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劃分為幾個戰區各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分別是誰
1、第一戰區
第一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一戰區所轄范圍為河北北部及山東北部,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一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司令長官:程潛
第20集團軍商震
第32軍商震(兼)
騎兵第14旅張占魁
第1集團軍宋哲元
第53軍萬福麟
第77軍馮治安
第181師石友三
第17師趙壽山
騎兵第3軍鄭大章
第68軍劉汝明(直屬)
第92軍李仙洲(直屬)
第106師沉克(直屬)
第118師張硯田(直屬)
新編第8師蔣在珍(直屬)
新編第35師王勁哉(直屬)
騎兵第4師王奇峰(直屬)
2、第二戰區
第二戰區是指1938年左右,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第八戰區所轄范圍為內蒙一帶,並在1945年9月13日訂定的受降計劃中,劃分為受降區之一,接受日軍繳械。
司令長官蔣中正(兼)副司令長官朱紹良
作戰地區為甘肅、綏遠、寧夏及青海一帶
第十七集團軍:馬鴻逵
第八O軍:孔令恂(獨立)
第八二軍:馬步芳(獨立)
以上共轄5步兵師,4步兵旅,5騎兵師,4騎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3、第三戰區
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三戰區所轄范圍為江蘇及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中國戰區的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與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
而同年第三戰區的劃分是以江蘇與浙江兩省,也經歷參與了淞滬會戰等激烈戰役。另外在戰斗序列方面則是:
司令長官馮玉祥,淞滬會戰爆發後由蔣中正兼任
作戰地區為江蘇、浙江
第8集團軍:張發奎
第8集團軍:張治中
第8集團軍:劉建緒
第8集團軍:陳誠
第8集團軍:薛岳
4、第四戰區
第四戰區是指1944年左右,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第七戰區所轄范圍為廣東省,並在1945年9月13日訂定的受降計劃中,劃分為廣東地區(包含香港)接受日軍繳械的作戰區之一。
司令長官余漢謀
作戰區域:廣東
第12集團軍:余漢謀
直屬暨特種部隊
5、第五戰區
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五戰區所轄范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並爆發了慘烈的淞滬會戰。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五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數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中國戰區的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與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而同年第五戰區的劃分是以山東南部及江蘇一部份。
而該戰區司令長官為蔣中正兼任,轄有第3集團軍(韓復矩為集團司令)及第5集團軍(顧祝同)。
司令長官李宗仁
作戰地區為天津至南京浦口之華東一帶(津浦鐵路沿線)
第三集團軍:於學忠
第十一集團軍:李品仙
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
第二二集團軍:鄧錫侯
第二四集團軍:顧祝同(兼)
第三軍團:龐炳勛
第二七集團軍:楊森
以上共轄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2. 全國有幾個軍區
一個軍區有兩或三個集團軍,中國有五大戰區,具體如下:
1、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下轄3個集團軍,71集團軍、72集團軍、73集團軍。
2、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下轄2個集團軍,分別是74集團軍、75集團軍。
3、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下轄2個集團軍,76集團軍、77集團軍。
4、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下轄3個集團軍,78集團軍、79集團軍、80集團軍。
5、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下轄3個集團軍,81集團軍、82集團軍、83集團軍。
(2)71集團軍擴展閱讀:
2017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番號分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團軍。
調整組建新的集團軍,是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的整體性重塑,是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邁出的關鍵一步,對於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區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
3. 中國哪個省的兵最強
onlysars 加貼在 陸軍論壇 鐵血論壇
今天在新浪軍事博客里看到一篇這樣的文章,題目大概是《哪省士兵的戰鬥力最強》,而其中所描寫的大多是廣西士兵的戰鬥力,而且堪稱全國之冠。結果細看評語,更是罵聲一片。
其實,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是一個極為可笑的問題,也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每一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種,每一個民族和每一個地區性的人,都因為生存環境不同、物候變化不同、人文熏陶不同、歷史遺留因素不同,而有著自己的特點,無所謂「孰強孰弱」。而諸如這篇文章作者所舉的那些廣西士兵的戰例來講。可以這么說,決定一場戰爭的因素最簡單應該概括為「天時、地利、人合」相兼備。而其中的人合,應該是民與政合,政與兵合,兵與將合,將與勢合。所以,單純的依照作者所闡述的理論,是不能夠斷章取義的說明廣西士兵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戰鬥力最強。
眾所周知,千百年來中國的每一個省市大都是能人輩出,只是多寡而已。就是按照作者所講的抗戰及解放戰爭的軍隊來講,其實也可以這么分析?
首先,東北棄守是非戰之過,罪不在東北軍人。而八年抗戰中無論從原東北軍遺留的隊伍中,還是東北抗聯,或者是各地散落的抗日隊伍,都曾艱苦卓絕的與日軍撕殺著。他們當中,有的成了漢奸,也有忠勇而戰死的。
而陝西,馮玉祥將軍的大西北軍也曾在長城沿線與日寇競日撕殺。楊虎成將軍遺留下的小西北軍,在中條山,以3萬弱冠之師抵擋日軍10萬之眾,更有多少人馬革裹屍?
