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稀土收儲
擴展閱讀
雷軍買股票 2025-07-28 01:41:25
張壽利 2025-07-28 00:54:10

稀土收儲

發布時間: 2021-07-06 07:38:07

Ⅰ 稀土的中國發展

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佔世界的71.1%,目前佔比在23%以下。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日本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四處尋找能夠替代中國的稀土供應源。東京計劃投資12億美元用來改善稀土供應狀況。日本已經與蒙古閃電達成協議,從本月起開發該國的稀土資源。另一稀土消耗大國韓國也有類似的計劃。本月初,韓國宣布將投資1500萬美元,在2016年前儲備1200噸稀土。
產量
鑒於中國內稀土產業鏈的嚴重過剩,尤其是冶煉分離產能產能規模達到32 萬噸,遠超全球每年的消費需求近3 倍,而真實產量也遠大於政府的生產控制總量。我們認為單純分析全球供求平衡格局實質性意義不大,稀土未來投資機會關鍵在於尋找供給緊縮的事件驅動因素和下游需求的邊際改善空間。
從2013 年以來,政府對稀土私挖盜採的打擊逐步落到實處,同時稀土價格大幅回落,國內稀土的真實產量處於下降通道。
價錢低
當前純度為99.9%的氧化鈰為18元/公斤,過去最高賣到30元/公斤,有時稀土的價格甚至賤過豬肉。就拿提價的氧化釹來說,它的售價最少應該在110至120元/公斤之間,才能夠補償鑭、鈰、釔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積壓造成的損失。
稀土行業協會人士的共識是:全國30種稀土產品平均出口價格雖然均有所提高,但這個價格只是表面的風光,因為從5月開始國家取消了稀土企業的兩項出口退稅,同時大量壓縮了出口配額企業名額,如果折算這兩種因素,加上原輔材料及水電、運輸等價格上漲等因素,中國稀土價格仍徘徊在低谷。從1990年到 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呈幾何級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並沒有水漲船高。
一些來自稀土企業的代表說,按照當前的價格,稀土企業的利潤一般在1%至5%之間。就是最高達到5%左右的利潤,賣的也是土的價錢。
《中國稀土現狀余政策》白皮書透露,中國稀土儲量曾佔全世界的71.1%,但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從71.1%到23%,反映出的不僅是國內稀土生產行業的混亂與無序,同時,也有稀土後端產業鏈的欠缺。如何讓稀土分離及其下游產業得到健康發展,仍然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中國稀土產業在世界上擁有多個第一:資源儲量第一,佔23%左右; 產量第一,佔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銷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產品出口到國外。但為什麼我們卻沒有價格話語權呢?
專家指出,中國稀土產品價格長期以來一直受國外商家控制。國外一些有實力的貿易商和企業在低價時大量購進中國稀土產品,價格上漲時則停止采購、使用庫存,待再次降價時再行購進。這就逼著國內企業競相降價出售。國外都是大買家,而我們是100多家企業對外銷售。中國出口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寶貴的稀土短線產品釹、鋱、鏑、銪等低價外銷,而鈰、鑭、釔等大量積壓,企業在微利線上掙扎。
中國2/3稀土已外流
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稀土。義大利稀土問題研究專家德古拉伯爵在其文章中稱:中國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說的是85%以上,但是當前中國的實際稀土量已經不足世界的30%。德古拉伯爵的觀點得到了中國官方數據的佐證:2012年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該文件指出,我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 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資源的歐洲國家均為從中國進口稀土。日本已經囤積中國稀土足夠其國內使用100-300年,從而掌握稀土的國際定價權。對比這些年國際鐵礦石、石油價格不停的翻倍增長,中國稀土的浪費讓人困惑。
稀土開采屬於重污染行業,白雲鄂博礦區的村民癌症比例很高,羊群的羊毛很難看,有些羊長著內外雙重牙齒。對稀土企業應當收取高額的資源稅、環保稅,不能讓資源出口,而把污染留給國內。而當前我們保護稀土的措施手段粗糙、政策愚蠢,沒有遵守國際博弈的游戲規則,導致授人以柄,被歐美進行WTO訴訟,國際處境非常被動。我們要利用規則進行博弈,控制國內市場炒高資源價格並且建立國家的戰略儲備,國內使用稀土的企業,可以進行高科技的補貼。這才是符合國際游戲規則的措施,才是利用規則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關鍵。 出口禁止
既然過去幾十年中,政府領導不可謂不關注,主管部門不可謂不盡心,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議,但中國的稀土開發依然還停留在低水平,那麼從長遠計,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實行的方式,莫過於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維持國內生產以及研發所需的產出規模,或者乾脆從國際市場購買。
