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撞機事件是王海還是王偉
是王偉!
2001年4月1日,美軍EP-3型電子偵察機一架,飛往中國南海海南島進行電子偵察。
8時36分,中國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發現美軍大型飛機一架,正向中國海南島三亞外海抵近偵察。
8時45分,中國海軍航空兵陵水基地中校飛行員趙宇和中隊長王偉奉命駕駛殲—8II戰斗機緊急起飛,這兩位中國飛行員為維護國家的安全利益,將奉命對美軍飛機的偵察活動進行例行性跟蹤監視。
8時52分,中國海軍飛行員王偉在機載雷達上發現、鎖定左前方20度、距離50公里處的一架大型飛機,並很快判明為美空軍EP—3型電子偵察機。
美軍偵察機當時航向240度,遭中國戰機雷達鎖定後,馬上向指揮部發出「A.I Lock on(遭中國戰機鎖定)」的無線電電文,並轉航向為40度。不久美機即遭到中國戰機攔截。
9時05分,美機將航向調整至110度,中國戰機也轉至110度,在中國海南島靠海岸一側,與美機同向同速飛行,將美機與中國大陸隔開,維護著中國的主權和尊嚴;美空軍電子偵察機在中國殲-8II戰斗機外側飛行,中美兩國飛機相距400米,中國飛機飛行高度略低於美機,美機飛行速度600KM/小時。
9時07分,美機突然大動作向中國飛機方向(中國海南島方向)急轉向,龐大的EP-3飛機快速向王偉的殲-8II飛機後機身撞壓過去。短短幾秒種的時間,美機機頭和左機翼便相繼撞到王偉飛機的後機身,同時美機左翼外側螺旋槳將王偉的殲-8II飛機的垂直尾翼打成碎片。
趙宇中校當即提醒王偉:「你的垂尾被打掉了,注意保持狀態,保持狀態」。王偉回答「明白」,但此時飛機已進入飄浮狀態無法操縱,約30秒後,王偉駕駛的飛機出現右滾下俯狀墜落,飛機失去了控制。
王偉請求跳傘,趙宇回答:「可以」。之後,趙宇便與王偉失去聯系。
趙宇中校駕機盤旋下降至高度3000米時,發現王偉的飛機墜海,還發現空中飄有座椅穩定傘和救生傘各一具。趙宇駕機盤旋一周,確認王偉位置後返航。9時23分,趙宇中校駕機安全著陸。
美機與中國殲-8II戰斗機相撞後,急劇墜落數千英尺後被機組人員重新控制下來。美國飛機當即向基地發出「MAYDAY(緊急呼救)」的電訊,隨後美機便進入中國領土。位於東海上空的另一架美軍EC-135偵察機收到了「MAYDAY(緊急呼救)」的電訊,由於第一時間美軍機員並未說明確實狀況,美駐日軍用基地海軍F-14戰機與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15戰機立即起飛,執行「救援任務」。
美機的異常行為引起中國軍方的高度警惕,一度出現中國軍用戰機緊急起飛的動作,中國空軍駐遂溪基地的兩架Su-27戰機也奉命緊急起飛前往南海,並在途中被突然調往另一個指定空域,警戒美軍駐日基地起飛的F-14戰斗機。
9時33分,美軍用電子偵察機未經中國政府許可,降落在中國海南島陵水海軍機場。
事件發生之後,經過中美雙方交涉,中方同意在美方表示道歉後釋放美方機組人員,交回飛機。美方先提出派人到陵水將飛機修復後飛回美國,被中方拒絕。中方允許美方將飛機拆卸後運回。
2001年6月,由該機製造廠 -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派技術人員到海南島陵水海軍機場現場進行拆卸分解。分解工作於6月13日起,在陵水機場著手拆卸工作,至7月2日拆解完畢,經租用的AN-124運輸機裝運,於7月3日運抵美軍在夏維夷的基地。
撞機的過程存在爭議,中國和美國都指責對方違反飛行常規,造成事故的發生。
美方的觀點