山西的晉綏軍,單是忻口一戰,臨陣先後效死者亦是不計其數。在《忻口會戰》一書中,一位團長在拜別母親時,母親親自改寫了一首古詩「男兒有志出鄉關,生不殺賊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處處是青山……」又是何等的壯哉?
南懷化,生自河北的郝夢齡將軍率滇軍發出「將抱必死決心,士無貪生之意」的慷慨之語。而長沙城下,湖南軍民堅壁清野,又是何期悲壯?
騰縣城頭?川軍3000將士以極其簡陋的裝備與日軍終日撕殺,死戰不退,全部殉國。而梁園血戰,死守陣地的桂軍將士更是何等忠勇?
國家民族危難當頭,正如當年蔣先生說:「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凡是中國有血性的同胞皆應以拒日寇,保家為國為已任,又何必非要分出孰弱孰強呢?
如今,我們建國剛剛不足六十年,從1840年起,為抵抗列強而殉土的先烈們可謂是屍骨未寒,而我們做為後世享受太平的子孫們,卻在這里因為哪一省士兵戰鬥力最強這個問題而終日爭吵?
是可悲呢?還是可笑呢?
中國人都是好樣的,世界各族人民為了和平而敢與在任何時候英雄獻身的人們也都是好樣的。無所謂誰的戰鬥力強,誰的戰鬥力弱,在危亡關頭,即便是弱小孩童也知道拿起武器給父輩報仇,與敵人同歸於盡。更何況我們現在這些生活在和平的陽光下的人們呢?
只要是誰敢妄想分裂我們國家,威害我們國家的安全,挑撥我們各民族矛盾和地區矛盾,我們都要堅持的反對。
因為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敵人。
因為,我們都是好樣的!
每一個中國人………
4. 抗戰時第一戰區,第二戰區,第三戰區等都是哪裡
首次劃分:
第一戰區為河北及魯北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下轄第一、二、十四集團軍;
第二戰區為晉察綏地區,司令長官為閻錫山,下轄第六、七、十八集團軍(八路軍);
第三戰區為京滬杭地區,司令長官為馮玉祥(後改由蔣介石兼),下轄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團軍;
第四戰區為閩粵地區,司令長官為何應欽,下轄第四、十二集團軍;第五戰區為魯南及蘇北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後改為李宗仁),下轄第三、五集團軍;另將西南各省部隊編為一、二、三、四四個預備軍,隨時聽候調遣。
第五戰區為連接南北兩戰場而設,具有「中樞」地位,作戰區域為蘇北及山東,司令長官為李宗仁,韓復集副之,轄韓復集、顧祝同2個集團軍
最後一次劃分:
第一戰區胡宗南代,轄陝甘寧及豫西,計6個集團軍;
第二戰區閻錫山,轄晉西,計5個集團軍;
第三戰區顧祝同,轄浙南、贛東、閩北,計3個集團軍;
第四戰區張發奎部,改編為第二方面軍;
第五戰區劉峙,計2個集團軍;
第六戰區孫連仲,轄鄂西和湘西,計3個集團軍及長江上游江防總司令吳奇偉部、湘鄂川黔邊區清剿總指揮傅仲芳部;
第七戰區余漢謀,轄贛南粵北,計1個集團軍及閩粵贛邊區總司令香漢屏部;
第八戰區朱紹良,轄陝甘寧青綏,計4個集團軍;
第九戰區薛岳,轄贛西南,計2個集團軍又4個軍(含新四軍);
第十戰區李品仙,轄鄂豫皖邊界,共3個集團軍。
(4)71集團軍擴展閱讀: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變是時局轉變的關鍵。蔣介石被迫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初步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在停止「剿共」的內戰政策後,開始集中精力對付日本的侵略。
作戰區以國民革命軍為主體所劃分的各戰區,最初所轄范圍為長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為主,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及日軍佔領區域,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5. 儀仗隊和71哪個對未來的發展好點了儀仗隊是兩年嗎
義務兵都是兩年。如果想長期在部隊干,就去71集團軍,作戰部隊發揮空間大。如果想風光幾年就退伍,就去儀仗隊。
6. 71軍前身是哪個軍
目前國內的71軍的前身據公開資料是第12集團軍。
7. 請問下大家 中國有幾大軍區 是那些 最重要的是哪個
人民解放軍現設有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七個軍區,下轄陸軍集團軍、兵種部隊、後勤保障部隊和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具體劃分情況如下: 沈陽軍區:領導和指揮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三盟一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北京軍區:領導和指揮河北、山西兩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北京、天津兩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蘭州軍區:領導和指揮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濟南軍區:領導和指揮山東、河南兩省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南京軍區:領導和指揮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廣州軍區:領導和指揮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五省(區)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成都軍區:領導和指揮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四省(區)和重慶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 應該是北京軍區 