此好處有二: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不可再生的稀土資源,從根子上杜絕地方對稀土的無序開發以及偷盜行為,因為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為一些政府和個人被國際市場的蠅頭小利所惑;第二,解決產業整合,淘汰生產。
稀土儲備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在2009年9月3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內蒙古正在和國家有關部門協商請示建立稀土儲備制度,從而使稀土價格能夠更加穩定。他同時表示,以包鋼稀土集團為龍頭對中國西部的稀土產業的整合基本完成。
包鋼稀土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條貫穿上下游的完整產業鏈。以包鋼稀土為中心的北方大型稀土產業集團公司的已經初具雛形。當前,包鋼稀土對內蒙稀土資源控制力很強,已佔據壟斷地位。
聯合機制
稀土行業的七雄格局已經形成,包鋼稀土、廣晟有色、廈門鎢業、贛州礦業;國字型大小的三雄有中色建、中鋁公司、五礦集團。獨佔南方離子型中重稀土資源開采大權的廣晟有色、贛州礦業尤其引人矚目。但要監管、杜絕民采偷盜行為,單憑稀土龍頭企業的作為是不夠的,政府作為監管主體不可缺位。
2010年8月10日上午,南方五省(區)15市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廣東省河源市舉行。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五省(區)15市共同簽署《南方五省(區)15市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方案》,共同規范中國稀土開發經營秩序,促進中國稀土產業協調發展。
稀土限采
國土資源部決定,2010年繼續對鎢礦、銻礦和稀土礦實行開采總量控制管理;2011年6月30日前,原則上暫停受理新的鎢礦、銻礦和稀土礦勘查、開采登記申請。
國土資源部發出通知,2010年全國鎢精礦(三氧化鎢含量65%)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0000噸,其中主采指標66480噸,綜合利用指標13520噸。銻礦(金屬量)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100000噸,稀土礦(稀土氧化物REO)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9200噸,其中輕稀土77000噸,中重稀土12200噸。
通知要求各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土資源部下達的控制指標,認真做好指標分解和下達工作,做到控制指標到市、縣、礦山企業。4月底前將指標分解和落實情況報國土資源部。各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要求,簽訂開采總量控制責任書和合同書,落實專人對礦山企業控制指標執行情況進行監管。國土資源部將嚴格審核各地鎢、銻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情況季報,並將組織開展鎢、銻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情況檢查。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稀土行業存在不少問題,中國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稀土資源稅
2011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首次下發通知,決定自當年4月1日起,統一調整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標准,上調幅度逾10倍。當時調整後的稀土資源稅稅額標准為:輕稀土包括氟碳鈰礦、獨居石礦,60元/噸;中重稀土包括磷釔礦、離子型稀土礦,30元/噸。
商務部2015年元旦期間調整了出口許可目錄,稀土被取消配額管理,只需憑出口合同即可申領出口,無需提供批文。這意味著稀土出口新政如預期中的逐步落地。
2012年6月,國務院發布《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全面介紹了我國稀土的現狀、保護和利用情況、發展原則和目標以及相關政策,以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稀土的了解。
首次稀土戰略收儲工作啟動
2012年7月稀土戰略收儲工作已啟動,國家財政資金將通過企業進行收儲。這是我國首次啟動稀土戰略收儲。
針對國內稀土行業集中度低、產業競爭力差、稀土定價權缺失等問題,工信部提出稀土行業將加速整合,形成2-3家大型稀土產業集團。根據工信部2012年8月份發布的《稀土行業准入條件》,當前50%左右的冶煉分離企業達不到行業准入標准,面臨著被整合或淘汰的命運。
國內首個稀土交易平台掛牌
2012年8月8日上午,我國第一家稀土產品交易平台將在包頭掛牌。包鋼稀土、廈門鎢業等12家稀土生產和流通骨幹企業,每家出資1000萬,在北方的稀土重鎮包頭成立國內首個稀土交易平台。
雖然全國性的稀土交易平台是第一次建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賣的問題,但是產的問題還是存在的。因為國內深加工水平比較低,單靠一個稀土的交易平台並沒有解決技術升級的問題,平台的建立和稀土深加工行業的發展會起到相互促進作用。
出口量統計
一季度稀土出口量增價跌,主要原因是國家配額增加使得出口量增多,而需求不振是制約稀土價格的主要因素。據悉,在商務部公布稀土出口企業首批出口配額中,包鋼集團公司獲得1811噸,其中包鋼稀土553噸。與此同時,稀土業存在產能過剩狀況,國際市場對中國稀土原料依賴度也有所減弱。
取消關稅
中國宣布到今年5月1日已經取消了違反世貿組織規定的稀土出口關稅。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也取消了對稀土的出口配額。
去年8月世貿組織在美國等夥伴國家提出申訴後裁決,中國對稀土出口實行配額和徵收關稅違法了世貿組織的規定 。

