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香玉
擴展閱讀
002100股票價格 2025-07-29 03:27:46
廈門航空股票價格 2025-07-29 03:20:28
人生就像一場戲 2025-07-29 02:33:30

香玉

發布時間: 2021-07-05 18:10:51

⑴ 《聊齋志異》中的《香玉》和《王六郎》的故事概括

1、《香玉》故事梗概:

一黃姓書生在嶗山太清宮附近讀書,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與之成婚,後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蹤,書生終日慟哭,憑吊時又遇山茶花所化的紅衣女絳雪,與之一同哭吊香玉。

花神感動,使香玉復生。黃生死後變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無意中被小道士砍去,白牡丹和山茶花於是也相繼死去。

2、《王六郎》故事梗概:

漁人許某,生性豁達、好飲。每逢飲酒必先敬落水鬼。說來也怪,許某打的魚總比其他漁翁多。原來,受酒暖的落水鬼王六郎為感恩夜夜相助。人鬼結為莫逆之交,後六郎因不忍害人性命而放棄投生的機會,感動上天,被授予鄔鎮土地。

許大不辭辛勞,攜酒長途跋涉去拜祝。六郎托夢給鄉人,令他們款待許某。許某離去時,六郎以風送行。許大得鄉人許多饋贈,家庭稍富,於是就不再打漁了。

(1)香玉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

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⑵ 香玉的介紹

紫金香玉紫金香玉由江蘇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於2012年育成,為大果型草莓品種。江蘇省促成栽培區域,平均畝產2000千克以上,早期產量佔比可達36.6%~44.2%。果實圓錐形,平均單果重18.5克,紅色較深,光澤強。果面平整,外觀整齊漂亮。果基無頸無種子帶,種子分布稀且均勻。果肉紅色,肉質韌,風味極佳,甜香濃。在南京及周邊地區促成栽培,於9月上旬定植,10月中下旬現蕾,11月初始花,12月上旬果實初熟。

⑶ 和香玉有關的成語

成語:溫香軟玉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採納答案」。

⑷ 聊齋志異-香玉譯文

原文:勞山下清宮,耐冬高二丈,大數十圍,牡丹高丈餘,花時璀璨似錦。膠州黃生,舍讀其中。一日,自窗中見女郎,素衣掩映花間。心疑觀中焉得此。趨出,已遁去。自此屢見之。遂隱身叢樹中,以伺其至。 未幾,女郎又偕一紅裳者來,遙望之,艷麗雙絕。行漸近,紅裳者卻退,曰:「此處有生人!」生暴起。二女驚奔,袖裙飄拂,香風洋溢,追過短牆,寂然已杳。愛慕彌切,因題句樹下雲:「無限相思苦,含情對短缸。

恐歸沙吒利,何處覓無雙?」歸齋冥思。女郎忽入,驚喜承迎。女笑曰:「君洶洶似強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騷雅士,無妨相見。」生叩生平,曰:「妾小字香玉,隸籍平康巷。被道士閉置山中,實非所願。」生問:「道士何名?當為卿一滌此垢。」女曰:「不必,彼亦未敢相逼。藉此與風流士,長作幽會,亦佳。」問:「紅衣者誰?」曰:「此名絳雪,乃妾義姊。

遂相狎。及醒,曙色已紅。女急起,曰:「貪歡忘曉矣。」著衣易履,且曰:「妾酬君作,勿笑:『良夜更易盡,朝暾已上窗。願如樑上燕,棲處自成雙。』」生握腕曰:「卿秀外惠中,令人愛而忘死。顧一日之去, 如千里之別。卿乘間當來,勿待夜也。」女諾之。由此夙夜必偕。每使邀絳雪來,輒不至,生以為恨。女曰:「絳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當從容勸駕,不必過急。」

譯文:

嶗山下清宮里,有一株兩丈高的耐冬樹,樹干粗壯得幾個人合抱才能圍過來;還有一株牡丹,也有一丈多高,花開時節,絢麗奪目,宛如一團錦綉。膠州黃生愛上這個道觀的清幽雅靜,便借住一個房間作了書齋。

一天,黃生正在書齋中讀書,偶然抬頭向窗外一望,遠遠看見一個白衣女郎的身影在花叢中若隱若現。黃生想,道士修煉之地哪來的女子呢?便急走出書齋看個究竟,女郎卻早已無蹤無影了。但此後又有幾次看見女郎出來,黃生便預先藏在樹叢里,等候女郎再來。不一會兒,女郎果然來了,身旁還有一個紅衣女郎陪伴著。黃生望去,兩個妙齡女郎,紅白相映,光彩照人,真是艷麗雙絕。

女郎愈走愈近,突然,紅衣女郎停住腳步,一邊後退一邊小聲說:「這里有生人!」黃生不肯錯過機會,猛撲過去,兩個女郎嚇得扭頭便跑,裙衫長袖飄舞起來,傳來一陣濃郁的香氣。黃生追過短牆,女郎們倩影又消失了。黃生愛慕極了,便提筆在樹上寫了一首絕句:無限相思苦,含情對短缸。恐歸沙吒利,何處覓無雙?