北京軍區現下轄5個集團軍(第24集團軍、第27集團軍、第38集團軍、第63集團軍和第65集團軍) ,3個衛戍師(衛戍1師、衛戍2師、衛戍3師)和3個武警機動師(武警81師、武警114師、武警187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集團軍(乙類集團軍,軍長范長龍少將,編制為三個師,兩個旅,軍部駐地河北省承德市)已於2003年裁撤 第70自動化步兵師(師部駐地河北省唐山市) 第71自動化步兵師 第1裝甲師 第72摩步旅(旅部駐地河北省秦皇島市) 炮兵旅(旅部駐地河北省萬全縣)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集團軍(甲類集團軍,軍長王喜斌少將,編制為六個旅,兩個團,軍部駐地河北省石家莊市) 第79摩托步兵旅(師部駐地河北省邢台市) 第80摩托步兵旅(師部駐地河北省鹿泉市) 第235摩托步兵旅 裝甲旅 炮兵旅 高射炮旅 工兵團 防化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甲類重裝機械化集團軍,軍長高中興少將,編制為四個師,三個旅,軍部駐地河北省保定市) 第112師(師部駐地河北省高碑店市) 第113師(師部駐地河北省保定市) 第114師 第6坦克師 導彈旅 高炮旅 工兵旅 直升機大隊、化學防護團、工兵團、通訊團、電子對抗分隊、特種兵大隊等保障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集團軍(乙類集團軍,軍長息中朝少將,編制為兩個師,三個旅,軍部駐地山西省太原市)已於2003年裁撤 第187摩托化步兵師 第188步兵師(師部駐地山西省忻州市) 第82自動化步兵旅(旅部駐地山西省大同市) 第83自動化步兵旅(旅部駐地山西省繁峙縣) 第7裝甲旅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集團軍(乙類集團軍,軍長馮兆舉少將,編制為兩個師,兩個旅,軍部駐地河北省張家口市) 第193自動化摩托步兵師(師部駐地河北省宣化縣) 第194自動化摩托步兵師(師部駐地河北省懷安縣) 第205摩托步兵旅(旅部駐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 裝甲旅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戍第1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戍第2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戍第3師 武警81師 武警114師(師部駐地河北省保定市) 武警187師(師部駐地山西省榆次市) 空軍 第7航空師(戰斗機師,師部駐地河北省張家口市基地) 第15航空師(戰斗機師,師部駐地河北省懷仁基地) 第24航空師(戰斗機師,師部駐地天津市楊村基地) 第34航空師(運輸機師,師部駐地北京市南苑基地)
8. 東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馳援九江是怎麼回事
據中國軍網消息,7月11日晚,中央軍委追授「抗洪救災模範」稱號的周麗平烈士生前所在部隊第71集團軍某旅接上級命令後,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連夜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搶險救災任務。
消息稱,7月12日清晨,該旅出動官兵2000餘名,攜帶沖鋒舟及搶險物資從皖東某野外駐訓場緊急奔赴九江市執行抗洪搶險任務。
作為集團軍第一支受命部隊,該旅第一時間按照預案集結,組織官兵和車輛,火速趕赴受災一線。10餘個小時長途機動,救援官兵奔赴九江市受災縣(區),執行抗洪搶險救災任務。
根據公開資料,第71集團軍隸屬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位於江蘇省徐州市。
(8)71集團軍擴展閱讀
九江00後大學生返鄉抗洪:
7月12日,洪水災區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鎮,00後大學生徐欣、李文歡自發返鄉抗洪。他們冒著高溫酷暑,忙著鏟土、填裝、搬運沙袋、清理雜草。兩人一下午搬了100多袋沙袋,一袋約有25公斤重。
他們說,「我們成年了,我們可以去保護自己的家園。」他們的父母在獲悉了此事後非常支持,並給他們購買手套、防蚊水等物品,希望他們在一線做出點樣子來,要對得起國家對他們的培養。
9. 全軍84個軍級單位 具體名單
新調整組建的84個新軍級單位分布於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和省軍區系統。
一、軍委政治工作部(合計1個):解放軍報社。
二、軍委後勤保障部(合計2個):軍事醫學科學院 ;解放軍總醫院。
三、軍委裝備發展部(合計10個):不知以下10個單位是否有副軍級單位。第20試驗訓練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63600部隊,內蒙古額濟納旗);第21試驗訓練基地/核試驗基地(63650部隊,新疆馬蘭);
第23試驗訓練基地/遠洋航天測量船基地(63680部隊,江蘇江陰);第25試驗訓練基地/太原衛星發射中心(63710部隊,山西岢嵐);
第26試驗訓練基地/西安衛星測量控制中心(63750部隊,陝西渭南);第27試驗訓練基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63790部隊,四川冕寧);
第29試驗訓練基地/中國空氣動力研究發展中心(63820部隊,四川綿陽);第31試驗訓練基地/白城常規兵器試驗基地(63850部隊,吉林白城);
第32試驗訓練基地/華陰常規兵器試驗基地(63870部隊,陝西華陰);第33試驗訓練基地/洛陽電子裝備試驗中心(63880部隊,河南洛陽)。
四、軍委訓練管理部(合計4個):南京政治學院;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河南鄭州);裝備學院(北京);後勤學院(北京)。
五、軍委國防動員部(合計28個):1.天津市警備區;2.上海市警備區;3.重慶市警備區;4.河北省軍區;5.山西省軍區;6.遼寧省軍區;7.吉林省軍區;8.黑龍江省軍區;9.江蘇省軍區;