Ⅱ 中國稀土廉價扭轉了嗎

核心:中國的稀土可以說是上天賜予這么這片土地的寶物,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俗話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宣布對稀土出口實行限制,意在改變上述不正常狀況。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事實上,我國國土資源部從2007年起就已開始調控稀土產量。本月早些時候,工業和信息化部也透露,將盡快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積極推進《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出台,配合商務部完善出口管理機制,進一步細化稀土產品出口稅號,嚴格稀土出口企業資質認定,完善稀土出口配額分配辦法,防止資源流失。

根據新的規劃,未來6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總量,將控制在3.5萬噸/年以內,並嚴禁出口鏑、鋱、銩、鑥、釔等稀土金屬。同時,國家還計劃對稀土產業進行大規模兼並重組,在規范行業運作的同時,逐步建成20家左右的骨幹企業集團。

總結;筆者認為但稀土短缺,國民經濟只能餓死。我們不能為自己的後悔買單,而是要為自己的未來銷售,不能做後悔人。所以我們應該站到經濟高度,呼籲大家去保護我們的稀土,少一些盜采,多一些有序開采,少一些走私,多一些正規出口,少一些開采,多一些保護…

Ⅲ 為什麼稀土價格近期一直連連上漲

稀土價格上漲反映的是近期以來稀土行業在打黑、收儲與下游需求三方面都陸續發力。尤其是去年的八部門聯手在全國開展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已經在各地陸續取得不錯成效,在供給側形成了有效制約,給稀土價格上漲提供了有力支撐。建議近期多關注稀土方面投資理財。

Ⅳ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運行機制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涉及國家安全和宏觀調控的成效,因此進行礦產資源儲備必須體現國家意志,由國家掌握儲備的決策權,同時,還要遵守市場經濟的一般原則。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運行機制涉及儲備立法、儲備組合、儲備資金的籌措、收儲和啟用制度等一系列內容。

5.2.1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立法

確定礦產資源儲備的法律地位。研究制定資源儲備法律,通過立法對儲備目標、資金來源、管理體制、動用投放原則作出明確規定,使建立資源儲備有法可依、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國外的礦產資源儲備立法主要有3種形式:一為綜合儲備立法。這種立法例的主要特徵是,調整對象比較廣泛,重要戰略物資和關鍵物資都包括在內,礦產資源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美國的《戰略物資儲備法》(1946)、《國防生產法》,瑞土的《國家經濟供給聯邦法》等。二為行業儲備立法。此種立法例的特徵是國家制定的與礦產資源有關的行業、產業的法律中規定了礦產資源儲備的內容,不同種類的礦產資源儲備的法律規定也就分散於有關的行業和產業的法律之中,這種立法例的優勢在於儲備與產業相結合,便於實施和操作。如日本的《石油公團法》、《金屬礦產事業團法》等。三為戰略礦產單獨立法。這種立法例主要是根據對於重要的戰略礦產進行單獨立法,制定專門的儲備法律。如美國的《能源政策和保護法》、日本的民間《石油儲備法》(1980)和德國的《石油儲備法》等。

我國礦產資源儲備尚處於起步階段,既沒有制定相應的儲備制度,又缺乏相應的實際經驗。參考其他國家基地儲備立法的經驗以及我國國情,應當選用綜合儲備立法例。這種立法例的調整對象范圍比較廣泛,可以將需要進行儲備的所有礦種包括在內。對礦產資源儲備進行統一立法有利於對不同地區、不同礦種和不同儲備方式進行統一管理,有利於權力集中。