他邊想邊走進書齋,白衣女郎忽然笑盈盈地走了進來。黃生又驚又喜,起身相迎。女郎笑著說:「瞧你剛才氣勢洶洶像個強盜,怪嚇人的;沒承想原來是個風流儒雅的詩人呢,那就不妨會見會見了。」黃生問起她的身世,女郎說:「我叫香玉,本是妓院中人,被道士幽閉在這山中,實在並非心甘情願的。」黃生忙問:「道士叫什麼名字?我一定替您洗雪恥辱。」香玉說:「不必了。他也沒敢逼我。我趁此機會跟您這位風流文士常來幽會,倒也不錯呢。」

黃生又問那位紅衣女郎是誰,香玉說:「她叫絳雪,是我的義姊。」兩人愈談愈親密,當夜香玉便留宿在黃生的書齋里。第二天醒來,已是紅日臨窗。香玉急忙起身,說:「這真是貪玩忘天曉了!」一邊穿衣,一邊高興地對黃生說:「我也湊了一首詩,算是對昨天您的大作的酬和吧,請勿見笑:良夜更易盡,朝暾已上窗。願如樑上燕,棲處自成雙。」

黃生一聽,喜出望外,握住香玉的手說:「您原來秀外慧中,漂亮而又聰明,真叫人愛死!離了你一天,真如千里之別。您務必抽空就來,不必等到晚上啊!」香玉答應著。從此二人每夜必會。黃生還常求香玉邀絳雪來,絳雪卻總是不來,黃生頗覺遺憾。香玉只好安慰他:「絳姐的性情落落寡合,不像我這么痴情。你得容我慢慢勸她,不要性急呀!」

《香玉》小說賞析:

小說的開頭用雙提單承法,既為後文埋下了伏線.又突出了香玉這個主要人物。所謂雙提,即耐冬、牡丹同時並舉,絳雪、香玉一齊交待;所謂單承,即緊接著以香t為主要線索展開故事情節。

這篇小說開頭同時交待了三人,為合;中間香玉和絳雪先後退居幕後,為分:結尾又一死二殉節,三人齊結,又歸結為合。作者就是這樣有合有分,有分有合,極有分寸,極為恰當地處理了這三人的特殊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香玉 (《聊齋志異》篇目)

⑸ 聊齋志異《香玉》中人物的形象分析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節——忠貞不渝

①黃生邂逅香玉,「 愛慕彌切 」,感動了香玉,兩人往來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黃生作哭花詩50首「日日臨穴涕夷」。

③一年之後,香玉復生,「 款洽一如從前 」。

(2)充滿詩情畫意的細節描寫——無限情深

作者對香玉復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繪:「次年四月至宮,則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連間,花搖搖欲拆;少時已開,花大如盤,儼然有小美人 坐蕊中,裁三四指許;轉瞬飄然欲下,則香玉也。」

作者以抒情的筆調,豐富的想像,嬌美的情態,使香玉復生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將兩人情深意濃的愛情刻畫得搖曳多姿,升華到詩的境界,令人為之心靈震撼,感慨不已!

明倫對此評價:「 種則情種,根則情根,苞則情苞,蕊則情蕊……無限深情,一時全綻。」

(3)想像神奇、超凡脫俗的生死盟約——為情死生

黃生說:「 我他日寄魂於此,當生卿之左。」

黃生離世前說:「 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為! 」

這段神奇的描寫,使整篇小說呈現出詩一樣的美麗意境,也使愛情、友情所代表的人間至情成為一種美好的追求。
①作者賦予香玉和絳雪以人的優秀品質;

香玉的熱烈多情:「良夜更易盡,朝暾已上窗。願如樑上燕,棲處自成雙。 」「絳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憐愛,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風雨以待君,君來何遲也!」

絳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熱,但可少慰君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婦,今幸退而為友。」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絳雪的形貌特徵;

香玉身為白牡丹,作者寫她身著「素衣 」;花枝搖曳多姿,狀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則寫「妾弱質,不堪復戕」;花遭風雨吹打,即「妾忍風雨以待君」;花香撲鼻,則「 香風洋溢」。

⑹ 《聊齋異志》之香玉 翻譯

一、原文

勞山下清宮[1],耐冬高二丈[2],大數十圍[3],牡丹高丈餘,花時璀璨似錦[4]。膠州黃生[5],舍讀其中。一日,自窗中見女郎,素衣掩映花間[6]。 心疑觀中焉得此。趨出,已遁去。自此屢見之。遂隱身叢樹中,以伺其至。 未幾,女郎又偕一紅裳者來,遙望之,艷麗雙絕。行漸近,紅裳者卻退,曰:「此處有生人!」生暴起。二女驚奔,袖裙飄拂,香風洋溢,追過短牆,寂然已杳。愛慕彌切,因題句樹下雲:「無限相思苦,含情對短缸[7]。恐歸沙吒利,何處覓無雙[8]?」歸齋冥思。女郎忽入,驚喜承迎。女笑曰:「君洶洶似強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騷雅士,無妨相見。」生叩生平,曰:「妾小字香玉,隸籍平康巷[9]。被道士閉置山中,實非所願。」生問:「道士何名?當為卿一滌此垢[10]。」女曰:「不必,彼亦未敢相逼。藉此與風流士,長作幽會,亦佳。」問:「紅衣者誰?」曰:「此名絳雪,乃妾義姊。」遂相狎。及醒,曙色已紅。女急起,曰:「貪歡忘曉矣。」著衣易履,且曰:「妾酬君作[11],勿笑:『良夜更易盡,朝暾已上窗[12]。願如樑上燕,棲處自成雙。』」生握腕曰:「卿秀外惠中[13],令人愛而忘死。顧一日之去, 如千里之別。卿乘間當來,勿待夜也。」女諾之。由此夙夜必偕。每使邀絳雪來,輒不至,生以為恨。女曰:「絳姐性殊落落[14],不似妾情痴也。當從容勸駕,不必過急。」