10.浙江省軍區;11.安徽省軍區;12.江西省軍區;13.福建省軍區;14.山東省軍區;15.河南省軍區;16.湖北省軍區;17.湖南省軍區;18.廣東省軍區;19.海南省軍區;20.四川省軍區;
21.貴州省軍區;22.雲南省軍區;23.陝西省軍區;24.甘肅省軍區;25.青海省軍區;26.內蒙古軍區;27.廣西軍區;28.寧夏軍區。
六、五大戰區:
1、東部戰區(南京)(合計3個):第71集團軍(徐州);第72集團軍(湖州);第73集團軍(廈門)。
2、南部戰區(廣州)(合計3個):第74集團軍(柳州);第75集團軍(惠州);駐香港部隊。
3、西部戰區(成都)(合計3個):第76集團軍(寶雞);第77集團軍(重慶);第78集團軍(西安)。
4、北部戰區(沈陽)(合計2個):第79集團軍(長春);第80集團軍(遼陽)。
5、中部戰區(北京)(合計3個):第81集團軍(張家口);第82集團軍(保定);第83集團軍(新鄉)。
新疆軍區(合計1個):南疆軍區。
七、陸軍(合計3個):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江蘇南京);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河北石家莊);解放軍理工大學(江蘇南京)。
八、空軍(合計4個):空降兵15軍95829部隊(湖北孝感);空軍裝備研究院;空軍指揮學院(北京海淀區);空軍工程大學(陝西西安)。
九、海軍(合計7個):海軍裝備研究院;海軍指揮學院(南京);海軍工程大學(武漢);海軍試驗基地(92493葫蘆島);
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91286);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92919);海軍南海艦隊航空兵(92830)。
十、火箭軍(合計7個):第51基地96101部隊(遼寧沈陽);第52基地96151部隊(黃山祁門);第55基地96301部隊(湖南懷化);第56基地96351部隊(青海西寧);
第22基地96401部隊(陝西寶雞);火箭軍指揮學院(武漢); 火箭軍裝備研究院(北京)。
十一、武警部隊(合計9個):武警水電指揮部;武警交通指揮部;武警黃金指揮部;武警森林指揮部;武警指揮學院(天津津南區) ;武警工程學院(西安);武警學院(河北廊坊);武警北京總隊;武警新疆總隊。
十二、戰略支援部隊的網路戰、軍事航天和電子戰部隊。
10. 德軍二戰時期軍隊的編號
二戰德國武裝力量戰時編制[附德軍元帥及參謀長名錄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參謀長:威廉-馮-凱特爾 陸軍元帥;作戰部長: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陸軍元帥
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陸軍元帥;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爾德 陸軍一級上將。
空軍總司令:赫爾曼-威廉-戈林 帝國元帥,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 空軍元帥;
空軍總參謀長:漢斯-施波內克 空軍中將。
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 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 海軍元帥。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 集團軍,司令:漢斯-馮-克盧格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1個裝甲旅,1個騎兵旅,8個步兵師]
駐:波美拉尼亞
第4 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4個步兵師,2個摩化師,1個裝甲師]
駐:東普魯士
第1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8 集團軍,司令: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 陸軍步兵上將[下轄:5個步兵師]
駐:西里西亞
第10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炮兵上將[下轄:6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化師,
駐:波希米亞 3個輕裝師]
第14集團軍,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5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1個輕裝師]
駐:斯洛伐克
第4 航空隊,司令:亞歷山大-勒爾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C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39年9月1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陸軍步兵上將
第5 集團軍,司令:庫特-利布曼 陸軍步兵上將
第7 集團軍,司令:弗雷德里希-多爾曼 陸軍炮兵上將
第2 航空隊,司令:赫爾穆特-費爾米 空軍航空兵上將
第3 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B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8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炮兵上將
第6 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一級上將
第2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A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4 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 陸軍一級上將
