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張明遠
擴展閱讀
002100股票價格 2025-07-29 03:27:46
廈門航空股票價格 2025-07-29 03:20:28
人生就像一場戲 2025-07-29 02:33:30

張明遠

發布時間: 2021-07-05 18:39:12

❶ 中國有幾個叫張明遠的

姓名為 張明遠 的用戶共有1271人,其中 女生6.77%,男生93.23%
雖然是不完全統計,但是也能反應一個比較直觀的情況
名字只是一個稱謂,每一個人才是獨一無二的

❷ 張明遠的人物履歷

張明遠是河北玉田縣人,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參加由毛澤東同志主持的廣州地區黨的活動分子會議,後任中共北方區委農民運動特派員和中共玉田縣委書記。
1927年10月,他任總指揮,組織領導了玉田及附近四縣的農民武裝暴動,創建了京東人民革命軍,開展土地革命,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樹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面武裝斗爭的紅旗。
1928年後,張明遠歷任中共順直省委常委、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共天津一區區委書記,陝甘寧邊區抗敵後援會宣傳部長,中共北嶽區、冀熱察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冀熱遼區黨委代理書記等職。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中共冀熱遼分局常委、冀東區黨委常委、行署主任,冀東區戰勤司令部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張明遠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組織部副部長、東北局副書記、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調到中國科學院,任辦公廳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四人幫」的迫害。
1979年任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1988年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咨詢組成員。
張明遠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黨的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❸ 龍遙的關於張明遠