5.2.2 確定適當的儲備規模、不同勘查程度以及不同儲備方式的合理組合

5.2.2.1 確定適當的儲備規模和方式

進行礦產資源戰略儲備,首先要在對目前國內外市場對各種礦產資源的需求程度、國家安全以及國家宏觀戰略發展規劃等的研究基礎上確定要儲備的礦種;其次再根據國內資源狀況、國際市場上資源供應狀況等來確定儲備方式;對擬進行礦產地儲備的礦種,要進一步確定儲備地區、儲備規模和儲備年限。擬進行礦產品儲備的礦種,要進一步確定儲備數量、儲備年限、收儲方式等。

5.2.2.2 礦產地儲備要與礦產品儲備相配套

礦產地儲備與礦產品儲備是國家礦產資源儲備體系中的兩個相互關聯的部分,不能割裂成兩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在進行礦產資源儲備時應當使礦產地儲備和礦產品儲備相配套。從保障礦產資源供應的及時性方面來說,礦產品儲備優於礦產地儲備,在出現突發情況,一定是先動用礦產品儲備而後再動用礦產地儲備,因此礦產地儲備從作出動用決策到實際投產動用滿足國內需求的周期應當盡可能與礦產品儲備保障的最長期限相銜接,這樣才能保障礦產的持續供應,使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不受影響。

5.2.2.3 對礦產地儲備要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進行礦產地儲備要根據礦產資源所處區位、礦產品位、礦石類型、儲量、資源量、地質勘查程度及與礦產品儲備的配套程度等條件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具體原則是根據儲備地資源在未來短缺的情況下,能夠動用以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及與礦產品儲備的配套程度進行劃分。

5.2.3 儲備資金籌措

我國礦產資源儲備的主導是國家,儲備資金的來源主體也應該以政府為主、政府和民間多方面、多渠道籌集,條件成熟時可以採取發行債券、證券,徵收儲備基金和儲備稅等多種形式成立專項儲備勘查資金或啟動資金。鑒於中國在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總體上剛剛起步,財力保障方面當前應以預算撥款為主要來源;今後隨著經驗的積累和儲備規模的擴大,再將資金渠道擴大到外匯儲備、國家儲備債券及徵收消費稅渠道。

另外,從長遠的發展來看,也要考慮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專項資金的收益實現問題。在礦產地儲備期間,不存在任何的收益實現,而且礦產地儲備的時間又較長,這就會造成基地儲備專項資金呆滯。為此,可以考慮在儲備礦產地輪換和動用時,將礦產地出讓給商業主體進行勘查開發的過程中取得的價款劃入專項資金中,彌補其在儲備期間的成本,使專項資金良性循環起來,減輕中央財政的負擔。

5.2.4 建立國家儲備信息的綜合分析平台

礦產資源儲備管理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數據多,更新快,收集匯總難,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高效的礦產資源儲備管理信息系統,直接關繫到儲備方式合理組合以及資源地儲備輪換更新機制的建立與運行。

國家物資儲備信息系統就應該有安全庫存預警功能,能夠提示管理人員礦產品供需形勢和新增儲量信息,以適時確定補充或輪換。利用輪換、調撥等時機,及時更換儲備,常儲常新,形成一個儲備結構不斷優化,品種不斷更新,質量不斷提高,而規模總量相對穩定的良性循環儲備系統和平台。

5.2.5 利用產業政策實現我國優勢礦產的基地儲備

採用調整產業政策的方式是促進礦產地儲備的有效途徑之一,尤其是對於我國優勢礦產的基地儲備更為有效。通過調整國家的產業政策,即對於擬進行礦產地儲備的優勢礦產,提高其出口關稅稅率或採取出口配額管理,在保證國內需求的情況下抑制出口。這樣,在保證國內需求的前提下,企業出口利潤縮小或無法出口,必然抑制地方或其他企業對優勢礦產開發的積極性,從而從源頭上保證了優勢礦產資源地的儲備。

但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利潤縮減,必然會降低投資者的熱情,特別是會影響到商業性地質勘查。為此,在這些地區的勘查工作將主要由國家出資完成。

5.2.6 礦產儲備的收儲制度

5.2.6.1 儲備目標的確定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目標包括儲備的品種、儲備布局、儲備數量、儲備年限。綜合考慮我國國情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我國目前應當進行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礦種主要有:①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戰略性礦產;②我國儲量豐富的優勢礦產;③目前供應短缺,但利用國際市場礦產成本低於開發國內礦產。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煤炭、石油、天然氣、鐵、錳、銅、鋁土礦、鎳、鎢、稀土等是我國目前應當進行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主要礦種。

