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是什麼意思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沒有經歷了許多坎坷,許多風雨,最後站在勝利的地方,回顧自己所走過的坎坷的道路,看到原來自己走過的路是多麼艱辛與坎坷的意思。
它的意思是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此句寫出了詩人對終南山的余情。這里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 唐 ]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譯文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歡言笑談得到放鬆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風入松的曲調,歌罷銀河星星已經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② 如何理解「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這句詩
第三句「卻顧所來徑」,寫出詩人對終南山的余情。這里雖未正面寫山林暮景,卻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詩人迷戀不已。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寫。「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處。「蒼蒼」兩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橫」有籠罩意。此句描繪出暮色蒼蒼中的山林美景。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節選)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譯文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2)蒼蒼翠微擴展閱讀:
賞析
這首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是受陶潛詩的影響,然而兩者詩風又有不同之處。
陶潛的寫景,雖未曾無情,卻顯得平淡恬靜,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之類,既不染色,而口氣又那麼溫緩舒徐。而李白就著意渲染,「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不僅色彩鮮明,而且神情飛揚,口氣中也帶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飲酒詩中,豪情狂氣噴薄涌泄,溢於紙上,而此詩似已大為掩抑收斂了。「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可是一比起陶詩,意味還是有差別的。
陶潛的「或有數斗酒,閑飲自歡然」、「過門輒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一觴雖自進,杯盡壺自傾」之類 ,稱心而出 ,信口而道, 淡淡然無可無不可的那種意味,就使人覺得李白揮酒長歌仍有一股英氣,與陶潛異趣。因而,從李白此詩既可以看到陶詩的影響,又可以看到兩位詩人風格的不同。
③ 「回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具體解釋
回望來時路,不勝唏噓。翠,綠一種,很濃,純度很高;微,妙於無言曰微。翠微,路旁的景色。景色雖好,我自坎坷。蒼蒼,借指陰沉的心境。以心入景,以景帶情。
"九疑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④ 欲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什麼意思
意思是: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原文: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⑾。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譯文: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歡言笑談得到放鬆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放聲高歌風入松的曲調,歌罷銀河星星已經很稀。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出處:《全唐詩》——唐·李白
(4)蒼蒼翠微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兩入長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時;第二次是在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歲時。此詩寫於李白初入長安隱居終南山時期。
另一種說法是:李白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春,時李白五十二歲,正隱居終南山。
整體賞析
中國的田園詩以晉末陶潛為開山祖,他的詩,對後代影響很大。李白這首田園詩,似也有陶詩那種描寫瑣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風格。
⑤ 「回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全詩及典故
這是李白的《下終南山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色中,李白從青翠密林的終南山上下來,有一彎山月悄無聲息的懸於天際,似乎隨著詩人的腳步行於歸途中。待到有累了停下來回顧身後的山徑,暮色中的遠山近黛已然是一片蒼茫,青翠掩映著的山林深處籠罩著一片深黛。
也許是詩人在山道間行走時遇見了斛斯,便相互攙攜著一路走到山人家門,還未及叩門,早有小孩子打開籬笆院門迎接著客人的到來。入得山人的庭院,青翠修長的竹子指引著客人通往內庭的幽深小徑,竹子上附生攀爬著的女蘿輕拂著詩人寬大的衣袍。每每看到這里,我似乎也隨著詩人的腳步行於深山庭院間,呼吸著泛起青草氣息的空氣,仿若人是浸潤在松竹藤蘿青草野花的綠海中。
後面寫的是詩人與斛斯山人把酒言歡的情景,在吟頌風月的閑情雅緻中,長歌已盡,夜色深濃。銀河黯淡,星光也已稀稀落落,但是兩個人都已盡歡,陶陶然而忘卻世間的種種。
現在回頭再看這首詩,除了對景物仍是有著相同的理解外,對最後一句話卻有了更深的理解。
李白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第二次入長安。
時年李白四十二歲,唐玄宗親自下詔把李白召至宮中做翰林院待詔,雖然只是皇帝的一個高級清官,但各方面所有的待遇頗優,這令詩人當時很滿意,但物極必反,詩人的過份崇尚自由天性給他帶來了一些麻煩。而一些在背後說詆毀他的話也傳到詩人耳中,這令他感到隱隱的煩惱。
而這首詩最後所道的,應該是另有深意,單一個「忘機」便包含了詩人在長安出入宮掖,用心周旋於形色人等的不自由,雖然待遇優厚,可心還是受到了拘束,尤其是一些爭名逐利的人在背後鬼鬼崇崇惡意中傷他,這些事件中,最為詩人頭疼的便是讓高力士為其脫靴而觸怒楊貴妃。這些事被詩人在與友人的把酒言歡中,消融在曠達的胸懷裡面了。
整首詩中,帶給我最深感受的一句便是: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
不單是指景,更是寫出了人生。
生活便是如此,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過去了,再回首來時經歷的路程,確如隱入暮色中的山景,蒼茫,模糊
⑥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直接翻譯為: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放在全文中可以理解為「經歷了許多坎坷,許多風雨,最後站在勝利的地方,回顧自己所走過的坎坷的道路,看到原來自己走過的路是多麼艱辛與坎坷」的意思。
(6)蒼蒼翠微擴展閱讀:
全文賞析
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
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
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
歡言笑談得到放鬆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
放聲高歌風入松的曲調,歌罷銀河星星已經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此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前四句寫詩人下山歸途所見,中間四句寫詩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見,末六句寫兩人飲酒交歡及詩人的感慨,流露了詩人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的感情。
全詩都用賦體寫成,情景交融,色彩鮮明,神情飛揚,語言淳厚質朴,風格真率自然。
⑦ 「回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全詩及典故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⑧ 有誰知道「卻顧所來往,蒼蒼橫翠微。」的意思和出處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碧山:指終南山。 下:下山。 卻顧:回頭望。 所來徑:下山的小路。 蒼蒼:暮色蒼茫。 翠微:青翠的山坡。 相攜:下山時路遇斛斯山人,攜手同去其家。 李白作這首田園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從詩的內容來看,詩人是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造訪一位隱士。本詩以詩人的活動為中心,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從「山月隨人歸」開始,遇斛斯山人而至其家,直至暢飲美酒,放聲高歌,忘卻人間的名利,淡泊而恬遠。詩人極具渲染之勢,既寫了山色的青翠,又寫了豪飲的暢懷,表達了詩人遇知己的歡樂喜悅。 全詩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鮮明,神采飛揚,頗有清俊之味。
⑨ 「回顧所來徑啊,蒼蒼橫著的翠微」是什麼意思
1、「回顧所來徑啊,蒼蒼橫著的翠微」的意思是待到停下來回頭看自己身後來的時候的山徑,待到有累了停下來回顧身後的山徑,暮色中的遠山近黛已然是一片蒼茫,青翠掩映著的山林深處籠罩著一片深黛。
2、【詳細釋義】這句話不單單是指景色,更是寫出了人生。人生便是如此,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過去了,再回首來時經歷的路程,確如隱入暮色中的山景,蒼茫,模糊。
3、【出處】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下終南山遇斛斯山人宿置酒》。
全詩如下: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