一夕,女慘然入曰:「君隴不能守,尚望蜀耶[15]?今長別矣。」問:「何之?」以袖拭淚,曰:「此有定數,難為君言。昔日佳作[16],今成讖語矣[17]。『佳人已屬沙吒利,義士今無古押衙』[18],可為妾詠。」詰之,不言,但有嗚咽。竟夜不眠,早旦而去。生怪之。次日,有即墨藍氏[19],入宮游矚,見白牡丹,悅之,掘移徑去。生始悟香玉乃花妖也,悵惋不已。 過數日,聞藍氏移花至家,日就萎悴。恨極,作哭花詩五十首,日日臨穴涕洟[20]。一日,憑吊方返,遙見紅衣人揮涕穴側。從容近就,女亦不避。生因把袂,相向汍瀾[21]。已而挽請入室,女亦從之。嘆曰:「童稚姊妹,一朝斷絕!聞君哀傷,彌增妾慟。淚墮九泉,或當感誠再作[22];然死者神氣 已散,倉卒何能與吾兩人共談笑也。」生曰:「小生薄命,妨害情人,當亦無福可消雙美。曩頻煩香玉,道達微忱,胡再不臨?」女曰:「妾以年少書 生,什九薄倖;不知君固至情人也[23]。然妾與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晝夜狎昵,則妾所不能矣。」言已,告別。生曰:「香玉長離,使人寢食俱廢。 賴卿少留,慰此懷思,何決絕如此!」女乃止,過宿而去。數日不復至。冷 雨幽窗,苦懷香玉,輾轉床頭,淚凝枕席。攬衣更起,挑燈復踵前韻曰[24]:「山院黃昏雨,垂簾坐小窗。相思人不見,中夜淚雙雙。」詩成自吟。忽窗外有人曰:「作者不可無和[25]。」聽之,絳雪也。啟戶內之。女視詩,即續其後曰:「連袂人何處[26]?孤燈照晚窗。空山人一個,對影自成雙。」 生讀之淚下,因怨相見之疏。女曰:「妾不能如香玉之熱,但可少慰君寂寞耳。」生欲與狎。曰:「相見之歡,何必在此。」於是至無聊時,女輒一至。 至則宴飲唱酬,有時不寢遂去,生亦聽之。謂曰:「香玉吾愛妻,絳雪吾良友也。」每欲相問:「卿是院中第幾株?乞早見示,仆將抱植家中,免似香玉被惡人奪去,貽恨百年。」女曰:「故土難移,告君亦無益也。妻尚不能終從,況友乎!」生不聽,捉臂而出,每至牡丹下,輒問:「此是卿否?」 女不言,掩口笑之。

旋生以臘歸過歲。至二月間,忽夢絳雪至,愀然曰:「妾有大難!君急往,尚得相見;遲無及矣。」醒而異之,急命仆馬,星馳至山。則道士將建屋,有一耐冬,礙其營造,工師將縱斤矣[27]。生急止之。入夜,絳雪來謝。 生笑曰:「向不實告,宜遭此厄!今已知卿;如卿不至,當以炷艾相炙[28]。」 女曰:「妾固知君如此,曩故不敢相告也。」坐移時,生曰:「今對良友, 益思艷妻。久不哭香玉,卿能從我哭乎?」二人乃往,臨穴灑涕。更餘,絳雪收淚勸止。又數夕,生方寂坐,絳雪笑入曰:「報君喜信:花神感君至情,俾香玉復降宮中。」生問:「何時?」答曰:「不知,約不遠耳。」天明下榻。生囑曰:「仆為卿來,勿長使人孤寂。」女笑諾。兩夜不至。生往抱樹, 搖動撫摩,頻喚無聲。乃返,對燈團艾,將往灼樹。女遽入,奪艾棄之,曰:「君惡作劇,使人創痏[29],當與君絕矣!」生笑擁之。坐未定,香玉盈盈而入。生望見,泣下流離,急起把握。香玉以一手握絳雪,相對悲哽。及坐, 生把之覺虛,如手自握,驚問之。香玉泫然曰[30]:「昔妾,花之神,故凝; 今妾,花之鬼,故散也。今雖相聚,勿以為真,但作夢寐觀可耳。」絳雪曰:「妹來大好!我被汝家男子糾纏死矣。」遂去。香玉款笑如前;但偎傍之間,彷彿一身就影。生悒悒不樂。香玉亦俯仰自恨,乃曰:「君以白蘞屑[31],少雜硫黃,日酹妾一杯水,明年此日報君恩。」別去。明日,往觀故處,則牡丹萌生矣。生乃日加培植,又作雕欄以護之。香玉來,感激倍至。生謀移植其家,女不可,曰:「妾弱質,不堪復戕。且物生各有定處,妾來原不擬生君家,違之反促年壽[32]。但相憐愛, 合好自有日耳。」生恨絳雪不至。香玉曰:「必欲強之使來,妾能致之。」 乃與生挑燈至樹下,取草一莖,布掌作度[33],以度樹本[34],自下而上, 至四尺六寸,按其處,使生以兩爪齊搔之。俄見絳雪從背後出,笑罵曰:「婢 子來,助桀為虐耶[35]!」牽挽並入。香玉曰:「姊勿怪!暫煩陪侍郎君, 一年後不相擾矣。」從此遂以為常。

生視花芽,日益肥茂,春盡,盈二尺許[36]。歸後,以金遺道士,囑令朝夕培養之。次年四月至宮,則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連間,花搖搖欲拆[37];少時已開,花大如盤,儼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許;轉瞬飄然 欲下,則香玉也。笑曰:「妾忍風雨以待君,君來何遲也!」遂入室。絳雪亦至,笑曰:「日日代人作婦,今幸退而為友。」遂相談讌。至中夜,絳雪乃去。二人同寢,款洽一如從前。

後生妻卒,生遂入山不歸。是時,牡丹已大如臂。生每指之曰:「我他 日寄魂於此,當生卿之左。」二女笑曰:「君勿忘之。」後十餘年,忽病。 其子至,對之而哀。生笑曰:「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為!」謂道士曰:「他日牡丹下有赤芽怒生[38],一放五葉者,即我也。」遂不復言。子輿之歸家,即卒。次年,果有肥芽突出,葉如其數。道士以為異,益灌溉之。三年,高數尺,大拱把[39],但不花。老道士死,其弟子不知愛惜,斫去之。 白牡丹亦惟悴死;無何,耐冬亦死。