5.2.6.2 收儲的條件

收儲或購入的條件一般由法律來規定,根據各國法律的規定,收儲或購入的條件至少有兩個,一個是目標條件,另一個是市場條件。

(1)目標條件

儲備目標確定後,當儲備的資源數量達不到法定儲備目標時,確定增儲的資源種類和數量。礦產地儲備需綜合考慮該礦種對國民經濟的保障程度以及該地區礦產的儲量、品位、開采難易程度等條件來確定該地區是否符合進行礦產地儲備的條件。

(2)市場條件

根據儲備礦種的供求因素、價格因素、競爭因素和風險因素,確定選擇儲備的時機,進行吸儲、輪換或動用。在供應過剩、礦權價格走低的情況下吸儲、輪換;在供應緊張、礦權價格連續攀升情況下釋放儲備。

5.2.6.3 收儲制度

礦產品儲備的增儲需要國家主管部門依據相應的儲備制度審批決定。收儲應該遵從以下途徑。

(1)通過礦產資源規劃直接劃定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規劃儲備區一般勘查程度較低,可以根據儲備的需要由礦產地儲備管理機構利用儲備基金進行必要的勘查,發現符合儲備條件的礦產地後,按規定程序納入儲備庫管理。

(2)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礦產地收儲

國土資源大調查、地勘基金及其他國家專項出資勘查發現的礦產地符合收儲條件的,按規定程序納入儲備管理。

(3)礦產地儲備的購入

礦產地儲備的購入實際上是礦權的購入。包括3種情況:一是規劃儲備區內局部存在已設立其他主體持有的礦業權需要回購;二是國家出資與有關礦業權人合作勘查形成的礦產地擬納入儲備的,需要回購合作方的礦業權權益;三是特殊情況下購入其他主體已持有的礦業權。一般情況下,礦產地儲備應主要通過規劃劃定和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礦產地收儲方式進行,但對於資源嚴重短缺的礦種確需儲備或市場形勢利於吸儲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收購礦業權進行儲備。

5.2.6.4 收儲程序

各國法律對資源儲備的購入都設立了一套程序,如美國根據戰略物資儲備法進行儲備時,儲備需要提交國會通過或總統批准。日本通過儲備審議會制度來決定重大的礦產資源儲備。韓國儲備物資的品種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確定,通常要經過經濟計劃院和中央行政機關議長協商同意,並且品種要經過總統令確定下來,方能納入儲備范疇。

結合我國具體情況,礦產品儲備的增儲需要國家主管部門依據相關的程序決定。礦產地儲備的收儲或購入程序如下:

首先由礦產地儲備管理機構根據目前國內外市場情況和國家戰略發展規劃研究確定擬儲備的礦種、地區、數量、儲備年限、儲備方式,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審批通過後下達執行。

礦產地儲備機構負責礦產地儲備的收儲購入和存儲,礦產地儲備機構在收儲礦產地或購買礦業權時,要向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提出存儲計劃。存儲計劃包括儲備基地保護措施和劃為儲備基地後對當地財稅、就業的影響程度等內容。國家礦產地儲備管理機構對國家儲備代行所有權和控制權,財政部根據批準的存儲計劃下達預算並撥付相關費用。

5.2.7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動用原則和程序

礦產品儲備的動用要依據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由礦產品儲備主管部門按照一定的程序實施動用。礦產地儲備的動用原則和動用程序如下。

5.2.7.1 動用原則

礦產地儲備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礦產地儲備的主體是國家,礦產地一經確定為礦產資源儲備基地,任何個人或單位不得進行開采開發活動。如需動用,則要滿足以下條件:

1)由於突發事件發生導致全國某種礦產供應中斷或大幅度減產從而造成國內市場供應嚴重短缺,使經濟發展遭受重大影響,威脅到國家安全;

2)市場條件和技術條件允許,並具備保證儲備規模、可供替換的同類新發現礦產地,對前期短缺礦產開發不經濟、技術不可行的資源地儲備可以啟動動用程序;

3)價格暴漲或畸高,不僅嚴重妨礙經濟發展,還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4)其他緊急因素,如發生戰爭、重大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迫切需要加強此礦產資源供給。