第12集團軍,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
第16集團軍,司令:恩斯特-布施 陸軍步兵上將
克萊斯特裝甲集群,司令: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
第3 航空隊,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軍航空兵上將
德軍C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集團軍,司令: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陸軍一級上將
第7 集團軍,司令:弗雷德里希-多爾曼 陸軍炮兵上將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里特爾-馮-勒布 陸軍元帥 下轄:直轄第23軍[編有第251和第254步兵師]。
第18集團軍,司令: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1 軍,編有第1、第11、第21步兵師;
第26軍,編有第61(師長:於爾根-黑尼克 陸軍中將)、第217步兵師;
第38軍,編有第58、第291(師長:庫特-赫爾措格 陸軍中將)步兵師。
第16集團軍,司令:恩斯特-布施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直轄第253步兵師。
第2 軍(軍長:馮-布羅克多爾夫-阿勒費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2、第32、第121步兵師;
第10軍(軍長:克里斯特-漢森 陸軍炮兵上將),編有第30、第126步兵師;
第28軍,編有第122、第123步兵師。
第4 裝甲集群,司令:埃里希-赫普納 陸軍裝甲兵上將,下轄:
第41摩托化軍(軍長:漢斯-萊因哈特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第6、第8(師長:埃里希-布蘭登貝格爾 陸軍少將)裝甲師,第36摩托化師,第269步兵師;
第56摩托化軍(軍長: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3、武裝黨衛隊第3「骷髏」裝甲師,第3摩托化師,第290步兵師。
第101後方地域司令部,編有第207、281、285(軍需處長專用)警衛師。
第1 航空隊,司令:阿爾弗雷德-克勒爾 空軍一級上將
第5 航空隊,司令:漢斯-於爾根-施通普夫 空軍一級上將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102後方地域司令部,第2集團軍司令部。
第4 集團軍,司令:京特-馮-克盧格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255、267、293步兵師,第286警衛師。
第7 軍,編有第7、第23、第258、第268步兵師,第221警衛師;
第9 軍,編有第17、第137、第263、第292步兵師;
第12軍(軍長:瓦爾特-施羅特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29摩托化師,第31、第34步兵師;
第13軍(軍長:漢斯-費爾貝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78步兵師,第26摩化師(師長:維爾納-馮-伯爾頓施泰恩 陸軍少將);
第43軍,編有第131、第134、第252步兵師;
第53軍(軍長:卡爾-魏森貝格爾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45(師長:弗朗茨-施利佩爾 陸軍少將)、第52、第167步兵師。
第9 集團軍,司令:阿道夫-施特勞斯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直轄第102、第900步兵師,第403警衛師。
第5 軍,編有第5、第35、第161步兵師;
第6 軍(軍長:赫爾穆特-弗爾斯特 陸軍工兵上將),編有第6、第26步兵師;
第8 軍(軍長:瓦爾特-海茨 陸軍炮兵上將),編有第8、第28步兵師;
第30軍,編有第129、第162、第256步兵師;
第42軍(軍長:特奧多爾-馮-施蓬內克 伯爵 陸軍中將),編有第87步兵師,武裝黨衛隊通信師。
第2 裝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24摩托化軍(軍長:蓋爾-馮-施韋彭堡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騎兵師,第4(師長:維利巴爾德-馮-朗厄曼-翁德-埃倫坎普 男爵、陸軍少將)、第3裝甲師,第10摩化師;
第46摩托化軍(軍長: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馮-菲廷霍夫-謝爾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0(師長:費迪南德-沙爾 陸軍中將)、武裝黨衛隊第2「帝國」裝甲師,「大德意志」裝甲步兵團;
第47摩托化軍,編有第17、第18裝甲師。
第3 裝甲集群,司令:赫爾曼-霍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9摩托化軍(軍長:魯道夫-施密特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7(師長:漢斯-馮-馮克男爵 陸軍少將)第14(師長:弗里德利希-屈恩 陸軍少將)、第20裝甲師,第20(師長:漢斯-措恩 陸軍少將)摩托化師;
第57摩托化軍(軍長:阿道夫-孔岑 陸軍裝甲兵上將),編有第12、第19裝甲師,第18摩托化師。
第2 航空隊,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 空軍元帥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戰時編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團軍群司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99輕裝師。