選擇了就努力,執著地走下去,一輩子不放棄 走上音樂的道路得從我當兵說起,2001年明遠在大連市金州區某部隊參軍入伍,屬於文藝兵。那時候年紀小,因為我嗓子比較好,在部隊里算是個文藝骨幹。每天的生活單調也純粹,就是唱歌和訓練,經常會下鄉巡演、慰問演出啥的,在部隊上得過不少獎。
現在也有不少人說我是「創作型歌手」,會讓我寫一些歌,比如江蘇衛視《夢想成真》欄目里的半盲女孩吳雲珍,我就為她寫過一首《爸爸媽媽》。我的音樂技能大多都是在部隊學的,包括作詞、作曲。因為是文藝兵,戰友們都多才多藝,會啥的都有,經常互相交流,沒事就跟他們請教,然後自己個兒琢磨。
那時候我們班長成天坐在營房門口,抱著個吉他彈唱,當時他最愛唱《軍中綠花》,他一唱我就掉眼淚,想家。後來就跟著他學,經常是他彈我也彈,跟著練,開始時也沒彈出個名堂,屬於自娛自樂。為這沒少買書,天天彈,一晃就是三年。 退伍回家才知道我爸媽早離婚了,各過各的,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我沒家可回,只能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我找過不少工作,賣過烤羊肉串、糖葫蘆,開過廢品收購站,當過保安、服務員,在餐館做過打荷工。有段時間我在一家水果鋪的倉庫里撿爛山楂,挑出好的拿去賣。以前的夢想就是能活著,但是沒放棄過音樂,沒事兒就自己唱。找過老師學,沈陽音樂學院的,上些試唱練耳、聲樂發聲之類的基礎課,雖然是熟人,一節課也得三四百塊。
賣烤羊肉串的時候,我自己寫了一首歌,《我把生活串成羊肉串》,一邊烤一邊唱,老多人聽了。有次電視劇《雪狼》攝制組的一個副導演路過聽到我唱這歌,後來叫我去劇組,演了一個反面小人物,這也是我第一次當群演。還接過一個戲,《抗日沖鋒隊》,我分別飾演了抗日共青團員和黑田小隊長,這回是正式演員,從開始到結束都有我的戲,一直演到把我弄死了,劇也結束了。 來北京有點兒賭氣的意思,當時我在一家浴池門口做迎賓,有個客人常來,知道我喜歡唱歌。有次他對我說,「就你這熊樣兒,這輩子別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於是我下定決心,2007年初,一咬牙就來了北京。剛來北京的時候覺得哪兒都新鮮,雖然想做音樂,也沒有啥直接的目標,有點盲目,當時寫過一首歌,叫《迷茫的理想》,後來成了我首張專輯里的主打歌。
來北京後我做過街頭歌手,也去過酒吧、KTV賣唱。有朋友給介紹了三家唱片公司,沒一個肯要我。面試過程特受刺激。印象挺深的是,其中有一老闆也是東北的,他跟我說:「憑你這水平,這輩子出什麼唱片,連後腦勺子都看不著。」
別人越說我越犟,你說我不行,那我偏要出張給你瞧瞧。我的作品接地氣兒,有人緣兒,我的創作都來自生活,我就想把自己的經歷都寫出來,唱出來。 當時什麼都不懂,朋友給介紹了唱片公司,說是出一張專輯要50萬。50萬,我覺得不可能賺得到,但還是想試一試,就打定主意環游全國,賣唱賺錢出專輯。為了攢路費,我在西單地下通道里唱了兩個月的歌。一條地下通道,三個馬路歌手,一人守一邊,一人在中間。每天我背著100多斤的器材過去,連續唱十多個小時,唱太晚沒地鐵了就睡在通道里,經常睡著睡著被人踢醒。
兩個月後,我離開北京,開始了賺錢追夢之路。杭州、哈爾濱、拉薩、海口、烏魯木齊……近三年的時間里,跑了二十多個省六十多座城市。那時我都是坐最便宜的車,最貴的車票才100多塊,近一點兒的就騎自行車,也搭過過路的貨車。那段日子裡,經常一唱就是十幾個小時,渴了喝點自來水,餓了啃饅頭就鹹菜,一頓飯9毛錢。我還曾在海南海口睡過大街,睡了半年多。當時就一個信念支持著我:賺著錢出唱片,把別人對我說的話堵回去!