2001年4月1日9時55分(日本標准時間JST,北京時間為8時55分),美國海軍的EP-3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110公里)的公海上空完成例行偵察任務後返航,與中國海軍航空兵的兩架殲八型飛機相遇。多年以來,中國軍機看到美國飛機到來就升空監視,直到美機離開再返回基地,因此美機對於中國飛機的到來並不介意。但是這一次中國飛行員王偉雖然看到美國飛機已經開始離去,卻並沒有返航的意思,反而從後方向美機逼近,引起美機人員不安。根據美國機組人員回憶,中國戰機曾三次非常貼近美機,然後又忽然離開,最近的時候雙方的距離還不到3米。王偉還單手駕機,取下氧氣罩,憤怒地用一隻手向美機人員打手勢,似乎是要美機走開。由於氣流作用,王偉的飛機當時很不穩定,不斷上下抖動。王偉第四次逼近是從美機左後方,速度很快。美機機長奧斯本說,可能是為了緩沖逼近的速度,王偉把機頭上抬,帶動機身向上傾斜,撞上了EP-3偵察機一號發動機的螺旋槳。王偉的飛機立即斷為兩截,王偉跳傘逃生,後來下落不明,而美機機鼻脫落,一隻發動機撞毀,開始垂直下墜,在30秒內下降了2000多米。在緊急情況下,美機迫降在海南島的陵水軍用機場。王偉跳傘後落海失蹤。
這次事件的直接誘因是美國長期在中國沿海的公海地區對中國進行電子偵聽。中國方面經常派出戰斗機對美國偵察機進行跟蹤、監視。事故中失蹤的中方飛行員王偉長期對美國飛機採取高度危險的挑釁動作,例如貼近對方打手勢,以顯示自己的高超飛行技巧,最後終於釀成撞機事故。
中方的觀點
2001年4月1日上午,中國發現美國一架EP-3型偵察機飛抵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中國派出兩架F-8殲擊機進行監視。9時7分,中國飛機在海南島東南104公里處正常飛行時,美機突然轉向,其機頭和左翼同一架中國飛機(王偉駕駛)相撞,造成中國飛機墜毀,駕駛員王偉跳傘後下落不明。美機隨後在未經中國許可的情況下進入中國領空,並於9時33分降落在海南陵水機場。台海危機發生以來,美國頻繁派遣軍用飛機在中國沿海地帶收集中國軍事情報,並曾經偷越中國領空,經常與中國戰斗機發生對持。這次是最嚴重的一次,直接造成兩架飛機一毀一傷,中國駕駛員下落不明。而且美國在處理這次危機時搶先報道事件,並沒有按照慣例先同中國進行磋商,使得事件進一步復雜化。
中國的反應
美國方面無視國際法上的有關制度,濫用飛越自由,是造成此次撞機事件的主要原因。美方辯稱4月1日的撞機事件發生在國際空域,在該空域的美國飛機享有飛越自由。必須指出,此次中美飛機相撞發生在距海南島東南僅104公里處的中國近海上空,這是屬於中國專屬經濟區的上覆空域。根據現行的國際法制度,雖然所有國家在他國專屬經濟區上空都享有飛越自由,但是這項自由絕不是無限制的,各國在行使這項飛越自由時要受到國際法有關規則的約束。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58條規定,各國只是在該公約有關規定的限制下才享有在他國專屬經濟區上空的飛越自由。該條第三款明確地規定了這種限制,即各國在他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行使飛越自由時,「應當顧及沿海國的權利和義務,並遵守沿海國按照本公約的規定和其他國際法規則所制定的與本部分不相抵觸的法律規章」。根據公約第56條的規定,沿海國對專屬經濟區的權利除開發、利用、養護和管理自然資源外,還享有該公約所規定的其他權利。按照公約第301條,一國在行使其公約下的權利或履行其公約下的義務時,「應不對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進行任何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或以任何其他與《聯合國憲章》所載國際法原則不符方式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這一規定表明,沿海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的「其他權利」就包括其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及維護其國家安全及和平秩序等一般國際法上的權利。