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茶葉有沒有致癌物
茶葉沒有致癌物,茶垢中有致癌物。天津葯物研究院副教授李紅珠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茶垢中含有鎘、鉛、汞、砷等有毒物質以及亞硝酸鹽等致癌物,這些物質會附著在光滑的茶杯表面。
隨著飲茶進入身體進入人們的消化系統,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等相結合,生成難溶的沉澱,不僅阻礙了人體對這些營養素的吸收和消化,還會使腸胃等器官受到損害。
另外,經常不清洗的茶杯,還留有更多水垢,其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對健康極為不利。」同時,這些氧化物進入身體還會引起神經、消化、泌尿造血系統病變和功能紊亂,甚至引起早衰,尤其是砷、鎘可致癌,引起胎兒畸形,危害健康。
(1)茶是三類致癌擴展閱讀
喝茶方式不當可能致癌。喝茶應當注意這幾點:
1,不喝太燙的茶。溫度過高可能會灼傷食道粘膜,以免增加食管癌的風險(可能還有胃癌)。對健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2,喝茶要適量,少喝濃茶。過多的茶會刺激胃酸分泌,對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3,不空腹喝茶。尤其對於有慢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等基礎疾病的人群。
4,遠離煙酒。若喝茶的同時吸煙、喝酒的話,會增加患食管癌的概率。
② 醫學上所說的三類致癌因子不包括什麼
A、在三類致癌因子中,化學致癌因子能改變核酸鹼基,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是引起人類患癌症的主要因素,A正確;
B、致癌因子一旦使正常人體內的抑癌基因發生突變,該人就可能成為癌症患者,B錯誤;
C、健康的心理狀態能增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功能,增強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減少癌症的發生,C正確;
D、人類平時的飲食中也含有抗癌物質,如食物中的維生素E和綠茶中的多元酚,D正確.
故選:B.
③ 為什麼茶是三類致癌物第三類致癌物 茶葉致癌物的分類
3級致癌物並不包含「茶葉」。根據1965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確定的致癌物中,3級致癌物分別為分別蘇丹紅色素、膽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尚不能分類的致癌物,其中並未見到茶葉。
3級致癌物或動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證據都不充分,或動物實驗證據充分,但人群研究則明確無致癌作用。但不意味著這些食物可以不顧數量事物,因為它們雖然不致癌,但可以帶來其他健康風險。
「致癌物」共分4個登記,其他三級有:
1級:煙草、酒精飲料、黃麴黴素、檳榔、中式咸魚等明確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
2級:丙烯醯胺、鉛、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較高的致癌物質;
4級:致癌物中還有第4級,指相關研究中沒有充足證據證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食物中屬於此類的物質較少。
(3)茶是三類致癌擴展閱讀:
人們常常談癌色變,也對所謂的「致癌物」退避三舍,其實大可不必恐慌。
因為足夠的「劑量」才能決定毒性,食物中的致癌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會使身體「中毒」。比如,不小心吃了一顆爛花生,不會馬上得癌,但如果天天吃油炸食品、燒烤,時間長了就很可能會和癌症掛上鉤;
肯定致癌的具體某種食物並不存在,但不當的飲食習慣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相關研究表明,30%的癌症是飲食不當造成的。常見的有:蔬菜水果吃得少、烹調方法不科學、進食方式不合理、高脂肪食品吃得多等,而這些都會增加患直腸癌、胃癌、肺癌等的風險。
④ 紅茶致癌
喝紅茶的好處:
紅茶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發酵時茶葉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變成紅色氧化物,成為紅茶。
紅茶品性溫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種水溶性維生素外,還富含微量元素鉀,當沖泡後70%的鉀可溶於茶水內。鉀有增強心臟血液循環的作用,並能減少鈣在體內的消耗。因紅茶中所含的錳是骨結構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因而常喝紅茶對骨骼強健也有益處。 國外有資料報道,經常飲紅茶還有防治流感、中風及皮膚癌的效果。
可以幫助胃腸消化、去油膩、開胃口、助養生,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紅茶可強壯心臟功能。 紅茶品性溫和、香味醇厚,首先有助於強健骨骼。劍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對1256位住在附近的65歲—76歲婦女進行過飲食與骨質密度調查。結果表明,茶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可減少婦女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其次,喝紅茶可以防治流感、心肌梗死、腦中風和皮膚病等。
研究發現,經常用紅茶漱口或直接飲用有預防流感的作用;紅茶富含微量元素鉀,沖泡後,70%的鉀可溶於茶水內,可增強心臟血液循環,並能減少鈣在體內的消耗。每天喝5杯紅茶的人,腦中風的發病危險比不喝紅茶的人低69%。 喝紅茶最好加牛奶,喝茶不加奶的人,體內草酸比例相對較高。草酸一般都能隨尿液排出體外,但是,對部分人來說仍會有些草酸積聚在體內,最後形成腎結石。牛奶中的鈣可以與草酸結合,使其順利排除。 但是,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晚上還是以少飲或不飲茶為宜。另外,晚上喝茶時要少放茶葉,不要將茶泡得過濃。喝茶的時間最好在晚飯之後,因為空腹飲茶會傷身體,尤其對於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 紅茶不宜放冷再喝,影響暖胃效果,放置時間過長會降低營養含量。
並沒有致癌物質,可以放心飲用。望採納,謝謝!
