958年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為我軍的科技事業發展作了大量工作。 10、李四光(1889-1971)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