據此,一國飛機在另一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行使飛越自由時,必須尊重沿海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得危害沿海國的國家安全與和平秩序,任何無視沿海國上述權利的行為都是對飛越自由的濫用。需要說明的是,海洋法公約的上述一系列規定已成為公認的國際法規則,即使尚未成為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同樣也要受到這些規則的拘束。這一點已為國際司法實踐所確認。
在此次撞機事件中,肇事美機不的,並多次提出強烈議,表明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嚴正立場。
和王偉一起執行任務的中國飛行員趙宇和中國官方都指稱,美國飛機在飛行中突然大轉向,撞毀中國戰機,飛行員王偉失蹤。同時,中方還指責美國飛機在沒有中國許可的情況下進入中國領空,降落在中國機場,不僅侵犯了中國的主權而且還威脅到國家安全,中國強調美方在進行間諜活動。撞機事件惹民憤,美國聯邦調查局當地時間4月17日(北京時間4月18日)發布消息稱,他們已經證實美國一些網站在過去十幾天里遭到了中國黑客的襲擊,並表示類似的攻擊事件可能還會發生。中國要求美國停止在中國沿海的偵察活動,並且正式道歉。中國政府還向美國提出了100萬美元的索賠要求,但美國只同意支付34576美元,遭到中方斷然拒絕,賠償問題就此不了了之。4月11日下午,中方同意釋放24名美國機組人員,他們於4月12日早晨6時離開中國。
美國的態度
美國總統布希對中國的兩個主要要求都予以拒絕,表明美國不可能停止在中國海域的偵察活動,也不能為不是自己造成的這個事故表示道歉。於是雙方陷入外交僵局。4月4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對中國飛行員的失蹤表示遺憾,並在稍後以個人名義致信中國副總理錢其琛,表示了遺憾。這樣僵局才有所松動。4月5日,中美官員達成結束撞擊事件的五點方案,其中包括美國大使給中國外長發出一封公開署名信函,對中國飛行員的失蹤和美國飛機進入中國領空表示遺憾,中國方面具體安排釋放機組人員,並和美國方面商討歸還美國飛機和防止今後出現類似事件等問題。最後幾經修改,才出現了著名的「兩個遺憾」的信件。這就是美國對中國飛行員的損失向中國人民和飛行員家屬表示「真誠的遺憾」,對美國飛機在沒有得到中方口頭許可而進入中國領空並降落深表遺憾。
在美國機組人員獲釋放後,該美軍偵察機仍滯留在海南島。美國曾向中方提出擬派遣工程人員前往海南島為軍機進行維修,但中方拒絕讓美國軍機直接飛離,又拒絕以美軍運輸機將之運走。最後美國決定派遣工程人員將之拆件,並以一架從俄羅斯租用的安-124巨型運輸機把部件運走,在6月6日與中方達成共識。
5月29日,美國恢復對中國的偵察活動。7月3日,美軍軍機拆卸完畢,由安-124巨型運輸機運走,至翌日抵達夏威夷的美軍基地。
事件之後
事件對中美雙方的關系構成一定影響,中方於5月曾拒絕一艘美國軍艦在中國港口停泊作例行訪問,擬於6月到訪香港的美國掃雷艦「仁川號」(USS Inchon LPH-12),也於5月15日遭中方拒絕讓其進入香港.
雖然解放軍相關人員的確登上飛機, 但是具體是否獲得相關技術並沒有可靠證據. 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美國飛行員及機組成員著陸以後根據美國空軍的相關必要措施銷毀了敏感設備, 例如偵察設備等.
『貳』 南海撞機獲得什麼技術
南海撞機事件中國得到了哪些技術?