異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花以鬼從[40],而人以魂寄[41],非其結於情者深耶?一去而兩殉之[42],即非堅貞,亦為情死矣。人不能貞,亦其情之不篤耳。仲尼讀唐棣而曰『未思』[43],信矣哉!」

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下清宮:山東嶗山上的道觀名。

[2]耐冬:《本草·絡石》,謂「絡石」俗名「耐冬」,常綠木本,質堅韌,初夏開花。

[3]大數十圍:二十四卷抄本作「大數圍」。圍,計算圓周的量詞。徑尺為「圍」,一說五寸為「圍」。大,據山東省博物館抄本補,原缺。

[4]璀璨(cuǐ càn 崔燦):玉石的光澤,形容色彩鮮明。

[5]膠州:州名,治所在今山東膠縣。

[6]掩映:忽隱忽現。

[7]短缸:猶言短燈。缸,當作「釭」,燈。燈座短矮者為短釭。

[8]「恐歸沙吒利」二句:意謂唯恐所鍾愛的女子被別人搶去,就無處尋覓了。沙吒利,傳奇故事中的人物。唐人許堯佐《柳氏傳》,謂韓翊和柳氏相戀,安史亂起,柳氏被番將沙吒利劫走,後得虞候許俊相助,與韓復合。 無雙,傳奇故事中的人物。唐人薛調《無雙傳》,謂劉無雙和王仙客原有婚約。後因政治上的變亂,無雙被收入宮廷。王仙客求助於俠客古押衙,設計從宮廷中救出劉無雙。

[9]平康巷:指妓院。唐代長安丹鳳街有平康坊,也稱平康里,為妓女聚居之地。舊時因以「平康」泛指妓女居地。

[10]一滌此垢:洗雪這種恥辱。

[11]酬:以詩文應和。

[12]朝暾(tūn 吞):清晨初升的太陽。

[13]秀外惠中:外貌秀美,內心聰明。惠,通「慧」。

[14]落落:孤高不凡。

[15]「君隴不能守」二句:意謂您連我都保不住了,還想得到絳雪嗎? 此二句是「得隴望蜀」的化用。《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

[16]昔日佳作:指「恐歸沙吒利,何處覓無雙」一詩。

[17]讖(chèn 襯)語:預言吉凶的話語。此指應驗的凶災之言。

[18]「佳人已屬沙吒利」二句:這是宋許顗《彥周詩話》引王晉卿的詩 句。古押衙,唐傳奇《無雙傳》中人物。古,姓。押衙,官名,管領皇帝儀仗和擔任侍衛。

[19]即墨:縣名,在今山東省青島市東北部。

[20]穴:指白牡丹被移後所留下的土坑。

[21]汍(wán 完)瀾:流淚。

[22]「淚墮九泉」二句:意謂牡丹在九泉之下,被真誠的懷念所感動, 有可能重生。作,興起。

[23]至情人:極重感情之人。

[24]踵前韻:依照前詩的韻腳再作一首。踵,追隨、繼續。

[25]和(hè賀):和詩;和他人之詩而用其原韻。

[26]連袂人:同伴,這里指香玉。袂,衣袖。

[27]斤:斧。

[28]炷艾:中醫用艾絨團,點燃薰灸經絡穴位。

[29]創痏(wěi 委):創傷而致疤痕。

[30]泫然:傷心流淚。

[31]白蘞(liǎn 臉):中草葯名,其根可入葯。《群芳譜》謂種植牡丹,以白蘞末拌種,可使苗旺;分枝栽培,則需以少量輕粉和琉黃塗抹劈破之處, 然後埋坑培土。

[32]促:縮減。

[33]布掌作度:以手掌比量,取為尺度。

[34]度樹本:量樹干。

[35]助桀為虐:比喻幫助壞人作惡。語出《史記·留侯世家》。桀,夏代末期暴君。

[36]盈:增長,生長。

[37]拆:綻開,指花蕾開放。

[38]怒生:茁壯地生出。怒,形容生氣勃勃。

[39]拱把:指樹干盈握。

[40]花以鬼從:指香玉死後為「花之鬼」,仍然相從黃生。

[41]人以魂寄:指黃生死後魂靈依附於香玉之側。寄,依附。

[42]一去而兩殉之:一去,指黃生死後所生成的不花牡丹,被道士弟子斫去。兩殉之,指牡丹和耐冬相繼死去,像是殉情而亡。

[43]「仲尼讀唐棣」句;《論語·子罕》:「『唐棣之華,偏其反而。 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唐棣之華」 四句是古逸詩,意思是唐棣樹的花,翩翩地搖擺,難道我不想你?只因為家住得太遙遠。孔子讀了這首詩說道:「還是沒有想念,要是真的想念,有什麼遙遠呢?」此處引用孔子「未思」之句,意在說明,如有至情,就能夠堅 貞相愛。仲尼,孔子的字。

二、譯文

嶗山下清宮里,有一株兩丈高的耐冬樹,樹干粗壯得幾個人合抱才能圍過來;還有一株牡丹,也有一丈多高,花開時節,絢麗奪目,宛如一團錦綉。膠州黃生愛上這個道觀的清幽雅靜,便借住一個房間作了書齋。

一天,黃生正在書齋中讀書,偶然抬頭向窗外一望,遠遠看見一個白衣女郎的身影在花叢中若隱若現。黃生想,道士修煉之地哪來的女子呢?便急走出書齋看個究竟,女郎卻早已無蹤無影了。但此後又有幾次看見女郎出來,黃生便預先藏在樹叢里,等候女郎再來。不一會兒,女郎果然來了,身旁還有一個紅衣女郎陪伴著。黃生望去,兩個妙齡女郎,紅白相映,光彩照人,真是艷麗雙絕。女郎愈走愈近,突然,紅衣女郎停住腳步,一邊後退一邊小聲說:「這里有生人!」黃生不肯錯過機會,猛撲過去,兩個女郎嚇得扭頭便跑,裙衫長袖飄舞起來,傳來一陣濃郁的香氣。黃生追過短牆,女郎們倩影又消失了。黃生愛慕極了,便提筆在樹上寫了一首絕句:無限相思苦,含情對短缸。恐歸沙吒利,何處覓無雙?