⑤ 茶葉是致癌還是防癌症
茶能防癌?
茶的分類有很多,大體依據工藝和茶葉品質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花茶、黑茶和再加工茶。茶葉中的營養物質非常多,但是鑒於每天的用量非常小,而很多營養物質溶於水的比例又非常有限,所以對於人類健康的貢獻不大。在保健功能方面,主要還是其中的非營養物質發生作用,主要包括多酚類、色素、茶氨酸、生物鹼以及芳香物質等等,作用最大的是多酚類物質。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主要包括兒茶素、黃酮及黃酮苷類,花青素等,這些物質統稱為植物化學物質,也叫植化素,是一大類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預防腫瘤的物質。
據動物醫學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證明,茶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義大利的一項科學研究證明,茶對於人類口腔癌和咽癌更是具有預防效果。在這些對於癌症的預防作用中,綠茶的起效尤為明顯。據我國研究證明,常喝綠茶,食管癌的發病率可減少50%,胰腺癌和直腸癌的發病風險降低40%,胃癌發病風險降低20-30%,結腸癌減少20%。不僅如此,還有研究報道,飲用各種茶都能降低吸煙所導致的氧化損傷和DNA損傷。看來茶在人類癌症的預防中,功不可沒。
茶能致癌?
但是也有報道說,茶葉不僅不能防癌,反而會致癌。究其原因,說法不一。還是來細細分析一下吧,
1、喝普洱茶最容易致癌?
理由:普洱茶號稱越陳越香,而在儲存的過程中,很容易污染黃麴黴毒素,引發癌症。
真相:普洱茶在製作的過程中需要發酵,而這個過程需要幾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幾種菌群的參與,而其中並不包含黃麴黴。至於在普洱的後發酵及儲存的過程中是否發霉後會污染黃麴黴毒素,是需要根據儲存方式和環境而定的。不過有研究表明,黃麴黴毒素是不喜歡在普洱茶中生長的。所以普洱致癌的說法是不科學的。但是凡是食物都是有保質期的,建議大家不喝長久放置的茶葉,尤其是已經有霉味的茶葉尤其要注意。
2、茶葉中的鞣酸可以致癌?
理由:美國邁阿密大學經濟植物學家朱莉婭-莫爾頓在《來自茶葉中的危險》一文中說,茶葉中的鞣酸,可導致可怕的食道癌。
真相:文章發表於1987年,時任上海市茶葉學會秘書長何耀曾指出,很多人將茶葉中的鞣酸和茶多酚的概念搞混,但是已經有證據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並不是鞣酸,而是茶葉中30多種酚類物質的總稱。這些物質不僅對於人體沒有害處,相反,還能有降低癌症發病率的作用。因此把鞣酸看成茶多酚的概念是錯誤的。也就是說,茶葉中鞣酸致癌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3、隔夜茶可以致癌?
理由:茶葉經過放置過夜後,其中一些二級胺類物質可以轉變為致癌物亞硝胺。
真相:隔夜茶是指頭一天沖泡,經過隔夜放置的茶水,這樣的茶經過長時間放置,其中的茶多酚經過氧化逐步形成黃紅、紅褐色的氧化產物,導致茶湯的顏色不斷加深,清澈度下降。但是這些氧化產物是無毒的。至於其中的二級胺類,也並非只有茶湯中存在,所有的食物幾乎都含有,而以腌制食品居多,所以隔夜茶並不是二級胺類的主要來源,其次二級胺類並不等同於亞硝胺,需要一定的轉化原料及條件,所以長期放置的茶水,其中含有的微量二級胺類,並不一定會轉化為亞硝胺,所以隔夜茶致癌的說法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4、保溫杯泡茶會致癌?
