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贛江學者
擴展閱讀
倍盈股票配資平台 2025-07-30 22:18:19
蘋果20年股票價格 2025-07-30 21:28:23

贛江學者

發布時間: 2021-07-05 09:44:31

㈠ 贛江學者是一種什麼稱謂

學者是指:做學問的人;求學的人。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或是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包括文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等等。一般說來,學者多指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文人,但也不乏自然科學專家。

贛江是中國江西省最大河流。長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南北流貫江西省。

贛江學者當然就是指贛江這里的學者了。

㈡ 江西、湖南、廣東為什麼簡稱贛、湘、粵贛江、湘江名稱又是怎麼來的

hello!很樂意為您解答。湖南稱「湘」的說法: http://..com/question/2446589.html?si=1江西稱「贛」的說法: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為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自江北視江南,江東在左,江西在右。」,廣東稱「粵」的說法:地處南嶺以南,南海之濱,古為百越(粵)屬地。越與粵通,也簡稱粵,泛指嶺南一帶地方。贛江得名:先秦時贛江被稱為楊漢,漢代稱湖漢,古代贛亦寫作「灨」。「贛水出聶都山,東北流,入彭澤西也。」贛水,這一名稱最早見之於《山海經》卷十三「海內東經」,《山海經》是中國最古的一部地理書。據學者們研究,它大約成書於從春秋末年的西漢初年這一長時期中,由此可知,在秦漢以前,「贛水」這一名稱可能早就存在過了。南朝劉宋雷次宗《豫章記》記載,贛江古稱豫章水,豫章城是因水而得名。南昌地區亦曾將贛江稱之為章江,如章江渡口、章江曉渡等,可見章江(與源頭章江不同)為古代贛江南昌段之稱。對於贛江得名,目前主要有章貢合流說和贛巨人說。湘江得名: http://ke..com/view/48301.html?wtp=tt#1

㈢ 關於客家文化資料.!(資料來源一定註明出處.!否則不採納)

客家文化】. 【客家歷史】. 【客家建築】. 【客家風情】. 【客都旅遊】. 【客家美食】.
【客家名人】. 【客家園林】. 【客家文學】

都有.....

㈣ 贛江的源頭在哪

贛江發源地:贛閩邊界武夷山西麓,贛江是鄱陽湖流域5河之首,由南至北縱貫江西全境。贛江上游稱貢水;

主河道(幹流)至吳城人湖口全長766公里,流域面積83500平方公里,占鄱陽湖流域面積的51.5%,按流域面積居長江八大支流的第七位,按水量則僅次於岷江、湘江、沅江居第四位;

而單位面積產水量則居八大支流之首,贛江水系支流眾多,河長大於30平方公里的干、支流共125條,集水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00餘條,集水面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有19條。

(4)贛江學者擴展閱讀:

贛江流域呈現山地丘陵為主體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的64.7%(其中山地佔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崗地佔31.5%,平原、水域等僅佔3.9%。

贛江流域西部為羅霄山脈,構成贛江水系與湘江水系的分水嶺,由一系列北東向山脈構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南端地處南嶺東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嶺和九連山,大致走向東西,構成贛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東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東向山地構成,是一個以山地、丘陵為主體兼有低丘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組合類型。

㈤ 宜春什麼最出名呢

江西宜春啊!有明月山溫泉和美麗的明月山,天氣變化不大,溫度舒適!
祝你開心,快樂!
謝謝希望你能採納 祝你早日把問題解決!

㈥ 贛江的起源是哪裡啊

先秦時贛江被稱為楊漢,漢代稱湖漢,古代贛亦寫作「灨」。
「贛水出聶都山,東北流,入彭澤西也。」贛水,這一名稱最早見之於《山海經》卷十三「海內東經」,《山海經》是中國最古的一部地理書。據學者們研究,它大約 贛江源成書於從春秋末年的西漢初年這一長時期中,由此可知,在秦漢以前,「贛水」這一名稱可能早就存在過了。
南朝劉宋雷次宗《豫章記》記載,贛江古稱豫章水,豫章城是因水而得名。南昌地區亦曾將贛江稱之為章江,如章江渡口、章江曉渡等,可見章江(與源頭章江不同)為古代贛江南昌段之稱。
對於贛江得名,目前主要有章貢合流說和贛巨人說。
1.章貢合流說是最流行的一種說法。章水和貢水在贛州匯合為贛江,左章右貢構成「贛」字。此說的問題在於「贛」字先秦就已產生,而「贛」字則出現在唐代以後。
2.贛巨人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經》:「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晉郭璞注《山海經》:「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長丈許,腳跟反向,健走、被發、好笑,雌者能作汁,灑中人即病,土俗呼為山都。南康今有贛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

㈦ 贛江的源頭在哪裡

1983年8月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地理系學者安陽同志因教學需要,實地考察後得出結論:「贛江發源於石城縣境內的武夷山南段石寮崬。」 1995年版《江西省志》中《江西省水利志》記載「贛江以贛州以上為上游,以貢水為主,自石城縣石寮崬河源至贛州市全長255㎞。」「貢水主流在會昌縣城以上又稱綿江,瑞金縣城以上分壬田河與黃沙河二源,主河源在壬田河,壬田河又分為南北二源,均 今日贛江(2009)來自武夷山西麓高山嶺間,北源起源於石城縣境內大坑裡,南源起源於南端石寮崬。」
2000年省人事、水文、測繪、地質、林業等方面專家組成的「贛江源科學考察小組」考察成果於2001年經省科技廳評審後確定「石寮河為贛江的源河,石寮河1號泉為贛江源頭。」此點位於東經116°21′40″,北緯25°57′48″,
該區域自然資源所有權為石城縣所有。經多部門調查石寮河流域面積4.235㎞2,其中石城縣境內為2.585㎞ 贛江碼頭2,瑞金境內1.65㎞2。贛江起源於石城縣石寮崬,流經瑞金、會昌、於都、贛縣、贛州、吉安、宜春、南昌、九江的有關縣市,於永修吳城入鄱陽湖,全長766㎞,流域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3.贛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石城縣橫江鎮洋地管理區,屬武夷山脈西南坡。