他邊想邊走進書齋,白衣女郎忽然笑盈盈地走了進來。黃生又驚又喜,起身相迎。女郎笑著說:「瞧你剛才氣勢洶洶像個強盜,怪嚇人的;沒承想原來是個風流儒雅的詩人呢,那就不妨會見會見了。」黃生問起她的身世,女郎說:「我叫香玉,本是妓院中人,被道士幽閉在這山中,實在並非心甘情願的。」黃生忙問:「道士叫什麼名字?我一定替您洗雪恥辱。」香玉說:「不必了。他也沒敢逼我。我趁此機會跟您這位風流文士常來幽會,倒也不錯呢。」黃生又問那位紅衣女郎是誰,香玉說:「她叫絳雪,是我的義姊。」兩人愈談愈親密,當夜香玉便留宿在黃生的書齋里。第二天醒來,已是紅日臨窗。香玉急忙起身,說:「這真是貪玩忘天曉了!」一邊穿衣,一邊高興地對黃生說:「我也湊了一首詩,算是對昨天您的大作的酬和吧,請勿見笑:良夜更易盡,朝暾已上窗。願如樑上燕,棲處自成雙。」

黃生一聽,喜出望外,握住香玉的手說:「您原來秀外慧中,漂亮而又聰明,真叫人愛死!離了你一天,真如千里之別。您務必抽空就來,不必等到晚上啊!」香玉答應著。從此二人每夜必會。黃生還常求香玉邀絳雪來,絳雪卻總是不來,黃生頗覺遺憾。香玉只好安慰他:「絳姐的性情落落寡合,不像我這么痴情。你得容我慢慢勸她,不要性急呀!」

一天晚上,香玉突然闖進書齋,滿面凄慘地對黃生說:「你連『隴』都守不住,還望『蜀』呢。咱倆永別的日子到了!」黃生大驚:「這是怎麼說?你要到哪裡去?」香玉用衣袖擦著淚,泣不成聲地說:「這是天意,很難給你說清的。反正當初的詩句今日應驗了。『佳人已屬沙吒利,義士今無古押衙』,可以說是為我而吟的了。」黃生一再追問究竟是怎麼回事,香玉就是不肯明言,只是嗚嗚咽咽,哭個不止。這一夜兩人通宵未眠,天剛透亮香玉就走了。黃生感到十分奇怪,惴惴不安。第二天,一個姓藍的即墨縣人到下清宮來游覽,見到那株白牡丹,十分喜愛,便把它挖走了。黃生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香玉是牡丹花妖,於是感到悵惘,而又十分惋惜。

過了一些天,黃生聽說那位姓藍的把牡丹花移植到家中,牡丹花卻一天天枯萎了。黃生痛恨極了,寫了哭花詩五十首,天天跑到白牡丹原來的坑穴邊上痛哭憑吊。一天,憑吊完畢,正在返回書齋,遠遠望見紅衣女郎絳雪也在牡丹穴邊憑吊。黃生便慢慢走過去,絳雪也不躲避;黃生近前拉住她的衣袖,兩人相對流淚。站了一會兒,黃生邀絳雪到書齋一敘,絳雪便跟著來了。絳雪長嘆一聲,說:「從小要好的姐妹,竟然一旦斷絕了。聽到你的哭聲,我更悲痛。你的眼淚流到九泉之下,也許她會為你的誠心感動而復生呢。可是死者精魂開始消散,短時間內怎麼能跟我們一塊兒談笑啊?」黃生也嘆息說:「都怪小生命薄,妨礙了情人,當然更無福氣消受雙美了。從前我多次托香玉轉達我的熱忱,為什麼您不來見我呢?」絳雪回答說:「我以為年輕書生,十有八九是薄情兒,不知你原來是個至性至情的人。不過你我相交,只在友情而不在淫樂。如果一天到晚總是卿卿我我,那我是辦不到的。」說罷就要告辭,黃生趕緊上前攔住,說:「香玉長別已使我廢寢忘食。全靠您陪我一會兒,我才得到一些安慰,您怎麼能如此絕情呢?」絳雪無奈,只好留宿一夜,走後還是多日不見回來。黃生獨自面對窗外凄冷的雨絲,苦苦思念著香玉,夜裡輾轉反側,眼淚灑滿了枕席。凄苦難奈之際,便披衣起床,挑亮燈燭,按照前首詩的韻腳又寫起來:山院黃昏雨,垂簾坐小窗。相思人不見,中夜淚雙雙。

寫成之後,正在低吟,忽聽窗外有人說:「有作詩者便應有和詩者呀!」一聽就知道是絳雪,黃生急忙開門迎接。絳雪看看書案上的詩,順手提筆在後面續了一首:連袂人何處?孤燈照晚窗。空山人一個,對影自成雙。

黃生讀了和詩,又流下淚來,也更埋怨與絳雪相見的次數太少了。絳雪勸解說:「我不能像香玉妹子那麼熱情,只不過多少安慰一點兒您的寂寞罷了。」黃生想同她親熱,絳雪不同意,說:「聚首的歡樂,何必這樣呢?」從此,每當黃生孤獨難奈時,絳雪便來一次,來了也不過是與黃生飲酒作詩,有時不過夜便走了。黃生也只好由她,因此常常對她解嘲說:「香玉是我的愛妻,絳雪您是我的良友啊。」黃生總想問絳雪:「您是院中第幾株?希望早告訴我,我要把您移植到我老家去,免得像香玉似的又被惡人搶去,讓我遺恨一輩子。」絳雪說:「花木像人一樣,故土難離,告訴你也無益。你跟愛人還不能白頭偕老,何況朋友呢?」黃生不聽,拉著她的臂膀來到院中,每到一株牡丹花下,就問:「這是您吧?」絳雪掩口笑笑,不作聲。