2009年6月,帶著賣唱攢下的63萬,我回到了北京。也在這一年,我擁有了自己第一張正版專輯——《理想》,收錄了10首歌,都是自己作詞作曲。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這第一張專輯的錢我是花瞎了。一個歌曲做了五六個伴奏,光卡片就印了兩大麻袋,經常今天跑去天津錄音,明天跑去海口做宣傳,光路費都賠進去不少。頭一回做專輯什麼都不懂,唱片公司說什麼是什麼,前前後後一共花了60多萬,發行了3萬張,攢的錢都給花干凈了。 那張專輯發出三個月,一場演出都沒有,唱片更是一張也沒賣出去。我有點兒回過味兒來,後來跟公司鬧翻了,自己把專輯拉走自己賣。我又開始了街頭賣唱,也去酒吧和KTV,都是先唱,然後再推銷自己的唱片,哪兒好賣就去哪兒唱。
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原點,但我不後悔。專輯25塊錢一張,去年一年賣了17000多張,我覺得自己挺厲害。現在自己手裡還有4000多張。
2012年,我參加過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當時導演聽說了我的故事找到我,希望我能夠參加。導演問我:「你有夢想嗎?」我想了半天,最後反問道:「我有夢想你能幫我實現嗎?」
從小到大沒覺得自己有出息,最欣慰和驕傲的事是還能把爸媽給找回來,給我爸在沈陽買了一套房子,給我媽在錦州買了一套房子,這件事感覺自己做得挺爺們兒。雖然現在每個月要還6200元的月供,但是我又有家了。
我在沈陽開了兩家水果店,在錦州開了一家化妝品店,也算有些穩定收入。我要唱歌,我有音樂夢想,但我也不會忘了還有爸媽要養活。說起來,水果店的店員還算是我的「歌迷」,都是聽我的歌認識的,也算是緣分。現在這個店每天開門前店員都要一起唱《闖》,也是我寫的。 2013年7月,推出全新數字EP《希望》。同時,還有新單曲會陸續推出,希望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只要堅持,就會有希望……
「張明遠永遠是張明遠,即便明天特別好了,我也會出現在那裡,給駐足觀看我的人,唱我的歌。」
「等我有一天好起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讓身邊的朋友都能好起來,要有責任的活著。」
「以後我會多做公益,那些小愛都不會寫,要寫關於社會的東西。……現在也能吃飽穿暖,沒有必要為生活瑣事再那麼玩兒命。也許我三十歲以前年少輕狂犯了一些錯,但現在到年齡了,應該為社會做點貢獻。」
這就是龍遙,這就是張明遠,一個有心有愛的80後原創歌手。
他的歌聲在很多人看來也許不夠完美,他的樣子在人群中也許並不出眾,但這些都掩蓋不住他獨有的個性和對音樂的追求。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聽到這樣一個聲音:
「為了理想 你我走在各自不同的路上
沒有了選擇 我們才會迷失彼此的方向
藍藍的天空 有誰不是最初的夢想
只有浩瀚的宇宙 才能代替我們每個人廣闊的胸膛
……」
那麼請稍稍停下腳步,尋找一下我們很多人早已遺失的夢想,感受一下這個29歲的大男孩兒帶給你的感動和力量……