㈧ 江西吉安市都有哪些地方出名人

在中國科舉歷史上,江西共出文狀元42位,南昌市3名(把元朝薛朝晤算在內)、九江市3名、新余市1名、贛州市2名、撫州市4名、宜春市4名、上饒市6名、吉安市19名,吉安市出的狀元,佔全省42名狀元中的45.2%.據權威史料記載,古廬陵先後產生進士3000餘名,就一個古代府州而言,大概能稱全國之最;其中有19名狀元,至少有17人當過正副宰相,至於尚書、巡撫之類的官員不下百人,如此人才集聚現象,在全國是罕見的。
北宋泰和人曾安止撰寫的《禾譜》,記載了50多種水稻品種的特性和種植方法,是我國第一部水稻品種專著。

明代安福人歐陽必迸發明的人力耕地機,是我國古代第一台機械耕地農具。

明代吉水人羅洪先繪制的《廣輿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冊分省地圖集。

南宋宰相、吉安縣人周必大退休回鄉後,主持刻印了大型類書《文苑英華》1卷,使宋代以前大量的文史最料得以流傳,創我國私人雕版印刷圖書之最。

吉水解晉主持編纂的永樂大典,輯人圖書七八千種,分裝1萬多冊,共3.7億多字,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早的網路全書。參加這項浩大工程的吉安學者有34人。

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永豐縣人歐陽修,官至宰相,修 《新唐書》《 五代史》。。。

㈨ 怎麼寫贛江風景

中國江西省最大河流。長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於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廣東省毗連江西南部的大庾嶺,東源貢水出自江西省武夷山區的石城縣的贛源崬,在贛州匯合稱贛江。北流經吉安、清江、豐城到南昌市注入鄱陽湖,後泄入長江,長758公里,流域面積81,600平方公里。中上游多礁石險灘,水流湍急。下游江面寬闊,多沙洲。主要支流有信江、錦江等。贛州以下可以通航。舊時沿岸各地是長江下游與兩廣的交通紐帶。
贛江(the Ganjiang River)南北流貫江西省,包括貢水在內全長751公里,是長江的第7大支流,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贛江古稱揚漢(楊漢)、湖漢等,流域面積8.35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積的51%。以萬安、新淦為界,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編輯本段]得名
先秦時贛江被稱為楊漢,漢代稱湖漢,古代贛亦寫作「灨」。
「贛水出聶都山,東北流,入彭澤西也。」贛水,這一名稱最早見之於《山海經》卷十三「海內東經」,《山海經》是中國最古的一部地理書。據學者們研究,它大約成書於從春秋末年的西漢初年這一長時期中,由此可知,在秦漢以前,「贛水」這一名稱可能早就存在過了。
南朝劉宋雷次宗《豫章記》記載,贛江古稱豫章水,豫章城是因水而得名。南昌地區亦曾將贛江稱之為章江,如章江渡口、章江曉渡等,可見章江(與源頭章江不同)為古代贛江南昌段之稱。
對於贛江得名,目前主要有章貢合流說和贛巨人說。
[編輯本段]水文特徵
贛水東源貢水為贛江正源,出武夷山贛源崬,由綿水和湘水匯合而成。西源章水出大庾嶺。章、貢兩水在贛州市匯合後曲折北流,經吉安市、樟樹市、豐城市到南昌市,分四條支流注入鄱陽湖。全長991千米,其中幹流長751千米,流域面積8.35萬平方千米。水能蘊藏量360萬千瓦。幹流上可常年通行100~300噸的輪駁船隊和客船。江上建有江西省最大的水電站——萬安水電站。
[編輯本段]主要支流
贛州以上為上游,山地縱橫,支流眾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猶江等,均發源於武夷山,分別匯入章水和貢水。贛州至新干為中游,由於河流切割遂猶山地,多峽谷和險灘急流;萬安以下,河流進入吉泰盆地,河面漸寬,水勢和緩,東西兩岸有孤江、遂川江、蜀水、禾水、瀧水等較大支流匯入,水量大增;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脈,形成一較長的峽谷帶。新干以下為下游,山勢漸退,江面逐漸開闊,水流平緩。有袁水和綿河匯入。
[編輯本段]氣候物產

流域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百分之六十以上為丘陵、山地,森林資源豐富,除松、杉等主要樹種外,有棱木、銀杏等珍貴樹種。流域內耕地近118.5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經濟作物有甘蔗、煙葉、茶葉、油茶、油菜、柑橘等,其中尤以三湖紅橘馳名中外,遂川的狗牯腦茶及泰和的武山雞均為名貴特產。贛江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汊港密布,為江西主要水產基地之一,魚類多達60餘種,以鰣魚最為名貴。礦藏資源主要有鎢、錫、銅、鉛、鋅、鈷、煤、鈾及稀土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等。
[編輯本段]水運
由於贛江和北江上游的兩座城市大余(古南安)和南雄距離甚近,自唐末開辟大庾嶺山路至1936年粵漢鐵路通車前,贛江一直是聯系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最主要的通道。
贛江年流量比黃河大,但是由於年水量分布不均勻,河床淺平,航運並不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