寫回答有獎勵共3個回答
小周喜歡熬夜
2021-03-15 TA獲得超過2121個贊
關注
南海空域的中美軍機相撞事件,那架肇事的美軍EP3電子偵察機導致王偉烈士墜機後因自身損害嚴重而降落在中國海南陵水機場。經過雙方兩個多月的交涉,被拆解的EP3被一架美軍從俄羅斯航空公司租用的安124巨型運輸機運回了菲律賓美軍基地。就這樣,兩種美俄知名軍用機完成了它們在中國的首次接觸。
安124代表的是中俄傳統友誼
19年過去了,誰也不會想到這兩種名機的命運會再次和中國發生聯系。近日,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在世界范圍擴散,俄羅斯境內確診人數已接近500,所以不得不開始向中國購買大量口罩等抗災物資。據俄衛星通訊社報道,3月23日一架俄空天軍的安124抵達上海,一口氣裝載了2550萬個口罩後於當日返回了莫斯科契卡洛夫斯基機場。安124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的量產型軍用運輸機,早在敘利亞戰爭時期就曾創造一次性運載兩架米35攻擊直升機的記錄,其運載力已經超過中國網紅運20的三倍之多!目前所有安124都分別配備於俄羅斯和烏克蘭,有消息稱烏克蘭為防治疫情可能的擴散,很可能將用安124換取中國醫療物資。
3月18日這天,一架美軍電子偵察機幾乎抵達香港附近空域
如果說安124來華體現了中俄在此次疫情中乃至近年來的良好合作關系,那麼美國EP3電子偵察機無疑被中國人痛恨至極。它不但是讓海空英雄王偉犧牲的元兇,更是美國霸權主義屢屢進犯中國領海領空的象徵。3月18日,一家長期追蹤美軍戰機動態的社交賬戶發布消息顯示,有多架美軍艦載機在當日進入南海空域。非但如此,一架隸屬於美國海軍、編號159893,呼叫代碼SF925的EP3E偵察機還中途從巴士海峽空域脫離機群,直接朝著香港方向飛去。據稱該機一度停留在距離香港約300公里遠,7200米高的外海逗留。而就在同一天,美軍關島安德森基地也出動了兩架B52H戰略轟炸機直飛這架EP3E附近區域,而且還有兩架KC135R加油機隨行。這一來,在3月18日當天就有5架美國軍機參加了挑釁中國領海領空的活動!毫無疑問,這必然讓人想起當年的南海撞機事件。
當年EP3電子偵察機就是導致王偉殉國的罪魁禍首
說起EP3電子偵察機,大家自然會想到當年撞機事件中為何中美雙方談判後會以拆解空運的方式解決此事。2001年4月5日,美國高層就在假意致歉後提出美國派遣技術人員來到陵水維修該機後,將其恢復到可飛行狀態後回到美軍基地。
『叄』 中美撞機中國得到什麼
美國機的16個密鑰、其他的密碼本和攜帶型電腦以及用於處理信號情報的大型電腦仍然在飛機上。至於敏感的信號收集裝備,他們銷毀了顯示終端和控制系統,但沒有毀掉無線電接收機和信號處理器,「後者是整套系統最關鍵的部分」。
該機還儲存有大量的秘語和數據裝置,它們用於在飛機和基地之間進行保密通信和數據傳輸,也未遭到物理破壞。
美國機組人員違規將大量機密數據帶到飛機上,這使其處於不必要的風險之中,其中包括整套密碼本以及幾乎屬於最高機密的密鑰材料、部分美國和盟國情報人員的個人信息。
盡管美國軍方每天都會更換密鑰,這些泄露的信息可能並未直接造成損失,但為通知25萬個GPS導航系統用戶需要對密碼進行修改,美軍花費了近兩周的時間。
該機最敏感的信息是從中國收集數據的任務分布情況。這些泄露的信息包括美國對中國的哪些數據感興趣,以及數據里的代號,這將有助於中國改進保密方法。
據稱,在其中一個用於收集通信的系統中,任務乘員不小心遺留了一段錄音,包括45分鍾解放軍海軍的加密通信以及完成破譯的通信內容。這將幫助中國了解美國的破譯能力。泄露的另外一項重要情報是暴露美國具備收集、定位中國對潛通信系統信號的能力。
盡管調查人員最終確定這次情報損失並非災難性的,不會幫中國更好地利用美國的加密系統,但可能幫助解放軍發展反偵察手段。如果中國將類似設計融入自己的系統內,將使得美國在未來分析中國的通信變得更困難。
(3)撞機擴展閱讀:
中美撞機,美國的EP3電子偵察機跌跌撞撞的迫降在陵水機場的一瞬間,美國整個情報界幾萬人幾乎同時從計算機屏幕前驚恐的站立起來。
他們不是擔心機上24名乘員的安全,而是EP3機上的絕密技術,