礦產地儲備具體動用條件和動用行為選擇見表5.1。

表5.1 礦產資源儲備參與宏觀調控的功能及行為選擇

5.2.7.2 動用程序

礦產地儲備管理機構應組織有關研究機構或有關專家,定期對礦產地儲備的形勢進行分析,如新增儲量、礦業市場和國內外礦產資源供需形勢等,在此基礎上,提出動用礦產地儲備的方案,報送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進行儲備基地的開發活動。經批准動用的儲備基地按照市場競爭方式出讓礦業權進行勘查開發;符合協議方式出讓礦業權的,也可以協議方式出讓礦業權投入勘查開發。

特殊情況下,也可由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區的突發情況,提議動用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由礦產地儲備管理機構組織研究論證後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的動用是指在礦產資源供應短缺影響到國家經濟發展或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等特殊情況下的應急性開發使用。在正常情況下,考慮到國家礦產資源的可持續勘查開發和礦產資源儲備基地的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國家礦產地儲備行為的可操作性,從優化儲備布局、調控礦產品市場、平衡地區資源開發利益關系出發,根據勘查新增礦產地情況,礦產資源戰略基地還應進行必要的輪換。在儲備礦種的儲量和區域布局相對平衡的前提下,將少量已儲備礦產地的礦業權按照規定的程序投放市場,將部分勘查新發現的礦產地納入國家礦產資源戰略基地進行儲備管理。

Ⅳ 在南方稀土整合中,哪家上市公司最有實力拿下大部分采礦權,受益最大的上市企業是哪家

廣晟有色,剛剛回調補缺,可以在等兩天買進

Ⅵ 稀土這兩天價格是上漲還是下跌

上調的稅收直接反應在了產品價格上,自然股價也會影響,會上升。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下發通知,決定自4月1日起,統一調整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標准,調整後每噸稅額由之前的0.50~3.00元/噸上升至30~60元/噸。調整後的稅額標准為:輕稀土包括氟碳鈰礦、獨居石礦,徵收60元/噸;中重稀土包括磷釔礦、離子型稀土礦,徵收30元/噸。 為了推進稀土行業環保,今年2月,環保部頒布了《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自2011年10月起實施,由於環保標准大幅提高,稀土生產成本也將大幅上升。 資源稅的提高,主要是想提高我國稀土資源的利用率。同時,由於提稅而導致成本的提高,必將攤派到稀土價格中去。 國家層面的稀土收儲政策預期也將在近期出台,預計將進一步推升稀土價格。短期內對稀土資源類的個股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成本核算提高了。但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由於國家戰略的需求不斷擴張以及價格的提升,短期成本提高的利空也會從中抵銷。

Ⅶ 為什麼要稀土收儲

稀土(rare earth)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現如今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為57 到71 的15種鑭系元素氧化物,以及與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鈧(Sc) 和釔(Y)共17 種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氧化物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但是用途非常大:
軍事方面
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由於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於製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而且,稀土同樣是電子、激光、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稀土科技一旦用於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躍升。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軍在冷戰後幾次局部戰爭中壓倒性控制,以及能夠對敵人肆無忌憚地公開殺戮,正緣於稀土科技領域的超人一等。[7]
冶金工業
稀土金屬或氟化物、硅化物加入鋼中,能起到精煉、脫硫、中和低熔點有害雜質的作用,並可以改善鋼的加工性能;稀土硅鐵合金、稀土硅鎂合金作為球化劑生產稀土球墨鑄鐵,由於這種球墨鑄鐵特別適用於生產有特殊要求的復雜球鐵件,被廣泛用於汽車、拖拉機、柴油機等機械製造業;稀土金屬添加至鎂、鋁、銅、鋅、鎳等有色合金中,可以改善合金的物理化學性能,並提高合金室溫及高溫機械性能。[7]
石油化工
用稀土製成的分子篩催化劑,具有活性高、選擇性好、抗重金屬中毒能力強的優點,因而取代了硅酸鋁催化劑用於石油催化裂化過程;在合成氨生產過程中,用少量的硝酸稀土為助催化劑,其處理氣量比鎳鋁催化劑大1.5倍;在合成順丁橡膠和異戊橡膠過程中,採用環烷酸稀土-三異丁基鋁型催化劑,所獲得的產品性能優良,具有設備掛膠少,運轉穩定,後處理工序短等優點;復合稀土氧化物還可以用作內燃機尾氣凈化催化劑,環烷酸鈰還可用作油漆催干劑等。[7]
玻璃陶瓷
稀土氧化物或經過加工處理的稀土精礦,可作為拋光粉廣泛用於光學玻璃、眼鏡片、顯像管、示波管、平板玻璃、塑料及金屬餐具的拋光;在熔制玻璃過程中,可利用二氧化鈰對鐵有很強的氧化作用,降低玻璃中的鐵含量,以達到脫除玻璃中綠色的目的;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製得不同用途的光學玻璃和特種玻璃,其中包括能通過紅外線、吸收紫外線的玻璃、耐酸及耐熱的玻璃、防X-射線的玻璃等;在陶釉和瓷釉中添加稀土,可以減輕釉的碎裂性,並能使製品呈現不同的顏色和光澤,被廣泛用於陶瓷工業。[7]
新材料
稀土鈷及釹鐵硼永磁材料,具有高剩磁、高矯頑力和高磁能積,被廣泛