❹ 張明遠的革命經歷

張明遠,原名張金言、字佩琛。1906年11月23日出生於玉田縣前獨樹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畢業於玉田師范講習所。1923年開始在本縣孟三庄小學任教。在教書期間,結識了由江浩帶領一批在京津的玉田籍回鄉進步青年。接受了江浩等人中國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必要性和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教育,激發了張明遠的愛國熱情。他在江浩的支持指導下很快在玉田建立了小學教師聯合會,並提出增加教師工資和學生擴充學習內容的主張。在江浩的培養下,1925年夏季第一批參加了國民黨,並被推舉為縣黨部籌備委員會和區分部的負責人。當年11月下旬由江浩、葉善枝介紹經中共天津地方委員會批准為中共正式黨員。從此,他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1926年4月,張明遠受中共北方區委派遣,到由毛澤東同志主辦的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9月結業後,以中共北方區委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回到玉田縣,開展農運和發展中共組織工作。10月成立中共玉田特別支部,張明遠任書記,是年冬 ,北伐戰爭節節勝利,軍閥政府為籌集軍費,以「旗地變民地」為名,增加稅款,激起廣大農民的強烈不滿,特別支部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發動了大規模的反「 旗地變民 」斗爭。
1927年1月11日(臘月初八)正逢玉田大集,張明遠、楊春霖等人帶領三千多農民到縣議會請願 ,見縣議員逃匿,憤怒的群眾搗毀議會門窗、傢具,將公文、契約付之一炬,繼而奔縣衙要求縣長出來答話。縣長卻命警察所長鳴槍恐嚇。群情愈憤,遂砸毀縣衙,趕走縣官。同時指揮部還派人隨訪,新聞稿在天津各報發表,引起社會各界的同情,軍閥政府怕事態擴大,逐撤換了玉田縣長。反抗「 旗地變民 」斗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是年1月中旬,經北方區委研究批准,成立了張明遠任書記,楊春林,李立元、宋哲三和張洪為委員的玉田縣委。五、六月間,經上級批准,玉田縣委改為玉田中心縣委,張明遠仍為書記,9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王荷波來到玉田,參加中心縣委擴大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及順直省委關於在玉田舉行武裝暴動和在京東地區開展武裝斗爭的決定。在王荷波指導下,擬定了暴動計劃。
10月18日(舊歷九月二十三)中午,張明遠和縣委負責人解學海率領兩萬多名手持刀槍棍棒的自衛隊員從東西兩門攻入縣城,佔領了縣公署、警察所、縣議會、稅務局等機關,收繳了警察所和保安隊的槍支。同時張貼布告,宣布戒嚴,搜捕反革命分子,維持社會秩序。接著,暴動指揮部在縣公署附近的操場上召開群眾大會,宣告攻城勝利,成立農民政府和農民軍,並任命開明士紳王卻三為臨時縣長。隨後宣布了施政綱領,取消了一切苛捐雜稅,沒收土豪劣紳的土地財產,旗地無條件歸農民所有等。
10月下旬,順直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於方舟來到遵化王爺陵召開會議,傳達了省委指示:按照南昌八一暴動的統一番號,將玉田農民軍改為京東人民(農民)革命軍。以玉田為中心,開展京東各縣的武裝斗爭,實行土地革命。10月27日,於方舟與張明遠,楊春林等帶領隊伍向玉田城進發,武裝斗爭又堅持了兩個月。玉田暴動雖然失敗,卻沉重地打擊了奉系軍閥的反動統治,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樹起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面武裝斗爭的紅旗,為進一步開展京東一帶革命斗爭打下了基礎,張明遠為這一地區黨組織的發展和革命武裝的創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46年1月蔣介石撕毀了國共兩黨達成的停戰協定,並派重兵大舉進攻熱河和冀東解放區。2月17日張明遠代表冀東區黨委、行署在遵化召開了三萬多人參加的群眾大會,他號召全體軍民抗議國民黨破壞和平及對冀東解放區的武裝挑釁,同時發電國民黨政府,申明冀東解放區軍民對實現和平民主的期望,提出解除偽軍武裝、取消特務機關、釋放政治犯、恢復和開放國民黨佔領區與解放區的交通。在冀東根本無和平而言的形勢下,張明遠和詹才芳、潘峰決定把軍工廠、醫院等非戰斗單位交給地方。同時加強地方武裝,壯大軍分區、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的武裝力量。在9月國民黨軍隊大規模進攻冀東前,全區經過土改翻身的農民在「保衛勝利果實、保衛家園」的號召下,有13700多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一時部隊發展到5.6萬人,民兵自衛隊36萬人。為迎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10月份,冀東軍分區組織武工隊和民兵破壞北寧鐵路、平谷鐵路125公里,公路950公里,橋梁百餘座,割電線萬余公斤。1948年5月,在華北軍區統一指揮下,冀東部隊與熱河兄弟部隊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夏季攻勢,一舉擊敗了國民黨14萬軍隊。切斷了國民黨企圖增援東北實現「華北東北聯隊」的計劃。隨後冀東子弟兵第九縱隊編入東北野戰軍序列出關參戰。光隨軍擔架2620副,運輸大車4036輛,戰勤糧油供應1000萬公斤,全部由冀東承擔。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1月2日結束,歷經52天。東北野戰軍來不及休整,於10月底先頭部隊八萬人進關,集結在玉田、三河一帶,11月23日東野主力73萬大軍分三路進入冀東拉開了平津戰役的序幕。冀東區政府在張明遠的主持下,從支援東北戰場,迅速轉到支援平津戰役上來。百萬大軍集結在冀東。冀東600萬人民為保障戰勤供應。11月8日成立了冀東區戰勤委員會及指揮機關戰勤司令部,張明遠任司令員代表區黨委、行署和軍區統一領導戰勤工作。從東野入關到1949年1月10日平津戰役開始,冀東共動員30萬群眾,組成270個前方擔架團。動員民工200萬人次,新修、寬展路面一萬華里,翻修加固路橋500座,籌集軍糧2.6萬公斤,食油60萬公斤,食鹽75萬公斤,豬2萬頭。馬料草5000多萬斤。那時,為給部隊加工糧食,村村戶戶都動員起來,晝夜不停地碾米磨面。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和民兵,趕著滿載物資的大車,不分晝夜地朝北平、天津方向前進,真是前不見頭,後不見尾,一眼看不到頭。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冀東人民勝利完成了平津戰役的參戰支前任務。
冀東人民對支援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做出的重大貢獻中央領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時張明遠深有感動地說,冀東建黨早,黨在群眾中有很深、很好的基礎,群眾覺悟高,又經過長期抗日戰爭的鍛煉,對敵斗爭經驗豐富,也是毛主席關於「三大法寶」的思想非常深入人心的結果。