不久,臘月將盡,黃生回膠州老家過年。到了二月間的一個晚上,忽然夢見絳雪來了,愁容滿面對他說:「我要遭大難了!您趕緊來,還能見上一面,晚了就來不及了!」黃生驚醒後,詫異萬分,急忙命僕人備馬,星夜趕到嶗山下清宮,看見道士要蓋房屋,地基上有株耐冬樹妨礙動工,工匠們正要刨樹呢。黃生急忙上前阻止。到了夜間,絳雪到書齋來表示謝意。黃生笑了說:「誰叫你從前不告訴實情來著!就該遭這場災難!現在我算知道你的底細了。如若你再不來,我一定點一把艾草烤你。」絳雪嘆息一聲說:「就因為知道您要這樣,所以我以前才不敢實說呢。」兩人對坐一會兒,黃生又想念起香玉,對絳雪說:「目下面對良友,就更思念艷妻了。這一回家,很久沒去憑吊香玉了。您能陪我去哭她一場嗎?」於是二人一同走到牡丹穴邊,流淚悼念了好長時間。大約一更過後,先是絳雪收淚勸慰,黃生才止住悲痛。

又過了幾天的一個晚上,黃生正在書齋中寂然獨坐,絳雪忽然笑著快步走進來,說:「報告您個好消息:花神為您的至情所感動,要讓香玉再次降生到這下清宮中來啦!」黃生一下站起來,又驚又喜地問:「什麼時候?」絳雪說:「那可不知道。大約總不會太久吧!」第二天清早,絳雪臨走時,黃生拉住絳雪囑咐說:「我這一回可是為你才回下清宮來的,你可別老讓人孤零零煎熬啊!」絳雪笑笑,答應著走了。

過了兩天,絳雪並沒有來。黃生便跑到耐冬樹下,擁抱著樹,搖動著,撫摩著,低聲呼喚絳雪的名字。但是沒有回聲。黃生便跑回書齋,抓起一把艾草,在燈下捆紮起來,准備去烤灼耐冬,逼絳雪出來。正捆紮間,絳雪突然闖進來,奪過艾草一扔,生氣地說:「你要惡作劇,給人烙個瘡嗎?我要跟你絕交了!」黃生笑了,上前擁抱住她。兩人剛坐下,香玉忽然笑盈盈,悄沒聲息地進來了。黃生抬頭一見,登時熱淚盈眶,急起身拉住她的手。香玉一手拉著黃生,一手拉著絳雪,三人相對悲泣一陣。就坐之後——真奇怪,黃生覺得自己的手掌空空的,好像並沒有握著什麼一樣,便驚奇地問香玉,香玉流淚回答說:「過去我是花中的神,所以凝實,有形體;現在成了花中的鬼,所以虛若無物了。今天我們雖然能夠會面,你不必以為是真的,只當作夢中相會吧。」倒是絳雪在一旁說:「妹子來得太好了,我快要被你家男人糾纏死了!」說罷告辭而去。香玉和黃生繼續談笑敘情,黃生覺得她像從前一樣親切可愛,可是親近偎倚之間,總像影子一般虛幻縹渺,因此悶悶不樂,香玉也深感遺憾,就告訴他:「你用白蘞碎末摻些硫磺再兌上水,每天往我原先的穴坑裡澆一杯,明年今日便可報答你的恩情了。」說罷,也告辭而去。

第二天,黃生到白牡丹穴邊一看,果然冒出牡丹嫩芽來了。黃生便按照香玉的囑咐,天天澆水、培土,還在四周修起一圈雕欄護著它。香玉晚間來時,對黃生十分感激。黃生打算乾脆把牡丹移栽到老家去,香玉勸阻說:「不,我現在體質太嫩弱,經不起折騰損傷了。況且,萬物生長,各有定所。我本來是不該生長在你膠州老家的,違背了反而促短壽命。只要咱倆相親相愛,合好的日子自然會到來的。」黃生又埋怨絳雪不來,香玉說:「你一定要她來,我有妙法。」說著便領黃生舉著蠟燭來到耐冬樹下,她先撿起一根細草,張開手沿樹身自下而上量到四尺六寸,按捺住這個部位,讓黃生雙手一齊給樹撓癢,很快就見絳雪從樹後繞出來,笑罵著說:「死妮子真壞,剛回來就助紂為虐嗎?」說著三人手挽手來到書齋。香玉趕忙道歉:「姐姐切莫見怪,求姐姐暫且陪伴一下黃郎,一年後就決不敢麻煩打擾了!」從此絳雪也常來陪伴黃生。

黃生眼看著牡丹嫩芽一天天長大起來,茁壯而又旺盛,到暮春時已長到二尺多高了。他回老家時,便給道士一些錢,請他一定天天澆灌護理。第二年四月,黃生回到下清宮。牡丹恰好有一朵含苞欲放呢。黃生站在花旁,流連忘返,注視著,只見它微微搖動,開張,一會兒開得圓盤一樣大,一個三四指高的小小玉美人兒端坐在花蕊中央,轉瞬間飄然而下,落地就像人一般高,亭亭玉立,流光素雅,竟是香玉,笑容可掬地說:「我忍著風吹雨淋等待您來,您怎麼來得這么晚哪!」兩人來到書齋里,絳雪也聞訊趕來,開玩笑說:「天天代人作婦,現在好了,我可退而為友了。」三人飲酒敘談,言笑盡歡,直到半夜,絳雪才告辭。黃生、香玉夫妻二人又恩愛美滿,一如當初了。