稀土永磁微電機
用於電子及航天工業;純稀土氧化物和三氧化二鐵化合而成的石榴石型鐵氧體單晶及多晶,可用於微波與電子工業;用高純氧化釹製作的釔鋁石榴石和釹玻璃,可作為固體激光材料;稀土六硼化物可用於製作電子發射的陰極材料;鑭鎳金屬是70年代新發展起來的貯氫材料;鉻酸鑭是高溫熱電材料;當前世界各國採用鋇釔銅氧元素改進的鋇基氧化物製作的超導材料,可在液氮溫區獲得超導體,使超導材料的研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此外,稀土還廣泛用於照明光源,投影電視熒光粉、增感屏熒光粉、三基色熒光粉、復印燈粉;在農業方面,向田間作物施用微量的硝酸稀土,可使其產量增加5~10%;在輕紡工業中,稀土氯化物還廣泛用於鞣製毛皮、皮毛染色、毛線染色及地毯染色等方面。[7]
農業方面
研究結果表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促進根系發育,增加根系對養分吸收。稀土還能促進種子萌發,提高種子發芽率,促進幼苗生長。除了以上主要作用外,還具有使某些作物增強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7]
大量的研究還表明,使用適當濃度稀土元素能促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轉化和利用。玉米用稀土拌種,出苗、拔節比對照早1~2天,株高增加0.2米,早熟3~5天,而且籽粒飽滿,增產14%。大豆用稀土拌種,出苗提早1天,單株結莢數增加14.8~26.6個,3粒莢數增多,增產14.5%~20.0%。噴施稀土可使蘋果和柑橘果實的Vc含量、總糖含量、糖酸比均有所提高,促進果實著色和早熟。並可抑制貯藏過程中呼吸強度,降低腐爛率

所以一旦稀土被列強瓜分走,中國的命運就岌岌可危。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要收儲稀土

Ⅷ 北方稀土到底有多少庫存

三巨頭包稀廈鎢廣晟若國家收儲去庫存三季度業績到底有多少?見內容
包稀至三季度末庫存69.5億(如去庫存)、廈鎢51.1億(如去庫存)、廣晟10.2億(賣出2.85億)分別每股業績1.1元、0.54元和一0.18元

Ⅸ 國外憑什麼起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 咱們自己的資源 還必須得賣 強買強賣怎麼還調過來了

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或被迫終結:等WTO終判結果

如果WTO繼續認定我國的做法和世貿規則不相符,這就意味著,我國1998年起實施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將被迫終結。

WTO稀土爭端中國敗訴引發連鎖反應。

3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不到一個月,4月17日,中國向WTO的上訴機構提交了相關上訴文件,要求推翻WTO專家組報告的部分裁決。而在中國之前,美國已於4月8日先行上訴。

這場稀土貿易爭端「拉鋸戰」你來我往的背後,是國與國之間利益的博弈。與之相伴的,是我國自1998年起實施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度或將被迫終結,稀土行業一系列政策也將面臨調整。

一個月內中美交叉上訴

3月26日,WTO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裁定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5月9日,《中國經濟周刊(微博)》記者從商務部獲悉,我國作為應訴方已於4月17日向WTO的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提交了上訴文件。有意思的是,在中國上訴之前,美方已於4月8日就其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出口管理措施的世貿爭端案,向WTO上訴機構率先提出了上訴。

美國趕在中國上訴前提起上訴,這種反常規做法在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恆看來,可能是美國料定中國會上訴才提前上訴。「據美國媒體報道,若中國上訴他們就會跟著上訴。這樣做無非就是把案子給盯死了,就是讓中國一定取消稀土的配額與出口關稅。」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17種稀土元素通常分為輕稀土和重稀土兩組,不同的稀土元素價格差別很大,一噸的單價幾萬到百萬不等。如今作為高技術產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也是為什麼美、歐、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此關注稀土出口配額和關稅問題的重要原因。