❺ 張明遠的張明遠

張明遠(龍遙):選擇了就努力,執著地走下去,一輩子不放棄。 走上音樂的道路得從我當兵說起,2001年我在大連市金州區某部隊參軍入伍,屬於文藝兵。那時候年紀小,因為我嗓子比較好,在部隊里算是個文藝骨幹。每天的生活單調也純粹,就是唱歌和訓練,經常會下鄉巡演、慰問演出啥的,在部隊上得過不少獎。
現在也有不少人說我是「創作型歌手」,會讓我寫一些歌,比如江蘇衛視《夢想成真》欄目里的半盲女孩吳雲珍,我就為她寫過一首《爸爸媽媽》。我的音樂技能大多都是在部隊學的,包括作詞、作曲。因為是文藝兵,戰友們都多才多藝,會啥的都有,經常互相交流,沒事就跟他們請教,然後自己個兒琢磨。
那時候我們班長成天坐在營房門口,抱著個吉他彈唱,當時他最愛唱《軍中綠花》,他一唱我就掉眼淚,想家。後來就跟著他學,經常是他彈我也彈,跟著練,開始時也沒彈出個名堂,屬於自娛自樂。為這沒少買書,天天彈,一晃就是三年。 退伍回家才知道我爸媽早離婚了,各過各的,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我沒家可回,只能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我找過不少工作,賣過烤羊肉串、糖葫蘆,開過廢品收購站,當過保安、服務員,在餐館做過打荷工。有段時間我在一家水果鋪的倉庫里撿爛山楂,挑出好的拿去賣。以前的夢想就是能活著,但是沒放棄過音樂,沒事兒就自己唱。找過老師學,沈陽音樂學院的,上些試唱練耳、聲樂發聲之類的基礎課,雖然是熟人,一節課也得三四百塊。
賣烤羊肉串的時候,我自己寫了一首歌,《我把生活串成羊肉串》,一邊烤一邊唱,老多人聽了。有次電視劇《雪狼》攝制組的一個副導演路過聽到我唱這歌,後來叫我去劇組,演了一個反面小人物,這也是我第一次當群演。還接過一個戲,《抗日沖鋒隊》,我演黑田大隊長,這回是正式演員,從開始到結束都有我的戲,一直演到把我弄死了,劇也結束了。 來北京有點兒賭氣的意思,當時我在一家浴池門口做迎賓,有個客人常來,知道我喜歡唱歌。有次他對我說,「就你這熊樣兒,這輩子別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於是我下定決心,2007年初,一咬牙就來了北京。剛來北京的時候覺得哪兒都新鮮,雖然想做音樂,也沒有啥直接的目標,有點盲目,當時寫過一首歌,叫《迷茫的理想》,後來成了我專輯里的主打歌。
來北京後我做過街頭歌手,也去過酒吧、KTV賣唱。有朋友給介紹了三家唱片公司,沒一個肯要我。面試過程特受刺激。印象挺深的是,其中有一老闆也是東北的,他跟我說:「憑你這水平,這輩子出什麼唱片,連後腦勺子都看不著。」
別人越說我越犟,你說我不行,那我偏要出張給你瞧瞧。我的作品接地氣兒,有人緣兒,我的創作都來自生活,我就想把自己的經歷都寫出來,唱出來。 當時什麼都不懂,朋友給介紹了唱片公司,說是出一張專輯要50萬。50萬,我覺得不可能賺得到,但還是想試一試,就打定主意環游全國,賣唱賺錢出專輯。為了攢路費,我在西單地下通道里唱了兩個月的歌。一條地下通道,三個馬路歌手,一人守一邊,一人在中間。每天我背著100多斤的器材過去,連續唱十多個小時,唱太晚沒地鐵了就睡在通道里,經常睡著睡著被人踢醒。
兩個月後,我離開北京,開始了賺錢追夢之路。杭州、哈爾濱、拉薩、海口、烏魯木齊、印度……近三年的時間里,跑了二十多個省六十多座城市。那時我都是坐最便宜的車,最貴的車票才100多塊,近一點兒的就騎自行車,也搭過過路的貨車。那段日子裡,經常一唱就是十幾個小時,渴了喝點自來水,餓了啃饅頭就鹹菜,一頓飯9毛錢。我還曾在海南海口睡過大街,睡了半年多。當時就一個信念支持著我:賺著錢出唱片,把別人對我說的話堵回去!