後來,黃生的妻子去世,黃生便長住在下清宮里,不再同家。這時,牡丹已很高大,樹干像人的胳膊一樣粗壯。黃生常指著白牡丹說:「將來我要把靈魂寄留在這里,就在你的左邊!」香玉、絳雪接茬兒笑他,說:「可別到時忘了你的諾言!」

過了十多年,黃生忽然病危,他的兒子從老家趕來探望,不禁哭泣起來。黃生自己倒很坦然,笑著說:「這是我的生期,又不是死期,你哭什麼呢!」又轉向道士說:「將來牡丹花下有一個紅芽冒出來,一長五片嫩葉,那就是我。」說罷便不再作聲。他兒子用車把他拉回家去,他便溘然長逝了。第二年,牡丹花下果然冒出一根又肥又旺的紅嫩芽,果然是五片小葉。道士覺得神奇靈驗,更加註意澆水護理。僅僅三年.這株牡丹就長到幾尺高,主幹有兩只手合圍那麼粗,格外茂盛,只是不開花。老道士死後,弟子不知道愛惜,竟把它砍掉了。不久,白牡丹也枯死,耐冬樹也死了。

異史氏說:「人情感到達極點,真可以通鬼通神。花死為鬼,仍然相從;人死化魂,依附在花側,這不是情感結得深厚的結果嗎?人化成的牡丹被砍,白牡丹和耐冬相繼殉情而死,這即使不說堅貞,也算鍾情啊。人不能堅貞,也就表明他的感情不深篤。孔夫子讀『唐棣之華』古詩,評論說『未思』――還是沒有想念,真想念,怎麼會嫌遠呢。夫子的話對著哩。」

(6)香玉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⑺ 聊齋志異中的香玉這個故事的內容

香玉主要故事梗概:膠州一個姓黃的窮苦書生,在嶗山太清宮借住讀書,遇到了牡丹仙子鍾情,二人情投意合,舉案齊眉。後來香玉遭到歹人劫掠,被人挖走,幾天之後便凋零死亡,從此再不能變成花仙於黃生相聚,黃生悲痛欲絕。

香玉姐妹耐冬絳雪變換人形,不忍黃生孤單,前來陪伴黃生,但是黃生一直不能遺忘香玉。黃生的痴情終於感動了花神,花神托夢黃生教於他如何解救香玉。在絳雪的幫助下,香玉死而復生,與黃生再度相遇。

三個人結為莫逆之交,十年後,黃生得病而亡,變成一株五葉草陪伴在香玉身旁。因為不開花,被道觀中的一名小道士砍掉,不久之後,牡丹、耐冬相繼凋零死去。

出處:《聊齋志異》

作者:蒲松齡

(7)香玉擴展閱讀

香玉被翻拍為電視連續劇

聊齋電視系列片》又名《聊齋》,是中國內地的一部大型古裝電視系列劇,由福建電視台編劇李棟於1987年初提出設想得到台長俞月亭批准,之後成立錄制總部。

並由福建電視台和南昌影視創作研究所於1987年下半年正式開始拍攝,邊拍邊播,到1990年10月拍攝結束,《香玉》是電視劇的第46集。

演員表如下:黃明磊陳健 ,絳雪鄭益萍,花神唐乃芳 ,老道長雷仲謙,蘭御史王建國,老管家朱玉琛,武則天蘭瑛,老嫗崔志英,山神毛百川,山妖李進業,道童吉來。

⑻ 顏嬈生物「岺香玉」有什麼寓意

顏嬈的價值觀:誠信 責任 精進 創新,這也是要把企業做好需要有的品質。做岺香玉也能給平凡的女性提供更多幫助,讓自己越來越有價值,目標是成為一個受尊敬的品牌

⑼ 聊齋志異裡面的香玉和王六郎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一個姓黃的書生坐在嶗山下清宮里讀書。院里有幾棵耐冬和幾株牡丹。一天,黃生看見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叢中忽隱忽現,後來又看見一個穿紅衣的。他對白衣姑娘頓生愛慕之心,寫詩想念,不想,竟感化女郎成其好事。

女郎告訴他自己叫香玉,紅衣的叫絳雪。直到園里的一株牡丹被買走,才知香玉是花精。 黃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詩悼念香玉。 終於感動花神,讓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長的時候,絳雪就陪黃生讀書。

嶗山太清宮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高8.5米,干圍1.78米,樹齡約700年,是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冬春之際,滿樹綠葉流翠,紅花芳艷,猶如落了一層絳雪。不遠處原有一株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居於此,終日與牡丹、山茶相對,遂構思出《香玉》。

(9)香玉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所表達的主題:

《聊齋志異》一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貪官污吏。

《聊齋志異》在暴露統治階級貪暴不仁的同時,還寫出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終變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陰間、殺死兩吏卒的王鼎(《伍秋月》)。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發被壓迫者的斗爭意識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揭露了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蒲松齡才華過人卻名落孫山,他對科場的黑暗、考官的昏聵、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寫起來能切中要害,力透紙背。通過一些夢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士子。