據悉,中方提交的上訴文件主要是針對WTO專家組報告中超過170處段落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報告曲解了WTO規則和中國入世文件,進而要求上訴機構駁回專家組報告中有關中方「出口配額」違規等裁定。

此次稀土案WTO專家組有三位成員,商務部條法司司長李成鋼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三位專家組成員的產生,一般是通過當時涉案雙方的推薦,如果推薦不成功就由WTO的總幹事來指定,「所以每個案子的成員都不一樣。專家組根據WTO的相關協議來解釋這些規則,給出的是一個整體的意見。」

目前,中國要做的就是等待上訴結果。如果結果是WTO繼續認定我國的做法和世貿規則不相符,這就意味著,我國1998年起實施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將被迫終結,稀土相關政策也將進行調整。

中國取消配額制並不利國外企業

稀土出口配額制是我國為規范稀土出口秩序而制定的政策。目前我國稀土出口實行年度配額制,即限量制,出口企業年度稀土出口量不得超過其擁有的配額數量。

這一制度從問世的那天起,對限制低附加值稀土產品的出口、調整稀土產品出口結構、促進我國稀土產業鏈的形成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時至今日,配額制仍是我國最有效的控制稀土出口總量的方法。

如果此次中國上訴後再次敗訴,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恆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對我們有影響。」但他同時強調此舉將不利於國外企業。

「配額取消對國外的影響更大一些,因為美國和澳大利亞都生產稀土,如果配額和關稅取消,國際市場的基礎價格就會下來,國際稀土行業將會面臨更為嚴酷的競爭。」陳占恆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整合形成六大稀土集團積極應對

如果此次中國上訴WTO爭端再次敗訴,或倒逼中國稀土政策加速轉型。而運籌多年成立六大稀土集團以壓縮稀土產能,成為重要的應對措施之一。

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據知情人士透露,我國今年稀土行業據說要壓縮10萬噸產能。

我國近一輪稀土企業整合始於2009年,大幅縮緊稀土出口配額成為執政者傳出的整合信號。2010年,我國全年稀土出口配額總量僅為30258噸,比2009年減少了近40%,而在此前5年,每年稀土出口配額年遞減額均未超出10%。

在美、歐、日多國合圍之下,中國稀土產業整合進度一度加快。

2011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

據悉,在今年1月份,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組建稀土大集團方案已經獲國務院批復同意。方案敲定稀土六大集團格局,包括包鋼稀土(600111)組建成立的北方稀土集團,兩大央企五礦和中鋁,以及贛州稀土、廣晟有色(600259)、廈門鎢業(600549)等三家地方企業各自組建的稀土集團。

這是在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發三年後,稀土產業重組的實質性進展。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組建稀土大集團方案,有助於改變目前稀土行業出口混亂的局面,利於解決稀土行業目前面臨的包括稀土開采、冶煉過程中污染嚴重的問題。

不言而喻,稀土大集團整合後,下一步稀土行業一系列政策,包括生產配額、指令性計劃、新增采礦證等,總體會向稀土大集團傾斜。稀土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國家物資儲備局已經與六大稀土集團簽訂了稀土收儲協議。此外,全國稀土標准技術化委員會近日召開會議,討論並審定了《稀土產品牌號表示方法》等18項稀土行業標准。包鋼稀土及下屬單位稀土院、國貿公司、華美公司、貯氫公司牽頭參與制定了其中多項標准。

中國是稀土第一生產大國,供應全球近90%的稀土資源。自2008年以來,為保護稀土資源,中國實行了更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實行嚴格的出口配額管理,按照慣例,每年商務部會在年初和年終分兩批公布獲得配額的企業和配額數量。

統計顯示,去年前11個月中國累計出口稀土14750噸,僅佔全年出口配額總量的49%,大量出口配額沒有使用。2011年底,中國宣布將2012年上半年的稀土出口配額同比減少27%,全年預計出口總量為3萬噸。

分析稱,市場供求表現與歐美訴訟的矛盾之處表明,歐美並非只盯某一種資源在某一階段的市場,而是長遠戰略布局,直指中國政策核心。中國資源類產品正陷入國際社會的深度博弈之中。