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力有不逮
擴展閱讀
不少 2025-07-24 01:21:33
股票承銷價格 2025-07-24 01:19:44
海通證券股票值得購買嗎 2025-07-24 00:45:17

力有不逮

發布時間: 2021-07-04 02:30:25

㈠ 力有不逮的讀音

力 有 不 逮讀音
li you bu dai
第四聲第三聲第四聲第三聲

㈡ 力有不逮,是什麼意思

力有不逮

讀音:lì yǒu bù dài

釋義:指能力達不到。

出處:宋·連文鳳《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術有所不及,故不暇擇地之美惡近遠焉。」
近義詞:心有餘而力不足;力有未逮。

例句:他一直希望能化解這兩家的仇恨,但力有未逮,他們仍然爭吵不休。
(來自網路)

㈢ 力有不逮,無以為繼。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力量達不到,無法繼續下去。

㈣ 力有不逮是什麼意思

力有不逮的意思是:能力達不到,能力觸及不到。

【出自】宋·連文鳳《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奈何力有所不逮,技術有所不及。」

無可奈何能力達不到,技術水平達不到標准

【示例】因為每周一期的節奏所限,有時難免倉促,力有不逮,但我們從未稍有懈怠。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能力達不到

【近義詞】力不從心、心餘力絀、力所不及、力不能及

【反義詞】力所能及、舉重若輕、得心應手

(4)力有不逮擴展閱讀

1、力有不逮的近義詞

力不從心

【解釋】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

【出自】宋·范曄《後漢書·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

現在各國的大軍不能得到,如果各國心裡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東西南北各方就不容易平定了。

【示例】為了對付每天的學習任務,你已經感到力不從心。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於謙辭

2、力有不逮的反義詞

力所能及

【解釋】力:體力,能力;及:達到。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內所能做到的。

【出自】晉·羊佑《誡子書》:「今之職位,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現在的職位,是由於錯誤高估了我的能力,不是我的力量所能做到的。

【示例】比起為無能為力的事而後悔,還不如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㈤ 《力有不逮》是什麼意思請各位幫忙解答一下吧

逮:到,及。指能力達不到。【出處】宋·連文鳳《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術有所不及,故不暇擇地之美惡近遠焉。」

㈥ 成語接龍!力有不逮

沒有「逮」開頭的成語,無法接龍
希望能幫助到你

㈦ 力有不逮,狐假虎威 是啥意思

力有不逮,指能力達不到,能力觸及不到。出自宋·連文鳳《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宋·連文鳳《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術有所不及,故不暇擇地之美惡近遠焉。」

狐假虎威是個成語,讀音為hú jiǎ hǔ wēi,是一個漢語成語,是先秦時代漢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嚇退百獸。後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出自《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㈧ 力有不逮。的',出處

臧克家 《京華練筆三十年》:「我自覺力有不逮,但勉力為之。

㈨ 力有不逮的出處

宋·連文鳳《百正集·送苟厚夫學正之昌國序》:「非厚夫本志也,奈何力有所不逮,技術有所不及,故不暇擇地之美惡近遠焉。」

㈩ 力有不逮的正確發音

既然都能看透,這就是執著所在。
劉表、劉璋不力,所以荊益可圖;曹操勢強,未可爭鋒;孫權崛起,可
引援而不為敵;劉備顛沛流離,無立錐之地,正思根據。在此背景環境下
,孔明提出的隆中對,制訂出安身立命及未來的發展之藍圖,更神奇的是
,曹操、孫權、劉備的關系因此遵照此方向。從反面來說,隆中對的提出
時間會不對嗎?還是隆中對的內容有錯誤呢?或是隆中對充滿矛盾而絕無
成功機會呢?

有人曾強調隆中對只是孔明的求職書,而否定國統綱領的精神,甚至於
要求解釋。後來再怎麼費盡唇舌,仍不能令先入為主的觀念改變,嗯,這
要怪罪於表達的能力低劣,多說無益。夏蟲不可語冰,這不全因夏蟲身處
暑酷而無法得知,而應責怪語冰之人,明知夏蟲活不到冬天,卻多言冬之
冰,豈不自找苦頭?

強調荊州的重要,而否定隆中對,尤其是沒有具體的取荊計劃等,彷彿
要解釋隆中對(除了荊州外的東西)的東向北進態度一般,以現有的表達
能力,很難作到人人盡信。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如此而已。

1.不足之處;過錯。《書·冏命》:「懋乃後德,交修不逮。」 孔 傳:「勉汝君為德,更代修進其所不及。」《漢書·文帝紀》:「詔曰……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顏師古 註:「不逮者,意慮所不及。」 唐 韓愈 《進順宗實錄表狀》:「史官 沉傳師 等采事得於傳聞,詮次不精,致有差錯。聖明所鑒,毫發無遺,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並添改訖。」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萃全國學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陳出新,開世人無限之靈機。」

2.比不上;不及。《書·周官》:「今予小子,祇勤於德,夙夜不逮。」 孔 傳:「雖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 漢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由此觀之,彼固不逮下愚。」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而況所在將吏,罷軟凡庸,較之古人,萬萬不逮。」 臧克家 《京華練筆三十年》:「我自覺力有不逮,但勉力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