⑽ 分析聊齋志異之《香玉》的人物性格

故事梗概《香玉》是一個香艷而凄美的故事。一個姓黃的書生坐在嶗山下清宮里讀書。院里有幾棵耐冬和幾株牡丹。一天,黃生看見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叢中若隱若現,後來又看見一個穿紅衣的女子。於是他對白衣姑娘頓生愛慕之心。並且作詩數首以寄相思之情。終於感動女郎並與其相伴。女郎告訴他,自己叫香玉,紅衣的叫絳雪。有一天,園里的一株牡丹被買走,黃生方知香玉是花精。後來,黃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詩悼念香玉。終於感動花神,讓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長的時候,絳雪就陪黃生讀書。最終,香玉完全恢復,和黃生過上了夫妻一樣的生活。10年後,黃生死去。他死前說,我死了會變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紅色花芽,長五瓣葉子。果然如他所說。3年後,道士的徒弟把黃生化身的牡丹砍掉,隨後,園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繼徇情而死。人物分析香玉等是為愛而生,因愛而死的女子 絳雪,她是一個「冷美人」黃生是「至情人」和「騷雅士」《香玉》象《聊齋》中其他的作品一樣,它首先具有神奇性,這種神奇性及突破了自然,又合乎自然。牡丹,耐冬這些植物能變成美麗的女子,勇於追求心心相印的情人,生死不渝,死了可以重生,生了又可以重死,植物的「異化」中不可逾越的自然規律似乎不在存在,植物「異化」後的人性美是何等的神奇。其次,是它的優美,它的回腸盪氣,搖曳多姿。全篇圍繞香玉,絳雪生的生生死,悲歡離合的故事,象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對人物來說,它與《葛巾》的硬派不同,而是溫柔纏綿,一往情深生死相依;就結構而言,以詩為線,「空山人一個,對影自成雙。」情景交融,靈動優美。 《香玉》的特色不僅在於此,更動人的是它能透過歷史的帷幕,展示人類情感生活的美麗,這種「人性的美麗」凈化了人的心靈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至情至性,驚世屏俗。《香玉》中,蒲松齡對書中主人翁的愛情的描繪投入了濃重的筆墨。而這種生死相依的愛情是以「才情」和「至情」為前提的,篇中反復強調的是「才」與「情」。黃生如果不是對香玉、絳雪「愛慕彌切」,也不會「女郎忽入」。但是,只是一往情深,唯願白頭到老,而胸無半點文墨,愚鈍不文,沒有善於表達「無限相思苦」的文才,那也無濟於事。因此,「至情人」和「騷雅士」是黃生獲得香玉和絳雪愛情的兩大法寶。不僅如此,蒲松齡在作品中更是強調了「才氣」和「至情」還是心靈和人際關系的兩大法寶。尤其是「至情」,黃生原不知香玉和絳雪是花妖,是得知藍氏掘走了「白牡丹」,才知道香玉乃是花妖。但他並不以異類而震驚,厭惡,而是「悵恨不已」,「悵恨」的是恨不早知,未能及早的保護,這是真正的愛情。又聽說牡丹到藍家後,「日就萎瘁」,以至凋謝,他就「恨極」,作哭花詩五十首,日日臨穴涕清。這種生死不渝的深情,才改變了絳雪的「年少書生,什九薄倖」的看法,凈化了絳雪的心靈。有意味的是「至情」不僅使絳雪自省,也進化了黃生的心靈。黃生一開始還是有庸俗氣的,還是有點輕薄,他一看到美麗的女子就偷看,就「暴起」「追過短牆」。和香玉結成連理後,又「每使邀絳雪來,輒不止,生以為恨。」「得隴望蜀」,好象對香玉的愛情並不專一。後來,香玉死了,絳雪來吊,他對絳雪講「無福可消雙美」,可見他還是想消受「雙美」的,一種佔有欲躍然紙上。可是,他聽了絳雪的正言相告:「妾與君交,以情不以淫」。「相見之歡,何必在此」。絳雪這種深沉的感情感化了黃生,使他化庸俗為高尚,化鄙褻為純潔,使黃生的心靈得到了難以言喻的後難為繼的洗滌和凈化。《香玉》篇中,更難忘的是絳雪,她是一個「冷美人」。香玉如此描述絳雪的性格「絳姐性殊落落,不以妾情痴也」。她的所作所為也確實不是一個尋常女子所為。她和香玉對男人的看法不盡相同,香玉認為只要是「騷雅士」(有才)就可以「無妨想見」,託付終身。而絳雪卻認為男子不僅要有才,更應該是「固至情人也」才肯「入室」,以身相許。同時,她對男女愛情的態度也和香玉有區別,香玉是慕才鍾情與黃生,「遂相狎」。「願如樑上燕,棲處自成雙」。而絳雪知黃生「固至情人也」,始屬意與黃生。但她認為男女相愛可以「以情不以淫」當黃生「欲與狎」她則認為男女「想見之歡,何必如此」,她和黃生在一起總是「至則宴飲唱酬」僅「慰君寂寞耳」。她和黃生的愛情更著重於精神上的結合。同時,她在處理友情、愛情時也與常人不同,她在香玉死後,在黃生深情的感召下,在香玉的託付下,取代了香玉的位置,絳雪自己也說:「日日代人作婦」,這時她是黃生的妻子,是香玉的「替身」,是第三者,是一個勝利的第三者。但當香玉死而復生,她又退而為友,同時,心中依然保持這份愛情,忠於友情,至死與黃生、香玉共守一生,同生同死。在她的身上,折射出蒲松齡對男女關系的深層次的人性的理解。因為,封建思想強調「貞操」,女性一經與男子發生性關系,如果不成為夫妻,就是大逆不道,是要受到萬世唾罵的。而絳雪恰恰不同,她在黃生「至情」的感召下,覺得應該成為他的「妻子」,給他以精神上的慰籍,而不計較名份,發生過性關系的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朋友,該是妻子時是妻子,該是朋友時是朋友,妻子和朋友是可以轉換的,何時轉換,主要由情決定,這與封建貞操觀大相徑庭。絳雪這個「至情至性」的女子的所作所為,就是在今天,也具有「驚世屏俗」的意義。時代已進入了21世紀,隨著人們對愛情的質量追求,會對男女愛情中「情」的理解賦予新的內涵,但是「至情至性」,追求真情永遠是愛情的主題。所以,《聊齋.香玉》中所體現的思想和審美價值對今天的社會依然具有現實的意義,具有強烈的藝術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