2009年6月,帶著賣唱攢下的63萬,我回到了北京。也在這一年,我擁有了自己第一張正版專輯——《理想》,收錄了10首歌,都是自己作詞作曲加演唱。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這第一張專輯的錢我是花瞎了。一個歌曲做了五六個伴奏,光卡片就印了兩大麻袋,經常今天跑去天津錄音,明天跑去海口做宣傳,光路費都賠進去不少。頭一回做專輯什麼都不懂,唱片公司說什麼是什麼,前前後後一共花了60多萬,發行了3萬張,攢的錢都給花干凈了。 那張專輯發出三個月,一場演出都沒有,唱片更是一張也沒賣出去。我有點兒回過味兒來,後來跟公司鬧翻了,自己把專輯拉走自己賣。我又開始了街頭賣唱,也去酒吧和KTV,都是先唱,然後再推銷自己的唱片,哪兒好賣就去哪兒唱。
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原點,但我不後悔。專輯25塊錢一張,去年一年賣了17000多張,我覺得自己挺厲害。現在自己手裡還有4000多張。
2012年,我參加過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當時導演聽說了我的故事找到我,希望我能夠參加。導演問我:「你有夢想嗎?」我想了半天,最後反問道:「我有夢想你能幫我實現嗎?」
從小到大沒覺得自己有出息,最欣慰和驕傲的事是還能把爸媽給找回來,給我爸在沈陽買了一套房子,給我媽在錦州買了一套房子,這件事感覺自己做得挺爺們兒。雖然現在每個月要還6200元的月供,但是我又有家了。
我在沈陽開了兩家水果店,在錦州開了一家化妝品店,也算有些穩定收入。我要唱歌,我有音樂夢想,但我也不會忘了還有爸媽要養活。說起來,水果店的店員還算是我的「歌迷」,都是聽我的歌認識的,也算是緣分。現在這個店每天開門前店員都要一起唱《闖》,也是我寫的。 2013年7月,我的全新數字EP《希望》在各大網站發行。積累了這么多年,也認識了一些靠譜的朋友,這張EP的製作費用相比首張專輯便宜太多,但感覺製作水平比第一張好很多,至少不會像第一張那樣,白瞎錢,實體專輯封面還特山寨。同時,還有新單曲會陸續推出,希望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張明遠永遠是張明遠,即便明天特別好了,我也會出現在那裡,給駐足觀看我的人,唱我的歌。」
「等我有一天好起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讓身邊的朋友都能好起來,要有責任的活著。」
「以後我會多做公益,那些小愛都不會寫,要寫關於社會的東西。……現在也能吃飽穿暖,沒有必要為生活瑣事再那麼玩兒命。也許我三十歲以前年少輕狂犯了一些錯,但現在到年齡了,應該為社會做點貢獻。」
這就是龍遙,這就是張明遠,一個有心有愛的80後原創歌手。
他的歌聲在很多人看來也許不夠完美,他的樣子在人群中也許並不出眾,但這些都掩蓋不住他獨有的個性和對音樂的追求。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聽到這樣一個聲音:
「為了理想你我走在各自不同的路上
沒有了選擇 我們才會迷失彼此的方向
藍藍的天空 有誰不是最初的夢想
只有浩瀚的宇宙 才能代替我們每個人廣闊的胸膛
……」
那麼請稍稍停下腳步,尋找一下我們很多人早已遺失的夢想,感受一下這個29歲的大男孩兒帶給你的感動和力量……

