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誰知道"砸掛"是什麽意思(跟相聲有關可能)
「砸掛」是相聲演員之間彼此戲謔取笑的一種手段。相聲演員生活中相互「砸掛」的事比比皆是。把這種「砸掛」說成是相聲演員之間,用以訓練隨機應變,靈活下掛(組織包袱)和現掛(即興創造笑料)的訓練手段也不為過。
多年來,還真是沒有聽說過兩個人因為「砸掛」犯口舌的。這是因為相聲演員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對於「砸掛」應該怎麼用?不該怎麼用?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歸納起來「砸掛」時有這么幾忌:
一、與自己關系有隔閡者忌。否則容易誤以為故意中傷。
二、對觀眾不易「醒攢兒」(明白、理解)的敏感問題忌。否則容易在觀眾心幕中以假為真,給對方造成傷害。
三、對於在觀眾中也普遍存在的敏感問題忌。否則容易誤以為是指桑罵槐,引起觀眾不滿。
四、對長者忌。對於同場的長輩「砸掛」宜掌握好分寸。避免失尊傷雅。
在互聯網傳播如此快捷、廣袤的今天,還需注意一忌,慎用外國公民「砸掛」近日在互聯網的視頻相聲和評論帖子上,屢見這方面的戲謔,當為一戒。
② 相聲里的砸卦是什麼意思
砸卦是相聲演員之間彼此戲謔取笑的一種手段。
對於「砸掛」應該怎麼用,不該怎麼用;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歸納起來「砸卦」時有這么幾忌:
一、與自己關系有隔閡者忌。否則容易誤以為故意中傷。
二、對觀眾不易「醒攢兒」(明白、理解)的敏感問題忌。否則容易在觀眾心目中以假為真,給對方造成傷害。
三、對於在觀眾中也普遍存在的敏感問題忌。否則容易誤以為是指桑罵槐,引起觀眾不滿。
四、對長者忌。對於同場的長輩「砸掛」宜掌握好分寸。避免失尊傷雅
(2)砸掛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關術語:現掛
過去老藝人們常說:「相聲演員得腦子快,講究抬頭一個見識,低頭一個主意,往往『當場撞出來的包袱』,有時比常演節目里的包袱效果還好。」
而現掛是指演員根據演出的實際情況,在適宜的情境里,聯系當時當地發生的事件,現場進行即興發揮。憑借演員的聰明才智,往往收到意想不到而火爆的藝術效果,現掛水平表現了演員的扎實的功底和機智的靈活運用。一般現掛用在說墊話和場上發生意外事故的時候。
③ 德雲社演員拿郭德綱砸掛可以隨便說嗎有沒有什麼忌諱的
當然可以說,並且在很多演出中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在相聲這門傳統藝術中,從創立之初就流傳著「台上無大小,台下立規矩」的行規,簡而言之就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時候,演員沒有必要顧忌輩分的大小,即便是德雲社的普通演員,也可以拿師父郭德綱來砸掛,甚至郭德綱的徒孫現在也用同樣的表演手法展現自己的功底。
既然郭德綱對於相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舞台上犧牲自己讓徒弟砸掛也就無可厚非,畢竟目前的相聲藝術,郭德綱這個名字所產生的表演效果是無人能比的,只要利用好了砸掛技巧,無論徒弟還是學員都會在舞台上獲取足夠的觀眾反饋。
④ 砸掛是什麼意思
樓上是個神經病,每個問題都呵呵
⑤ 相聲的專業術語
相聲術語: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發笑的話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發笑的效果,代指負責逗哏的演員
●捧哏: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
●包袱:相聲中的笑料
●柳活:以學唱(戲劇)為主的相聲,一般在開場使用,為的是招攬生意。
●腿子活:在相聲表演中,演員為表演戲劇,帶點小化妝,分包趕角,進入角色來表演,之後還要退出來敘事的段子。
●貫口(活):大段連貫且富於節奏性的台詞,以《大保鏢》和《文章會》為典型,相聲行內有「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
●怯口活(怯口):運用方言或外語表演,如:豆腐堂會、山西家信等。
●現掛(砸掛,抓哏):現場抓緊取題材引起笑聲
相聲(Cross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相聲一詞,古作象生,原指模擬別人的言行,後發展為象聲。象聲又稱隔壁象聲。相聲起源於華北地區的民間說唱曲藝,在明朝即已盛行。經清朝時期的發展直至民國初年,相聲逐漸從一個人摹擬口技發展成為單口笑話,名稱也就隨之轉變為相聲。一種類型的單口相聲,後來逐步發展為多種類型: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綜合為一體。相聲在兩岸三地有不同的發展模式。
⑥ 陝西話砸瓜是什麼意思
銅川市,西安市,商洛市,延安市,陝西話砸瓜是生活意思。
⑦ 為什麼曹九台砸掛高峰會被網友罵