美國是一個技術立國的國家,頭可斷血可流美國技術不能丟。美國的無人機在敘利亞墜毀,美國會馬上派出戰斗機將殘骸摧毀,F117隱身戰斗機在塞爾維亞被擊落,美國反復轟炸F117的殘骸,不想讓人知道機內的秘密。甚至不惜代價轟炸中國大使館。
美國的水下無人機被中國海軍撈走,總統特朗普會立刻舔著臉向中方最高領導人討要。這就是美國。
中美撞機後的第二天,中國的有關上百個科研單位就開始急赴陵水,機上24小時燈火輝煌,各種技術人員摩肩擦背在機上勘察檢驗、記錄、採取,像螞蟻啃骨頭般的將各種絕密的設備一一解體,獲取的絕密信息有驚世駭俗的成就和結果。
美國中情局前特工愛德華·斯諾登於2013年得到的美國國安局文件中,提到2001年中美戰機相撞事件未被公開的詳情。其中提到美國EP3型偵察機在解放軍殲8戰機相撞後被迫降海島陵水機場前,EP3偵察機機師約有40分鍾時間銷毀機密資料。
但因為相關訓練不足等問題,致使資料未能及時銷毀,大部分絕密技術很可能已落入中國手中。
從4月1日中美撞機發生,到在美國死纏爛打的糾纏下,5月10日美國技術人員被中國政府批准進入陵水的EP3,整整過了近40天,就在美國技術人員到達陵水機場時還和最後一批中方科技人員打了個照面。
中國在南海撞機事件中得到的收獲:
1、知道全部EP-3信號頻率。全部搞清了接收器的操作波段。並暴露美國使用的秘密通信頻率。
2、調諧器能夠跟蹤跳頻無線電頻率的變化對調諧器進行的技術分析將揭露它們的「瞬時帶寬」,即調諧器能夠跟蹤的一系列頻率。中國掌握了這些數據,中方工程師設計出了頻率超越這些調諧器的處理能力的無線電。
3、搞清了天線組及新式無線電。有些新式的通信系統使EP-3能夠接入戰斗機使用的戰術數據網,比如Link-16,比如戰術偵察信息交換系統。
4、基本理清了最新型抗干擾超高頻通信系統,ARC-187取代了被認為過時的ARC-156。美國與盟友進行的通信將被中國掌握。
5、基本知道了EP-3同類最新發射源區域的范圍及功率大小,不同距離截獲目標不同物理特徵。
還發現美軍的飛機可以激活已關機的手機竊取技術手段.之後,中國政府機要部門和軍方自從那以後開會時不準帶手機,還要將電池取出。
2010年前後,中國的高新8電子偵察機面世,高新8在EP3的技術基礎上又融入了中國電子技術的最新成果,開始縱橫四海。
『肆』 中美撞機中國得到什麼
17年前發生了中美撞機事件,在那次事件中,中國飛行員王偉犧牲,而美國的電子偵察機被迫降海南陵水機場。那麼這次沖突中,中國有什麼收獲呢?
一、技術上得到了意外收獲。這樣一架高技術的偵察機,是當時美國最先進偵察技術的集大成者,據傳中國軍工技術人員通過逆向工程獲取了當時較為先進的軍用電子技術。
二、占據了輿論道德高地。迫使美國人道歉。撞機事件最後演變成為了一場外交危機。經過政治角力,事件最終以美國發表一段含糊其辭的「道歉」,中國釋放人員、交還飛機告終。
三、美軍飛機降落在凌水機場,確實是被逼無奈。但他們沒有向中方通報他們的降落地點,是一次嚴重的侵犯領空的事件,中方依法將其扣留,雖然最後飛機還回去了,但並不是整機還的,而是把飛機拆成零件還回去的。同時美方賠償了中方的損失。
『伍』 CNC撞機是什麼意思
CNC撞機就是加工中心沒有按照理想的方位去加工一個材料 而是偏離與工件或者是工作台發生撞擊 從而造成對機床精度的影響和對經濟的損失《刀損壞了》嚴重的會對機床造成不可恢復的後果 至於原因一般就是編程者的失誤編程 或者是操作者的操作不當 後者較為常見 一般都是對Z軸的指令參數錯誤
『陸』 解密飛行員王偉撞機事件的真相
2001年4月1日,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我南海領空,我軍隨後派出兩架飛機跟蹤攔截。美軍飛機突然撞向我殲-8Ⅱ戰機,編號81192的飛行員王偉再也沒有返航,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3歲。
王偉落海後,海軍及地方有關單位和人民群眾克服海上惡劣環境和復雜氣候等困難,連續奮戰14個晝夜,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救行動。
在執行這次任務時,王偉堅毅果敢,沉著冷靜,在最後一刻選擇了用生命守護中國領空,將熱血灑在萬裏海疆,用生命書寫了忠誠!