❻ 張明遠的個人簡介

2005年任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及特聘教授,2006年任文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黃色文明》、《中國人的人生曲線》、《生殖崇拜與死亡抗拒》、《企業文化導論》、《服飾與文化》等;譯著有《中國古代的祭禮與歌謠》等。其中,《黃色文明》一書被列入《20世紀中國學術名著精華》(學林出版社)。在香港及日本編寫與主編多部中小學語文、普通話教材及國際漢語教材。在海內外發表篇論文40 余篇。來分校後十分注重教學改革,策劃與主編第一部以培養學生漢語文化基本素養和基本能力為目標的《大學語文》教材,策劃與主編《有效提升大學生語文能力》系列教材。主持2007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改革項目《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這是我校第一項以分校名義獲得的省級教改項目,此項目獲得2009年廣東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這是我校首獲省級教學成果獎。還十分注重珠港澳區域社會文化研究,主持並完成珠海市人文社科課題《珠海歷史文化名人與香山文化》,主持並完成的課題《珠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究》獲珠海市第三屆(2008—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政府獎)一等獎。策劃並主編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組編圖書20餘種。筆名:張銘遠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特聘教授,文學院院長、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所長、嶺南民俗研究所所所長、珠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

❼ 張明遠是誰啊

人啊

❽ 張明遠的張明遠生平

由於家中困難,張明遠14歲買壯丁到西北軍當兵,換得60元大洋,20元作路費,40元給了生活無計的母親。在高樹勛的12師36旅當兵時,旅長見他劈刀、打拳練得不錯,調他到手槍隊當警衛。張明遠任紅5軍團13軍38師連長,在南雄縣水口鎮戰斗中負傷。紅四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偵察科長。紅軍長征路過他家鄉時就地休整,劉伯承命令他為省岷縣縣長兼岷縣獨立團團長,張明遠當了46天縣長。紅軍繼續北上,張明遠把獨立團帶到會寧,補充進了紅5軍團。1934年10月,張明遠任中共中央外交部交通局局長。中共中央外交部當時駐安塞,對外不公開,負責接待和護送來往於國民黨統治區個幹部和地下黨交通人員,還負責接送少數中外記者和作家,如斯諾、丁玲等。線路是從安塞到富縣的兵站線,交通工具只有毛驢馱東西,人員大多數是步行。西安事變後,組織了兩條兵站線,一條從延安到西安,一條從延安分別到120師和115師,交通工具開始有了汽車。
1938年,外交部交通局改為八路軍交通管理局,張明遠任局長,八路軍交通管理局增加了軍事運輸任務和組織沿兵站線在駐軍和政府動員軍民維修道路的任務。1939年八路軍交通管理局改為公路管理局,歸邊區政府領導,張明遠仍任局長。不久他到中央黨校學習。在延安,參加寧都起義的部分同志和毛澤東在延安合影,合影之人中,開國後授少將的僅張明遠一人。毛澤東提照曰: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張明遠後任軍委軍事工業局總務處處長、中共中央黨校一部校務處處長、冀察熱遼軍區後勤兵站部部長、合江軍區後勤部部長、東北軍區後勤部軍械部部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軍械部部長。
建國後,1950年7月張明遠任東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當時東北軍區後勤部還有一個張明遠,是軍區後勤部政委,兩人後來都參加了抗美援朝,極易搞混。張明遠到職後首先接受了到朝鮮了解情況的任務。經毛澤東批准,派張明遠等5人先期到朝鮮實地考察調查。張明遠到北京受領任務時,周恩來一見面就握著他的手說:你是紅軍過臘子口後第一任岷縣縣長。周恩來交代任務說:現在美軍從仁川登陸,朝鮮戰局有可能逆轉,到那時我們就不能袖手旁觀。為防患於未然,派你們先期入朝,實地了解大兵團出動後的後勤保障怎麼解決?人員的口糧可以從國內運去,馬草怎麼辦?需要量很大,能不能就地解決?張明遠以駐朝鮮大使館武官身份到朝鮮後,著重了解大兵團出國作戰各種物資就地取給程度,交通道路、氣候條件等情況。他提出4項重要建議:一是志願軍過江後的糧食、蔬菜、馬料等供應,就地籌措的比例極低,主要依靠國內前送。二是為滿足前方部隊後勤保障的基本需要,運輸要採取多種工具並用。叄是入朝的大部分部隊要做好露營准備,應准備一批蓋布和帳篷。四是要求部隊入朝後嚴守紀律,防止亂砍亂伐山林。戰時的物資供應由就地取給為主轉變為後方供應為主,是我軍抗美援朝戰爭後勤工作的重大轉變。根據需要,張明遠起草了《戰時物資管理暫行規則》,在東北軍區部隊執行。張明遠歷任志願軍司令部後勤科主任、志願軍前勤指揮部部長、副部長、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副司令員、志願軍後勤部部長,參與組織了所有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
第一次戰役後,張明遠提出由於部隊白天不能做飯,建議籌劃干糧,請國內組織趕制。新鮮蔬菜奇缺,要求制發維生素和熟牛肉乾。建議試制壓榨草料餅。他還提出調整步兵彈葯和重炮彈葯的配備基數,他建議每個人應配5個急救包。他提出每軍應有1000副擔架,應組建衛生列車,兵站 醫院應盡量前伸和修建山洞醫院。
1951年3月,張明遠作為志願軍代表,出席中朝兩國政府鐵路部門會議,他就提高鐵路運輸效率和合理有效使用鐵路運輸能力問題提出重要建議。第叄次戰役後,參戰部隊數量增多,張明遠採取措施,火車運輸盡量向前延伸,實行全軍運力大結合,有計劃統一調動使用。朝鮮停戰後,大批部隊回國,張明遠留下主持志願軍後勤部工作,1958年回國。張明遠是最早入朝,最後回國的志願軍將領。他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59年,張明遠任總後勤部車管部擔任部長,他主要抓了軍用車輛國產化工作,制定了第一代國產軍用車輛系列化方案,1965年開始批量生產。1963年,張明遠擔任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1968年,他到五機部執行「叄支兩軍」任務。1969年9月,張明遠和陳龐、王希克、伊文、封永順、嚴俊被提拔為總後勤部副部長,戴金川被提拔為總後勤部副政委。林彪事件後,總後勤部部長邱會作被離職反省,張明遠和陳龐、王希克、伊文、嚴俊、丁先國被免去總後勤部副部長,戴金川被免去總後勤部副政委職務。1974年,張明遠拜見朱德,朱德問現在紅5軍團還有多少人?張明遠說只知道在北京工作有十二叄人,朱德讓秘書將他們的名字一一記下。朱德問起張明遠的現況,張答:我正在受教育,現在靠邊站,沒有工作,但工資照發,生活沒有什麼困難。朱德安慰張明遠說:不要緊,將來有的是工作!張明遠後來沒有再擔任領導職務,但是獲得了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❾ 張明遠的介紹