我認為是粉絲太玻璃心了。曹九台的砸掛高峰被罵。打砸搶是德雲社的特點。為什麼粉絲需要玻璃心?10月20日,德雲社高峰欒雲平巡迴專場繼續在青島舉行。這也是繼鄭州、西安之後的第三屆個人大會。高峰是德雲社的總教習,也是郭德綱所稱的德雲社老藝術家。
因為曹九台砸爛了欒雲平的名聲,並遭遇了激烈的網路暴力,這也引起了網路上的熱議。很多經常聽德雲社相聲的網友為曹九台吶喊,譴責那些在網路上暴力的網友和粉絲。眾所周知,在德雲社,互相砸掛是很平常的事。甚至可以說,內部同僚互相砸掛、推卸包袱,已經成為德雲社的招牌和特色。所以我覺得粉絲們太玻璃心了。
⑧ 相聲里的砸掛,可不是亂砸的,哪幾種掛千萬砸不得
相聲里的砸掛,可不是亂砸的,以下幾種掛千萬砸不得:第一種:跟自己鬧過不愉快的人不能砸。
這種人就是可以算得上是自己的對家,互相看不順眼,或者之間鬧過矛盾,這兩個人之間是有嫌隙的。如果這個時候在相聲中對他砸掛的話,那麼就有一種故意貶低的嫌疑。就算砸掛的那個人根本沒有這種想法,但是聽相聲的觀眾以及這個人自己肯定是非常不舒服的。這種行為是損人不利己的,所以不能砸。
第四種:不熟悉的長輩不要砸。
一般砸掛的對象都是跟自己關系還不錯,而且知道對方被砸掛也不會在意的人,特別是面對這樣的長輩。像德雲社的人經常拿自己的師傅砸掛,就是因為知道自己的師傅可以理解自己是為了表演不會真的放在心上。但是不是所有的長輩都可以接受這樣的調侃的,因此要拿自己有把握的人,不然就會得罪對方。
⑨ 什麼是包袱相聲里的術語都什麼意思
包袱的意思經過細密組織、鋪墊的喜劇效果,包袱是逗笑觀眾的主要部分。
包袱就是笑料,或者組織笑料的方式。馬季在其《相聲藝術漫談》中將組織包袱兒的手法分為二十二類。這些手法一般是交錯、混合使用。把包袱提出來就叫「抖包袱」,在抖之前,先要進行鋪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發懸念,這就叫鋪平墊穩。
只有鋪墊穩妥了,包袱笑料的幽默才能有最大的發揮。而笑料就是非常簡單的通過語言動作即時達到讓觀眾發笑的目的,比如我們在電視劇里看到一個男服務生把蛋糕扣到客人頭上,這是屬於淺層次的幽默手法。一旦包袱抖落出來,觀眾笑了,那麼這就是個「響包袱」,,也就是成功的「包袱」;反觀則是個「悶包袱」。
相聲其它術語——
1、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
聽評書要聽沒聽過的;聽戲要聽熟悉的, 邊聽邊哼哼是很有味道的; 曲藝總是聽不膩的,越聽越有意思。
2、調侃兒
江湖黑話,相聲業內的一種秘密聯系方式,就是「調侃兒」、「春典」「唇典」 。說文言叫「轉文」,說韻文叫「上口」,說黑話就叫「調侃兒」。
3、量活
量活,捧哏的意思。別小看這個捧哏,在使活的時候捧哏是掌舵的,講究「不把一個包袱扔在地上」,一般都是老藝人給新手量活,幫助掌握尺寸。
4、膩縫兒
群口相聲里邊也有捧哏和逗哏,同時還有一種角色叫「膩縫」,就是穿插在捧逗之間,將笑料進行傳遞的,比如《扒馬褂》裡面扮演正直中間人的角色。
5、兩門抱
相聲或者曲藝界而論,相聲門有師承,評書、快板、大鼓等其他曲藝形式也有師承,相聲演員不但入相聲家譜,其他曲藝門類也有入門輩分登記。
6、填產業
相聲藝人自己創作的經典段子,被其他藝人廣為學習,並且沿襲下去,就是給相聲「填產業」,也叫給後輩「留飯」。
7、砸掛
根據現場環境即興發揮,對表演進行臨時的修改,就叫「掛」、或者「現掛」,通常是和台下的觀眾互動。砸掛是現掛的一種,通常是對前場演出的演員和包袱進行重新提及,進行延伸、諷刺。
8、抄一個
當任何一個相聲演員在台詞中說出「爸爸」「爹」「父親」「叔叔」的時候,其他演員都可以答應一聲「唉」,這就算「抄了一個」。
9、貫口
大段連續的台詞,通常考驗相聲演員的嘴皮子功夫。比較著名的貫口活有《報菜名(菜單子)》《八扇屏》《白事會》《誇住宅》《地理圖》;趟子就是貫口,同時在快板裡面大段的貫口也可以特指為趟子,比如數來寶裡面有著名的「進街趟子唱八家」,唱了豆腐坊、剃頭棚、鐵匠鋪等舊時代的小生意。
10、刨活
把段子中的「底」提前告訴給觀眾,讓笑料失效,就叫「刨活」、「刨底」,是舊社會演員之間的一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現在的演出也有「刨」,當然現在刨底的人大多數是台下的觀眾。
(9)砸掛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包袱的藝術手段——
相聲的抖「包袱兒」,列入「逗」的技法之中,在結構包袱兒時,常常使用「三翻四抖」的手法。三翻四抖,又叫「三頂四撞」,就是說捧哏的領會不到逗哏的話,到第三翻包袱兒才抖落開了。三翻是反復鋪墊的意思,不一定正好三翻。
侯寶林在其《侯寶林談相聲》中將包袱兒構成的藝術手段歸納成兩大類:一類是用直接的方法構成包袱兒,或直接將內容加以強調;或將內容加以誇大;或以揭露的方式將內容予以否定。另一類是用間接的方法構成包袱兒,或有意先將內容加以歪曲(曲解,雙關,錯覺,誤會);或借媒介將內容加以陪襯。
使用包袱兒須經歷系包袱兒、解包袱兒、抖包袱兒的過程,包袱兒的內容來源於社會生活中可笑的人和事。將現實中可笑事物激活,真正達到引人發笑的目的,這要經過一個「墊」(為揭示事物先作鋪墊,把包袱兒系好)、「支」(將聽眾注意力引到相反方向,把包袱兒系緊)、「刨」(出人意料地解開包袱兒,刨開事物的實底,引人發笑)、「抖」(抖落包袱兒,進一步闡發事物的可笑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