第11集團軍,司令:里特爾-馮-朔貝特 陸軍一級上將(1941年9月12日陣亡,由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陸軍步兵上將繼任),下轄:直轄羅馬尼亞騎兵軍司令部。
第11軍,編有第22、第76、第239步兵師,羅馬尼亞第6步兵師,羅馬尼亞第5、第8騎兵旅;
第30軍(軍長:漢斯-馮-扎爾穆特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98步兵師,羅馬尼亞第8、第14步兵師,羅馬
尼亞第6騎兵旅;
第54軍,編有第50、第170步兵師;
駐羅馬尼亞軍事代表團,編有第72步兵師;
羅馬尼亞山地軍,編有羅馬尼亞第1、第2、第4、第7山地步兵旅,羅馬尼亞第7步兵師。
第17集團軍,司令:卡爾-海因里希-馮-施蒂普納格爾 陸軍步兵上將,下轄:直轄第125步兵師。
第4 軍,編有第24、第71、第295、第296步兵師,第97輕型師;
第44山地軍,編有第1(師長:胡貝特-蘭茨 陸軍少將)、第2(師長:恩斯特-施勒默爾 陸軍少將)、第4
山地步兵師,第257步兵師,第100輕型師;
第52軍(軍長:維爾納-馮-布里森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101輕型師(師長:埃里希-馬爾克斯 陸軍將);
第103後方地域司令部,編有第444、第454警衛師。
第6 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元帥,下轄:直轄第168步兵師,第213警衛師。
第17軍(軍長:維爾納-基尼茨 陸軍步兵上將),編有第50、第62、第298步兵師;
第29軍,編有第44、第289步兵師;
第44軍,編有第9、第57、第262、第297步兵師;
第55軍,編有第75、第111步兵師。
第1 裝甲集群,司令: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 陸軍一級上將,下轄:
第3 摩托化軍(軍長:埃貝哈德-馮-馬肯森 陸軍騎兵上將),編有第13、第14、第25裝甲師;
第14摩托化軍,編有第9、武裝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近衛」、第5「維金」裝甲師;
第48摩托化軍(軍長:維爾納-肯普夫 陸軍騎兵上將),編有第11(師長:克呂韋爾 陸軍少將)、第16裝甲師,第16摩托化師。
第4 航空隊,司令:亞歷山大-勒爾 空軍一級上將
第三帝國元帥名錄
赫爾曼-威廉-戈林 出生年份:1893年;軍銜:帝國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5.4.23,最後職位:空軍總司令;死亡時間:1945.10.15[自殺於紐倫堡]
瓦爾勒-馮-布倫堡 出生年份:1878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36.4.1;免職時間:1938.2.4,最後職位:戰爭部長及國防軍最高統帥;
死亡時間:1946.3.13[病死於美軍戰俘營]
費多爾-馮-博克 出生年份:1880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2.7,最後職位: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東線];
死亡時間:1945.5.3[遇空襲身亡]
瓦爾特-馮-布勞希奇 出生年份:1881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1.12,最後職位:陸軍總司令;死亡時間:1948.10.18[病死於紐倫堡]
恩斯特-布施 出生年份:1885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3.2.1;最後職位:西北集團軍群總司令;死亡時間:1945.7.17[病死於英國戰俘營]
卡爾-鄧尼茨 出生年份:1891年;軍銜:海軍元帥,授銜時間:1943.1.30;最後職位:德國總統,死亡時間:1980.10.24[病死於奧米萊自宅]
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 出生年份:1892年;軍銜:空軍元帥,授銜時間:1945.4.27;最後職位:空軍總司令;死亡時間:1945.5.24[自殺於美國戰俘營]
阿爾貝特-凱塞林 出生年份:1882年;軍銜:空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最後職位:西線總司令;死亡時間:1960.7.16[病死於自宅]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勒 出生年份:1881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3.2.1;免職時間:1944.3最後職位:A集團軍群總司令;死亡時間:1954.9[病死於蘇聯戰俘營]
京特-馮-克盧格 出生年份:1882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4.8,最後職位:西線總司令;死亡時間:1944.8.19[自殺於專機中]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出生年份:1881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2.6.30;最後職位: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東線]。
威廉-里特爾-馮-李布 出生年份:1876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2.1最後職位: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死亡時間:1956.6.29[病死於自宅]