王偉犧牲後,中央軍委於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授予王偉「海空衛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海軍黨委批准王偉為革命烈士。
(6)撞機擴展閱讀
王偉的墓址
在億萬人民心中永生的「海空衛士」王偉,最終魂歸故里,烈士墓2002年3月27日在位於杭州半山的浙江安賢陵園落成。
青山環繞,綠水潺潺,烈士就「安睡」在安賢陵園最深處。寬敞明亮的墓地上,兩米多高的黑色花崗岩製成的墓碑巍然而立,碑前一個長0.6米、寬1米的花壇等待掃墓的人插上寄託哀思的鮮花。
2021年4月1日,是烈士王偉犧牲20周年。陵園工作人員稱,今年王偉墓前除了架「殲20」,還有一架「殲15」和航母模型。她表示:「這是英雄留在心裡最好的證明,今日海軍如您所願。」
『柒』 撞機大空難還有哪些說法
也有人說上面的兩種說法並不可信,因為伊爾-76這架飛機的機組是由高級飛行員組成,他們曾經多次飛往南亞和東南亞各國,況且印度還採用了嚴格的國際飛行規則。有人認為,調度部門的技術問題可能是造成「11·12」空難的症結所在。
因為德里機場調度塔當時正在替換已使用了8年的導航用計算機,雷達系統至今尚未全部使用,雷達不能確定飛機飛行的高度,調度員光靠無線電通訊指揮起降的飛機。還有人說,在兩機相撞前夕,已升空的波音747飛機接到了升至4200米高度的指示,伊爾-76飛機被要求下降到4500米高度,兩機上下距離為300米,這個距離是符合公認的國際標準的。但是,要在這樣一個高度保證絕對安全是有條件的,在飛機相向飛行期間,機場應當同其乘務組一直保持無線電聯系。
開羅的一家報紙認為,德里附近上空空難事件的原因是機場技術裝備不過硬。該報寫道:「某些機場的飛行控制系統不完善令人越來越不安,技術狀況不佳最終造成了這類空難事件。德里機場就屬於這種技術狀況不佳的機場,它需要進行徹底改造和現代化。」而羅馬尼亞的專家認為,機場調度員的失誤很可能是導致德里上空空難的主要原因。但兩架飛機的駕駛員也可能出現錯誤,一是他們沒根據氣壓調整好測高儀,二是沒有遵照機場調度員的指令行事。此外,哈薩克官員認為當飛機下降的時候,1907號班機駛進積雲中並遇上湍流,指出天氣因素是導致事故的另一個原因。當時的氣象報告顯示當時並沒有湍流,但兩航機卻在雲團中相撞。
調查委員會認定意外的主因是哈薩克航空1907號班機的機長未有遵從管制員的指示(保持指定的高度),至於未有遵從管制員指示的原因則未有定論,指確定有兩個可能性:航機在雲團中遇上湍流或溝通問題。這些都是猜測,盡管這次空難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這次撞機事件的具體原因,還是沒有明確的答案。
高空中的飛機
『捌』 王偉烈士撞機事件的始末是什麼
2001年4月1日,美軍EP-3型電子偵察機一架,飛往中國南海海南島進行電子偵察。
8時36分,中國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發現美軍大型飛機一架,正向中國海南島三亞外海抵近偵察。
8時45分,中國海軍航空兵陵水基地中校飛行員趙宇和中隊長王偉奉命駕駛殲—8II戰斗機緊急起飛,這兩位中國飛行員為維護國家的安全利益,將奉命對美軍飛機的偵察活動進行例行性跟蹤監視。
8時52分,中國海軍飛行員王偉在機載雷達上發現、鎖定左前方20度、距離50公里處的一架大型飛機,並很快判明為美空軍EP—3型電子偵察機。
王偉請求跳傘,趙宇回答:「可以」。之後,趙宇便與王偉失去聯系。
趙宇中校駕機盤旋下降至高度3000米時,發現王偉的飛機墜海,還發現空中飄有座椅穩定傘和救生傘各一具。趙宇駕機盤旋一周,確認王偉位置後返航。9時23分,趙宇中校駕機安全著陸。 2001年6月,由該機製造廠 -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派技術人員到海南島陵水海軍機場現場進行拆卸分解。分解工作於6月13日起,在陵水機場著手拆卸工作,至7月2日拆解完畢,經租用的AN-124運輸機裝運,於7月3日運抵美軍在夏維夷的基地。
撞機的過程存在爭議,中國和美國都指責對方違反飛行常規,造成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