理由:用保溫杯泡茶,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高溫的水中,會破壞其中的維生素,增加致癌物。
真相:很多人喜歡用保溫杯泡茶,覺得喝熱茶功效更好。但是用開水沖泡茶葉會破壞其中的營養物質,但是對於致癌物的增加並沒有科學研究數據支持。不過如今的保溫杯密封性能都非常好,茶葉處在這樣的高溫密閉環境中,確實會造成營養流失,有可能還會導致茶葉中的有益成分揮發或者發生變化,增加其中的有害物質。所以盡量不要使用保溫杯泡茶,或者使用保溫杯時盡量避免高溫密閉環境。
⑥ 茶有可能致癌嗎
我一個學茶學的真是想打你。。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所將致癌物質分為四大類:
一類: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如黃麴毒素、砒霜、石棉、六價鉻、二惡英、甲醛、酒精飲料、煙草、檳榔以及加工肉類(2015年11月新增)。
二類A: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對人體雖有理論上的致癌性,而實驗性的證據有限。如丙烯醯胺、無機鉛化合物、氯黴素等。
二類B: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用以歸類相比二類A致癌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比如氯仿、DDT、敵敵畏、萘衛生球、鎳金屬、硝基苯、柴油燃料、汽油等。
三類: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實驗性證據和充分的理論機理表明其對動物有致癌性,但對人體沒有同樣的致癌性。如苯胺、蘇丹紅、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及其鹽、安定、氧化鐵、有機鉛化合物、靜電磁場、三聚氰胺、汞與其無機化合物等。
四類: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缺乏充足證據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如己內醯胺。
按對人的致癌危險性IARC(2002)對已有資料報告的878種化學物根據其對人的致癌危險分成4類。
1類:對人致癌,87種。確證人類致癌物的要求是:①有設計嚴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雜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②有劑量反應關系;③另有調查資料驗證,或動物實驗支持。
2A類:對人很可能致癌,63種。此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2B類:對人可能致癌,234種。此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3類:對人的致癌性尚無法分類,即可疑對人致癌,493種;
4類:對人很可能不致癌,僅1種。
也就是說,如果你連茶都覺得不安全,那生活在地球真是太危險了
⑦ 茶葉究竟是防癌還是致癌
飲茶的注意事項,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茶宜溫飲或熱飲,不宜冷飲。《本草綱目》載:“藏器曰:飲之宜熱,冷則聚痰。”
2.不宜多飲或飲濃茶。
3.不宜空腹飲,酒後飲,適宜飯後飲。《老老恆言》說茶能解渴,但多喝或喝濃茶也能致渴。而飯後飲之,可解肥濃。
4.不宜大渴後和酒後飲。《本草綱目》載:“大渴及酒後飲茶,水入腎經,令人腰、腳、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攣痹諸疾。”② 氣郁體質:憂郁面貌,煩悶不樂,胸脅脹滿,走竄疼痛、多伴嘆息,睡眠較差,健忘痰多,大便偏干。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郁脆弱,敏感多疑。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喜歡陰雨天氣。易患鬱症、不寐、驚恐等病症,即現代醫學的失眠、抑鬱症、焦慮症、抑鬱性神經症、胃腸神經官能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推薦茶飲:二花參麥茶:厚朴花、佛手花、紅茶各3克,黨參、炒麥芽各6克。
⑧ 喝茶會致癌嗎喝茶與哪些癌症有關系
針對普洱茶致癌的問題,被稱為“茶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表示曾有多地對普洱茶測定過,只有極個別樣本發現過微量的黃麴黴毒素,其含量基本不構成致癌威脅。
有研究者對1.7萬名40歲-65歲男女進行長期追蹤觀察發現,一天喝6杯以上綠茶者比一周喝不到1杯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減少33%。
⑨ 茶葉致癌嗎
普洱茶本身並不含有致癌物,普洱茶致癌是因為儲存不當,導致黃麴黴素超標,黃麴黴毒素才是罪魁禍首。
黃麴黴毒素對健康危害極大,是引起肝細胞癌的主要物質。它至少分為13種類,其中B1毒性最強。其他具有毒性的還有B2, G1, G2, M1, M2等幾種。
它誘發癌症的機制,主要是動物或人體攝入其後,經過肝臟的代謝酶細胞色素P450的活化,和DNA形成復合體,而該復合體會阻礙DNA復制,進而激活細胞癌化的啟動開關。
黃麴黴毒素極強的致癌性已被各種文獻確認,動物實驗顯示,用含有15 μg/kg B1的飼料喂養大鼠,全部的大鼠都發現肝癌跡象[2]。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其列為一類致癌物質,根據急性毒性動物實驗的推算,黃麴黴毒素的半數致死量為B1 - 18.2 μg、B2 - 84.8 μg、G1 - 39.2 μg、G2 - 172.5 μg。攝入後20%可以從尿中排泄掉,大量攝入會導致急性中毒,症狀有黃疸、急性腹水症等。持續微量攝入可引起慢性肝臟損害,誘發肝癌。如果是B型肝炎患者的話,攝入後會增加肝癌的發生幾率。
因此,它是目前食品天然污染物中,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