威廉-利斯特 出生年份:1880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2,最後職位:A集團軍群總司令。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出生年份:1887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2.6.30;免職時間:1944.3,最後職位: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死亡時間:1973.6.11[病死於巴伐利亞]
埃哈德-米爾希 出生年份:1892年;軍銜:空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最後職位:空軍部副部長兼空軍總監。
瓦爾特-莫德爾 出生年份:1891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4.3.1;最後職位:B集團軍群總司令;死亡時間:1945.4.21[自殺於杜伊斯堡]
弗里德里希-保盧斯 出生年份:1890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2.1.31;最後職位:
第6集團軍司令;死亡時間:1957.2.1[病死於德累斯頓]
埃里希-雷德爾 出生年份:1876年;軍銜:海軍元帥,授銜時間:1939.4.1;免職時間:1943.1,最後職位:海軍總司令;死亡時間:1960.11.5[病死於基爾自宅]
瓦爾特-馮-賴歇瑙 出生年份:1884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6.24;最後職位: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死亡時間:1942.1.17[病死於柏林]
沃爾夫拉姆-馮-里希特霍芬 出生年份:1895年;軍銜:空軍元帥,授銜時間:1943.2.17;免職時間:1944.10.27;最後職位:第2航空隊司令;死亡時間:1945.6.21[病死]
埃爾溫-隆美爾 出生年份:1891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2.6.22;免職時間:1944.7.13;最後職位:B集團軍群總司令;死亡時間:1944.10.14[被迫自殺]
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出生年份:1875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4.7.6;最後職位:西線總司令;死亡時間:1953.2.24[病死於尺力自宅]
費迪南德-舍內爾 出生年份:1892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5.4.5;最後職位: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胡戈-施佩勒 出生年份:1885年;軍銜:空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4.9,最後職位:第3航空隊司令;死亡時間:1953.4.2[病死於蘭芝堡自宅]
馬克西米利安-馮-魏克斯 出生年份:1881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3.1.30;免職時間:1945.3.25;最後職位:F集團軍群總司令;死亡時間:1945.9.27[病死於波昂]
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出生年份:1881年;軍銜:陸軍元帥,授銜時間:1940.7.19;免職時間:1942.3;最後職位:西線總司令;死亡時間:1944.9.8[被絞死於普呂村湖]
附 錄:
海因里希-希姆萊 出生年份:1900.10.7;軍銜:黨衛隊全國領袖;授銜時間:1933;免職時間:1945.5.5;最後職位:黨衛隊全國總隊長、內政部長兼警察總監;死亡時間:1945.5.23[自殺於布萊梅]。
恩斯特-羅姆 出生年份:1897年;軍銜:沖鋒隊全國領袖;授銜時間:1920;最後職位:沖鋒隊參謀長;死亡時間:1934.7.1[被殺死於斯塔德爾海姆]
1939-1945年德國組建的武裝黨衛隊師
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近衛師」第1裝甲師,「帝國」第2裝甲師,「骷髏」第3裝甲師;第4警察裝甲擲彈兵師。
1940/41年:「維金」第5裝甲師;「北方」第6山地師。
1942年:「霍恩施陶芬」第9裝甲師,「弗龍斯貝格」第10裝甲師;「歐根親王」第7山地師;「弗洛里安-蓋爾」第8騎兵師。
1943年:「希特勒青年團」第12裝甲師;「諾蘭」第11裝甲擲彈兵師,「黨衛隊領袖」第16裝甲擲彈兵師,「格茨-馮-伯利欣根」第17裝甲擲彈兵師;「月形刀」第13山地師;第14步兵師,第15步兵師。
1944年:「霍斯特-韋塞爾」第18裝甲擲彈兵師;「斯坎德貝格」第21山地師,「卡瑪」第23山地師,「喀斯特獵人」第24山地師;第19、20步兵師,「洪堯迪」第25步兵師;「馬麗亞-特蕾西亞」第22騎兵師。
1945年:「尼德蘭」第23裝甲擲彈兵師,第31裝甲擲彈兵師,「1月30日」第32裝甲擲彈兵師,「尼伯龍根」第38裝甲擲彈兵師;第26步兵師,「朗根馬爾克」第27步兵師,「瓦龍尼亞」第28步兵師,第29步兵師,第30步兵師,「夏勒馬涅」第33步兵師,第34步兵師第35警察步兵師,第36步兵師;第33騎兵師,「呂措」第37騎兵師。
1940—1944年德國生產坦克、飛機的數量
1940年生產坦克:3.7萬噸;生產飛機:10,250架。1941年生產坦克:8.3萬噸;生產飛機:11,030架。
1942年生產坦克: 14萬噸;生產飛機:14,700架。1943年生產坦克:36.9萬噸;生產飛機:25,200架。
1944年生產坦克:62.2萬噸;生產飛機:37,950架。總計生產坦克:125.1萬噸;生產飛機:99,130架。
1939.9.1—1944.12.31德空軍損失的飛機數量
1939. 9. 1—1940. 5. 9:損失飛機 937架,1940. 5.10—1940. 7. 1:損失飛機 1,239架,
1940. 7. 1—1941. 4. 1:損失飛機 4,085架,1941. 4. 1—1941. 6.28:損失飛機 2,160架,