張明遠,出生於1931年,籍貫是黑龍江海倫,是解放軍中將。

❿ 張明遠的關於媽媽

2013年6月,張明遠的媽媽打電話說突然吃什麼吐什麼,人一下就消瘦了許多。6月21日,明遠回家帶媽媽看病,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肝癌末期,他不敢告訴媽媽實情,只對她說是肝炎。
媽媽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自己的兒子出現在電視上,唱他自己寫的歌,唱寫給媽媽的歌。於是,明遠報名參加了央視的一檔節目《向幸福出發》。7月2日,他趕到北京順利完成錄制,驚喜的是,爸爸也到場了。電視台告知,節目會在7月30日播出。於是,明遠回到錦州,陪伴媽媽,跟媽媽一起期待著節目的播出。
7月對明遠來說是痛苦難捱的,媽媽幾次病危搶救,加上昂貴的醫療費,讓明遠心力交瘁。他打電話給朋友,說:「媽媽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如果媽媽離開了,我該怎麼辦……」
看著媽媽瘦得幾乎皮包骨,明遠說不出的心疼。他每天陪伴在媽媽的病床前,悉心照料,希望能夠多為母親做些什麼。然而,老天並沒有給這對母子更多的時間,7月19日,媽媽永遠地離開了他。他就那樣,懷著旁人無法了解的心情,看著媽媽離開,陪媽媽走完最後一程……
從被確診到離開,只有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張明遠整個人都崩潰了。很多天後,他這樣寫到:「媽媽走的那天,我一直在她身邊,一直沒有哭。早上看她最後一眼,我控制不住了……媽媽,請相信兒子一定會好起來,我們一定會再見!下輩子我還當您兒子,我們再也不分離。」
10月19日,媽媽離開整整3個月,張明遠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音樂,祭奠天堂的媽媽。寫下了《媽媽》:「在我出生的時候/是你第一聲聽到我在哭/慢慢地教會了我說話/童年故事伴我長大」「當你離開的時候/是我在你身邊默默地哭/曾是你撫養我長大/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
他將這些年漂泊在外對媽媽的歉疚、病榻前陪伴媽媽的感受、媽媽離開後的思念,通通寫進歌里,唱給天堂的媽媽。
張明遠說:「當我唱這首歌時,整個世界就只有我和媽,我感覺媽媽一直都在我身邊守護著我。現在唱歌不再是我一個人的夢想,我是帶著媽媽的希望在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