1941. 6.29—1942. 6.30:損失飛機 8,529架,1942. 7. 1—1942.12.31:損失飛機 5,240架,
1943. 1. 1—1943.12.31:損失飛機17,495架,1944. 1. 1—1944. 5.30:損失飛機11,658架,
1944. 6. 1—1944.12.31:損失飛機20,622架;總計:損失飛機71,965架。
東、西方戰局前6周德軍人員損失情況
西方戰局(1940.5.10—6.20):
死亡人數佔0.38%,軍官佔4.7%;受傷人數佔3.72%,軍官佔3%;失蹤人數佔0.56%,軍官佔2%。
東方戰局(1941.11.20—12.31):
死亡人數佔0.88%,軍官佔4.2%;受傷人數佔2.56%,軍官佔3.1%;失蹤人數佔0.17%,軍官佔1.8%。
波蘭戰局:
軍官死亡人數佔4.6%;軍官受傷人數占 1.9%;軍官失蹤人數佔13.5%。
1940—1945年德國向英國的投彈數量[1944年後包括V型武器]
1940年36,800噸,1941年21,860噸,1942年3,260噸,1943年2,298噸,1944年9,151噸,1945年761噸。
1940—1945年同盟國向德國及德國佔領區的投彈量
1940年:14,600噸,1941年:35,500噸,1942年:53,755噸,1943年:226,500噸,
1944年:1,188,580噸,1945年:477,000噸。
德國二戰軍備生產費用
1939年34億美元,1940年60億美元,1941年60億美元,1943年138億美元[1943年費用按1944年美元比價]
德軍東線各集團軍群名稱變更及歷任總司令
北方集團軍群:威廉-里特爾-馮-李布 陸軍元帥,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 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 陸軍元帥,格奧爾格-林德曼 陸軍一級上將,約翰內斯-弗里斯納 陸軍一級上將。
庫爾蘭集團軍群: 約翰內斯-弗里斯納 陸軍一級上將,費迪南德-舍內爾 陸軍元帥,洛塔爾-倫杜利希 陸軍一級上將。
中央集團軍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元帥,京特-馮-克盧格 陸軍元帥,恩斯特-布施 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 陸軍元帥,漢斯-萊茵哈特 陸軍一級上將。
北方集團軍群:漢斯-萊茵哈特 陸軍一級上將,洛塔爾-倫杜利希 陸軍一級上將,瓦爾特-魏斯 陸軍一級上將。
南方集團軍群: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 陸軍元帥,瓦爾特-馮-賴歇瑙 陸軍元帥,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元帥。[1942年7月6日,南方集團軍群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
A集團軍群:威廉-利斯特 陸軍元帥,阿道夫-希特勒[兼職],埃瓦爾德-馮-克萊斯勒 陸軍元帥
南烏克蘭集團軍群:費迪南德-舍內爾 陸軍元帥,約翰內斯-弗里斯納 陸軍一級上將。
南方集團軍群:約翰內斯-弗里斯納 陸軍一級上將。
B集團軍群:費多爾-馮-博克 陸軍元帥,馬克西米利安-馮-魏克斯 陸軍元帥。[43年西線重建]埃爾溫-隆美爾 陸軍元帥,京特-馮-克盧格 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 陸軍元帥。
頓河集團軍群: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陸軍元帥。
南方集團軍群: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陸軍元帥。
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瓦爾特-莫德爾 陸軍元帥,約瑟夫-哈爾佩 陸軍一級上將。
A集團軍群:約瑟夫-哈爾佩 陸軍一級上將。
中央集團軍群:約瑟夫-哈爾佩 陸軍一級上將。
第三帝國陸軍總參謀長名錄
1933.10.1—1938.10.31路德維希-貝克炮兵上將;1938.10.31—1942.9.24弗朗茨-哈爾德一級上將;
1942.9.24—1944.7.20庫特-蔡茨勒一級上將;1944.7.20—1945.3.28海因茨-古德里安一級上將(代理)
1945.3.28—1945.4.30漢斯-克雷布斯步兵上將(代理)。
附:普魯士—德意志歷屆總參謀長[(官方正式啟用總參謀部這一名稱)含魏瑪時代]
1821.1.11—1829.1.21卡爾-馮-米夫林男爵、中將;1829.11.29—1848.5.13威廉-約翰-馮-克勞澤內克步兵上將;1848.5.13—1857.10.7卡爾-弗里德里希-威廉-馮-賴赫爾騎兵上將;1857.10.29—1888.8.10赫爾穆特-馮-毛奇伯爵、元帥;1888.8.10—1891.2.7阿爾弗雷德-馮-瓦爾德澤伯爵、騎兵上將1891.2.7—1906.1.1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伯爵、騎兵上將;1906.1.1—1914.9.14赫爾穆特-馮-毛奇一級上將;1914.9.14—1916.8.29埃里希-馮-法爾肯海因步兵上將;1916.8.29—1919.7.3保羅-馮-興登堡元帥,1916.8.29—1918.10.26埃里希-魯登道夫步兵上將(第一軍需總監),1918.10.30—1919.7.15威廉-格勒納中將(第一軍需總監);1919.10.1—1920.3.26漢斯-馮-澤克特少將(部隊局局長)1920.3.28—1923.2威廉-海耶少將;1923.2—1925.10奧托-哈塞少將;1925.10—1926.12格奧爾格-韋策爾少將;1927.1—1929.9.30韋爾納-馮-布洛姆貝格少將;1929.10.1—1930.10.31庫特-馮-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男爵、少將;1930.11.1—1933.9.30威廉-亞當少將。
二戰德軍編制
二戰德軍編制1942年陸軍裝甲師 J喠o`B"L謠
德軍各類型編制:1942年陸軍裝甲師 ?0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